华东大学同学1949南下浙江纪事(下篇)

鲁小楠 发表于 2016-02-27 12:34:55
二、南下纪事
1949年2月22日下午四时,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及预科部报名南下的1500多人,背着背包,排起长队,从各院、部住地前往济南火车站,沿路两边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口号呼声此起彼伏,在站台上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会。韦悫校长代表华大留校同学及全体教职员工,热烈欢送华大参加南下的同学,他说:“同学们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这种革命精神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希望大家在各种岗位上,努力工作。”张勃川副校长代表学校宣布:“同学们在校课程暂停,保留学籍,两年后仍可回校学习,家庭享受军属待遇”。他勉励大家:“参加实际革命斗争,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学习,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最后,带领同学一起南下的社科院赵平生教授讲话,强调:“学问不只是从书本上得来,更重要的是从实践锻炼中取得。”傍晚六点,站台上父母含泪送儿女,情人挽臂送情人……在一派激情洋溢、嘹亮雄壮的歌声中,全体南下同学乘上880号货车辞别父老兄弟、亲朋师友离开济南。
2月23日经过兖州;八点三十分到滕县城北之界河,为防国民党飞机空袭,火车暂停前进,全体同学分队下车隐蔽休息,这里曾是淮海战役战场,铁路沟沿和坡野还残留着战壕掩体的痕迹,敌人丢弃的败絮、血衣,随着寒风与枯枝落叶一齐狼藉飘动。
下午四时,继续乘车前进,五点五十分,车抵临城战。全体下车,此时天色近晚,山影迷蒙,四野空旷,透着料峭春寒,在苍茫的暮色中,队伍走进了当年铁道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当晚宿于车站东北三华里许的西仓村。当地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住着低矮的土墙草顶小屋,吃的是掺糠的高粱窝头。正值青黄不接的春季,更兼连年战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我们在街上开饭,许多小孩聚拢围观,同学们把吃的东西分给他们点,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跑回家……老百姓太苦了,他们殷切盼望全国解放,国家强大,人民富足,过上幸福的日子。
2月24日鲁中南区党委组织部长刘子正同志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并入中共中央华东局鲁中南党校,为一个大队,大队下设中队、分队、组。”中队以上领导干部都是中共华东局派来的同志。
2月25日放假一天,大家分头给房东挑水、扫院子;有的洗衣服,有的去临城赶集、购物。
2月26日上午大队长周航在西仓大屋里作动员学习报告。同学们对国民党真假和谈展开激烈辩论。大家一致表示要学好政策,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将革命进行到底。
2月27日上午,各中队成立墙报委员会,发动写稿;下午五时许,在西仓村前广场上开联谊会。地上筑一个台子,柱上挂两盏汽灯,中共中央华东局鲁中南地区党委宣传部长金韬同志到会讲话。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南下,江南人民尚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我们去解放。华大同学参加解放军南下,我代表鲁中南党委欢迎你们投身到实现解放全中国的光荣斗争中。华大同学多来自城市,原党校的同志多来自农村,华大同学文化高些,农村同志实践经验多些,大家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打败敌人。”金部长还在会上讲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的国内情形。
