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铁道大队简史(下篇)文/张广太

Admin 发表于 2019-06-13 21:01:30

鲁南铁道大队简史(上篇)文/张广太

(六)

    鲁南铁道大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在津浦铁路线上的节节胜利,使临城一带的日伪军惊恐万状,生怕“飞虎队”从天而降,要了他们的命。敌人多次纠集大批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进行“扫荡、围剿”,都未找到铁道队的踪影。于是,敌人改变手法,采取用重金“悬赏”洪振海等铁道队骨干的伎俩,仍是枉费心机。后来,临城之敌利用叛徒黄二、田广瑞、殷华平等四处侦探,先后将他们早已掌握的情报站站长秦明道和交通员郝贞、刘桂清、大老殷等人抓捕,并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刑讯逼供。他们面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住了铁道队的秘密。后经铁道队的多方营救,他们逃出虎口,继续投入战斗。郝贞、刘桂清等人都是贫穷的中年妇女,她们在我地下党的秘密发动和教育下,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热情,在自己的家乡利用人地两熟的有利条件,巧妙地侦察敌情,为铁道队传递文件,散发传单,掩护伤病员,为部队在敌占区采购药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她们的家是铁道队领导人和队员们经常落脚的地方,有时也是大队部所在地。敌人经常到她们家搜查,都被灵活地应付过去。她们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叛徒是鲁南铁道大队秘密活动的最危险的敌人。由于他们的存在,临城周围和鲁南津浦铁路两侧的抗日情报站失去了作用。为铲除这些民族败类,鲁南铁道大队领导决定,集中力量,尽快予以打击,挖掉敌人的耳目。他们经过详细侦察,先后查清了叛徒黄二、殷华平、田广瑞等人的活动规律,及时将其镇压,为巩固和扩大铁道队活动区扫除了障碍。

    敌人纠集大批兵力对鲁南铁道大队“扫荡、围剿”和收买叛徒、特务,破坏抗日情报站的行动遭到失败之后,又改用化装侦察的办法,妄图将洪振海等铁道队骨干一网打尽。1941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临城日本特务头子松尾带着3名敌特,化装成铁道队员闯入六炉店洪振海大队长住处,被放哨的女交通员郝贞识破但尚未来得及报告,敌人已先向洪大队长等人开了枪。洪大队长机警地躲开敌人的枪弹,迅速抢占有利地势,同敌人展开巷战。敌人见势不妙想逃走,被洪振海等人团团包围。为捉俘虏,洪大队长命令队员不准向敌开枪,要捉活的。待敌人的子弹打光后,两名特务被生擒,但特务头子松尾和另一名特务成了漏网之鱼,逃回老巢。

    松尾逃回临城后,纠集了数百名日伪军向六炉店包抄过来。洪大队长早已转移,敌人恼羞成怒,将六炉店村的房屋放火烧了,许多村民为保守铁道队的活动秘密,被打得皮开肉绽。

    洪振海大队长听到六炉店被烧杀抢掠的消息后非常气愤,立即调集兵力,准备在黄埠庄附近的运河堤上伏击敌人,为六炉店群众报仇。当敌人进入铁道队埋伏圈后,洪大队长一声令下,手枪、步枪、机枪的子弹从运河的对岸一齐射向敌群,敌伪军死伤甚多。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发现铁道队兵力并不多时,立即组织还击,敌我双方展开激战。铁道队在洪大队长的指挥下,依靠有利地形越打越猛,敌人则依仗人多势众并不示弱。政委杜季伟和其他大队领导见敌我众寡悬殊,不宜再战,劝告大队长撤出战斗转移。可洪大队长认为是歼敌的大好时机,未听劝告,带头向敌群冲锋。洪大队长因过于暴露目标,只冲出几步便连中数弹倒下。王志胜副大队长旋即冲上去,将大队长救起,随即率领队员撤出战斗,沿着运河大堤转移了。在撤离过程中,洪大队长因被敌弹击中要害,早已停止了呼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敌人见铁道队已撤远,没敢追击,拖着一具具死尸撤回临城了。

