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抗日战争大事记(下篇)

Admin 发表于 2019-06-18 15:16:24

相关链接:鲁西北抗日战争大事记(上篇)

1940年

1月16日 腊八战斗 齐、禹、长三县日伪军,对齐禹边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一一五师武装工作团、齐河县大队与敌在邵庄、小马庄一带激战突围,敌多双方伤亡严重。因是日为农历腊月初八,故通称“腊八战斗”。

  3月 中共平原县委成立 鲁西三地委决定,撤销高平禹边委,成立平原县委。高峻岳任县委书记,赵毅任组织部长,傅清祥任宣传部长。

  4月中旬 中共武城县委成立 刘洪范(后冯洗尘)任书记,冯洗尘任组织部长,王忠任宣传部长,魏章任敌工部长,王新、王刚、宋烈为委员。

  4月 鲁西三地委在夏津县四区靳庄召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地委成员马诚斋、彭天琦、韩宁夫、杨中一、韩哲一和三大队的王克寇、布克等人外,还有县、区委书记,共45人。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鲁西区党委会议精神,研究巩固党组织和抗日根据地问题。同时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部署了审干和整顿党支部的工作。关于巩固党组织的问题,总的原则是:从巩固中求发展,以巩固为主。

  4月 三大队在恩县打击顽军 王克寇率三大队在恩县城南双庙消灭王化三杂团骑兵连,缴长枪百余支、马30余匹。

  5月 三地委错打刘化朴,卫东根据地丢失 正当卫东地区的抗日斗争胜利发展时,地委在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上发生了失误:我本应向敌伪顽势力较弱的西(夏津)、北(恩县)方面发展,而对南部高唐一带力量较强、且有抗日行动的邓协臣、刘化朴(外号刘胡子)等杂团部队,应采取既联合又斗争,团结抗日的政策。然而,地委却错误地命令三大队和平原县大队去高唐大刘庄攻打刘化朴部。结果使刘和当地土顽武装2000余人联合起来,向我反扑,将地委机关、三大队及高、平、禹、夏等县党政领导干部与抗日武装包围在高唐徐官屯,后突出重围,撤至禹城、茌平、齐河交界地区进行整顿。此后,地委由韩宁夫代理书记。年底,机关人员和部队有的进入运西,有的转移鲁西,地委只有杨中一、庞钧等少数人留下来坚持斗争。自此,以平原五区为中心的高、恩、平、禹边区抗日根据地陷入困境,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鲁西区党委据此指示:依靠禹城、齐河、长清、茌平党组织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失去的地方要待机夺回。

  5月 河西开展“红五月”运动 在月初发动政治攻势的基础上,河西工委组织青年、妇女、儿童反对封建迷信,由农救会带领农民向地主借粮、“吃大户”,时称“红五月”运动。后因出现“左”的行为,引起群众不满,工委作了纠正。

  6月 鲁西中队建立 转入运西的平原、高唐、夏津、恩县的抗日武装合编为鲁西中队,李恒任队长,夏克任指导员。同年秋,发展为鲁西大队,由马立朝(马神)任大队长,罗文治任指导员(李恒、夏克调武城工作)。该大队活动于武城、清河、故城、垂阳一带。

  8月 设立河西县 经冀鲁豫区党委批准,长清县河东、河西分治,黄河东为长清县,黄河西设立河西县。随之在仁里集大柴村成立河西县委,周海舟任书记,张洁泉任组织部长,吴欣斋任宣传部长,张秋民任社会部长;9月,撤销河西办事处,成立河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孟可铭任县长。河西县委、县政府属冀鲁豫一地委、一专署领导。

  10月20日 杨圈战斗 王克寇率经过整顿补充的三大队,与王寰清率领的鲁西三地委直属部队岳舜聊、杜海林两个宫,在禹城杨圈、塘子与驻将军庙日军及驻魏寨子伪军李连祥部遭遇。岳、杜营正面迎敌,三大队迂迥敌后三面包围,经过激战,双方各伤亡200余人。不久,三大队缩编为鲁西分区三团二营。