晚上演出秧歌舞、双簧、活报剧等文娱节目,李惠源同志唱的《白毛女》插曲《北风吹》,华大同学任桂珍唱的《南泥湾》尤获好评。还有《吴孟强送鸡》、《朱大嫂送鸡蛋》、《兄妹支前》、《兄妹开荒》、《蒋匪帮一团糟》和其他短小精干的节目,演唱得十分精彩,人心振奋,台上台下一片欢腾。
2月28日大队宣布实行伙食账目公开、经济公开及卫生注意事项。
2月29日至3月I日在驻地学习新区工作政策。
3月3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分组讨论。
3月4日上午继续学习文件,下午开生活检讨会,各人自谈近来学习心得、思想活动、生活表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月5日以分队为单位,全体同学去临城火车站搬运粮食。
3月6日继续分组讨论文件。
3月7日大队迁驻刘村,这是一个大村,有集市、有土围子和护村小楼。村东有山,山下流着清澈的河水,河滩梨花正开,蜜蜂飞舞,遍野透着香气,杨柳正抽绿芽,鸟儿在枝间鸣啼    景色秀丽,春意盎然。
大队部宣布学习计划:一、城市政策;二、支前工作;三、新解放区政策。计划学习两星期。
3月8日从今天起,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纵队第一支队青年大队(另外胶东干部为二支队,渤海干部为三支队,三个支队共八千人)。一支队下设十个大队,一至九大队由九个地委组成。华东大学同学为第十大队,谷扩如为十大队政委,全队在驻地学习“城市政策”: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政策;②城市的特点;③对城市中各阶层的态度;④接收城市的基本原则和方针;⑤几个具体政策。
3月9日发草绿色的粗布单衣和黑子白底红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发津贴费,每人北海币7500百元。下午各中队选举俱乐部委员,共选5人。
3月10日讨论城市政策:各按系统,原封不动,维持现状,逐步改造。
3月11日继续讨论。
3月I2日谷扩如政委传达“新区支前工作”:①支前工作与新区工作;②我们在什么条件下支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③解决粮食、燃料是第一件大事;④人力组织与人力负担问题;⑤交通问题;⑥货币问题;⑦城市支前工作;⑧利用新区保、甲长问题;⑨通过新区支前发动群众问题。
3月13日至3月15日  分组讨论新区支前工作报
3月16日  谷扩如政委报告:①为什么改变先农村后城市的政策为先城市后农村的方式;②到城市后依靠哪些基本群众;③城市中的组织机构与领导问题;④接收城市的方针与方法。
3月17日  谷扩如政委做学习总结,他着重讲了:①这次学习的主要特点;②学习的收获;③学习中的几个问题等。
3月18日至3月19日讨论总结报告。
3月20日、21日学习《怎样分析阶级》。
3月22日、23日学习《关于土改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
3月24日谷扩如政委报告“新区农村工作”:①江南新区主要特点;②军队过江后可能遇到的情况与共产党解放军的任务;③初到新区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④在新区进行农村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月25日分组讨论《新区农村工作》。
3月26日谷政委报告学习计划:①学习的目的;②学习内容与重点。
3月27日以中队为单位进行讨论,大会中心发言,内容是:①新区的特点;②部队过江后可能遇到的三种情况与我们的三种对策;③过江后首先应做哪些工作,为什么?各组推选中心发言人。
3月28日进行学习测验。
3月29日宣布南下行军编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汪乃贵,支队共分五个梯队,华大同学是四梯队青年大队,政委谷扩如,大队长周航,副大队长(兼政治部主任)为红军干部李明德。周航大队长宣布行军计划,要求服从命令,严守纪律、吃苦耐劳,加强团结,互相帮助,每一个同志都能胜利到达目的地。李明德副大队长讲解行军常识,走路、打背包、防空、饮食、着装、胸章佩戴以及穿鞋,坐车、行动要迅速敏捷等等。之后,练习打背包,打鞋绊,练习行军。
3月30日上午六时起床,打好背包,九时接行军命令,十时四十五分从刘村出发,十二时半到达临城火车站,按队、组分别登乘敞篷运煤列车,下午四时开车南行,六时二十分至徐州站下车稍息,八时继续乘车转向陇海路东去。是时,风雨大作,全队人员无一遮拦伫立车上,衣衫湿透,寒气袭人,但是大家情绪高涨,热血澎湃,一路引吭高歌:“向前、向前、向前!……”抒发出一往无前的革命豪情。
