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第三绥靖区贾汪前线起义前后(文/姚工善)

Chief 发表于 2018-05-03 15:45:30

      1948年11月8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的最初时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以下简称“三绥”)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中共秘密党员),率59军、77军三个半师23000余官兵,在贾汪地区举行战场起义,让出东起台儿庄,西至临城(薛城)的百里防地,敞开了徐州东北的大门,使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7纵、10纵、13纵顺利穿过该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切断陇海路,拦头截住黄伯韬兵团西逃之路,达到分割包围,歼该兵团以于曹八集地区,进而直捣徐州,为人民解放军夺取淮海战役全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1月18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说:“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

    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过程中,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情报)部(原山东军区情报部)曾派情报人员王耀华,打入“三绥”进行情报和策反工作,与张克侠建立了联系,后又派交通巡视员朱林,面见张克侠、何基沣联络起义事宜,沟通了何、张与华东人民解放军淮海前线指挥部的直接联系。通过这些工作,宛如在淮海前线架起了一座通向胜利的“金桥”,使解放军顺利地渡过国民党重兵把守的运河、不老河和旧运河三道防线。当时任华东解放军淮海前线指挥部领导成员的谭震林曾说:“没有张克侠部队的起义,不好过那三条河”,起义胜利,使解放军得以“变过河为过桥”。

历史的回顾

    “三绥”主力第59军和77军,原为冯玉祥西北军的旧部,后改编为宋哲元的第29军。从1933年春,29军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开始,中经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斗争,迄1937年“七•七”芦沟桥抗击日寇的进攻,该部官兵爱国杀敌的业绩,一贯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赞扬。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该部官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8年“月,蒋介石把该部编为第33集团军,先后由张自忠、冯治安任总司令。1940年5月,张自忠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截击日寇。因敌我众寡悬殊,不幸以身殉国。毛泽东为他题词“尽忠报国”,周恩来称他为“军人楷模”。此后,该部又参加了宜昌、长沙保卫战和中原、南漳会战,屡建战功。继张自忠将军后,八年抗战期中,又有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和三万余名将士血洒疆场,英勇牺牲,为国家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抗日战争胜利后,第33集团军又改编为第三绥靖区,调赴徐州一带,名为“受降”。实被驱往内战前线,以遂国民党反动派翦除异己之计。

    由于蒋介石一贯排斥异己,歧视杂牌,对这支非嫡系部队,采取利用、排挤、分化、瓦解以至消灭的政策,该部广大官兵,对国民党的统治怀有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认为队伍越打越弱,越编越少,前途暗淡,非另谋出路不能生存。

    中国共产党早在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时期,就开始对这支部队进行争取和教育工作。先后委派宣侠父、安子文、刘志丹、邓小平、张友渔、曹荻秋、刘贯一等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到这支部队中帮助工作,训练干部,秘密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灌输爱国爱民思想。通过这些工作,教育、争取中、下层军官向革命靠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还在该部发展秘密党员,主要有“三绥”副司令官张克侠和何基沣。77军132师师长过家芳也是较早参加共产党的老党员。由于他们使命特殊,当时形势险恶,与党的联系困难,彼此之间更互不知情,只是各自积极地开展革命活动。

