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解放纪实(文/丁龙嘉)

Chief 发表于 2018-02-20 16:55:18

位于祖国东南端的广东省,北与湖南、江西相接,东北与福建相连,西与广西为邻,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南海,又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隔海相望。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峦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沿海岛屿星罗棋布。省会广州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蒋介石反动集团对广东极为重视。早在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时,就任命其得力干将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被委以重任的薛岳、余汉谋,为加强广东的防守兵力,竭力扩充军队,重建被人民解放军消灭的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军等部,还把全省的15个保安团扩编为辖20个保安团的5个保安师。2月至4月,国民党政府陆续从南京撤至广州,其军政要员云集羊城。8月23日,李宗仁召集广东、广西军政要员陈济棠、余汉谋、薛岳、白崇禧、顾祝同等人举行会议,商讨两广如何通力合作固守广东的问题,要求余汉谋集团“巩固粤北,确保广州”;要求白崇禧集团与余汉谋部加强湘粤边境的联防,以增强防御能力。7月至9月期间,蒋介石前后三次飞往广州,召集军政要员制定《扭转时局方解放广东、广西和海南岛、万山群岛案》,企图全力保卫广州。

这时,守卫广东的国民党军,计有正规军3个兵团11个军12万余人,外加2万余人的地方武装,总兵力约在15万人左右。按照国民党国防部的指示,余汉谋将其主力置于粤汉铁路的广州至曲江(后改为韶关市)一线,形成三道防线,以控制从湖南、江西进入广东的铁路、公路及水路咽喉,妄图阻止解放军兵进广东。其具体部署是:由第三十九、第六十三军在曲江、始兴、南雄与乐昌防守,形成第一道防线;由江西逃入广东的第四兵团在英德、翁源地区布防,形成第二道防线:由从青岛撤至广东的刘安琪第二十一兵团,在花县、从化地区设防,形成第三道防线;第-O九军与警卫团等部,防守广州市。此外,令位于潮安、汕头的第十二兵团,策应广州方面的作战;令分别位于湛江、海南岛的第六十二、第六十四军,保障其通往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道路畅通,其用意是,一旦战败,则能顺利地逃往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

在第四野战军西路军迂回湘西,中路军进击衡阳、宝庆的同时,东路军第四、第十五兵团也挥戈南下,向广东挺进。

为了加强对广东、广西地区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任命叶剑英为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张云逸、方方分别任第二、第三书记,华南分局归华中局领导。9月7日,华南分局在江西赣州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分局强调了增强主力部队与华南敌后游击队之间、野战军党委与华南地方党委之间的团结;确定了解放广东的作战方案及接管广东等重大问题。作战方案规定:应争取实现广东的和平解决,同时准备对付坚守广州的顽敌。如果敌军扼守曲江、英德之线进行顽抗,第四兵团除以一部兵力由铁道西迂回敌之左侧外,主力沿粤汉铁路及东西两侧并进;第十五兵团由龙南、全南和定南插之英德地区或其以北断敌归路,以求歼敌4个军;如果敌军集中主力退守广州、虎门时,则以第四兵团沿粤汉路南下进至广州以北、以西,第十五兵团进至广州以东,两广纵队插到广州以南,切断广州、虎门之间敌军的联系,然后合力聚歼广州之敌。为执行进军广东的作战方案,东路军决定分三路南下:第四兵团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为右路,沿粤汉路两侧南下,攻占韶关后,直赴广州;第十五兵团的第四十三、第四十四军为中路,经翁源、从化等地南下,与右路军一起形成对广州之敌的钳形合围;以两广纵队并指挥粤赣湘边纵队及粤中纵队组成左路,由和平、龙川等地进至东莞地区,以切断敌军的南逃之路。粤桂边纵队挺进于信宜、茂名、电白等地,逼近雷州半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0月2日,第四野战军主力等部队按照预定方案,向广东守敌发起进攻。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粤北守敌纷纷南逃,广州的北部门户洞开。7日,攻克韶关、翁源等地后,进攻部队随即向广州挺进。李宗仁见广州危在旦夕,于10月11日召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阎锡山、参谋总长顾祝同以及薛岳、余汉谋等人开会,作出了总统府与行政院撤到重庆、广东省政府撤到海南岛的决定。

12日,毛泽东根据广东战役的进展情况,及时指示林彪、叶剑英和陈赓:先以必要力量直出广州、梧州之间,切断西江一段,断敌西逃之路,不使广州之敌向广西集中。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窜时,陈赓兵团即不停留地跟踪入桂;如广州一带之敌并不向广西逃跑,则陈、邓两兵团仍执行原计划占领广州不变。毛泽东的指示,为第四野战军如何攻占广州以及怎样歼敌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12日晚,顾祝同在余汉谋公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把防守广州的部队撤到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会后,李宗仁逃往桂林,阎锡山、顾祝同逃到台湾,余汉谋与薛岳逃到海南岛。整个广州一片混乱。余汉谋部在逃跑之前,不仅炸毁了白云、天河机场以及石井、黄埔等地的火车和军需仓库,还炸毁了广州市内的海珠铁桥,导致群众死伤2000多人。

10月14日,解放军右、中两路部队进占清远、花县、从化等地,左路逼近博罗,从东、北、西三面形成了对广州的包围之势。国民党守军仓皇出逃。15日晚,第十五兵团一部进占广州。

在左路军解放广州的同时,南路军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经河源、博罗等地直插惠阳,解放了东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并将国民党第一O九军第一五四师包围在博罗县龙华地区,迫使该师副师长率领官兵3300余人投诚。此后,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挺进于东莞、虎门地区,切断广州之敌沿珠江南逃的道路。

10月17日,陈赓获悉余汉谋集团除第六十三、第一O九军沿西江向粤桂边境逃窜外,其第二十一兵团、第四兵团残部和第三十九、第六十二军正向粤西的阳春、阳江方向溃退。为将逃敌歼灭在广东境内,陈赓当机立断,马上调整部队进行追击,解放军第四兵团指战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八天的追击,终于将敌第二十一兵团部和第二十三、第七十、第三十九、第五十、第六十二军的残部包围在阳江西南白沙圩至平冈圩东西五公里、南北十公里的狭窄的地域内。26日拂晓,解放军第四兵团向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十几支突击部队以锐不可当之势,猛烈地冲击着敌军的阵地。国民党军失魂落魄,毫无斗志,纷纷投降。当天,阳春、阳江地区的围歼战就以人民解放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此战,共歼灭余汉谋部第四、第二十一兵团等部四万多人。这次歼灭战的胜利,其重要意义正如第四野战军前委于10月27日给第四兵团全体指战员的贺电中所指出的:“这一胜利对于解放琼崖和解放广西均有重大意义。”

在阳春、阳江地区围歼战进行的同时,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军的第四十五师,在粤中纵队的配合下,于10月22日解放了江门市;闽粤赣边纵队于24日解放了汕头市;在江门以南海上的国民党军第四巡防联合舰队11艘舰艇500多人,于10月25日宣布起义。

广东战役,从10月2日开始到11月4日结束,历时34天,共歼灭余汉谋部6.2万余人。其中,生俘将级军官17人、团以下官兵4.1万人,解放县城38座。至此,广东全省获得解放。

来源:丁龙嘉编著《南下》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