1941年

 1月 运东地委成立 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北方局指示将鲁西三地委及所属各县党组织划归冀南区党委领导。为此,冀南区党委以恩县、平原、夏津、高唐、禹城、德县(铁路西部分),以及原属冀南的武城、清河县为辖区,组建了一个新地委,因其多数县地处运河以东,故称运东地委。地委始建时,只有委员3名,即杨中一、陈达、庞钧,杨中一任书记。3月,充实王东宁、刘子蔚、郭鲁、邹国厚、夏祖盛、陈剑、吴大羽为地委委员。王东宁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陈达任组织部长,庞钧任敌工部长,张海光(边良)任秘书长。运东地委的任务是:立足运西武城、清河,在夏津、恩县、高唐等运河以东各县开展工作。工作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1月 夏津分为夏东、夏西两县并分别建立县委 夏东县由李学实任县委书记,纪照青(后高凤芝)任组织部长,徐敬民任宣传部长;夏西县由陈剑(后纪照于)任县委书记,刘秀芝(李玉春)任组织部长,王金海任宣传部长。

  2月28日 六分区、运东专署成立 冀南军区决定建立冀南第六分区,邹国厚任司令员,夏祖盛任政委。同时成立运东专署,胡子寿(后郭鲁)任专员,吴大羽任秘书主任。

  4月 肖国栋到平原组织游击队 鉴于运河以东平、恩、夏、高诸县伪顽势力较大,我基层党组织活动困难,冀南区党委、军区决定派部队过河,开辟这一地区。为此,六分区派肖国栋到平原五区组织游击队,以配合前来开辟运东的部队。

  7月初 冀南区党委研究武装开辟运东问题 会议由区党委书记李菁玉主持,在清河县黄金庄西的一个村庄召开,与会者除区党委的张策、陈再道、李力外,还有运东地委成员杨中一、王东宁、陈达、吴大羽及专署行政科长张革轩等。会议听取了杨中一关于运东情况汇报,并就武装开辟运东问题进行了讨论。陈再道、张策、李力分别就以开辟运东的军事力量、党的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的过河的行动安排等问题发了言。最后,李菁玉讲了三点意见:一、要放手发动群众;二、要争取打歼灭日本侵略军百余人的胜仗;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8月 冀南派部队武装开辟运东 按照冀南区党委研究的意见,六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夏祖盛及在六分区帮助工作的区党委武装部长李力,率冀南军区骑兵团、十九团一营和六分区部队共1500人,于月初从武城的曹寺和夏津渡口驿渡运河东进,开辟运东地区。运东地委、专署小张庄、渡口驿等伪据点,俘敌70多人,进而袭击夏津县城。中旬,李力与夏祖盛率骑兵团在夏津活动,连遭敌军袭击,遂转移禹城。其他部队根据军区指示,也转移到禹城与骑兵团汇合。由于部队和机关行动目标较大,不断遭到敌人袭击,加之当地党的基础薄弱,粮草缺乏,部队活动困难,10月底地委、专署、分区机关及部队返回运西。为此,区党委于11月下旬和12月初召集运东地委和担负开辟任务的部队领导干部开会,总结晶了三条经验教训:一是对运东敌伪力量估计过低;二是对我党我军在运东的基础估计过高;三是开辟敌占区不宜组织大部队。会议决定部队暂不过河,运东仍然坚持长期隐蔽的方针,做好地下工作。以后,地委成员分别回到运东的夏津、高唐、恩县、平原等县,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8月 运东地委建立交通线 为护送干部,传递文件和情报,运东地委建立了从高唐到运西根据地的三条地下交通线:一条是北线,通过夏津八方塔村王金城、小李庄李绍瑞,从梁院过运河到运西;另一条是中线,通过夏津县夏庄夏河宽,从渡口驿过运河到运西;再一条是南线,通过临清白杨张庄张杰三,过运河到清河。

  9月 冀南军区在德州建立敌工队 冀南军区敌工部在德县城(今德州市)建立德石敌工队,石嘉植任队长,并在西郊戴官屯设联络站。石嘉植以伪满洲国《大北报》分销处为掩护,进行敌工工作。敌工队的任务是:宣传抗日救国,扩大政治影响;深入敌人心脏,开展统战工作;搜集情报,配合主力打击敌人;发展和壮大抗日力量,使我军过往无阻。