    张克侠,原名张树棠,河北省献县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与董振堂、何基沣同分配到冯玉祥部队。1924年,张克侠向往广州的革命运动,他冲破了重重险阻,谢绝了冯玉祥(冯和张系连襟关系)的挽留,毅然奔赴大革命的发源地广州。先后担任大本营军政部少校科员,黄埔分校军士队长和北伐军营长等职。1927年春,张克侠为了追求光明,探索真理,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28年冬回国。1929年7月,在上海经张存实、李翔梧介绍,由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与党中央直接联系的秘密党员。根据党的指示,重返西北军,担任张自忠师(38师)的参谋长,后进南京陆大学习,曾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高参和干部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29军、59军参谋长。1938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武汉任第六战区副参谋长,曾向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汇报请示工作,党决定由叶剑英直接领导他的工作。根据党的指示,张克侠先后在西北军中举办教导队、参谋训练班、干训团、自忠中学等教育机构,安排共产党员担任政治教员、教导主任,秘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开展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培养中下级干部。抗日战争胜利,张克侠担任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10月,由信阳调防徐州途中,张克侠与何基沣坦率地交谈。张克侠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即将向共产党地区发动军事进攻,唯有与共产党合作,与国民党决裂,才是正大光明的道路,要实行这一打算,首先要联系上新四军,以便密切合作,不发生矛盾。何基沣对张克侠这一看法,深表赞同。与此同时,张克侠还先后做过原西北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刘汝明、李兴中、郝鹏举、孙良诚、冯治安等人的工作,向他们分析形势,指明前途。1946年夏,张克侠借送冯玉祥出国考察之机,到南京,通过共产党派在冯玉祥处工作的王冶秋的安排,秘密会见了周恩来。一天傍晚,张克侠按照约定的时间,等候在冯玉祥住处附近一个偏僻的公园外。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在他身傍停下,车门一开,周恩来在车内向张点头,邀张进入车内,就在这辆行进的轿车上,张克侠向周恩来汇报了关于徐州地区国民党部队的情况。周恩来指示:“现在要多向蒋军官兵,特别是那些高级将领和带兵人,说明我们党的政策,指明他们的出路。蒋介石是一定要打内战的,他要打,我们也就打。我们不仅要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也要从敌人内部去打击顽固派。要争取策动高级将领和大部队起义。这样可造成更大的声势,瓦解敌人的士气。”周恩来的指示使张克侠异常激动。他说:“我与部队相处日久,在作战中他们肯定服从我的调动。现在大多数官兵都认识到国民党没有出路,起义是有条件的。只要党下命令,我可以保证随时行动!”因此,张克侠为在适当时候率部起义,作了深谋远虑的长期准备。何基沣,河北省藁城县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积极参加北伐战争,对军阀吴佩孚讨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不畏强暴,坚持抗战。在日寇进攻华北时,坚决率部迎击,夺取了喜峰口战役的胜利。1937年,他任29军旅长,驻守芦沟桥一带。7月7日,日寇侵犯芦沟桥,何基沣指挥部队奋起抗敌,打响了全国抗战的第一枪。该部的英勇抗战精神,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赞扬。

    1938年1月,何基沣为了寻找革命真理,秘密前往延安,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亲切接见。何基沣在延安一个多月,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光明,找到了抗战的正确道路,坚定了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他在离开延安前夕,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表达他愿作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志愿。尔后,他仍回部队工作。1939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何基沣为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此后,他与新四军四师、五师建立了联系,秘密安排组织上派去的工作干部,支持地方党的发展工作,供应我军枪支弹药和经费,并为我军向鄂豫皖地区的发展和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秋,何基沣任77军军长时,曾联络张岚峰、刘振三、吴化文、郝鹏举等原西北军的国民党将领,商讨保存实力的共同行动,以对付蒋介石驱使杂牌军打内战,借以消灭异己的恶毒阴谋。但此事遭到冯治安的反对,引起蒋介石的猜疑。蒋介石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撤销何基沣的军长职务,并“升任”他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1946年5月,内战爆发在即,何基沣借父亲病重为名,回北平家中。9月,其父病逝。当时正在北平与国民党谈判的叶剑英和徐冰前往吊唁。何基沣向叶剑英汇报了工作情况,提出愿回解放区工作的意见。经叶剑英请示党中央后,亲到何基沣家中,传达了党的三条指示:第一,回原部队任现职,坚持工作,经常与党取得联系;第二,在解放战争中起好配合作用;第三,选择时机,在紧急关头,毅然率部起义。何基沣牢记党的这三条指示,返回徐州。因此,何基沣对在紧要关头率部起义是作了多方面的积极准备的。

    1946年夏,张克侠、何基沣分别在南京、北平接受党中央领导人的指示后,受到了巨大鼓舞,他们满怀信心地先后回到徐州。彼此虽互不了解底细,更不知道对方也刚刚接受了党的重要指示。可是,选择适当时机,在紧要关头率部起义问题上,两人已是心照不宣,不谋而合了。

打人敌营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进攻作战的紧要关头,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一举成功,是党中央多年运筹帷幄和直接领导的成果;我地方党和部队积极配合活动,进行大量工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1945年10月,“三绥”驻徐州,新四军5师李先念师长亲派曾担任过何基沣卫士的李连城与何基沣取得联系。1947年春,鲁中南军区根据华东军区张云逸副司令员的指示,再次派遣李连城打入“三绥”,以少校副官作掩护,开展活动。同年,鲁中南军区叉派军区“前线办事处”敌工科副科长孙秉超,密去该部,建立交通,保持联系。1946年8月,鲁中南国军工作委员会派新四军7师司令部教育参谋韩文圃先后三次打入59军,通过在该军担任工兵营营长的弟弟韩立才,对59军军长刘振三、副军长孟绍濂开展工作。此外,徐州市委、徐州情报站也对“三绥”部队开展了工作。徐州市委还建立了一个以白玉良为书记的“33集团军工作委员会”,调查了解该部主要军官的情况,以及搜集情报等活动。

