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心河妇女训练班始末(文/莒县妇联)

横山岁月 发表于 2019-03-14 16:22:14

1939年1月鲁东南特委、莒县县委联合在心河村举办了一期妇女训练班,尽管参加人数不多,训练时间较短,学习内容并不深奥,可她是莒县妇女运动的良好开端,为以后妇女工作奠定了坚固基础。

1939年初,鲁东南特委、莒县县委(对外称二支队后方办事处),迁驻心河村一带。两级党委随带来工作团,有作农救会工作的,有作青年工作的,也有作妇女工作的。这些工作团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宣传抗日,组织抗日队伍,每到一地搞得轰轰烈烈。唯独妇女不好发动。多数妇女听到工作团的宣传,虽然痛恨旧社会,反对日本侵略者,想参加抗日活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太重,看见工作团就躲躲闪闪。有的妇女硬着头皮出来开次会,回家就挨丈夫打、婆婆骂,特别是未婚青年妇女,怕遭口舌,更不敢上。工作团在盛家垛庄,发现一个16岁的女青年,名叫李瑞清,聪明伶俐,大胆泼辣,工作团动员她出来,她很同意,可是一动员母亲,母亲就哭,怎么说也不让她离开身边。

    妇女工作团的负责人李均同志,将前段工作情况向鲁东南特委、莒县县委负责人做了汇报后,两级党委决定一定打破旧观念,举办妇女骨干分子训练班。经过一段工作,有30多名青年妇女报名参加。她们中一部分是青年未婚妇女(此地称识字班),二是已婚的壮年妇女。训练的目的也不一样,对青年识字班经过训练后动员脱产,壮年妇女训练后回到家乡,成为妇女中的骨干,她们学习的内容也有差异。根据编班情况,工作团的李均(女)、徐华(女)、王卓(女)等同志急忙编写了教材,有《妇女问题》、《民众常识》、《妇女工作》和《抗战理论》等小册子。

    妇女干部训练班开学了,30多名女学员各人自带小板凳,拿着用破瓦盆底做的小黑板,兴致勃勃来到东心河“明德堂”号的三间大堂屋里。学校把一块长方形的木板,用锅底灰一抹做为教学用的黑板,挂在东山墙上,学习条件简陋。开学典礼这天,来作报告的都是主要负责同志。鲁东南特委书记景晓村作形势报告,宣传部长李均讲了举办训练班的意义目的,组织部长李仲林布置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莒县县委负责人郭有邻作了进一步的发动。开学典礼后,学员们分组进行讨论。

    讨论中学员联系实际列举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事实,激起抗日热情。吕家崮西学员刘兴彩结合日本侵略者的罪恶暴行,边说边流泪,辛庄村学员张玉秀握紧拳头站起来说:“我们的家,我们的村庄就这样让日本侵略者践踏吗?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就这样被侵略强盗蹂躏杀害吗?”一连几个问号激起了学员们的阶级仇、民族恨。刚入党的学员来国贞站起来大声高呼:“姐妹们起来吧!跟着八路军,赶走日本侵略者。”全班的学员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抗日的吼声。

    活泼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了,30多名学员中距家3里以外的住在东心河村的农户里,晚上集体学习,3里以内的回家住,在家复习学过的课。县委统一发餐票,随户吃饭。

    学习班编成两个组,年龄稍大又没文化基础的编为一组,以学习文化为主结合学习抗战理论。例如学习柴、米、油、盐、酱、醋、联合、抗战、努力耕织、日本侵略军、奸淫妇女等字,结合揭发日本侵略军的罪恶,讲解联合抗战和抗战必胜的道理,学习冲破封建势力,八路军共产党领导人民求解放,缠足跑不动、放妇女识字班在上课脚走得快等字样。结合讲解妇女在旧社会受压迫,新社会得解放,男女都一样等道理。教员还把抗战理论,妇女运动等编成故事、歌曲小调,使学员领会快,记忆深。年轻妇女又有文化基础的编为二组,除学习文化外,重点学习革命理论,提高组织领导能力。晚上,学员们四人一组在油灯下学习,有时到深夜还不休息。负责上课的徐华、王卓、李均等人一次次的催着休息。她们躺在炕上,嘴里还是不住地咕念。