  11月11日 武城县及何刘屯等伪据点被攻克 冀南军区及六分区部队在武城县大队配合下,向武城发动进攻。除攻克县城外,还拔除了何刘屯、武官寨、河西街3个据点,歼敌310人,活捉日军1名。此后,武城河西地区成为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重要活动基地。

  11月 六地委、六专署成立 开辟运东地区的部队和机关人员回运西后,冀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将运西和运东分开,在运西建立六地委、六专署,辖武城、清河、故城、冀县、枣南等县。为了加强运东敌占区党的工作,运东地委继续保留,由六地委代管,运东专署撤销。赵一民任六地委书记,吴罡任组织部长,王东宁任宣传部长,潘景章任社会、敌工部长,程茂轩(后孔空)任秘书长;郭鲁任六专署专员。杨中一任运东地委书记,陈达任组织部长,陈剑任宣传部长,庞钧任敌我部长。同时,六地委建立武委会,杜景云(后黄世忠、韩克华)任主任。其任务是组织、领导民兵工作。

  12月齐禹、德县改变隶属关系 遵照上级指示,齐禹县划归冀鲁豫四地委领导;德县划归冀鲁边二地委领导。

  12月 冀南六地委办党训班和《运河报》 韩化一(后郭孔)负责党训班;河千英负责《运河报》工作。

  本年 六专署建立抗日宣传队 为了加强抗日宣传工作,冀南六专署在武城县建立抗日宣传队,纪明(女)任队长,王作媛(女)任指导员。宣传队经常在武城、清河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激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坚定群众的斗争意志。

1942年

 1月 冀南区党委召开地、县委书记会议,学习毛主席《论政策》 会议决定:一、实行精干隐蔽政策;二、在敌占区(主要是运东)、敌人占优势的游击区,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三、积蓄力量,长期坚持,埋伏下来,伺机打击敌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2月3日 区党委部署小武装活动 日伪在冀南各县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安设据点、炮楼,在乡村实行保甲制、良民证等,企图用这些所谓的堡垒政策,封锁我抗日军民,消灭抗日力量。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冀南区党委在武城召开县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改变斗争方式,部队和地方武装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机动灵活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3月中旬 冀南区党委召开运东工作会议 区党委宣传部长王任重召集运东地委杨中一、陈达、庞钧及所属各县委的负责人开会,围绕运东的形势、任务、工作方法和政策等问题进行座谈。王任重在总结中讲了抗战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政策,要求运东各级党组织继续贯彻“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做好思想工作,避免急躁情绪。

  3月 区党委决定建立各级妇委、青委,为加强党对青年、妇女抗日工作的领导,冀南区党委作出建立同级党委妇委会和青委会的决定。要求各地委青委设5人,县委青委设3人,区委和支部设干事1人,地、县青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委员兼任;各级妇委书记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

  4月29日 日军大举“扫荡”运西。日本华北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茨,率石家庄、德州、济南、邢台日军四十一师团、独立一、七、八、九混成旅团1万余人,及2万多名伪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对以武城运河西为中心的广大区域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我驻此地的领导机关和部队有: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及所属党校、轮训队、文工团、八路军新七旅直属部队、骑兵团、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警卫团,还有武城县党政机关,共计7000余人。黎明发现敌情,即由冀南军区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指挥突围。我党政军机关及部队干部战士,在敌人重重包围下,顽强战斗,英勇反击。下午黄风大作,大部突出重围,但因部分机关干部和干校学员缺乏战斗经验,在霍庄被包围,380多人惨遭杀害,另有4余人失踪。此后,日伪军继续清剿20多天,并增派兵力,增修据点,实施“治安强化”,运西形势严重恶化。面对敌人的分割、“蚕食”和封锁,抗日军民改变斗争策略和方式,继续坚持不懈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5月8日 冀南调整部队 冀南区党委、军区根据一二九师的指示,对各军分区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进行调整,确定野战军与军分区合并,分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地委,地、县委书记兼分区、县大队政委。