    山东军区情报处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有关指示精神,于1946年春开始部署和开展对“三绥’’和其他国民党部队的情报和策反工作。6月中旬,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在调集38万大军企图围歼我中原野战军的同时,还调集58个旅的46万人的兵力于华东战场,以徐州、蚌埠、济南为中心,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企图侵占我华东解放区,全面内战从此爆发。7月,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建立更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当时,“三绥”部队驻在贾汪,扼守台儿庄至临城(薛城)的运河一线,隔河与我军对峙,处在内战前沿。显然,对“三绥”开展情报和策反工作,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山东军区情报处胡立教处长,把这项重要任务交给该处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纪纲去具体实施。

    纪纲,早期曾在中央特科工作,是我党一位老的情报工作干部。他接受任务后,详细研究分析了“三绥”的情况,物色适合人选,最后选中了原在“三绥”所属自忠中学(“三绥”军官子弟学校)担任教师,为了追求光明和进步,主动到解放区参加革命的王耀华。纪纲选定王耀华,主要基于:(1)王思想进步,政治素质好,不畏险阻来解放区参加革命;(2)在国统区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便于找到掩护职业,站住脚跟;(3)原在“三绥”子弟中学当教师,学生的家长多是“三绥”的军官,相互之间有来往,有些且过从甚密,特别是在来解放区参加工作时,曾得到张克侠和一些进步军官的暗中帮助,有良好的开展工作的条件;(4)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耀华积极有效地完成了党赋予的光荣任务。

    王耀华,山东省招远县人,原是自忠中学英语教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蒋介石发动祸国殃民的内战,更是义愤填膺。时常思考:中国将走向何处?自己的前途会如何?……。后在该校进步教师郝树荣的教育帮助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解放区的革命事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萌发了到解放区参加革命的强烈愿望。郝树荣对王耀华的志愿十分赞同,建议王耀华以抗战胜利了,回招远原籍“探亲”为由,通过“三绥”的防区进解放区“回家”。为了安全起见,王耀华请自忠中学代校长杨绳武给予帮助。杨为其写了两封介绍信,一封给“三绥”副司令官张克侠,一封给驻在贾汪煤矿的连长陆迪钧。

    张克侠是自忠中学的创办人,热情关心学校的教学活动,经常到学校视察,对师生有困难事求助于他,无不鼎力相帮,深受师生们的爱戴,自忠中学的师生对其尊称:“侠公’’。王耀华对张克侠十分尊敬,但从未单独接触过。1946年2月,王耀华持杨绳武介绍信,到徐州都天庙“三绥’’司令部求见张克侠,张立即接见,当得知王耀华要经“三绥”防区到解放区“回家”探亲,面露喜色,他告诉王耀华:“徐州以北,以运河为界驻军,现是停战阶段,来往还算方便,如果在过境时遇到什么麻烦,可以叫哨卡官长找我。”王耀华对张克侠热情相助,连声道谢。临别时,王耀华取出平时积攒的20万元“法币”,托张克侠转交自忠中学购置图书,以作资助。张克侠会意了王耀华“回家”的真实意图,微笑收下,亲切地说:“祝你一路顺风,平安到‘家’。”

   王耀华到贾汪找到陆迪钧。陆有四个弟妹在自忠中学读书,曾去过学校,与王有一面之交。此次重逢,对王热情接待。陆告诉王,目前虽说停战时期,但过境并不方便。为了保证安全,需找一个在前沿的朋友护送。于是,王耀华暂在陆处住下。他们二人经过相互交谈,两人对国际、国内时事看法,观点相同。陆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祸国殃民的政策,极为不满。陆并表示他不愿打内战,还告诉王耀华,他数月前一次和解放军接触中,一枪未发,即带领全连官兵撤出阵地,险被国民党枪毙。王耀华也向陆迪钧透露了“回家”的真意图。思想沟通,两人相见恨晚。

    数日后,陆迪钧介绍同窗好友王英华与王耀华相见。王英华是77军37师111团2营营长,驻防韩庄运河南岸,与解放军的防区隔河相望。王英华对陆迪钧托他帮助王耀华从他防区过河“回家’’之事,满口答允,并邀约王耀华在他那里住几天。两人相处中,经过交谈,王耀华了解到王英华也不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因2营驻地与解放区一桥相通,老百姓谈论许多解放区民主政治和军民鱼水的关系等事,时有所闻。王英华对王耀华说:“国共两党相比,希望在共产党”。流露钦佩共产党,向往解放区的心情。3月初,王英华派亲信护送王耀华到运河桥头,安全过境。

