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战邮解放战争后期走向企业化的过程(文/山东战邮)

Cpost 发表于 2018-11-23 21:27:00

    山东战邮产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它的前身是交通站。随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自己的通信联络组织。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大王庄成立交通总站,归分局交通科领导。1942年2月7日,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的沂南县宣告成立,山东人民邮电事业从此创立。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山东战时邮政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邮、交、发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极大地加快了邮件、报刊的传递速度。1944年是战时邮政的大发展时期。该年6月,省战邮总局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战邮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战邮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使战时邮政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日本投降后,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奉命对解放区城镇的中华邮政进行军事接管。1946年山东省政府以战时邮务总局为基础成立山东省交通总局,下设邮政、电话、公路三个管理局。1947年12月,随着全党全军“三查三整”运动的开展,山东解放区邮局也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泛进行了整风运动。同时,进行了企业化建设,力求做到自给自足,减轻国民经济的负担,为战后的和平建设准备条件。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后,各个战线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解放区得以迅速的扩大和巩固,中国革命进入争取全国胜利的阶段。在当时的形势下,摆在山东解放区邮局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服从战争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邮政工作在首先保证战争需要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进行发展建设,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入,力求做到自给自足,减轻国民经济的负担,为战后的和平建设准备条件。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适应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需要,1947年12月至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华北交通会议,在解决交通建设问题的同时,确定了邮电通信事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方针。

    会后,山东解放区邮局传达和贯彻了这次会议的精神。在贯彻中,起初由于一般邮政人员对企业化管理认识不足,部分同志暂时产生了一些糊涂思想。如有的同志听到要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方针之后,产生了个人想法,以为贯彻企业化就是实行薪粮制(或薪金制)待遇,怕薪粮(金)制后,家里不再受工属待遇;有的怕别人说是挣薪金的,降低了革命战士的光荣称号;有的同志对邮局工作长期不安心,觉得不是收发就是跑交通送报,别人看不起;有的看到过去复员的同志在家里干小商人或在政府当区长,就想待机复员;也有的同志认为严格执行制度是缺乏群众观念;另外有些工农干部感到自己文化低,今后干邮局吃不开了,得转业了。针对当时的思想情况,各地邮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进行帮助教育,澄清了这些糊涂观念。像荣城邮局召集全县邮政人员开会学习邮政企业化方针与下半年任务,使大家认识到企业化是根据形势的发展、以企业家的经营方式来对邮局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澄清了“干交通没出息’、“学也不行”等糊涂观念。莱芜县邮局学习企业化的方针及邮局今后的任务后,经过分组座谈讨论,分析了当时鲁中区邮工的文化程度,在998人中,不识字的有415人,占41%,高小以上的只有50人,如果认为文化低就转业,那么当前的工作谁来完成?讨论结果还是如何从现有基础上加强学习提高的问题,打破了工农干部吃不开要转业的思想顾虑。同时又讨论了地委传达的整编报告,特别谈到逃亡妥协人员的下场,解决了想复员的落后思想。招北县召开了全县邮务员以上的扩大会议,传达目前的形势及邮政工作转向企业化的方针与任务,组织大家分组座谈,在明确当前形势及实行企业化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大家认识到邮政工作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邮政人员不应该计较个人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必须积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严格手续制度,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适应形势需要。

