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山区根据地的中共政权机构建设和活动情况(文/红色五莲)

红莲 发表于 2019-01-04 22:44:31

  中共鲁东南特委机关进驻五莲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指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在对山东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和抗日根据地发展方向要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 1938年8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在莒南大店成立中共鲁东南特委。景晓村任特委书记,崔介任统战部长,刘涌任军事部长,袁子扬任秘书处主任,统一鲁东南地区党的领导。

    鉴于五莲山区地处诸城、日照、莒县三县边沿,境内山岳连绵、物产丰富,有利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特点,1938年中秋节后,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纵队第二支队奉命北上,由莒南县大店一带,挺进五莲山区,开辟诸、日、莒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10月上旬,部队进驻招贤镇,稍事休整,便兵分两路,组成两个司令部。一路为前线司令部,由主力部队组成,支队司令员刘涌带领,途经管帅、马耳山北麓等地,袭击了诸城东部朱解、瓦店两个伪据点后,挥师直取东南,占领沿海重镇泊里。另一路为后方司令部(即鲁东南特委机关),由支队政委景晓村带领,进驻桑园、石场一带,以五莲地区为基地,着手建立地方党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8年12月,为发动各阶层群众抗日,中共鲁东南特委派出了100多人的民运工作团(队),深入各村访贫问苦,宣传抗日,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和工、农、青、妇等群众抗日团体。以黄兴民为团长的20多名干部组成的工作团,分赴石场、房家沟、万家沟、张家沟、罗圈、北营等村开展工作,在这些村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了党员。在高泽、许孟一带,特委派出了以卞立群为团长的工作团,宣传抗日,发展抗日武装。这一带原有地方武装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组建了“日北独立营”,独立营辖3个连,分别活动在高泽、许孟、洪凝等地。翌年四、五月间,该营奉命改编为二支队的一个连。同时,日照县委也派出申求典、耿诚为正副团长的工作团,以抗日宣传队的名义到街头一带开辟工作,先后在街头、阎马、焦家庄子、下管家沟、挑沟等村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八路军二支队的张泽生、徐茂富等同志也受特委的派遣,到窝疃一带,利用“普济佛教会”的关系发展了100多人的抗日武装。次年春,队伍开赴八路军二支队后方司令部,被编为特务营二连。

    1939年初,为培训抗日骨干,鲁东南特委在莒县上疃村举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训练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论持久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运动》《游击战术》等。许孟、松柏、洪凝、街头、管帅、中至、石场等先后有70多名爱国青年参加学习。有的在受训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部成为党在五莲地区的骨干力量。 

    1939年3月,鲁东南特委机关进一步健全。特委书记景晓村调离,高克亭接任鲁东南特委书记,李仲林任组织部长,李均任宣传部长,崔介任统战部长,谢辉任军事部长,李纪德任青年部长,张敬堂任职工部长,戴克任妇女部长,袁子扬任秘书处主任。特委委员由书记和各部部长组成,高克亭、李仲林、李均、崔介等为特委常委。后又增设社会部,徐锦江任部长。特委机关仍驻桑园和石场一带。在鲁东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五莲地区党组织的活动日趋活跃。

    1939年7月,山东分局决定成立第一区党委,辖五个地委,鲁东南特委改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五地委,高克亭任书记,辖莒南、莒中、莒北、诸城、日照、赣榆、高密、胶县等县(工)委。1940年地委机关移到洪凝、长兰、古家沟一带活动。7月,五地委与九支队会合,作出了打击反动会门“万仙会”和恢复路北地区的决定。抽调了战斗力较强的7个连队,沉重打击了“万仙会”。为恢复五莲地区党的组织,1941年3月,五地委决定成立日北工委。书记由日照县委书记郑子久兼任,主要工作由副书记李桂五负责。1942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五地委与鲁南区四地委合并组为滨海地委,直属山东分局。4月1日正式成立,王众音任书记,王永福任副书记。五莲地区归属滨海地区所辖。

     中共莒北县委成立

    1939年6月,日本侵略者第二次攻占莒县城,并沿莒日公路设立据点,对鲁东南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中共鲁东南特委决定撤销莒县县委,以莒日公路为界,成立莒北、莒南两个县委。

