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前委淮海战役大事日志

Chief 发表于 2017-08-22 09:13:41

1948年9月

24日7时,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建议,济南战役结束后,下一步举行淮海战役。翌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25 日 刘伯承、陈毅、李达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并粟裕,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

10 月

△ 刘伯承与邓子恢、李达在豫西宝丰一带指挥中野第二、六纵队及陕南、江汉、桐柏军区主力在江汉、桐柏地区牵制国民党军黄维、张淦两兵团,配合东线发起淮海战役。

△ 陈毅、邓小平与张际春指挥中野第一、三、四、九纵队于 22 日解放郑州,24 日收复开封,挥戈东进,开赴淮海战场。5 日至 24 日,粟裕主持召开有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会议传达讨论了中共中央九月会议精神,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内无纪律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决议》,先后 3 次召开作战会议讨论制定淮海战役作战方案。

23 日 粟裕、谭震林与陈士榘、张震联名签发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命令规定,集中华野全军首先歼灭新安镇地区之黄百韬兵团和徐州外围冯治安部。尔后视情发展。命令各纵于 11 月 3 日向指定地域开进,预定 5 日发起战斗。此令于 24 日夜油印,25 日拂晓发出。

31 日 粟裕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并报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原局,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翌日,中共中央军委同意粟裕的建议,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11 月

1 日 刘伯承、李达、邓子恢致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粟裕电:已令第六纵队并指挥豫西六分区主力钳制黄维兵团,以配合东路作战。

△ 陈毅、邓小平率部由太康以北、以东地区继续东进。

22 日 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提出钳制邱清泉、孙元良兵团的作战方案。次日,军委复示“具体攻击任务由你们按当面情况临机决定”。

△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由曲阜向淮海前线开进。

3 日 邓小平、陈毅、张际春、陈赓等到达永城西南豫皖苏三分区驻地裴桥镇。次日,召集该区负责同志开会,了解当地情况,准备在永城设立兵站。

△ 刘伯承、邓子恢、李达致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电,建议陈毅、邓小平率主力截断徐州至宿县间津浦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的形势,斩断敌人中枢。

4 日 粟裕、谭震林与陈士榘、张震联名签发《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于 11 月 6 日夜由集结地出击,于 8 日晚统一发起战斗。

5 日 13 时,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对军委当日凌晨关于宿蚌地区作战方案的意见。提出:经我们考虑以先打刘汝明为更有利。翌日,军委复电陈、邓,同意中野打刘汝明部。

6日 晨,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进至山东临沂。华野各纵队已全部展开,进入攻击准备位置。晚,华野按照预定部署发起淮海战役。

7 日 陈毅、邓小平指挥中野第一、三、四、九纵队以及进入鲁西南地区的华野第三、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三旅部队进至商丘地区,因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先我撤向蚌埠方向,仅歼其后卫第一八一师于张公店,接着,继续东进。

8 日 辰时(7 时-9 时),粟裕、张震致电中央军委并陈毅、邓小平,分析了徐州国民党军在解放军打击下,有采取固守徐州或向长江以南撤退的两种可能。为造成今后渡江的有利条件,建议华野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主力不再向两淮,而向徐(州)固(镇)线进击,抑留国民党军于徐州附近,尔后分别削弱与歼灭之。

△ 21 时,陈毅、邓小平电复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央军委,认为国民党军是否放弃徐州,不日即可判明,如判明其确系整个南撤,除中野主力从陇海线向徐蚌线急进外,建议华野也应派部举行超越追击,进至淮河以南、津浦路以东截歼南撤之敌。

△ 谭震林、王建安指挥山东兵团从徐州以北渡过运河,进逼贾汪。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五十九军全部、七十七军大部宣布起义。谭震林当即派兵团政治部联络部负责人带了他的亲笔信,代表山东

3兵团前去迎接起义部队,并起草电报,向党中央、毛泽东和华东局、华野报告起义成功。

9 日 中央军委致电粟裕、张震,并告华东局,陈毅、邓小平,中原局,明确作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的重大决策。要求“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经运河车站前进至陇海路以南的花庄。作出围歼黄百韬兵团的部署。

△ 粟裕、谭震林等华野前委首长发出《全歼黄百韬兵团政治动员令》,要求全军不怕打乱建制,不怕伤亡,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饥寒,发扬连续持久战斗的精神,奋勇进击,全歼黄百韬兵团。