    王耀华到解放区后,进山东大学学习。1946年7月,调到“军调部三人小组”为培训我方翻译人员专设的英文班学习。8月上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我军开展自卫反击,英文班宣布停办。纪纲和山东大学教务长姚耐,动员王耀华到山东军区情报处工作。王耀华服从革命工作需要,欣然走上新的战斗岗位。山东军区情报处对派遣王耀华打入“三绥”进行情报和策反工作十分重视。根据胡立教处长的指示,纪纲对王耀华进行了4个多月的教育训练。内容主要有:(1)开展敌区隐蔽斗争的重要意义;(2)情工人员必须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严守秘密工作的纪律和党的机密,甘当无名英雄,做革命的“小板凳’’,经得起各种考验,永葆革命者的气节;(3)敌情教育以及帮会的家礼习俗等常识;(4)要善于分析、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对敌斗争艺术;(5)警惕敌人的盯梢和甩脱“尾巴”的技巧,应付突发事件的方法;(6)秘密传递情报的方法和密写技术等等。

    1947年元月,王耀华在行前,纪纲把他召到家里,向他布置进入敌区的具体任务,指出打入敌区的地点是徐州,工作对象是“三绥”,任务是情报和策竭

反,工作方法,可伺机接触张克侠,团结教育陆迪钧、王英华以及“三绥”中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不满的军官,等待时机,策动起义。还规定在国统区联络的地点和联络的暗语。王耀华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从莒南县岚山头,乘贩运食盐、猪肉为掩护的交通帆船潜入上海。

    王耀华奉命潜入国统区,打入“三绥”开展情报和策反工作,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初战告捷

    王耀华到上海后,立即转赴徐州。可是,他在徐州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关系,可安全落脚。几经思考,决定仍回商邱自忠中学。王耀华回到学校,许多老同事来看他,关怀地问这问那。他佯称回家后因为亲属情况变化,谋事不易,只得再回来教书,借此掩入耳目。嗣后,杨绳武表示愿续聘他担任英语代课教师。这样才初步安顿下来,接着他便着手建立通信联络工作。王耀华在解放区交给纪纲的通信地址,暂定开封刘寿之处。刘曾任自忠中学总务主任,思想进步,王耀华进解放区“回家”,刘曾给予鼓励和支持,王对他十分信任。王耀华利用假日到开封访问了刘寿之,刘对王托他转信之事满口应承,并保证不会失落。学校训导主任苏濯溪,也是该校表现进步的教师,王耀华从解放区回校,苏私下向王探问真象,王隐晦地向他吐露了进解放区没有回家的情况,请他代为掩护。苏表示愿为保密。王耀华又托苏,在他的来往信件通过训导处时,请代为收存,防止被人窃取拆阅,以及在他外出时,有人来找,亦请代为接待。苏对王的要求,一一应允。不久,王耀华得知学校总务处缺一名职员,遂向杨绳武谋求了这个职位,担任了事务员。这样他便能经常去“三绥”司令部为学校师生员工办理粮、饷、服装、经费等,对开展工作就更为有利。站住了脚跟,王耀华第一步先做陆迪钧和王英华的工作,王耀华在解放区时,曾和纪纲共同对陆迪钧、王英华二人的思想状况和政治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陆、王二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不满,思想进步,从帮助王耀华越过他们扼守的防区进入解放区参加革命一事,证明他们的政治态度倾向于我。可以对他们正面接触,进行试探,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关系,发展为我工作。王耀华在去解放区前,曾在陆迪钧处住过一段时间,思想相通,言语相投,相互之间建立了友谊,王耀华决定先去找陆迪钧。

    陆迪钧,安徽省涡阳县人,在家乡读了两年初中,因对封建家庭不满,于1936年3月,跟随同乡到张家口。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东北三省,进而又向华北侵略。陆迪钧亲眼看到日寇侵华的暴行,激于爱国热情,决心报效祖国。适时29军38师(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军长宋哲元、师长张自忠)在当地招兵,陆迪钧即报名投到该部学兵队当学兵。招考学兵的负责人是该师参谋长张克侠,当时投军的大都是农民,张克侠听说来了个学生要求投军,即找陆迪钧谈话,给予鼓励。这是陆迪钧与张克侠相识的开始。1937年6月,陆迪钧考上29军参谋训练班,张克侠兼任参谋训练班的教育长。由于陆和张都是从38师到参谋训练班的,陆迪钧认张克侠为老师,张也把陆看成是自己的老部下,两人关系甚为密切。“七•七”事变,29军奋起抗战后,陆迪钧调到77军司令部参谋处见习,随军转战河间、沧州、临青、濮阳等地。1937年底,陆被部队推选进国民党中央军校14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重庆第一补充兵训练处当连副,因该处官兵都是四川人,生活不习惯,又思念原来的部队。经多方打听,获悉张克侠任33集团军参谋长(总司令张自忠),驻湖北荆门。1939年10月,陆不辞而别,赴湖北投奔张克侠。张克侠见陆迪钧到来,非常高兴,把陆安排到他兼任教育长的33集团军干训班担任分队长。陆迪钧和张克侠的关系更为密切。他可以随便地进出张克侠居室,向张请示工作,汇报学员思想情况。张克侠利用这些机会,对陆迪钧进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介绍共产党、新四军、八路军抗日等情况,从而使陆迪钧的思想认识从国民党的欺骗宣传中解放出来,认识了真理,提高了政治觉悟。1943年10月,张克侠调他到33集团军参谋处任参谋,在张克侠直接领导下工作。1944年夏,张又动员陆去带兵,陆顾虑到了前线,与新四军接触不好办。张克侠对他说:“你只有带兵,把士兵掌握住,才有行动自由。”后来,陆迪钧就到59军180师538团9连当连长。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11日,在徐州东北穆柯寨内战前线,因不愿与新四军作战,一枪未放,带领全连撤出阵地,险被国民党枪毙。通过这件事,使陆迪钧清醒地认识到,光不想打内战不行,必须离开反动阵营,到解放区去参加革命。