    思想问题解决以后,山东各地邮局在工作上普遍有了改进,加强了集中统一的思想,严格了工作制度,初步克服了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部分地区比较彻底地清理了物资,不少局改变了机关作风。如德县邮局在贯彻企业化以前,每到集上便在局的门前放上一张桌,一个人收信,另一个拿着大枪站岗。学习企业化的文件以后,检讨了这种机关化的作风,把岗撤了。寿光县邮局为了便利群众,在几个较大的中心集市建立了流动邮局,不仅使新解放区的老百姓对邮局有了认识,而且增加了收入。乳山县邮局严格了封发手续,三个月未发生过丢失,邮件随来随走,做到了服从干线时间的要求。平北县邮局过去邮运员下雨不出发,企业化以后,无论文件多少,每天县区联系一次,风雨无阻。章历县邮局大力开展了发行工作,在1948年10月份,《大众日报》由27份发展到154份,《渤海日报》由118份发展到204份,《渤海大众》由45份发展到115份。威海市邮局过去在8月份支线上一辆自行车就用了将近10万元(北海币)的修理费,封发报纸完全用新的好包装纸,浪费很大。企业化以后,车子出小毛病自己修理,使用包装纸用旧不添新。9月份修理费只用了不到2万元,包装纸用了不过10张,开支比8月份减少80%。渤海全区各级邮局、邮站,从9月5日开始清理物资,清理出交通工具、房产设备、枪支、表册、书籍、办公用品等205种、25775件,除消耗品未估价外,其余价值在万元以上的,按市价30%估价,折合本币12652万元。他们把清理出的物品登记保管,全区统一调配使用,做到有调必给、有余必交,克服了本位现象。邮袋也集中管理,分局统一印刷“渤海”字样、编号,严格管理使用,节省了1000多条邮袋。临朐县邮局把几年来乱用乱放的公物进行清理登记,统一管理使用,在清理出的物资中,仅油墨一项就够县局两年用的,落地邮件投送簿也够一年用的,对节约开支、贯彻企业化起到很大作用。

    就在这个基础上,解放区邮局根据“扩大业务,提高效率,减少开支”这三个原则,全面推行了企业化管理。第一,在全省范围恢复和建立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有《邮政汇总制度与手续》、《邮政包裹寄递办法》、《邮政会计暂行办法》、《公文管理暂行办法》等。如汇兑制度,在1946以前是采取直接寄现款的办法,办理的方式是由发汇局开发汇票,交汇款人寄交收款人持票向兑付局取兑。国民党反动派向山东进行重点进攻以后,有些业务无形停顿。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后,华东邮电管理总局根据1946年冬编印的汇兑工作手册,吸取胶东、渤海地区的经验,并且根据当时山东的战争形势、经济状况与邮政工作任务以及干部条件与技术条件等,编制了《邮政汇兑制度与手续》,自1948年10月起执行,扩大通汇制度范围,除了鲁中南地区各地邮局及青州市、潍坊市、昌潍特区各局因特殊情况缓办外,其余大部分开办。1949年初又添办了简易票业务、包裹业务。敌人进攻时,除渤海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停办。环境稳定后,于1948年4月恢复,6月增加寄费,主要用户都是机关、部队的工作人员,很少收寄商人或群众的包裹。全面贯彻企业化,华东邮电管理局根据各地执行的办法,统一制定《邮政包裹寄递暂行办法》,于同年9月公布实行,使包裹寄递手续走上正规。第二,对于新解放的城市,根据“以电养电”的方针,市内电话实行统一收费标准,公用电话也一律收费。第三,整顿了组织机构,按照每人每日工作8小时的标准核定人员编制,兼并了一些工作,缩减了一部分人员,克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效率。撤销了益都、滋阳、济北、临西等县的邮局,分别并入青州、兖州、济宁市邮电局和临沂县邮局,减少了重迭的机构,健全了组织。第四,改进了邮件的发运工作,加强了干线的管理,把邮件的直封标准由平信十件挂号五件改为平信三件挂号五件,一律直封直发;干线邮运按具体情况,另利用火车、汽车或自行车载运;统一规定干线邮运时间表;调整乡村邮路,使干线邮运紧密,以加速邮件的传递。另外,在自办汽车及马车干线邮路上,兼办运输业务,按照运输公司的管理办法,实行企业化经营,要求达到除粮食供应外,其他费用全部自给。通过这些措施,使山东邮电通信的经营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

    1949年,针对着全国胜利即将实现的新形势,华东邮电管理总局进一步贯彻了企业方针,提出“面向群众、发展业务,厉行节约,铲除浪费”的口号,要求山东各地邮局,在组织上、工作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使邮电通信达到“普遍”、“迅速”、“准确”和“起作用”的要求;在经济上除人员供给外,其余一切开支都要自给自足;在建设上,邮政以巩固农村、建设城市为主,电信是由点(城市)到线(干线)、由线到面(农村),在现有基础上根据现有力量,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建设,既要适合军事需要,又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解放区邮局基本实现了这些要求,并且在财务上了实现了统收统支办法,调查了全省的工具设备,开始编制财产目录,职工实行了包干制待遇,为建国后逐步推行经济核算制度准备了条件。

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时邮政》编著/张衍霞

你的回应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