10 日 刘伯承率中野前指由豫南到达柘城县与陈毅、邓小平会合。他们着重研究了攻打宿县和截断徐蚌线的问题,并作相应部署。

11 日 晚,中野在临涣集文昌宫召集各纵队首长会议,邓小平就中野夺取宿县控制徐蚌段,阻击黄维兵团对直接配合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防止徐州国民党军南逃的重大意义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由花庄西进至运河以西 9 公里的议堂。

12 日 中野前方指挥所驻永城东南之刁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令张国华部攻占固镇、陈赓部攻占符离集,扫除南北障碍,为攻占宿县做好准备。

△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碾庄以南的过满山,西柏坡总部电示,华野指挥位置太靠前,要后撤 10 里。当即决定南移 10 里到土山镇。华野作出围歼黄百韬兵团,阻击徐州东援之邱清泉、李弥兵团,截击徐州国民党军南撤的部署。

13 日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邳县土山镇东南之火神庙,距碾庄前线约 15 公里。指挥华野各部开始总攻黄百韬兵团。

14 日 中野前方指挥所移驻张围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并粟裕、陈士榘、张震,邓子恢、李达,提出歼击黄维兵团的 3 个作战方案。

△ 晚,华野司令部于土山镇召开有围歼黄百韬兵团各纵队首长参加的作战会议,主要议题是调整部署,改进战法,明确指挥关系,决定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歼黄(百韬)作战。粟裕就战法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翌日,将会议结果上报中央军委。

4

15 日 为阻击黄维兵团,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令一纵进至蒙城板桥集地区布防;令二、六纵及陕南十二旅于 18 日前进至义门集、涡阳地区,沿涡河布防;令三纵攻克宿县后向一纵靠拢;令豫皖苏军区部队沿途迟滞该部;令四纵于 16 日夜由夹沟地区南移;令九纵主力南下,抗击由蚌埠北援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 15 时,粟裕发出致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中原局、华东局电:已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一 00 军全部,第四十四军、二十五军各歼约半,六十四军亦已歼灭五分之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主力不敢猛进。

△ 拂晓,谭震林、王建安率山东兵团指挥所进入与碾庄圩隔河相望的茸山庄,靠近前沿指挥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

16 日 18 时,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粟裕、陈士榘、张震告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苏北工委、华北局,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 5 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 5 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 3 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其时,总前委常委指挥所位于永城东南之张围子。

△ 谭震林与王建安、李迎希联名签发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击命令。

17 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报中央军委并致粟裕电:“预定作战部署,是以九纵并指挥独立旅位于津浦沿线,阻击可能北进之敌;以一、二两纵位于蒙城东西地区,对黄维防御;以六纵并指挥刘金轩部共 3 万人,组织第一突击队,位于涡阳,拟出黄维侧背歼敌;以三、四两纵共 5 万人,组织第二突击队,位于宿县西南,或打刘汝明,或打黄维”。

△ 粟裕与陈士榘、张震电令韦国清、吉洛:指挥苏北兵团及三、广两纵于今晚发起战斗,截断邱清泉、李弥兵团退路。

18 日 总前委常委驻地由张围子移严家。中野召开紧急会议,决心在蚌埠、固镇一线的李延年兵团尚未完全集结时,先歼黄维兵团一部,研究了阻击、歼击该敌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 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并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中央军委电,指出:为便于我各个歼灭援敌,应适时转用兵力,请你们周密谨慎地部署对碾庄之总攻,求得于马(21 日)晨全歼该

5敌。如能如期完成,则应抽出 3 个纵队待命隐蔽南下打援。建议中野在黄百韬兵团未全歼前,以一部负责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使华野争取时间首歼碾庄之敌,尔后再转移一部南下,配合中野歼灭刘、李或黄维。

19 日 总前委常委指挥所驻张围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于 9 时、17时两次致电中央军委,粟裕等,提出歼击黄维、李延年兵团之作战方案和决心先打黄维兵团的意见。建议中野以主力歼击黄维兵团,华野以一部对付李延年兵团。当日,军委电示支持这个方案。

20 日 总前委常委指挥所驻严家。

△ 粟裕等在接到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两封电报后,于亥时(21 时-23时)复电:经过研究,认为全歼黄百韬兵团还需两晚,部队“确已相当疲劳”,完全同意刘陈邓指示,“抽出 4 至 5 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 3 个纵队,协同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并建议“首先求得彻底歼灭黄维兵团为主”。决定以原负责歼灭邱清泉、李弥兵团的 8 个纵队成大弧形包围徐州,继续监视钳制徐州国民党军,阻其南援。