    每天早上二支队战士上操,学习班的学员们都主动起来,站队、跑步、爬山,有的缠过足的学员也和战士一样。课间,她们请战士教她们投弹、刺杀、射击、利用地形地物,回家住的学员,刮风下雨从不耽误上操。于官庄于家桂是回家住宿的学员,一天晚饭后她习惯地坐在油灯下复习功课,不知什么时候外边刮起大风,下开了雪。她担心误了早操,一夜到院子里看过好几趟。天刚要亮,雪停风急,于家桂再也躺不住,穿上衣服,拿着粪叉,急呼呼地向东心河跑,中间隔一条河,河中有一座几块石头做成的小桥,天黑石头滑,又加被雪盖着,脚踏石头歪,于家桂倒在水里。住在心河村的学员惦记着回家住的学员,分头去迎接。来国翠、来玉芬赶到河边,于家桂还在水里挣扎,她们二人急忙把于家桂拖上岸,来到操场上完操,于家桂才回到屋里边学习、边烘烤衣服。

    教员认真教,学员认真学。学知识、学文化、学唱歌、学动作,学习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学员在课余时间学唱歌曲,例如:《咱是一家人》、《妈妈你好糊涂》、《解放歌》、《快把豺狼赶出境》、《三八妇女歌》等20多首歌,不但会唱,还排上动作,教员学员齐登台,村里群众都来看,有时一场千多人看演出。李瑞清的父亲看到女儿演出后,高兴的跑到训练班,要求把自己的女儿留下参加工作团。工作团员王卓同志住在胡春荣大娘家里。胡春荣平时把王卓当亲生女儿看待,这次春荣又参加了学习班,两人在感情上更加热呼。排演节目时,大家让她们演《母女俩》,从此他们真的以母女相称,直至全国解放后还不断信来信往,王卓时常寄钱寄物孝敬革命的老妈妈胡春荣。

    宝贵的半个月的学习时间快要结束了,学员们多么想再延长几天,可形势的需要,又加年关接近,莒县县委决定按时结束。县委对参加受训的学员们提出:“回村后要组织起妇救会开展好妇女活动,迎接‘三八’妇女节。”

    训练班结束,县委决定留王勇、王玲、李瑞清、李敬彬、来国贞、来国翠、张秀芝、来玉芳等十几名年轻又有文化的同志参加工作团,其余同志回到家乡组织发动各村的妇救会。原工作团的同志,每人带几个新团员到村里开展工作。她们每到一个村,先唱歌、扭秧歌,看的人多了就开始演讲,休息时就分头走门串户,帮助农妇干活、看孩子,逐人逐户的做工作。春节到来了,县委决定留下的工作团员放假回家过春节,在节日中宣传发动、组织妇救会。辛庄的工作团员张秀芝回到家后,在该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和同期学习的毛同×、邵常孔成立了3人妇女工作领导小组,分片包人,先从自己的母亲、姐妹、妯娌、姑、姨作起,帮助亲人忆苦思甜,提高抗日热情,自愿地参加妇救会组织。经过他们逐户逐人的做工作,全村90多名妇女报了名,正月初二

正式成立了辛庄妇救会。在她们的影响下,东辛庄、西 辛庄、陈家屯、毛家屯也相继成立了妇救会。为迎接县委召开“三八”节纪念大会,在3月初,10多个村的妇女代表在中马坡集合,成立了莒县七区妇女抗日救国会,来国贞当选为区妇救会长。

    大荒村学员毛建福,虽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从学习班回家后,她不为家务活拖累,走东家、串西家,动员妇女参加妇救会。她先从组织青年妇女学文化开始,很快把全村的妇女也组织起来了。

    1939年“三八”节到了,莒县县委在东心河村“明德堂”号前的广场上召开纪念大会,座北朝南扎了一个大台子,“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的横幅标语悬挂台前,台的左边竖标是:“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右边是:“姐妹们快组织起来为赶走日本强盗而战斗。”会场布置庄严隆重。这天,各村妇女排着队,举着旗、扭着秧歌,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会场上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苏,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在三八喊出了自由的吼声,从此,我们永远冲出毁人的牢笼……。”“三八”妇女节的歌声响彻山谷、湖荡。从此,莒县的妇女组织蓬勃发展,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