3月31日经过一夜暴雨浸泡,在凌冽的寒风中,列车驰经烽烟初熄的淮海战场一一碾庄。一路断墙残垣,景象萧索,令人感慨万千。大家决心献身全国解放事业,为革命贡献一切。拂晓四时五十分到达新安镇,下车整队,六时许,往南行军五里至老庄一带几个村子宿营。
4月1日至2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初登征程的疲惫顿时消除,大家到沭河洗衣沐浴,欢欣雀跃。这两天,全队休整待命。这一带荒漠穷困,春寒难耐,老百姓家家休闲无事,都倚靠墙根晒太阳取暖,为了表达对共产党、解放军的爱戴,有位老人用一支破旧的胡琴拉起秧歌调,引动大家跳起了秧歌舞,直到夕阳西下。
发第二套黄色细布单军衣。
4月3日上午八时由老庄沿沭河向南行军。十一时四十五分抵八户村稍息,下午三时抵高流。吃午饭后五时许出发,再行十五华里涉沙河,晚八时十分至北曹村宿营。日行七十里。
4月4日上午八时三十分出发,经阴平镇、庙头,十二时三十分在黄庄喝稀饭,途径下河桥,行三里到沭阳县城,下午四时三十分住西关宣义镇,日行五十里。两天行军,许多人脚底磨出了水泡,入夜,以火烧针尖刺破水泡作应急治理。
4月5日原地休息。
4月6日上午七时三十分,走十里街出东门沿沐河南下,至玉龙庄休息。过沭河桥,经河东乡,十字桥,新河桥至耿庄。吃玉米饼。下午四时抵花庄,住两境村,日行四十五里。
4月7日晨六时四十五分,自花庄出发,行十五里乘摆渡过六渡河,经桥庄、胡集、钱集、丁钱村,夜宿钱家,日行七十里,全天只吃一顿饭。
4月8日因防空袭,上午原地休息,下午二时三十分出发,沿田埂地阡行军,过大运河桥,从淮阴北关进城,正是“料峭风寒三月期,淮阴驻脚日偏西,连年战乱萧条市,古岸运河帆影稀”。出城沿运河大堤东南行,过板闸至河下镇宿营,时已过夜十二时二十分,日行七十余里。
4月9日原地休息,改善生活,吃红烧肉,大米饭,听说有人竟吃了六碗。动员轻装。许多同学将原发的棉军衣抽去棉花拆洗,抽出棉被中一些棉花送给当地老乡。
4月10日至12日休息,去淮安城观光。人夜,运河大堤上,炮车隆隆,通宵达旦。渡江战役迫在眉睫。
4月13日下午三时许出发,穿过淮安城、吴家堡、小平桥、下大堤东行至小柳村宿营,日行四十余里。
4月15日下午四时许出发,经宝应县城垣,至汜水镇宿营。日行四十余里。有同学不虑声韵,随口吟出“平畴八百日兼程,数日连行过宝应,不见湖边鱼上市,烟尘满目兵车行”的句子,以抒情怀。
4月16日下午三时三十分,沿运河朝东南方向前进,过界首镇、马棚湾,下大堤沿田埂地阡步行八里至黄四村宿营,时已凌晨一时十分。日行七十余里,该村属高邮县马棚区庆成乡。
4月17日至18日阴雨,在黄四村学习,休整待命。补充部分步枪。
4月19日召开第二阶段行军总结会,总结自河下镇至黄四村一段行军情况。进行考试测验。
4月20日在原地学习、待命。国民党南京政府拒不签字,和谈破裂。半夜起,远方炮声隆隆,渡江战役开始。中共鲁中南区党委宣传部林乎加部长在驻地村边树林丛中做《关于阶级社会几个基本问题的报告》。
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渡江。林乎加部长做《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辅导报告,他说,毛主席发表此文已十多年,整个精神未变,但形势已经有很大发展,前锋部队已胜利渡过长江,蒋家王朝即将覆灭。要求大家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入城政策,做好接管工作。
4月22日原地学习中央《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3日林乎加报告《为革命胜利而奋斗,从革命斗争中改造自己》。下午讨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镇江、芜湖。
4月24日李明德讲关于急行军的问题。
4月25日讨论林乎加和李明德的报告。
4月26日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
4月27日清晨集合传达急行军命令。接着,从黄四村出发,中午至高邮城吃饭,稍息后,行军至二十里堡以南十五里的徐金镇马家庄宿营,日行八十里。
4月28曰由马家庄出发至邵伯镇,吃午饭,继行至仙女庙宿营。日行八十里。晚上吃芹菜猪肉铰子,有人笑着说:“八路吃饺子,要打仗了。”
4月29日冒雨由仙女庙出发,穿过扬州城郊,直达江边,欲渡无船,宿营无地,折返三十里路,夜宿扬州东郊村落。