△ 晨5时许,华野攻克黄百韬兵团部驻地碾庄圩,黄百韬率残部逃至大、小院上,粟裕指令攻碾庄部队继续攻歼大、小院上之敌。

21 日 鉴于黄维兵团“进攻正面很宽,我一纵队防御纵深薄弱,且我军主力尚未赶到,更兼涡河、淝河间地区狭窄,不便大军作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于 15 时致电粟裕等并报中央军委:“完全同意哿亥(20 日 21 时-23 时)电部署。我们决于马(21 日)夜向后收缩一线,吸敌前进,即布署歼灭黄维集团于南平集以南地区。望韦(国清)吉(洛)能先率 4 至 5 个纵队于 23 日夜进至宿县、大店集之线,准备以 3 个纵队担任钳制刘汝明、李延年,而以两个以上纵队参加打黄维”。

△ 18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中央军委,华东局,报告碾庄攻克后,决定监视邱、李、孙兵团,歼灭李延年兵团之部署。

22 日 晚,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驻地周殷圩召开中野各纵队首长会议,部署歼击黄维兵团。

△ 华野全歼国民党第七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此间,华野部队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全歼黄百韬兵团,并阻击、重创了徐州国民党军的增援。中野部队将远道来援的黄维兵团阻止于宿县西南的南坪集地区,

6并攻克宿县,控制了津浦路徐蚌段,彻底隔断了徐、蚌之间的联系,极大地孤立了徐州的国民党军。

△ 为便于指挥对蚌埠方向的阻击作战和对徐州国民党军南援的阻击作战,粟裕率领华野前指西移谢家圩。

23 日 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庆祝歼灭黄百韬兵团 10 个师的伟大胜利。并指出:对于我们,最有利的是以现态势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如果我们能在第二阶段中大量歼灭南面敌人,就可能实现原定计划。望华野、中野全军在刘、陈、邓、粟、谭 5 人总前委(邓为书记)统一领导下,争取新的大胜利。

△ 总前委常委指挥所移驻临涣集以东小李家村,就近指挥歼击黄维兵

团。

△ 22 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报告: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迟迟不进,黄维兵团远道疲劳,孤军冒进,态势突出,现在歼击黄维时机甚好。因此,我们决心放弃南坪集,在浍河以北布置袋形阵地诱敌深入,聚歼黄维兵团。并请粟裕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 4 个纵队加入歼黄维作战。翌日 15 时,中央军委复电:“(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24 日 上午,黄维兵团北渡浍河,前出到忠义集、东坪集、杨庄、七里桥、朱口地区,进入中野预设的袋形阵地内。后黄维发觉处境不利,即令各部于下午向浍河南岸收缩。当日黄昏,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令中野全线出击,激战至 25 晨,将黄维兵团围困在双堆集地区。

△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签发关于加强后勤保障的(勤字第一号)命令。

△ 谭震林率领山东兵团指挥所于拂晓抵达位于津浦线徐(州)宿(县)段附近的丁楼,指挥华野九个纵队阻击徐州国民党军南援黄维兵团。

25 日 11 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请华野令南下各纵兼程南进,控制宿县、桃园集、蕲县集、大营集一线,待机作战。

△ 巳时(9 时-11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我们完全拥护先集中力量歼灭黄维的作战方针”。并为配合中野歼灭黄维兵团作了详细部署。

7

26 日 5 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电告中央军委,黄维兵团已完全被合围。请军委令新华社广播电台,加紧对敌人的政治争取和瓦解工作。当日

20 时,军委复电:“黄维被围,有歼灭希望,极好极慰。但请你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翌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即以人民解放军总部和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华野司令员陈毅的名义写了两篇广播稿,交由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劝说黄维将军及其所部官兵立刻放下武器。

△ 夜,总前委常委接中野六纵报告:黄维兵团第八十五军一一 0 师师长廖运周派人联系,准备于明晨突围时率部起义。经总前委批准,廖运周率部于次日晨趁突围之机起义,脱离了包围圈。对包围圈内的黄维兵团,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令各纵队 “逐步紧缩,达成全歼此敌”。

△ 粟裕率领华野前指经时村、灰古、顺河集到达周家砦。午时(11 时-13 时),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电:为保证南线歼击黄维及李延年兵团之作战,决定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 9 个纵队(包括由济南南下之渤海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等,担任紧缩包围徐州邱清泉、李弥、孙元良 3 个兵团,坚决阻击其南援的任务。