    1939年10月,中共莒北县委正式成立。县委由尚立斋任书记(书记范景蘧,因病未到职),吴镜任组织部长,李华任宣传部长兼民运部长,王新华任军事部长,陈永洁任青年部长,王卓(后谢青)任妇女部长。莒北县包括五莲西北部、诸城西南部、莒县东北部的地区,辖太平区、金墩区、中至区、管帅区、淮河区。县委成立后,随即建立和健全了二三和四五两个边区委。二三边区委主要活动在于里、罗圈、石场一带,辛纯任区委书记;四五边区委主要活动在管帅、汪湖一带,王伯泉任区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莒北县委在广大农村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民运团、农救会、妇救会、职救会、青救会、儿童团、识字班等抗日群众团体,发展抗日武装,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领导人民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抗日高潮,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莒北县委领导人民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组织参军参战、出夫支前,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莒北县委建制历经三次调整,县委于1939年10月成立。1940年,迫于各股顽固势力和“万仙会”公开向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发难,五莲地区的党政军机关和暴露身份的党员撤到莒日公路以南,12月莒北县委撤销。1941年秋,为重新开辟莒北一带党的工作,五地委派白长洲、王伯泉到莒北一带恢复和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2年12月,莒北工委成立,刘特夫任书记。随着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3年8月,滨海区党委决定撤销莒北工委,建立莒北县委。刘特夫、尚立斋、王绪飞先后任书记。1945年10月,滨海区党委决定撤销诸莒边县,将所辖的太平、金墩、淮河3个区和莒北县的中至、管帅2个区组成新的莒北县。王绪飞、李建修、李廷秀先后任书记。1949年12月莒北县委撤销。

    在中共莒北县委存在期间,中共鲁东南特委、八路军抗日游击第二支队、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一军区机关先后进驻。山东省委原书记高克亭,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刘涌,成都军区原司令员、中将梁兴初等先后在此工作过。莒北县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五莲乃至山东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全面、真实、准确地记载这段历史,2009年10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办,于里镇党委、政府,在原莒北烈士纪念祠的基础上,修建了“莒北革命史教育陈列馆”。

   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兰村成立

    抗日战争前期,以国民党日照县长张希周为首的县政府和保安队,公开违抗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大肆反共反人民,一方面对共产党八路军断绝给养供应,围攻抗日部队,杀害抗日干部;另一方面对人民横征暴敛,敲骨吸髓,人民群众怨声载道。1940年2月,张希周与保安十六团头目李延修勾心斗角,发生矛盾。张希周便带其保安队窜至王世疃、山阳一带,在这里公然抢夺抗日自卫团的枪支,解散抗日群众团体,激起了民众的极大义愤。1940年3月11日夜,中共日照县委本着自卫原则,派县大队将以张希周为首的县政府包围于安木头。经过短暂的战斗,活捉了张希周,消灭了他的保安队。

    1940年3月16日,中共日照县委在洪凝的长兰村主持召开了由全县各阶层代表和当地群众参加的千人大会。地委统战部长崔介参加大会并讲了话。会上群情振奋,广大群众同张希周展开了说理斗争,清算了他破坏抗日、妥协投降、苛捐勒索、压迫民众的罪行。大会一致通过,罢免了张希周的职务,并将他驱逐出日照和五莲山区。经过代表们的充分酝酿,民主选出了由19位行政委员组成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工作人员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1/3,并公推刘鸿若为县长,高燮宸任秘书,设民政、财政、实业、教育、粮食5个科。18日,刘鸿若签发《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布告》(第一号),布告除列举国民党日照县政府罪状、宣布罢免张希周职务外,还将施政政策布告全县人民。

    1、执行“三三制”原则,实行抗日救国纲领;

    2、统一征收抗日救国公粮,交纳合理负担;

    3、废除苛捐杂税,统一财政收入;

    4、积极领导生产建设,厉行勤俭节约;

    5、开展战时文化教育,举办抗日夜校,恢复发展小学教育;

    6、 团结一切抗日阶层,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7、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奸、防特,普遍实行抗日戒严;

    8、发展抗日武装,优待抗日军人家属。

    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日照抗日根据地的形成,这不仅是日照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大事之一。1940年4月3日,《大众日报》在头版登载了这一消息。

滨北地委、行署、军分区建立

    1943年9月,为统一和加强滨北地区党的领导,中共滨海区党委决定建立滨北地委、滨北行署、滨北军分区。

    滨北地委、行署和军分区机关分别驻当时洪凝区的却坡、中疃、小凤堂一带,洪凝区成为滨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刘西元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及滨海十三团政委,李仲林任副书记兼副政委,罗野岗任组织部长,郎清荣任宣传部长,刘增浩兼任各救国会滨北办事处主任,崔介任行署主任,梁兴初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滨海十三团团长,黎有章任参谋长,高先贵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日北、莒北、诸城县委、县政府亦相继建立。日北县委、县府辖五莲山区的洪凝、街头、高泽3个区,张敬堂任县委书记,古敬安任县长。莒北县委、县府辖五莲山区的中至、石场、管帅3个区,刘特夫任县委书记,王东年任县长。诸城县委、县府辖五莲山区的仁里、户部、潮河3个区,钮新农任县委书记,张苏平任县长。