    1947年3月,王耀华趁学校放春假之机,邀苏濯溪同去台儿庄春游,实际上是借与苏行同作掩护,去和陆迪钧联系。这时,陆已调任59军38师参谋处少校参谋。陆迪钧与王耀华见面后,对王重返国统区表示诧异。王约陆外出散步,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密谈,陆对王说:“你过去了还回来干什么呢?我在穆柯寨战斗中弃阵后,如果不是怕连累侠公和我几个弟妹,我肯定就过去了。”王耀华语重心长地告诉陆迪钧:“革命工作在敌内和解放区都能作。你是中央军校毕业生,有军衔、军职,在这个部队工作也十多年了,从总部到两个军结识的人多,情况熟悉,便于开展活动,而且身为少校参谋,能够接触军事机密。这一切都是开展情报和策反工作求之不得的有利条件,比从解放区派人过来,条件要好多少倍。”两人开诚相见,披肝沥胆。王耀华动员陆迪钧在原地参加革命斗争,协助他对“三绥”开展情报和策反工作,为革命作贡献。陆迪钧心潮起伏,十分激动,紧紧地握住王耀华的手说:“你的话已说到这种程度,我还有什么话说,一切服从革命需要,和你生死与共。”陆迪钧还向王耀华介绍了张克侠和“三绥”部队的一些情况。王耀华再三叮嘱陆迪钧,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工作,政治上要表现“灰色”一点,多联络一些对国民党不满,带兵有实权的军官,耐心隐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关键时刻举行起义。

    从此,陆迪钧在59军中,利用同学、同事、同乡的关系,以说知心话、谈战局、谈形势、联系部队和个人前途等方法,在部分中下级军官中开展争取团结工作,先后发展了59军军部警卫营排长李守堂,38师参谋处上尉附员谭世骏,180师特务营营长袁玉珂,538团少校团副王盛一、营长刘钧铭、副营长康学先、连长朱志远、单靖宇、赵学颜、排长张杰、王九如、王凤舞、405团营长王廷瑜、连长戴锡华等人。陆迪钧以他们为骨干,他们又分别联系团结了一批下级军官和士兵,形成了一支无形的秘密力量,一支待机起义的预备队。后来,在何基沣、张克侠公开宣布起义的关键时刻,他们首先响应,向广大官兵宣传起义是“三绥”部队的唯一出路,稳定了一部分起义部队的情绪,并挺身而出,与反对起义的反动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王耀华又通过陆迪钧的协助,探知了王英华驻地,为了稳妥起见,王耀华先打电话告诉王英华,要去看望他,王英华表示热烈欢迎。不日,王耀华只身前往运河前线与王英华会晤。两人见面,分外高兴,谈话一开始,王英华就提出去解放区参加革命的要求,经王耀华耐心说服教育后,王英华表示愿意留下为我工作。王耀华复又指出,其所在部队地处前沿,与解放区一河相隔,地位十分重要,希望他带好部队,团结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思想表现进步的官兵,在关键时刻,相机策动起义。尔后,王英华所在的111团,是“三绥”最先起义的部队,并是我方联络人员进出“三绥”可靠的秘密通道。

建立和张克侠的联系

    争取张克侠在适当时机率部起义,是组织上交给王耀华最重要的任务。对这个问题,王耀华和陆迪钧反复地进行了磋商研究。陆认为他追随侠公多年,深知他是倾向共产党的,即使他有疑虑,或有不同意见,根据侠公的为人,也绝不会向国民党告密。建议王耀华正面会见张克侠,并自告奋勇,愿陪王同去拜访张克侠。

