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山东纵队交通总站的诞生(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时邮政》)

Cpost 发表于 2018-11-23 18:21:29

    山东战邮产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它的前身是交通站。随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自己的通信联络组织。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大王庄成立交通总站,归分局交通科领导。1942年2月7日,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的沂南县宣告成立,山东人民邮电事业从此创立。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山东战时邮政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邮、交、发三位~体的组织形式,极大地加快了邮件、报刊的传递速度。1944年是战时邮政的大发展时期。该年6月,省战邮总局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战邮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战邮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使战时邮政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会后,全省战邮系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模选模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战邮职工的革命积极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战邮萌芽——交通总站

    1938年冬,群山环绕的沂水县王庄,寒风料峭,白雪皑皑。一向寂静的小山庄忽然由于一大群穿灰色制服的外地人的加入而热闹起来。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了创建沂蒙抗日根据地,更好地领导山东抗日事业开展,从岸堤(今属沂南县)迁驻大王庄。12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决定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于是,在王庄崎岖的山道上,时而响起首长座下战马清脆的蹄声,时而出现通讯员急匆匆的身影。村里天主教堂的小楼上,一个个重大的决策在煤油灯下形成,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一边连接着延安,一边连接着山东各抗日根据地。一时机关汇聚,人才荟萃。分局领导运筹帷幄,政令迭出,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二年。早在“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山东,步步逼近济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军望风而逃,不战自败。山东大部地区沦陷,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文登天福山组织起义,揭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自1937年底至1938年初,在中共山东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组织发动了黑铁山、牛头镇、徂徕山等10多起抗日武装起义,山东人民抗日自卫队发展到3万多人。迁移到大王庄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创建了山东地方抗日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统一领导山东军民的抗日斗争。1939年初,罗荣桓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协同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至1939年夏,在全省33个县相继建立了民主政权,创立了鲁中、胶东、鲁东南、鲁南、清河、泰西、鲁西北、湖西、冀鲁边等9块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初期,山东斗争形势复杂。除了日军和伪军的侵略封锁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土顽部队,表面上打着“抗战”的招牌,实际上却借此要钱、要粮、积极反共,对抗日军民采取了“见人就捉,见枪就下,见干部就杀”的办法。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上被分割成鲁中、鲁南和滨海、清河及胶东三大片。片与片之间的联系非常困难,几乎是隔几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代,下级党委不能及时得到上级党委的指示,上级党委也无法及时了解下面的情况,党和军队深深地感到:必须建立系统快捷的党内交通网,传递党的文件,切实加强山东省委与各个区域以及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山东已经形成了统一的邮政机构,即中华邮政,负责全省的邮政业务。1938年,日军入侵山东后,山东主要交通线及大中城镇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华邮政也被日伪控制,在日伪的劫持、管制下,传递危害抗日战争的反动邮件,并对解放区实行邮件封锁。敌后抗日军民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邮政机构。

    12月底,一个寒冷的夜晚,中共山东分局机关办公地——沂水县王庄村一座小小的天主教堂里,办公桌上,一把陈旧的煤油灯,火花如豆,摇曳的灯光映在IjI东分局领导人的身上。经过反复的酝酿,山东分局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交通总站,传递党报及党政军各部门的文件。

    在深冬的飒飒寒风中,八路军山东纵队交通总站诞生了!

    交通总站隶属山东分局组织部。交通总站下,各专区地委所在地设交通分站,各县设交通站,在交通干线沿线每隔40里左右还有交通站一处,站与站间约每8到10里有小站或碰头站一处。当时,开辟了以王庄为中心通往各地的5条邮路干线,分别为王庄经泰山专区(地委在徂徕山)达清河;王庄至沂蒙专区(驻现沂南县戴庄);王庄经抱犊崮专区(驻大炉)向湖西延伸;王庄经郯马专区(驻现郯城马头)达苏北;王庄经滨海专区(现驻莒县桑园)达胶东。通过这些交通站和交通网线,被分割的各战略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刚刚成立的交通总站,仅有十几个人。这卜几位同志风雨无阻、昼夜不停地奔驰在各交通干线上,把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带回山东;把山东分局的重大决策送达各区党委、各地委和县委。为了胜利地完成任务,交通员们想尽了办法。当时,传递的文件分密件和一般文件两种。密件都是捆在身上,外面再罩上褂子,避免暴露。一般信件背褙或肩挑,多的时候用骡子驮。传递的方法是采取单程逐站递送,回程携带对方送来文件。过据点时,先派人到前面进行侦查,没有问题再过。如果中途遇到敌人无法通过,就把普通文件甩掉,单身带密件走,必要时就把密件埋在地下,或烧毁,小的就吞掉,不使文件落入敌人手中。