    洪振海大队长的牺牲,在鲁南铁道大队全体指战员中震动很大,大家都非常悲痛,尤其是大队领导人和早期队员为失去这位机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好带头人几天吃不下饭。洪大队长的那位结婚仅一年半的妻子李桂贞闻讯后,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因当时对敌斗争形势紧张,鲁南铁道大队将洪振海的遗体就地安葬于黄埠庄。两年以后又迁至其家乡滕县羊庄镇大北塘村。时隔不久,洪振海大队长经上级批准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洪振海大队长牺牲后,经政委杜季伟提议,民主选举了刘金山为大队长、赵永泉为副大队长。1942年5月,报请鲁南军区正式批准,并予以公布。杜季伟和王志胜仍分别任大队政委和副大队长,赵宝凯改任大队政治协理员。

(七)

    1942年春,鲁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处于最艰苦的阶段。4月20日上午,鲁南的日伪军3000余人突然对我微山岛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猖狂的敌人分乘百余条船,从岛的东、南、北三面包围上来。当时,驻扎在岛上的人民抗日武装,除铁道大队外,还有微湖大队、运支一大队、峄县大队、沛滕边县大队和水上区中队以及地方党政机关人员,计500余人。为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安全地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各抗日武装的负责人汇集在一起,自动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公推运支一大队长邵子真为总指挥,鲁南铁道大队副队长王志胜(大队长、政委不在岛上)、微湖大队长张新华、峄县大队副队长褚雅青为副总指挥。同时,大家紧急研究了作战方案,明确了分工。各抗日武装按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在各个战斗位置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作战,毙伤登岛后立足未稳的大批敌人。激战10余小时,敌我都有较大伤亡。最后,终因敌我兵力悬殊较大,指挥部决定,各部立即选择敌兵力薄弱地带突围。鲁南铁道大队在王志胜的率领下,急中生智,穿上日军服装,化装冲出敌包围圈,离开微山岛,安全转移。可是,其他人民抗日武装不幸牺牲百余人。从此,微山岛落入敌手,鲁南铁道大队失去了后方基地,抗日斗争环境更加恶劣。

    鲁南铁道大队在微山岛突围后,奉命再次进山整训。在整训期间,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和政治部主任李荆山听取了他们的全面汇报,肯定了他们的抗日方针、路线是正确的;表扬了他们在对敌斗争中,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迟滞了敌军行动,为我军主力反“扫荡”、反围剿、反蚕食,赢得了时间。鼓励他们要尽快返回津浦铁路线上去,发动和依靠广大抗日群众,扩大活动区,粉碎敌人的伪化,打开山东、华中通往延安的交通线,为护送过往干部做好准备。整训后,鲁南铁道大队全体指战员进一步增强了抗日必胜的信心,以饱满的抗日斗争热情又返回故地。

(八)

    微山岛失守后,该地区再次伪化,铁路两旁的据点、碉堡林立,同时还挖了封锁沟,给鲁南铁道队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敌人为对付鲁南铁道大队破袭铁路和截击军列的活动,利用已掌握铁路交通大动脉的有利条件,对铁道队活动区实施“强化治安”运动。他们纠集大批装备精良的敌兵,乘坐装甲运兵车,不在车站下车,而是在铁路上的任意地点停车,向铁道大队经常落脚的村庄实施突袭。这样,铁道大队对敌人的活动规律就难以及时掌握,因而受到一些损失。

    为粉碎敌人新的阴谋,鲁南铁道大队依靠火车站周围和铁路两侧广大群众,很快弄清了敌“强化治安”的具体情况,查清了那些甘愿为敌效劳的伪保长、伪乡长及其他汉奸的情况,采取“武装大请客”的方式,集中力量将这一地区的伪乡、保长全部“请”到山里受训。对少数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者坚决给予镇压,对经教育悔改者予以放回,并让他们继续任乡、保长,明里为敌人办事,应付日伪军,向敌人提供过时的情报或假情报,暗里却是鲁南铁道大队的秘密情报员,为抗日斗争立功赎罪。这些人中,比较典型的是姬茂喜,他在敌人抓不到证据的情况下,给铁道队送去了大量的可靠情报,为抗日斗争做出一定贡献。“武装大请客”之后,敌人因失去耳目,其突袭战术和所谓“强化治安”措施在铁道队活动区彻底破产。

    鲁南铁道大队在中共地方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活动于这一地区的各抗日武装的密切配合下,于1942年夏,重新解放了微山岛,毙伤伪军百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弹药。从此,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重新打开了,基本上实现了鲁南军区首长提出的“打通津浦铁路线”的希望和要求。

(九)