    1947年3月的某一天,王耀华在陆迪钧陪同下,到了贾汪“三绥”前方指挥所面见张克侠。会面后,陆开门见山地向张克侠介绍王耀华说:“这位是自忠中学的老师,是解放军派来做联络工作的。’’张克侠和蔼地与王耀华握手说:“我们认识,去年见过面。”王耀华说:“去年感谢副司令官的关照,使我顺利‘回家’。”张克侠问:“‘家里’都好吗?”王耀华说了他在解放区参加学习的情况。张克侠面露笑容,连声说:“好!好!”,接着又向王耀华问了一些解放区的情况和解放区领导干部的情况,王耀华都一一作了回答。最后,王耀华说:“侠公如有信或东西要我给他们,我负责安全送到。”张克侠说:“好,以后有事情我会找你的。”会见十分顺利,王耀华和张克侠开始有了联系。

    以后,王耀华又借为自忠中学外出办事之便,多次与张克侠见面,张对王耀华的思想也有了迸一步了解,遂逐渐地向王耀华介绍了“三绥”高级将领、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的思想动态,以及他对如何组织起义工作的考虑。一次,张克侠对王耀华说:“总司令冯治安在京沪有财产,对国民党有幻想,对共产党有顾虑,对他莫抱多大希望。”又说:“我从贾汪前线调回徐州司令部,是冯治安对我有戒备,现在时机不成熟,一旦时机成熟,就由不得他了。”王耀华询问何基沣的态度,张克侠隐晦地告诉王耀华:“他现在贾汪前线指挥所负责,我们相处很好。”对于下级军官士兵的动态,张克侠介绍说:“‘三绥’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英勇善战,喜峰口、芦沟桥、台儿庄几次战斗,全国闻名。高级将领,像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为国捐躯,名扬天下。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被国民党视为异已、杂牌,受尽岐视和排挤,官兵上下都看得清清楚楚,憋着一股气。下级官兵,不愿打内战,中上级军官中,有些人虽然也对国民党不满,但官迷、财迷,受正统观念和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思想影响,认识还不觉悟,需要我们多做深入的教育和争取工作。”张克侠认为目前主要是掌握好部队,团结更多的官兵,等待时机,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1947年6、7月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华东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转入了战略反攻。张克侠判断战争形势的发展,陇海一线地区必将发生大规模的决战。这时,张克侠把王耀华找去,对王说:“现在找我联系的人很多,索取情报的也很多,徐州的情况很复杂,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对这些联系,我都婉言拒绝了。希望你转告上级党,派有权威的代表来,以便早商大计。”王耀华随即通过秘密联络站向华东统战部(原山东军区司令部情报处)汇报,请组织速派人前来联系。

    时隔不久,纪纲派交通巡视员朱林赴商邱自忠中学与王耀华联系。王耀华向朱林汇报了潜入国统区后发展陆迪钧、王英华和与张克侠建立联系的经过情况,“三绥”各层次官兵的动态,特别是张克侠要求上级派有权威的代表与他共商起义大事的意见。当晚,王耀华又把汇报的内容,密写在一本黄色小说的书页上,交给朱林。第二天,王掩护朱林通过商邱城关检查关卡,送上去上海的火车。

    朱林回到上海,即作返回山东解放区之行,不料这时敌人封锁海口,原交通线中断。直到1948年3月,才重新建立了从上海至青岛,偷渡胶州湾至解放区红石岩的秘密通道。

    在此期间,王耀华对组织上没有及时派人来联系,心急如焚。陆迪钧为此也十.分焦虑,陆认为军事情报时间性强,单靠交通往返解放区和国统区传递信息,易于误事。他曾建议张克侠成立一个谍报队作掩护,直接进入解放区与我军联络。张克侠认为,此事瞒不过参谋长陈继淹(特务),稍一不慎,会出乱子,此计不可取,还是要王耀华想办法与解放区联系。王耀华向上海、新浦两个联络站发了密写信,也杏无音信。

    1948年3月,陆迪钧在自忠中学读书的两个妹妹陆钰、陆铠,要去解放区参加革命。他们通过自忠中学同学刘尚文,找到我豫皖苏情报站(后改中原军区豫东情报站)的徐寄光护送她们进解放区。王耀华认为这是一个和组织联系的机会,于是密写了一封信,经伪装交陆钰带到解放区后,请组织协助打听华东局统战部的地址,交给纪纲。