4月30日凌晨四时,紧急集合,冒雨行军,晨七点再次到北岸六圩渡口,江上蒙蒙一片,不见一艘船只,江岸空旷沉寂,略无声息。此刻,宿雨未停,全身淋透,肚内空空,无物充饥,直到中午渡船犹未到来。雨稍停,敌机突然掠空扫射,大队人马隐蔽在岸坡下静候。午四时机拖船一到,马上上船,直向对岸驶去。浪高流急,江风阵阵,敌机窜来,当头盘旋,领导指挥若定,大家处惊不乱,一小时后,安抵南岸,船靠镇江码头。这时,天色昏暗,大雨倾盆,大家异常兴奋,全然忘记了饥寒,昂首高歌,穿过市区,在市郊一监狱稍息(为避空袭,市军营会不准过往部队停留市区),继续冒雨行军,公路两侧数十里内大小,住满了过往部队。一路南行,军车辚辚,战马嘯啸,我们的队伍和三野七兵团向上海挺近的主力部队并肩前进,互致问候,虽素不相识,一声“同志”却胜似亲人。夜黑雨急,道路泥泞,更兼整日粒米未进,大家巳是疲惫不堪,连赶四十余里到达丹徒,聚集破庙,暂作歇息,领导宣布:分队、分组在附近村落,自寻农家征米煮饮、宿夜,并强调:征米必须开具证明,日后可以充抵公粮。当时有打油诗道:“受命渡江待岸边,朦胧夜色过金山,天沉更遇滂沱雨,夜暗风急侵肌寒;雨泻征程泥泞路,空肠尽日辘轱转,栖身破庙四更过,靠背驱寒起雷鼾”。
5月1日从丹徒启程往丹阳进发,路上又遇国民党飞机,一声令下,大家卧倒麦田隐蔽,突见镇江方向浓烟冒起,传是油库被炸。下午到达新丰附近大塘村。在大塘村小学,谷扩如政委传达《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工作的指示(草案)》:①对新解放的五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实行军事管制;②军管会的任务;③入城守则十条;④具体政策十一项。
5月2日至3日学习讨论《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草案》。(华东大学同学在江苏丹阳被分成若干部分,分别留苏南、去上海、浙江、福建等新区参加接管工作。)
5月4日下午二时,从大塘村出发,沿途群众夹道欢呼。因靠近前线,为防空袭,每人都头戴柳条圈,背包插柳条伪装。行军途中,林乎加骑马赶到紧急传达野司谭震林副政委电令,宣布杭州已于五月三曰解放,命令大队星夜赶到杭州,接管城市,做好工作。大队当即从新丰站乘火车冒雨前进,至望亭下车,步行至界首宿营。
5月5日行军至苏州郊区,遭敌机扫射,大家隐蔽在麦垅沟中。下午在苏州运河上动员民船,改乘汽拖船沿运河急驶。
5月6日天亮,在江苏吴江县震泽上岸做饭,白天隐蔽竹林、桑园中,天黑登船急驶,至吴兴县菱湖镇停船,在桑园里做饭,遭散兵游勇袭击。大家镇静自若,不为所动,一面作好战斗准备,一面继续行驶。
5月7日到杭县塘栖镇上岸休息,傍晚继续前进,天黑到达杭州拱宸桥上岸,在杭县县政府宿营待命。
5月8日领导宣布:为适应新区工作需要,大家可以改用新名,不少同学当即登记改名。到浙江的约有4OO人(四个中队),100名同学分配至杭州市军管会各部门,另外300名左右同学分配到本省各地区。
5月9日同学们怀着无限地革命激情,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走上各自岗位,在老同志带领下投入杭州及地、市、县的接管工作。
这批学员经过长途跋涉,栉风沐雨,随同解放大军度过长江,分配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新解放区工作。大家接受了战火的考验,经过了艰苦的锻炼,目前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①本文采自山东大学浙江校友会编《南下纪事》之《华东大学校史摘要》与《华东大学同学南下纪事》两篇文章,并加以整合。
②山东大学校史组资料:《1982年5月18日访张勃川同志谈话记录》。
③本文编者注:据当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的谭启龙同志在1999年9月写的《接管杭州的最初日子》中回忆:当时我们的困难是干部太少。接管这样个有50余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只有40多名干部。华东大学同学南下留杭工作的有百余名,约占当时在杭南下干部的四分之。随军南下到浙江的8000名干部中,华大同学有400人,也占了百分之五。可以说,在浙江新政权的建立中,华大同学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的。(山东大学浙江校友会)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