    1942年3月,中共中央派刘少奇由华中来山东检查工作。同年8月,准备跨越津浦铁路返回延安。鲁南铁道大队接到护送中央首长过路的任务后,经过周密计划,抽调精干队员进行短期训练,增强了执行这次任务的光荣感和责任心。在执行护送任务中,政委杜季伟、大队长刘金山和副大队长王志胜、赵永泉等大队领导人作了明确分工。他们在教二旅旅长曾国华所带领的警卫人员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护送刘少奇等人的过路任务。

    刘少奇在微山湖停留期间,曾接见了鲁南铁道大队负责人杜季伟、刘金山等人,详细听取他们的汇报后,作了4条指示:(一)跨越津浦铁路和微山湖的这条交通线是中央经山东至华中的交通命脉,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使其畅通无阻。(二)当前敌强我弱,我军行动要慎重,不要过于刺激敌人。同时,还要做好伪军工作,对那些尚有爱国心的人,要努力争取。(三)搞好政权建设,扩大武装。(四)活动在这个地区的几支抗日武装应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

    1942年秋,鲁南军区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决定将鲁南铁道大队、微湖大队、滕沛大队和文峰大队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并派遣孟昭煜、王建安、赵若华(赵明伟)等人前来做合编前的筹备、工作。同年12月,鲁南独立支队正式建立,孟昭煜任政委,张新华任支队长,赵若华和王建安分别任保卫股长和敌工股长。微湖、铁道、滕沛、文峰4个大队,分别改编为支队下辖的一、二、三、四大队。滕沛大队撤销后,滕东县大队又改编为支队三大队。支队的中心任务是打击、瓦解和争取日伪军政人员,巩固和扩大人民抗日武装的活动区,确保山东、华东和华中至延安的交通线的畅通。

    为了保持鲁南铁道大队这支“飞虎队”对敌人的威慑力量,它被改编为鲁南独立支队二大队后,对外仍称铁道队,其中心任务是护送干部过路,保卫交通线。鲁南铁道大队自承担护送任务之后,除刘少奇之外,还先后护送了罗荣桓、萧华、朱瑞、陈光、陈毅等各级党政军领导人数十次,千余人跨越敌人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均安然无恙,多次受到军区和被护送首长的表扬。

    根据刘少奇的指示精神,经上级党委批准,在鲁南铁道大队的重点活动地区组建了中共临沙工委,刘向一任书记,朱奇民和铁道队政委杜季伟任委员。不久,又创建了临城特区(亦称滕八区),杜季伟兼任区长,魏尚武和黄岱牲先后任副区长。这一地区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强化治安运动”,度过了抗日斗争的艰苦阶段。

    鲁南铁道大队的战斗成长历程和它的抗日英雄事迹,经鲁南军区首长和被护送过的干部介绍之后,引起各级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大众日报》和《鲁南时报》相继予以报导,在鲁南引起很大的反响。敌人对铁道队恨得要死,怕得要命。而广大抗日群众却倍受鼓舞,增强了抗日信心。尤其是铁路两旁的工农群众,在艰苦的抗日年代,与这支人民抗日武装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群众把子弟送到铁道队,使这支人民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春,全大队已有150余人,编为3个短枪中队和3个长枪中队。鲁南军区为加强这支人民抗日武装的政治工作,先后调赵宝凯、黄岱牲、刘依勤、张静波、张建中、张再新、颜耀华、郑林川、李德福等10多名政治工作骨干到鲁南铁道大队任中队指导员。他们年轻、有文化,军政素质好,抗日热情高。他们来铁道队后,在历任政委的直接领导下,发扬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优良传统,言传身教,对铁道队员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这支部队的不断成长、壮大,保证各项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1944年10月,鲁南独立支队番号撤销,其所属4个大队大部编入鲁南二军分区主力营。鲁南铁道大队3个长枪中队升级主力后,剩50多名队员,编长、短枪各1个中队。改编后的鲁南铁道大队直属鲁南军区领导。原大队政委赵若华调离,由独立支队政委张鸿仪改任大队政委,军区又派鲁南军区第一武工队队长郑惕任大队副政委。正副大队长仍由刘金山和王志胜担任。这支人民抗日武装在张鸿仪和刘金山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有关指示,还修改或重新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逐步健全了机构,配备了文书、会计、军医、粮秣员和警卫班,向部队正规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十)