27 日 14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中央军委、华东局并告谭震林、王建安:为有力保证中野歼击黄维之作战,除以两个纵队并附特纵炮兵加入中野序列外,决定集中 5 个纵队及江淮两个旅围歼李延年兵团,切断敌向南撤路。总前委常委令华野“立即开始歼击李延年、刘汝明的部署”。因该两敌惧歼,于 26 日晚南撤,华野南下部队因受河流阻隔,仅歼其后尾一部。李、刘兵团主力撤至淮河以南。

△ 17 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请示解决黄维兵团后的战略方向。次日 4 时,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是解决徐蚌两处之敌,夺取徐蚌”。22 时又电示“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向武汉逃跑可能”,应加防范。

28 日 17 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对黄维兵团的作战,拟采取集中火力,先打一点,各个歼灭的战法。准备以 10 天左右时间歼灭之。次日 6 时,军委复电:“此种计划是稳当的和可靠的”。“解决黄维兵团,是解决徐、蚌全敌 66 个师的关键。必须估计敌人的最后挣扎,必须使自己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情况”。

29 日 凌晨,粟裕主持华野司令部会议,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徐州国民党军有不待黄维被歼灭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判断其突围有 3 种可能的方向: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南渡长江,转向京沪;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同时解黄维兵团之围。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因此决定把北线主力集中放在防止徐州国民党军向西南逃窜的可能上。

△ 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于 10 时、16 时、21 时 30 分连发 3 电给粟裕、陈士榘、张震并报中央军委,报告阻击邱清泉、孙元良兵团战况和徐州国民党军动向,判断“敌人重心放在东面”,“邱、李、孙援黄只是附带的,逃脱被歼是主要的”,估计徐州国民党军有向两淮撤退可能,建议目前应坚决迅速完成对邱、李、孙 3 兵团之确实包围,不让其逃跑。

△ 申时(15 时-17 时),粟裕、谭震林等致电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估计邱、李、孙兵团有倾巢南犯增援黄维就便南撤,或向两淮突围的可能。在黄维兵团未解决前,以阻击徐州国民党军保证围歼黄维作战为主,黄维大部解决后,再视机诱敌南下,聚歼国民党军主力于徐州外围地区。并为此调整了部署。次日 17 时,中央军委复电:“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并指示:华野准备以两个纵队为攻歼黄维兵团的总预备队。“刘陈邓电台应速与谭王李电台沟通”。

30 日 巳时(9 时-11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华野第十三、第六、第十纵队和苏北兵团首长电,指出:徐州敌已开始空运撤退“剿总”机关人员,积存物资已分配各兵团携带,似有放弃徐州突窜之可能。南线各部队除以一部监视阻击蚌埠之敌外,主力即北返宿县、大店集、朝阳集、鱼沟集地区集结待机,并明确了各部任务。

△ 华野前委、华野政治部发出全歼当面敌人争取战役全胜的政治动员令。

12 月

1 日 华野指挥机关从各种情报渠道得知,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兵团于30日晚开始从徐州撤退,向西及西南突窜。粟裕立即组织指挥华野11个纵队及豫皖苏军区部队追击、拦截,指令渤海纵队进占徐州。申时(15时-17 时),将追堵截击徐州逃敌的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总前委常委同意华野主力全线向西截击邱、李、孙 3 兵团的部

9署,令华野不顾敌机袭扰,不避艰险,坚决追上敌人。翌日 7 时,军委复电指示:“敌向西逃,你们应以两个纵队,侧翼兼程西进,赶至敌人先头堵住,方能围击,不要单靠尾追”。

△ 总前委常委指挥所与华野前指接通有线电话。粟裕与陈毅通话,报告追击杜聿明集团情况。陈毅要他首先介绍打黄百韬兵团的战法。粟裕说:“近迫作业啊!挖坑道,迫近敌人阵地,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分割歼灭他 。”陈毅说:“我们这里正在收拾黄维这个冤家。你们北边要把杜聿明抓住,南边要把李、刘看好。”刘伯承把这一部署比喻为胃口很好的人上酒席,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 22 时,华野渤海纵队进占徐州。翌日,中共中央电贺徐州解放,指出:“徐州的迅速解放,对于全国战局极为有利”。

2 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向双堆集前线部队发出近迫作业,缩小包围圈的命令。

△ 粟裕率领华野前指进至宿县以北之草庙圩子,与陈士榘、张震联名致电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望各部集结大军果敢行之,应尽最大努力以强行军速度绕到敌之先头,截住其去路。为便于行动迅速,各纵队重武器及机关辎重行李等可留少数部队掩护跟进。