想不到此举却引起了另一段插曲。

1948年5月,中原军区情报处派武尽法(化名吴玉山),持陆钰、陆铠的信到自忠中学找王耀华。武尽法告诉王耀华,陆钰、陆铠两姊妹已安全抵达中原军区,由于陆家姊妹去山东找华东局难度大,所以他们将转给纪纲的情报已显影,此事由组织上代为联系。武又告诉王耀华,他来此的任务,一是了解徐州一带国民党的兵力部署,二是中原军区拟派人打入徐州做联络工作,三是要搞些情报。王耀华对武尽法的到来,热情接待,又陪同到徐州,安排他到台儿庄与陆迪钧见面。陆向武详细介绍了徐州地区国民党军队部署情况,带武秘密观察了台儿庄的工事建筑,对中原军区要派人来的问题,陆拟安排在谭世俊兄弟开设的煤炭店当管帐。武尽法对陆迪钧的接待和安排,十分满意。后,陆又陪武去徐州与王耀华会合,王已从张克侠处取来一份刚发给高级指挥官新编的“剿匪手册’’,内容有守则、规定、内部情况通报,以及“剿匪”的经验教训等,连同徐州城防工事及军事部署挂图一张,都交给武尽法。武尽法返回豫皖苏情报站向李文彬、柴成文作了详细汇报,提出派人打入徐州的意见,经柴成文电报上级请示,回电答复:“不需派人去,那里已有人在工作。”此后,中原军区就再没派人和王耀华联系过。

     5月,朱林通过新开辟的交通线,返回华东局统战部,向纪纲汇报了与王耀华联络的详细情况,报告了张克侠要求我方派有权威的代表与他会谈的意见。纪纲立即向胡立教部长作了汇报,决定派朱林以华东局代表的名义与张克侠见面。

共商大计

    朱林接受任务后,纪纲就会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朱林作了具体布置。

    1948年9月,朱林潜入上海,约王耀华赴沪商讨会见张克侠的问题。经议定,先由王耀华回徐州征询张克侠的意见,朱林再去会晤。王耀华返回徐州,告诉张克侠,华东局派代表要和他见面时,张热忱表示欢迎,约在10月中旬会晤。为此,张克侠在10月初请假前往北平,安顿家属,借机拜访傅作义,交换对时局的看法,还秘密与中共北方局联络部工作的老朋友萧明见面,探听消息。回徐州以视察前线为名,即到贾汪与何基沣沟通思想。张向何示意:时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应早作准备。何深表同意。张进一步指出:“三绥”内部有些人同床异梦,各怀鬼胎,既要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又要提防他们的阴谋诡计,张并说:“孟绍廉缓急可以相依,77军你一定有办法。”何基沣明确表示:“最重要的是掌握时机,那怕一个营、一个团,能在适当时机、地点毅然起义,就会发生很大影响。”两人思想一致,共同起义的意图,不谋而合。

    1948年10月18日,朱林按王耀华的通知来到徐州。王耀华即到都天庙“三绥”司令部找张克侠,告知“客人已到,如何与客人见面”。张克侠说:“让客人用我女婿王永康的名义,在门卫上通报,我派人接他进来。”于是,朱林就秘密进入了“三绥”司令部。张克侠将他安排在后院自己的内室,便于深谈。

    朱林在接受任务时,根本不知道张克侠早是中共秘密党员,张克侠也没有公开自己的秘密政治身份。因此,在长达四个夜晚的交谈中(白天张要应付军务),朱林是想做通张的思想工作,推动他率部起义。张克侠是要在与朱林的接触中,弄清解放军发动淮海大战的决心和把握,以判断自己率部起义的时机,实现两年前向周恩来所做的保证。

    第一个夜晚,双方纵论了时局与前途。张克侠首先向朱林介绍了自己对时局的估计和看法,认为:“国民党集中了几个兵团,包括几个‘王牌军’在徐州周围,有一定的火力、工事、地形优势,但战略方针举棋不定,既怕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又怕过分集中,不能发挥机械化兵团的机动作用。”张进一步说:“运动战是解放军的特长,善战善胜。现在面临攻坚局面,如果凭借地形优势,固守待变,解放军有何良策可操胜券?”朱林尽其在解放区学到的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的精神,向张克侠说明党中央发动淮海战役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蒋介石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各自为政,有很多不可克服的薄弱环节。张克侠听了频频点头。

    第二、第三个夜晚,张克侠向朱林详细介绍了国民党在徐州周围的军事部署。并说道:“蒋介石因在辽、沈战役大战,惊慌失措,举棋不定,国民党将领间矛盾重重,各怀鬼胎的情况。”张又具体提供近期徐州方面的军事措施,如徐州“剿总”司令决定放弃郑州、许昌、开封、兰封、商邱、临沂、海州等城市,集中兵力固守徐州;刘峙最初判断解放军主力正由蚌埠路东向路西转移,慌忙调动李弥、邱清泉两主力兵团到西线部署,后又听说解放军在路东集结,急忙又向路东调兵,因天雨路泞,机械化装备陷入了泥淖等这些重要军事情报。