    鲁南铁道大队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岁月里,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鲁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组织纪律由松散到加强,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坚强的战斗集体,其发展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也付出了血的代价。1941年11月,铁道队早期队员、洪振海大队长的通讯员曹德全,在同敌人遭遇战中英勇献身,成为在战场上牺牲的铁道队的第一位烈士。之后,不到一个月,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又在反“围剿”中为国捐躯。1943年1月,短枪中队正副队长曹德清、李云生等6名早期队员在执行拔除柏山伪据点任务中光荣殉国。2月,副大队长赵永泉在西巨山突围时壮烈牺牲。5月,支队敌工股长兼铁道大队敌工干事王建安,在随支队政委孟昭煜前去执行瓦解伪军任务时,中敌埋伏,二人惨遭杀害。

    1943年春至1944年10月,鲁南铁道大队政委一职变动频繁。1943年3月,第一任政委杜季伟调鲁南区党委党校学习,先是由军区派往鲁南铁道大队检查工作的原鲁南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文立正兼任大队政委。5月,文立正因接孟昭煜任鲁南独立支队政委,不再兼任铁道大队政委,此职由刚调来的支队副政委杨广立兼任。12月,支队特派员(锄奸股长)赵若华接替杨广立任政委。

    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年,中共鲁南二地委宣传部长、原铁道大队政委文立正和中共鲁南三工委书记、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遭敌人包围后,相继献出年轻的生命。据统计,鲁南铁道队自创建至撤销番号升级主力部队的近7年中,先后有30多名队员牺牲。其中在枣庄初创时期参加革命的铁道队员骨干占70%。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十一)

    1943年后,因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鲁南铁道大队的主要使命由截击敌物资、破袭敌交通等转为保护山东、华中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交通线,一般不过于刺激敌人。敌人在屡遭铁道队打击后,也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各个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后,当年妄图吞并亚洲的法西斯嚣张气焰大为收敛。趁此机会,鲁南铁道大队再次进山里整训,组织队员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进行正规部队的教育。通过月余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队员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军事技术。他们不仅能机动灵活地破袭铁路,截击敌军列车,奇袭敌据点,保护交通线,而且能和其他抗日武装协同作战,参加一些阵地战和攻坚战。如在增援运北和湖西反顽战斗中,他们在大队长刘金山、政委赵若华的率领下,配合主力部队,先后攻克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重兵把守的程子庙、高庄、赵坡等据点。在各个战斗中,他们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同兄弟部队配合作战,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指挥反顽战斗的鲁南军区三团和五团的首长称赞铁道队“不仅是列车英雄,而且阵地战和攻坚战也打得很漂亮。”

    1944年初,鲁南军民经过艰苦的斗争,抗日斗争形势大为好转,改变了过去被敌严重封锁分割的局面,尤其是湖西反顽战斗胜利结束后,中共鲁南区党委加强了党政建设,相继组建了鲁南二地委和鲁南二专署,党政军民齐心协力,粉碎了日伪顽军的联合夹击。鲁南军区为加强铁道大队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派遣“鲁南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盟员田村伸树和小山口到鲁南铁道大队工作。他二人原来都是侵华日军普通士兵,被俘后学会了汉语,经共产党、八路军的教育改造,认清了侵略者的反动本质,加入了反战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士。田村和小山口这两个日籍队员到铁道大队后,政委张鸿仪、副政委郑惕、大队长刘金山等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支持,使其很快适应了铁道队的战斗生活。他们运用日语特长,写标语、印传单,对敌据点喊话,瓦解日军,使许多敌据点丧失了战斗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鲁南铁道队对敌人的威慑力量。田村在鲁南铁道大队一年多的时间里,与铁道队员建立了深厚友谊。1991年8月,这位年过古稀的老铁道队员从日本给刘金山大队长来信,回忆起同鲁南抗日军民的战斗友谊,并高度赞扬铁道队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一面光辉旗帜”,表示在有生之年争取访问中国,故地重游,看望尚健在的老首长和老战友。

(十二)