3日 总前委常委指挥所迁至纪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围歼黄维兵团情况。翌日,军委复电:打黄百韬和打黄维两次经验均证明:对于战斗力顽强之敌,依靠急袭手段是不能歼灭的。必须采取割裂、侦察、近迫作业、集中兵力火力和步炮协同诸项手段,才能歼灭。

△ 午时(11 时-13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发出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电:判断被我滞阻于萧县、永城以北,砀山、永城以东的杜聿明集团,有被迫现地固守寻机突窜可能。决心乘敌立足未稳阵脚混乱之际,坚决截堵其向西南突窜道路,压迫其向北、向西北,并先集中主力楔入其纵深,割歼其后尾一部,尔后再分批逐次各个歼灭之。为此,规定了各部第一步作战任务。

△ 申时(15 时-17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发出两电,一电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中央军委,报告:“我决全力对付杜聿明所率之邱、李、孙兵团”,“对蚌埠北犯之敌无力兼顾”,“建议除王秉璋纵队遵令归还钧部

1建制外,另以六、七、十三等 3 个纵队及特纵大部均直接归钧部直接指挥,参加对黄维之攻击及阻击李、刘之北援”。另电致华东局并报中央军委,请求华东军区急送八二迫炮弹 30 万发,山炮弹 5 万发,炸药 30 万斤。补充基干团新兵。

4 日 粟裕、谭震林等收到中央军委 3 时来电:“此次对邱李孙作战,我各纵应大胆插入敌各军之间,分离各军,以利歼击”。 拂晓,华野各部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之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12 时,粟裕签发华野司令部致各纵队电令:力求于敌运动混乱中割歼敌人。

△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收到中央军委 22 时电:李延年兵团 7个师北犯,“望令六纵加强阻击,务必不使该敌北进过远,妨碍我解决黄维”。又收到军委 24 时电:调查蒋介石船运两个军到浦口是否属实。

△ 谭震林率山东兵团指挥所进驻芒砀山。

5 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布总攻黄维兵团的命令。决定以陈赓、谢富治指挥中野第四、九、十一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为东集团;以陈锡联指挥中野第一、三、华野第十三纵队为西集团;以王近山、杜义德指挥中野第六、华野第七纵队和陕南军区第十二旅为南集团,分别攻歼双堆集东、西、南地区之敌。命令各部统于 6 日 16 时半开始总攻,要求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

证完成全歼黄维兵团的任务,此间尤须自动协同友邻部队争取胜利。规定将命令用口头直接传达到连队。

△ 粟裕率领华野前指进驻濉溪以北之襄〔相〕王城。13 时,签发华野司令部致各兵团、各纵队电令:集中 12 个纵队、两个独立旅和特种兵纵队一部围歼杜聿明集团。

6 日 16 时 30 分,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由中野和华野一部组成的3 个集团,对黄维兵团发起全线攻击。

△ 晨,粟裕与陈士榘、张震发出致华野第三十五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电:为增强南线兵力,阻击李、刘兵团由蚌埠北犯,决定调吴化文部南开参战。华东军区于 8 日复电:吴部即遵前委令南下参战。

△ 辰时(7 时-9 时),粟裕等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我由追击截击部署调整为围攻部署,重点以不让敌向南向东南突围,西面控制薛家湖、永城两点。本晚即实行攻击,各个歼灭当面之敌。惟担心

11六纵正面太宽,有刘、李兵团突破该防线之虞。因此,除中野二纵加强六纵外,建议张国华所率之 5 个团加入对李、刘之阻击作战。为防止邱、李、孙向西南逃窜,建议邓子恢、李达处部队抽出 5 至 10 个团至商水、项城线待机。

7 日 总前委常委率中野指挥所复返小李家村。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调张国华 5 个团 9 千多人参加阻击李、刘兵团作战。请邓子恢、李达具体部署在商水、项城县设防。

△ 陈毅致函华野六纵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等:应统率阻击力量去完成任务,咬紧牙关,不叫苦,不怕困难,要有牺牲大部的决心去与敌人拼斗。

△ 粟裕与张震一起登襄〔相〕山观察围歼杜聿明集团战场情况。午时(11时-13 时),粟裕等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中央军委、华东局:已从徐州抽出渤海纵队 1 个师南开参加阻击李、刘兵团作战,并令越过淮河的江淮军区两个旅迅速向明光及蚌埠进击。

△ 亥时(21 时-23 时),谭震林致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电,建议:“为了不给敌喘息时机,淮海战役结束后,休整一周左右时间,即渡淮进行江淮战役,求歼蚌埠地区之敌”。