    第四个夜晚,谈到了起义正题。张克侠明白表示:条件已经成熟,起义必定无疑,并详细介绍了他与何基沣掌握的59军和77军的情况,分析了各军、师指挥官的思想情况、个性特点和对起义的态度,以及司令官冯治安、参谋长陈继淹的反动政治表现,剖析了军、师、团各方人员对起义可能采取的态度。认为:“‘三绥’两个军,上下比较团结,大家抱得很紧,有爱国反蒋的传统和进步的基础,除少数顽固不化者外,绝大多数都会擎举义旗,跟随起义。”张克侠还告诉朱林:“何基沣是前线指挥官,有关起义的事,两人是通气合作的,都分头作了准备。这次你来,已告何基沣,何也邀你去贾汪前线指挥所晤谈。”

    10月22日,朱林由张克侠的副官陪同,前往贾汪前线指挥部,会晤何基沣,双方就起义问题作了研究和初步策划。朱林同样不知道何基沣是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当然也不能向朱林公开他的秘密政治身份。事先,因有张克侠的介绍,何基沣首先对朱林谈了对决战胜负的评估。朱林对我军发起淮海战役的决心和取胜作了肯定的回答。尔后,何着重向朱林详述了准备起义的情况,59军、77军的军、师、团长对起义的态度,以及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思想准备,有的师、团长已明确表示起义,正在积极准备。何基沣说,最近蒋介石下令,要把营以上军官家属,一律送到江南当人质,激起了军官们的强烈不满。对此,他本人已作了妥善安排,有些军官家属已转移隐蔽,有的发给了安家费,这样就消除了军官们的后顾之忧,极利于策动起义。何基沣还具体谈到两个军长刘振三和王长海,不大可能听从起义,77军的37师也把握不住,必要时可甩开两个师长起义。已秘密动员参加起义的有59军的38师和180师两个师,77军和132师(师长过家共是共产党员)和37师的Ill团(团长张兆芙是共产党员,后该团首先起义),而且已将政治上可靠的111团驻防在第一线临城(薛城)一带,便于和解放军策应。何叉说,对陈继淹和派在各防区由特务分子组成的“督战队”、“督战小组”,已派人严密监视,当不足为虑。何基沣认为对司令官冯治安不堪争取。这样,朱林对“三绥’’起义的规模,基本摸清了情况。10月26日上午,朱林在何基沣的安排下,到了临城前线,以尽快地返回解放区报告。由于事先已经何基沣打过招呼,驻防临城的l¨团团长张兆芙见朱林到来,如见到亲人一般,热情接待,在张兆芙的安排下,安全地越过前线,回到解放区。完成任务

    朱林于1948年10月27日,回到解放区,在前线部队护送下,到了设在曲阜孔庙内的华东野战军前线指挥部。

    朱林向前委领导人饶漱石、谭震林先后详尽地汇报了徐州之行的经过情况。当朱林向饶漱石汇报到刘峙错误地判断解放军主力移动而慌忙调动部队时,饶漱石对朱林说:“我们一个纵队开到路西,再从路西转回路东,引得敌军主力胡乱调动,真是可笑。”当朱林汇报“剿总”决定放弃徐州外围十几个城市时,饶漱石说:“要派部队准备敌走我迸,予以接管。”朱林又向谭震林汇报了从张克侠、何基沣处获得的徐州国民党部队部署、设防等详细情报,报告了张克侠、何基沣联合起义的各项准备情况。谭震林说:“我们的希望是争取起义的越多越好,但不能作过大希望,只要他们让出运河通道就好。”又说:“要,告诉他们,起义一个营就是营长,起义一个团就是团长。不要求他们的部队立即参战,由我军指定的地点集中,按照我军制度整编,建立政治工作制度。”谭震林还告诉朱林:“可以告诉他们,他们的家属,可望能在解放区与他们团聚。”最后,谭震林对朱林指示说:“组织上另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做,野司决定派13纵队联络部长扬斯德接替你的工作,你即返回徐州,向张克侠、何基沣介绍与扬斯德接通关系,要他们将扬斯德安排在贾汪前线指挥所,以便及时掌握起义的具体情况。

    11月1日,朱林奉命越过111团防区进入贾汪和徐州,分别向何基沣、张克侠传达、贯彻了谭震林的指示。11月7日深夜,朱林乘末班火车离开徐州,去执行组织上交给他的其他重要任务。

    11月8日,在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三绥”两万三千余名官兵,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场起义。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