    一条条蜿蜒崎岖的交通要道,一处处隐藏其中的交通分站,一位位匆匆奔走的交通员,把被分割的各战略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组织的最初交通形式。

    (二)

    1939年5月,两万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大缩小,形势日益严峻。山东分局在6月撤离王庄,向沂水县西北部转移。交通总站随山东分局移驻在沂南县岸堤区塘子乡柳行岔村。原来的交通网被打乱了.IJl东分局至各专区地委所在地的交通联系中断,创立于1939年1月1日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一一一《大众日报》电发不出去,造成大量积压。尽快恢复与各专Ⅸ根据地的联系,及时把《大众日报》发送到各地,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山东分局决定进一步加强交通总站的建设,恢复建立交通干线和交通站。

    虽然刚刚经历了残酷的大“扫荡”,春天的沂蒙山区依然群树翠绿,山花烂漫。一天,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孙陶林找来《大众日报》社发行科长丛林,向他交待:宣传部已通知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报纸发行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干部,迅速恢复建立交通干线和交通站。速去一区党委①进行联系,请一区党委帮助解决报纸发行问题。丛林接受任务后,很快与一区党委宣传部林乎加取得了联系。经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决定:

    切实加强对交通总站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由丛林兼任山东纵队交通总站站长,纵队参谋郝自强任副站长。设秘书一人,收发员一人,会计一人,另专设一个交通班,交通班共有十几个人,除泰山区塘子站合并过来的4个交通员外,又调来王成恩、王成厚等十几位同志。各干线站统一归总站领导。各干线站的办公费、衣服、鞋袜等由总站统一供给。当时交通站每人每日生活费五分,后增加到七分、一角二分,8月份还有两元钱的鞋袜费(也叫津贴费),每月由当地政府供应45斤粮食。

    从鲁南军政干校抽调一批干部到《大众日报》社任(即山东纵队后方司令部)下属五个地委:泰山区即一地委,沂蒙区即二地委,抱犊固区即三地委,苏鲁边区即四地委,滨海区即五地委。巡视员,同时兼任交通总站巡视员,分别派往各区联络和建立发行及交通机构,打通交通路线,恢复交通网。巡视员有王咸和、宁之佩、孙敬愿、孙光亭、李建松、边醒军、李浩、张公才等人。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曲折的工作,至1939年10月全面建立了以山东分局所在地沂南岸堤为中心的交通网,形成了三条主要交通干线:

    一、南干线,即沂南通鲁南抱犊崮山区干线。这条干线是由王烽和孙光亭负责恢复打通。沿途路线是:从岸堤出发,经垛庄、崮子、山阳、徕庄铺、抱犊崮到三地委驻地大炉。再由大炉分为两路,一是向西与湖西区党委联系,通过冀鲁豫边区根据地到陕北党中央。二是向南与郯马地委(驻马头)联系,再由郯马与苏北、与华中沟通联系。交通线全长200多华里,中间经过6个站。在这条交通线上,最有名的是崮子站负责人贾侗。他考虑到崮子村离费县县城仅8里路,常有敌伪汉奸来骚扰破坏,要粮催草。为了保证交通站和文件的安全,贾侗与箕山上的老道说好,每逢有人送来文件,先放在老道那里,再空手下山找交通站联系,以防不测。有时他带着交通员到箕山老道士那里取文件,有时独身一人去。取来文件,他就想方设法再送到下一站。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他也任劳任怨,坚持完成任务。1940年5月,他调到山东交通总站任站长,后又任鲁中区战邮管理局局长。 

   北干线,即泰山干线,从沂南通泰山地委(一地委)。这条线由张公才和李建松负责组建,后由宋之佩负责。行走路线是:沂南岸堤——坡里——南麻——土门(即太公峪)——常庄(泰山地委驻地)。泰山区交通分站负责人先是董圃,后由亓汉三、任兆祥负责。泰山交通分站负责沟通与清河区党委的联系,清河区负责沟通与党中央的联系。

    三、东干线,即沂南至滨海干线。这条干线由孙敬愿负责恢复。路线是:总站驻地柳河岔——依汶——界潮——土山——滨海地委驻地大店、十字路一带。去胶东区党委的交通,由滨海区负责。