8 日 陈毅、粟裕、谭震林联名致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劝降书,指出:“贵军现已粮弹两缺,内部混乱,四面受围,身临绝境“,“希望你们立即命令部下,停止抵抗,切实保护武器弹药资材,实行有组织的缴械投降。只要能如此做,我军当可保证汝等及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

△ 粟裕召集各纵队首长开会,决定调整部署:先集中力量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由陈士榘参谋长带领第三、第十一、鲁中南等 3 个纵队南下作战。对杜聿明集团,采取攻势钳制,阻其南窜。

9 日 10 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粟裕等:截至现时止,我 6、7、8 共 3 天攻击,已使敌防御体系开始残破,如陈谢集团能于三四天内将双堆集东北之杨围子、杨庄地区攻占,则黄维兵团直属队即完全暴露,尔后作战当更易奏效。对李延年我已有华野六纵及渤纵 1 个师、中野二纵(4 个团)及张国华 5 个团(约万人)共 5 万余人对付,当无大问题。翌日

3 时,中央军委复电:“对黄维的攻击逐步奏效,对李延年的钳制亦有办法,甚慰。尚望鼓励全军全歼该敌”。

12

10 日 晨,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报告华野围歼杜聿明集团及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援情况。鉴于目前中野及华野分成 3 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够,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兵团,尔后,由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兵团,华野解决杜聿明集团。总前委常委接到此电后,当即电话回复,表示完全同意,并与粟裕等商定,由华野抽调第三、十一、鲁中南纵队及炮兵一部在参谋长陈士榘率领下,当晚南下双堆集地区参战。出发之前,粟裕特别交代,缴获的武器装备一支枪、一粒子弹也不留,全部交给中野。

△ 刘伯承、陈毅司令员前往双堆集前线指挥作战,分别会见了 3 个集团和各纵队指挥员,鼓励大家密切配合作战。陈毅向华野三纵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作指示:第一,要首先打进去,只有首先打进去,才是对兄弟部队的最大支援;第二,要虚心向兄弟部队学习,主动搞好团结;第三,缴获的战利品,大到武器弹药和俘虏,小到日用品和纸片,都要交给兄弟部队,不准任何人“打埋伏”。

11 日 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其中指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集团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 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于襄〔相〕王城签发命令,指令华野各部对杜聿明集团采取局部攻势和局部钳制,坚决阻止其向南或东南突窜或东缩徐州,对各部任务作了具体区分和部署。

12 日 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 5 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

△ 刘伯承、陈毅以中野、华野司令员的名义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向黄维指出:现在你所属的 4 个军,业已大部被歼。你的整个兵团全部歼灭,只是几天的事。劝告其要爱惜部属的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要再作无谓牺牲。

△ 邓子恢、李达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通报豫皖苏地区筹集粮款情况,建议组成中原、华东统一支前机构,统一计划分配。15 日,

13粟裕等复电邓子恢、李达,并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央军委,对战区粮食供应情况作了简要汇报,指出:为有力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必须由统一支前机构在总前委意图下通盘筹划。建议迅速召开一次包括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方面代表参加的联合支前会议。20 日,军委指示:请小平同志考虑召开一次总前委会议,讨论今后 3 个月的粮食供应、弹药补给、交通运输及其他有关后勤支前的工作。总前委委托华野后勤部部长刘瑞龙主持召开联合支前会议。会议于 26 日至 29 日在徐州举行。1949 年 1 月 3 日,刘瑞龙向总前委报告联合支前会议情况,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于10日复信:“我完全同意该会所作各项决定,请即依照执行”。

13 日 总前委调整部署,调华野三纵、十三纵加入南集团作战,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南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以南集团为主,东西集团配合,对黄维兵团发起最后总攻。

△ 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已歼灭杜聿明集团三分之一。为防止敌人向南突围,拟截歼其先头部队一部。

14 日 巳时(9 时-11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发出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电,报告:杜聿明集团集中主力向南突围。请示歼灭黄维兵团作战尚需多少时间。

△ 11 时,军委电示粟裕:“你们围歼杜邱李各纵,提议整个就现阵地态势休息若干天,只作防御,不作攻击。待黄维歼灭后,集中较多兵力,再举行攻击”。粟裕亥时(21 时-23 时)复电,向军委报告了围歼杜聿明集团情况及调整后的作战部署。