1944年8月,鲁南铁道大队派代表参加了山东省军区在莒南县坪上镇召开的全省第一次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会,中队长徐广田被推选为一级战斗英雄并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鲁南铁道大队战斗成长的过程及其英雄事迹。徐广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时隔不久,《大众日报》、《山东文化》、《山东画报》分别以长篇通讯、纪实文学和连环画的形式,介绍了鲁南铁道大队的英雄事迹,并很快传遍全省,乃至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纪实文学《铁道队》的作者、《山东文化》丛刊副主编刘知侠,从此与鲁南铁道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深入铁道大队,采访了大队领导和队员,又走访铁道队基点村的人民群众,并在铁道队体验了较长时间的生活,被中共鲁南津浦铁路工委和鲁南铁道大队授予“荣誉队员”称号,为其创作小说《铁道游击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1月,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等参加了山东军区召开的全省武工队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介绍了铁道队的抗日英雄事迹,受到与会同志的普遍赞扬。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在会上讲道:“武工队在敌后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在配合主力作战方面作出重要贡献,鲁南铁道队即是武工队的一个榜样。”会后,铁道队受到军区政治部通令嘉奖。

    鲁南铁道大队在荣誉面前不居功骄傲,张鸿仪等返回驻地后,按照山东分局部署的1945年的战斗任务,率领队员们积极配合主力,扩大解放区,包围和孤立临城之敌,把抗日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十三)

    1944年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鲁南之敌在我军的打击下已日暮途穷。为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战略任务,鲁南军区命令所属部队对敌发起冬季攻势。鲁南铁道大队为配合主力作战,迟滞敌军行动,牵制敌兵力,又施展了出奇制胜的对敌斗争本领:破铁路,炸桥梁,颠覆敌军用列车和切断敌通讯联络,迫使敌交通和通讯经常中断。同年11月,他们将津浦铁路沙沟至韩庄路段的铁轨和枕木的连结螺丝大部松开,并及时伪装好,使敌由北开来的满载小麦等补给物资的列车脱轨翻车,机车报废。敌列车上的小麦及其他货物被铁道队及其所发动的群众大部缴获。不久,他们又将张阿至三孔桥的铁轨扒掉200多米,锯电线杆数十根,造成敌运兵列车脱轨翻车,敌兵伤亡百余人,铁路交通中断数日。但是,敌人遭打击后,为报复我抗日军民,放火烧了张阿村的民房,并抓捕和枪杀了不少群众,付出的代价不小。

    鲁南津浦铁路沿线之敌屡遭铁道大队打击后,又采用“和谈”的办法。同年12月的一天,沙沟伪保长王××来铁道队驻地告诉张鸿仪政委:“沙沟爱路段特务平野请求同铁道队谈判。”张政委代表铁道队同意了平野的请求。谈判地点确定在沙沟附近的一户农民家中。平野由伪保长王××领来后,铁道大队领导人张鸿仪、刘金山、郑惕、王志胜都参加谈判。平野提出:“①铁道队不要破铁路。不然不好向上司交待。今后,我们决不袭击铁道队。②爱路段宣抚班在爱路村活动时请不要打他们,若出村活动可以打。③请允许我们在微山湖地区购买一部分蓖麻子、茼杆子。”张鸿仪政委等人识破了敌人的阴谋,针锋相对地提出:“①我们不扒铁路可以,但你们不准进山“扫荡”;②我们在爱路村不打你们的宣抚班可以,但我们铁道队派人去沙沟、临城搞宣传你们得保护;③蓖麻子和苘杆子必须用子弹和西药来换。”谈判至深夜,平野自知理亏,以回去请示为由告退。实际上,这次谈判给日本特务平野上了一堂政治课。日本侵略者登门“和谈”,这在抗战史上还是少有的。

    鲁南铁道大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的关怀和支持,及时给他们指明了党在各个时期的抗日方针、政策,选派优秀政治工作者到那里工作,为他们不断取得抗日斗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基础,起到了保证作用。1944年秋,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加强党对这支人民抗日武装的领导,鲁南城市工作会议之后,在铁道队活动区成立了鲁南铁路三工委,工委书记由大队政委张鸿仪兼任,委员有郑惕、刘金山、马仲川、冯克玉等。工委隶属鲁南区党委城工部。

    1945年5月,为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鲁南铁道大队奉命再次进山整训,学军事、学政治、学习上级的有关接管城市、车站和保卫铁路交通的指示精神。整训之后的鲁南铁道大队军政素质、政策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有很大提高,队员们的士气也更加高涨。

