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战时期直辖于省的专区及其他行政单位,有滨海专区、济南市抗日民主政府、青岛办事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滨海专区   1942年4月前属鲁中行政区(鲁中行政区滨海专区)。1942年4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中共鲁中区第五(...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战时期的滨海行政区为山东省六大战略区(1944年3月后为五大战略区)之一。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该区西以沂河为界与鲁南、鲁中两行政区相接,南、北分别以陇海和胶济两铁路为界, 东濒黄海, 故区名滨海。该区原为专区,属鲁...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所辖现山东省津浦铁路以西地区的行政区划冀鲁豫边区西起平汉铁路与太行区相接,东抵津浦铁路与山东省相连,北隔漳河、徒骇河与冀南区相望,南达陇海铁路(一度越过陇海路)与豫皖苏相邻。该边区作为政区经历多次变化,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1944年1月决定清河与冀鲁边两大战略区合并为渤海区,以适应新的抗日斗争形势,同年3月1日正式成立渤海区行政公署。这是抗战后期山东省行政区划较大的一次调整。渤海行政区全区42个县,人口近千万。下辖六个专区,原冀鲁边第一、二、三专区依次为...查看全部

山东冀鲁边区

补充 0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战时期的冀鲁边区位于山东省北部与河北省东南部的毗邻地带,西起津浦铁路和运河,东濒渤海,南隔黄河与清河区相接,北抵独流减河。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地区的各一部分(十个多县、市)和河北省沧州地区的一部分(七个多县、市)。  冀鲁边区...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战时期,清河行政区在山东省东北部,东与胶东、南与鲁中、西北与冀鲁边三大行政区相接。具体行政区域南起胶济铁路,东北濒渤海,西达章丘、历城一带,东界初为寿光东境,后扩至昌邑胶河以西。因小清河流经区境而得名。1940年5月始设专区,辖历城、...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战时期,胶东作为地域概念早已存在,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是从1941年2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开始的。同年4月省战工会将该行政区域具体划定为“以潍县(全县在内)、高密(全县在内)、安邱之西门口(在内)以北及胶县之张哥塞(在内)、曹文(在...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区大致是指津浦铁路以西、冀鲁豫和冀南行政区之间的地区,大致包括今聊城市和泰安、济宁、菏泽、德州等市辖区的各一部分。  在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之前,曾存在过两个行政区域大体相当于专区、但级别却略高于专区的行政单位,即鲁西北...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战时期的鲁中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域,是指沭河与津浦铁路之间、南北滋(阳)临(沂)公路与胶济铁路之间的地区。作为行政建制的萌芽可推溯至1940年10月中共山东第七(鲁中) 区党委成立之时,当时区党委专设政府工作部主管其事。194...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日战争时期的鲁南区的行政区域南抵陇海铁路,北以滋(阳)临(沂)公路为界与鲁中行政区相接,西达微山、昭阳、独山、南阳湖即所谓"南四湖",东至沂、沭河之间(一度辖有黄海之滨的赣榆等县、赣榆今属江苏省)。鲁南行政区194...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抗美援朝

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这一阶段,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    中朝人民军队依靠坚固阵地,曾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也主动地对敌军发动了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战役进攻...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抗美援朝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7月10日。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是属于实施战略反攻性质的作战。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进攻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西北南下工作团

1949年10月,晋绥边区在山西临汾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南下工作团”(简称“西北南下工作团”)。按系统分别编为5个梯队。梯队司令员由军、师级指挥员担任,政委由党政领导干部担任,下设若干大队、中队和小队。五个梯队加上3个警卫团、第5野战医...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西北南下工作团

1949年12月,解放军十八兵团和七军等野战部队从秦岭、陇南向南推进。西北南下工作团五个梯队紧随其后。沿着川陕公路,冒着严寒风雪,翻秦岭,过巴山,日夜兼程。12月27日到达川西。西北南下工作团成员先后被分配到川北、川西地区和成都市及西康省、...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四野南下工作团

    渡江战役以后,四野南下工作团成员相继渡江,并先后全部分配工作。     青年工作队作为“先遣队”于6月15日离开北平南下,6月23日到武汉。根据工作需要,一部分留在中南局青委机关和武汉市,其他被分派到湖南和江西从事地方工作。    ...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冀东南下工作团

    1949年2月26日,中共华北局指示:“冀东区必须抽调一半在职干部参加南下工作团,其余的则由冀东建国学院、冀东党校、公安干校、兵站和唐山、秦榆、塘大3市抽调,并注意招收知识分子、工矿管理与专门技术人员参加”。    冀东区从十二专区...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冀东南下工作团

    1949年4月25日,冀东南下工作团第一批两个中队启程,与冀南南下工作队合编,前往华东区福建省南安地区接管。    1949年6月上旬重新调整接管方案:    冀东第一大队、第二大队接管郴州地区。后来,华中局决定只派17人去湖南郴州...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晋中南下工作团

    晋中南下工作团即晋中南下区党委,区党委共配备了6个地委、36个县委和200多个区级班子,各级均配备了工会、农运、青年、妇女和武装干部,还有医务、炊事、通信和警卫人员,共计3000余人。    1949年3月20日前后到达石家庄集结,...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晋中南下工作团

    长沙地区:南下区党委和行署机关及一、二、五地委,地委书记为武光,副书记罗其南,专署专员张干丞。    衡阳地区:三地委和六地委合并进入,地委书记为傅生麟,副书记谢竹峰,专署专员刘君实,副专员刘耀夫。    会同地区:四地委进入,地委...查看全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