△ 17时,粟裕签发华野司令部关于对杜聿明集团作战部署战斗分界线致

各兵团、各纵队首长电。

15 日 发现黄维残部向西突围,总前委即令各纵队堵击、追击。战至 24时,全歼黄维兵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当晚,总前委令南线蚌北阻击部队,如李延年兵团南撤,则坚决尾击之,求歼其一部。令豫皖苏地方武装、民兵在蒙城、涡阳等地布防,戒严一周,严密巡逻,搜捕散兵和成股之溃兵。

△ 为防国民党军飞机空袭,粟裕率领华野前指转移至张庄寨。24 时 10分,华野前指接到中野电话:黄维兵团已全部解决,前面枪声稀疏,估计漏网不多。

1416 日 总前委令中野第四纵队留一个旅担任掩护,打扫战场;令各纵队撤出战场,于 24 时前到达指定位置;令中野卫生部和支前司令部负责救护国民党军伤兵,掩埋敌尸体;令华野第三、鲁中南纵队当夜即行北上归华野建制。是夜,各纵队派一首长到小李家开会,汇报作战情况。

△ 粟裕率领华野前指转移到萧县西南的蔡洼村。主持召开华野纵队以上首长会议,研究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下一步作战计划。签发华野首长通令,表扬部队积极自主协同作战精神。

△ 辰时(7 时-9 时),粟裕与陈士榘、钟期光、张震联名发出致中央军委、华东局电:“部队连续作战,日夜不停,并常吃不到油盐,甚为疲劳。建议由华东局、军区首长予参战部队慰劳,平均每人(指战员)能分到香烟 5包、猪肉半斤,举行会餐,恢复体力”。翌日,军委复示“凡我华东、中原参战部队,前线人员,一律慰劳以每人猪肉一斤,香烟 5 包,凡不吸烟者,得以其它等价的物品代替”。

△ 午时(11 时-13 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提出:部队转战月余,十分疲劳,黄维已全部歼灭,拟就现阵地休息 3 天。当晚 24 时,军委复示:“我包围杜聿明各部可以 10天左右时间休息调整,并集中华野全力,然后发起攻击”。要求华野对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部连续不断的进行政治攻势。翌日 22 时,陈毅、粟裕、谭震林复军委电:遵令休息 10 天,如敌突围,乘机歼灭之。对杜聿明集团的政治攻势指示和口播稿已上报。

17 日 新华社播发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告诫杜聿明将军等,立即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唯一生路。

△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小李家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部署工作。令参加蚌西北阻击战的华野六纵、渤纵十一师北移宿县以东休整,准备归建;令二纵现地休息一天后,移涡阳休整;令张国华率现部位太平集、曹老集之线以北监视敌人。

△ 晚饭前,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接到中共中央通知:“黄维已歼,李延年南撤,局面甚好。拟请伯承、陈毅二同志偕来中央一商。是否可行,盼复”。总前委常委当即回报中央“刘、陈、邓今筱(17 日)夜到华野,会商

15一二日,刘、陈二人即北来”。饭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驱车到萧县蔡洼村华野指挥所同粟裕、谭震林会面。

18 日 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华野司令部举行,这是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全体会议。由于淮海战役第三

阶段作战已胜券在握,会议着重研究了未来渡江作战和部队整编问题。会间,5 位首长合影留念。翌日,刘伯承、陈毅驱车北上,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邓小平返回中野司令部小李家,谭震林返回山东兵团驻地,粟裕仍留在

蔡洼。

△ 24 时,粟裕签发将杜聿明集团诱迫至预定地区聚歼的命令。

19 日 粟裕、谭震林决定调整围歼杜聿明集团部署,防止其突围。当日,华野十三纵、特纵北开归建。翌日,华野七纵奉命归建。

20 日 粟裕与陈士榘、谭震林致电华东局并报中央军委,建议军委颁发统一的臂章。建议在徐州赶制 10 万顶军帽发给尚穿着国民党军服的“解放战士”以资识别。

21 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接到中央军委丑时(1 时-3 时)电示:令中野各纵迅速完成战后准备,待李延年第三次北进时担任南线防御,并准备于华野对杜聿明作战接近解决之际,放敌深入,围歼其一部。华野仍应坚持 10 天休整计划,待完成休整计划并重新部署后再举行攻击。

△ 邓小平签发关于争取改造和巩固解放战士的指示。

△ 刘伯承、陈毅北上西柏坡,途经冀鲁豫解放区到达单县,应邀为其题词。刘伯承的题词是“冀鲁豫人民为完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还是努力于支前工作,十分难得,特制敬佩”。陈毅的题词是“胜利在望,继续作战,继续支前”。