    通过这三条交通线,山东根据地的各战略区重新联系在了一起。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党的交通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交通总站和各干线交通站的交通员们响亮地喊出了“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怕死,人在文件在”的口号,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机智勇敢,千方百计地完成交通任务,保证了党的文件和报刊的传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总站交通员王成恩,1940年秋去执行一项交通任务时,挑着沉重的文件,夜间通过顽军封锁区。当走到坦埠一带时,他知道敌人在大路埋没了地雷,就沿大路旁的豆子地行走。淮料狡猾的敌人竟在豆子地里也埋了地雷,他不幸趟上了地雷线,当场受了重伤,一条腿被炸断。虽然已不能行走了,但他忍着钻心的疼痛,把放文件的两个筐子拴在一起,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拖着缓慢爬行。因受伤过重爬得很慢,直到天亮他还没有爬出敌人的封锁区。天刚刚亮,敌人开始巡逻了,王成恩把文件掩藏在豆子地里,自己也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不幸被敌人发现而被捕,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当党组织派人设法营救时,他被敌人杀害,光荣殉职。但党的文件未被敌人搜到,又被我们找了回来。

    交通站不仅胜利地完成了党的文件、报刊的传递任务,还起着宣传站的作用。凡是交通站所在地,都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及各地抗日斗争的胜利消息,向当地群众宣传。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也经常沿途散发和张贴抗日宣传品,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因此,他们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每当敌人“扫荡”或偷袭交通站时,都会得到当地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交通员与当地群众真正成了鱼水关系。

    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交通员们胜利完成了党的交通任务。1941年的一天,交通员王立玉在埠阳西詹村,正逢日军“扫荡”,他和群众一起被敌人提起来了。日军规定,每一个妇女都要出来认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没人认领的就按共产党处决。王立玉不是本村人,也没有熟人,眼看就有被捕的危险。怎么办呢?在这紧急的关头,走出一位老大娘把王立玉当儿子领回家去,使王立玉安全地完成了通信任务。还有一次,交通员李茂盛刚到一个秘密交通站,日军便把这个村子包围了,一位群众帮助他迅速地把文件隐蔽起来。一个伪军领着日军来搜查,问那位群众李茂盛是他的什么人,那位群众说是他的“女婿”。伪军说:“我认得你的女婿不是这个人。”那位群众说:“你认识的那个是我大女婿,这是我二女婿。”日军信以为真,便走了。

    (三)

    当时,除了在山东分局所在地鲁中区建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交通总站和泰山交通支站外,在清河和渤海等战略区也相应建立了交通站。

    1939秋,当鲁中地区恢复和建立交通网的时候,随着清河区特委的成立,清河区(1944年,与冀鲁边区合并后改称渤海区)就建立了党内交通组织——侦察站。此后为了工作便利,改为交通总站。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传递党委和部队的文件,建站初期,还担负侦察敌情的任务。下设“清东”、“清西”和“清中”三个分站。1940年春,随着人民民主机构——清河专署的成立,即在交通站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建邮的准备工作。5.6月间抽调干部30人左右,在曲家屯开办了第一个为时一月左右的训练班,学习各种邮政业务手续制度。还印制了“五角星”邮票,供给各部门试行贴用。1941年初,开始执行各项手续制度,正式发行和使用邮票。该年3月,山东第一个人民的战时邮政机构“清河区战时邮政总局”宣告诞生,这是山东战时邮局的萌芽。

    胶东解放区在抗日战争初期,一般机关、团体的信件都由交通站传递。1938初,蓬莱、黄县、掖县根据地建立以后,胶东行署成立了交通总站。总站以下,各专署和县设立交通站。交通站的任务和传递方法与鲁中、清河等地区大同小异,只是交通站专门负责胶东地区的交通联系,与外区的联系由党内地下交通组织负责。当时,从文登大水泊到蓬莱有三条交通线,其中两条线经过栖霞、牟平、福山到蓬莱,一条直从牟平过去。起初环境比较顺利的时候,沿线交通站较固定。顽固派公开反共之后,交通员和交通站转入了地下活动,交通站经常转移,避免被敌人的发现。

    1940年5月,由于日军侵占了山东的主要城镇,根据地交通线逐渐被分割,机构缩小,一区党委及所属的五个地委分成三个区党委,即鲁中、鲁南、滨海区党委。山东纵队交通总站划归《大众日报》社领导,内称《大众日报》社发行科,对外仍称交通总站,主要负责《大众日报》的发行工作。党内另设秘密交通,山东分局与各地委一律设交通科、发行科,县委设交通股与发行股,设干事和交通员,以保证党的指示、决议、报告及时送出。到1941年底,各地区县、区、乡都有了交通员,以干线为中心形成了交通网。

    交通总站及下辖交通站是战时邮局的前身,与各级党组织的交通科、军队的交通组织形成了三条重要的通信渠道。在抗日战争初期,对保证党的通信联系,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为1942年建立战时邮局打下了基础。

文/《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时邮政》张衍霞编著

你的回应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