    与各县委、县府建立的同时,各区委、区政府普遍建立起来。至1943年秋,先后建立了街头、洪凝、高泽、中至、管帅、石场、仁里、户部、潮河9个区委、区政府。到1944年春又开辟了五莲区,1945年开辟了淮河区。

    滨北地委辖莒北、日北、诸城、诸莒边、诸胶边等县,对加强地方政权建设,推动群众对敌斗争的发展及促进根据地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办起的兵工厂——陡峨枪厂

    在“没有枪炮自己造”的口号下,解放区的广大民兵和工人群众以创造性的精神,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办起了自己的枪厂,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土武器,用以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有名的“陡峨枪”,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陡峨(现属中至镇),位于中至河南岸,1943年夏解放后,就成了抗日根据地的大后方,南来北往的干部和运转的伤员,经常在这里落脚。

    为了用枪保卫好这块新生的根据地,1942年秋,上级拨来了1200元钱,要陡峨村人民办个造枪厂。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原料,办枪厂非常困难。困难没有难住刚刚从敌占区解放出来的人民。没有厂房,农救会长王玉法把自己的三间堂屋、两间东屋倒出来;没有技术,联防队长王庆元利用亲友的关系,到外村请来了原在张里元部队修械厂的七八名手艺高超的工人,又从外村请来了五六个铁匠、木匠;没有工具,工人范希梅等乘兵荒马乱之际,从张里元修械厂旧址岳疃挖出原来埋在山沟里的一个大风箱,20支锉刀,十几把铁锤,4把老虎钳和两个铁钻;没有煤炭,群众就到海上驮盐,再到博山去换煤;没有木料,民兵们就把家里的核桃树杀了几棵;没有铁,公安员王西就到各户把废钢铁凑来代替,枪厂很快办起来了。

  开始由于技术不过关,又用了些废钢铁做原料,试验几次都失败了。党支部召集全体干部、工人、民兵,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最后决定,派人到敌占区买好钢材。工人们化了装,挑着担子,冒着危险到招贤、泊里、诸城等敌占区,以替人修锅补碗为名,购置了一宗原料铁。同时,到潍县、青岛等地买了一部分钢铁器材。牛家官庄日伪据点被八路军拔除,从炮楼上拆下的废钢铁,枪厂领回1000多斤,解决了钢材问题。

    工人们不分昼夜,轮班苦干,又对造枪技术不断进行了改进。用布代替传送带,用石磨代替转轮,用手摇动石磨,带动钢钻,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到12月,造出第一批钢枪,命名为“陡峨枪”。“陡峨枪”虽然不是用机器制造的,但各种机件构造比较精确,打得准,杀伤力很大。

    1944年秋天,管帅据点的鬼子和伪军在夜间偷袭枪厂,联防队和枪厂工人英勇抗击,保卫枪厂。民兵们利用自己制造的枪支武器,与敌激战,鬼子、伪军撇下大批尸体,狼狈逃窜。

    陡峨枪厂坚持生产4年,共制造步枪1000多支,修理各种长短枪2000余支,不仅为五莲山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一批得力武器,还送往沂蒙山一带解放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众日报》社进驻前长城岭村

    1947年7月,《大众日报》社(时为华东局机关报)由莒日公路南移驻五莲县前长城岭村。1947年7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6周年,《大众日报》社在前长城岭村举行“七一”庆祝会,社长匡亚明报告纪念“七一”意义,号召全体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土改,积极工作,站稳立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反攻局面。8月25日至31日,县委在长城岭村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总结前段土改复查工作的经验、教训。华东局常委、秘书长郭子化和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社长匡亚明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前段时间土改中的“左”倾错误引起重视,对乱打、乱杀、“扫地出门”等过火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坚决制止。从而扭转了全县土改运动的方向。这是五莲土改中的一个重要会议。

    《大众日报》社在前长城岭村近一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全党办报”“全民办报”的方针,为推进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5月,华东局决定直属机关迁出滨北五莲山区,《大众日报》社随之迁到临朐县,报社印刷厂、华东军区广播电台同时分别迁至该县。

你的回应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