22 日 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等,报告中野各纵队的位置,准备休整半个月,随时准备打击可能出援之李延年兵团。

△ 辰时(7 时-9 时),粟裕签发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电:坚持休整 10天(16 日-26 日),争取整补,此间,如敌突围,坚决堵击歼灭之。

△ 22 时,军委电示粟裕并告邓小平、张际春:李延年第三次北援的可能性已大减。可集中华野全军多休整数日,养精蓄锐。只要杜部不大举突围,应休息至下月初,约于子微(1 月 5 日)左右开始攻击较为适宜。

16

23 日 总前委常委指挥所由小李家移至周殷圩子。中野、华野各部原地休整,围困杜聿明集团。

25 日 华野前委电示各兵团、各纵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延长休整 10天。各兵团应继续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调整部署,深入动员,总结政治攻势新经验,并继续巩固新兵,溶化俘虏。

26 日 邓小平召集中野各纵首长到周殷圩子开会,商讨下一步行动以及休整和部队整编等问题。会议至 28 日结束。

△ 华野政治部向各兵团、各纵队、师发出关于抓紧时机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的指示。并上报中央军委、军区政治部、总前委。

27 日 粟裕签发华野前委亥感(12 月 27 日)电,中央军委于 1949 年 1月 9 日复电:“亥感电悉。我们认为你们这种加强纪律性的态度和办法是正确的,并已将此电转发全军参考”。

28 日 粟裕、谭震林,邓小平、张际春分别收到中央军委电示:杜聿明部饥寒交迫,大批投降,日趋瓦解。应用极大力量,加强政治攻势。

△ 刘伯承、陈毅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 午时(11 时-13 时),粟裕等致电中央军委,并邓小平、张际春,判断蒋介石有放弃江淮、撤守江防的可能。建议:可提前发起江淮战役。

29 日 粟裕令华野各纵同时炮轰杜聿明集团军以上指挥机关和前沿阵地。

30 日 邓小平率领中野前指于 13 时 15 分乘汽车由小李家出发,19 时到宿县兵站宿营。翌日凌晨 1 时 20 分由宿县搭火车北上,7 时许到徐州东站。

13 时又乘车西进,18 时到达朱集车站,当晚宿朱集营房。

31 日 粟裕向毛泽东主席并中央军委、华东局发出《淮海战役中部队情况简报》,对部队主要思想情况、骨干与干部问题及作战供应问题作了综合报告。

△ 亥时(21 时-23 时),粟裕等致电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等,建议乘国民党军饥寒交迫、士气低落、战斗力削弱之际发起攻击。并继续开展政治攻势,迫其向我投降。

1949 年1 月

171 日 邓小平率领中野前指由朱集营房移驻商丘东南之张菜园,至 1 月底,仍驻这里。

△ 陈毅、粟裕联名发出《致杜聿明等劝降信》,劝告杜聿明将军暨邱清泉、李弥两司令官:“为蒋介石一人效忠,反人民而死,徒落千古罪名;能勒马回头,尚能将功折罪,为人民所宽恕。是非厉害,幸速图之”。

2日 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于蔡洼下达华野全歼杜聿明集团命令,对华野围歼部队划分为东、北、南 3 个集团,规定了各部具体任务。决定于 1月 6 日 16 时发起战斗,首先分割攻歼李弥兵团残部,尔后攻歼邱清泉兵团残部,以获淮海战役全胜。

3 日 邓小平、张际春向中央军委报送《歼灭黄维兵团作战总结》。

△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邓子恢、张际春、李达联名发出致淮海战役光荣负伤同志的慰问信。

4 日 亥时(21 时-23 时),粟裕、陈士榘、张震向中央军委、邓小平、张际春报告关于 6 日开始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部署。

5 日 子时(23 时-翌晨 1 时),粟裕签发华野前委致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陈毅、饶漱石电:目前仍集中力量歼灭杜聿明集团,决于明日发起军事攻击。

6 日 华野对杜聿明集团余部发起总攻。

△邓小平、张际春等在张菜园与邓子恢、李达、李雪峰、宋任穷、谢富治、李成芳、张国华、刘岱峰等人集会。

△ 刘伯承、陈毅参加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行的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会议于 8 日结束。

7 日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刘伯承、陈毅等讨论渡江作战诸问题。

9日 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总攻杜聿明集团战斗经验。

10 日 华野经 4 昼夜激战,于陈官庄地区全歼杜聿明集团。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此役,华东、中原野战军以伤亡 1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 1 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 个兵团部、1 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56 个师,共 55.5 万余人。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