    同年6月,鲁南铁道大队整训结束出山,途经滕峄边山区的龙山头、大官庄宿营时,突然遭到驻滕县城、临城等处的日伪军2000余人的包围。这时,鲁南铁道大队不足百人,加之活动在这个地区的滕县六区区中队70余人,两支武装只有敌人的1/10。在敌我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张鸿仪政委和刘金山大队长指挥部队边打边突围。为引开敌火力,张鸿仪率领_个班,首先占领制高点,发挥火力,牵制了大批的敌人。但是,他们在完成掩护任务朝同大部队相反的方向撤退时,张鸿仪却中弹负重伤,生命垂危。队员们将他抬下战场,立即送往军区医院抢救,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张鸿仪由支队政委改任大队政委一年多来,为铁道队的成长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张鸿仪牺牲后,郑惕副政委接替政委职务,成为鲁南铁道大队正式建队6年来,六任政委中的最后一位政委。他同大队长刘金山密切协作,率领这支英雄的人民抗日武装,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十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为迎接我军主力进军鲁南铁路沿线各重要城市,加强对活动在铁路沿线的人民抗日武装的领导,为接管车站和修复、保卫铁路,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在鲁南一、二、三铁路工委的基础上,组建鲁南津浦铁路工委,由原鲁南区党委城工部长王少庸任书记,靳怀刚任副书记,鲁南铁道大队长刘金山、政委郑惕等为工委委员。这时,活动在这一地区的有两个铁道大队:鲁南铁道大队改称鲁南铁道一大队;兖济武工队改编为鲁南铁道二大队,大队长蒋得功,政委王玉林。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近半年时间里,两个铁道大队密切协作,同日、伪、顽反动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贡献。

    “8•15”日本宣布投降之后,鲁南津浦铁路沿线的各个据点的日军迫于形势,虽然不敢对我人民抗日武装轻举妄动,但是拒绝向我军缴械投降。9月之后,侵占枣庄地区的日军奉命向津浦铁路沿线的临城、沙沟、官桥等重要敌据点集中,以等待时机携械逃离鲁南,然后再向国民党军队交枪。鲁南铁道大队分别由政委郑惕和大队长刘金山率队,完成了去徐州侦察和护送陈毅过路任务之后,又配合刚抵达鲁南的新四军十九旅四十四团解放了沙沟,全歼伪军一个团。接着,攻克姬庄,毙俘伪军70余人。为防备日军逃跑,他们还破坏了部分铁路。同时,政委和大队长还分别到姬庄和沙沟的日军联队部和大队部同敌谈判。他们二人冒着极大的风险,奉命只身深入敌据点,代表我鲁南军区同日军谈判,据理相争,寸步不让,迫敌在新四军攻打伪军据点时,没敢去增援它的“皇协”军,从而减少了我主力部队在战斗中的伤亡,缩短了战斗时间。此后,郑惕和刘金山二人又经过同敌数次谈判,终于迫使集中在临城一带的日军同意向我鲁南铁道大队缴械投降。同年12月初的一天下午,日军联队长官山田按照我军命令,带领所属日本官兵、随军职员、家属等千余人,在沙沟车站附近一片田野里,以小队为单位分批向鲁南铁道大队交械投降,直至深夜才交械完毕。同鲁南铁道大队针锋相对地斗争了6年之久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放下了武器,低头认罪,听候处理。此次受降,计收缴日军轻重机枪130挺,步枪、手枪、掷弹筒1400支(件),山炮2门,子弹100余箱。受降仪式结束后,日军官兵及其随行人员由鲁南铁道大队押送到韩庄,然后到徐州乘火车回国。

    1946年3月,鲁南铁道大队奉命撤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鲁南铁路局。中共鲁南津浦铁路工委副书记靳怀刚任局长,大队长刘金山任副局长,大队政委郑惕任特派员兼兖徐段段长,副大队长王志胜任局工会主任。部分铁道队骨干亦转业地方,分别担任了津浦铁路兖徐段和临枣支线各火车站站长。鲁南铁道大队所属3个长枪队和1个短枪队,计150余名队员,大部分编入鲁南军区特务营,留少部分短枪队员编为鲁南铁路局警卫连。

    1946年8月,徐州地区国民党军集中大批兵力,在薛岳指挥下,向鲁南解放区大举进攻,妄图打通陇海路,切断我山东与华中的联系。为配合我军主力作战,鲁南军区又调集原鲁南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新组建了有190余名队员的鲁南铁道大队,活动于鲁南津浦铁路沿线。他们在大队长刘金山和新任政委蒋得功的率领下,配合我山东野战军主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为鲁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年11月,因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鲁南铁道大队奉命再次撤销,编入主力。至此,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活动于鲁南铁道线上的这支人民武装,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它的传奇般的故事将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中世代流传。(张广太撰文)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