  5月18日 冀南部队破袭德石路,一二九师命令冀南军区,组织强有力的小部队,破袭德石铁路,以策应冀中反“扫荡”作战。

  7月 冀南各地加强武工队建设,面对“四.二九大扫荡”后出现的严重局面,冀南区党委、军区根据北方局和一二九师关于反对敌人“蚕食”斗争的指示,加强各分区武装工作队建设,并深入到各个接敌区和敌占区开展对敌斗争。截止月底,共组织武工队21个,队员达438人。其中六分区建立武工队两个,活动于垂阳、故城一带和运东地区。武工队员多数是从部队抽调的连排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素质较好。他们深入调查了解敌情,打击汉奸、特务,团结争取进步士绅,加强统战工作,创造基点村,开展民主民生工作,宣传根据地斗争形势,在较短的时间里开辟了很多游击区,摧垮了敌人在政治上的封锁线,为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打开了新局面。

  9月2日 冀南六地委、运东地委召开会议 讨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扩大统一战线,精简上层,充实下层,加强党的工作等问题。确定组织武装工作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游击战争。

  9月12日 日伪“扫荡”枣南 日伪军万余人,以“铁壁合围”战术“扫荡”枣南,围攻冀南军区和六分区机关。

  9月 王泊生任六地委书记 冀南区党委派王泊生到六地委任书记。10月28日 王牺牲于枣南,仍由赵一民任地委书记。

  10月 齐禹县开展反贪污、反黑地斗争  根据冀鲁豫区党委和四地委指示,齐禹县委在八区开展反贪污、反黑地斗争。县政府组织民政工作队,同伪乡村政权作斗争,查黑帐、黑地,推行合理负担,贫苦农民分到了部分土地和现金。

  10月 齐禹县抓获并处决叛徒刘玉才 冀鲁豫四分区基干团,在齐河朱庄东将叛变投敌的原齐河县大队二连连长刘玉才及所率100多人全部俘获。农历八月十三日,齐禹县委和县政府在大马张村召开祝捷大会,并处决了叛徒刘玉才。

  10月 冀南六分区建立“抗联” 张春久任主任,李泊任副主任兼组织部长,胡庭生任宣传部长。下设农救会(主任革平)、妇救会(主任李柱)、青救会(主任冀晨曦)、文救会(主任路辛、后为李壮)。

  11月 齐禹县委分设 刘玉琳任齐河县委书记。在禹城养伤的冀鲁豫四分区基干二团政委王克寇任禹城县委书记。

  12月 刘贤权路过齐河遇险 冀鲁豫原一分区司令员刘贤权到冀鲁边军区任政治部主任,路过齐河时,由县大队护送,夜宿该县大李庄,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时刘贤权负伤,其爱人王靖(军医)和县大队副大队长李达等人牺牲。

  12月 水坡战斗 由于汉奸刘连方告密,驻武城的日军司令山田和武城伪县长吴寄朴纠集武城、恩县、禹城日军500多人、伪军800多人,于28日分四路包围武城县大队驻地毛店。县大队发现敌情后,副政委戚烽、特派员刘振亚等带领部队转移,行至水坡村与敌遭遇,县大队大部突围,负责掩护的戚烽和基干连指导员林晨夫等27人壮烈牺牲。武城县在书村召开大会,追悼戚烽等烈士。

  冬 文建武任六地委书记 根据中央关于实行“一元化”领导的决定,冀南六分区政委文建武任六地委书记,赵一民改任副书记。

1943年

 1月下旬 冀南军区再次派部队开辟运东 28日,军区七旅十九团、二十一团及部分地方武装,夜袭夏津县城,除伪县政府和日伪两个小队的据点外,全城均被我占领。此役共消灭伪军两个中队、1个小队,俘敌近200人。我军拂晓撤出,到大李庄、胡官屯休整后回运西。这次开辟运东震慑了敌人,扩大了影响,但仍未站住脚跟,打开局面。

  2月 武工队开辟运东取得进展  冀南区党委和军区吸取前几次派大部队开辟运东未果的教训,决定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宋东旭(十九团党总支书记)为队长,王大华(十九团政治处主任)为政委的武工队(下分手枪队、长枪队、坐村队),渡河东进到运东地区,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开辟工作。武工队先进恩县三、四区活动,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原则,采用“坐村”和“昼伏夜出”、“封锁院落”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和对伪军、伪属、道会门及其他社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并利用群众过旧历年走亲拜友的机会,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继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打击伪顽势力,同时,进行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和开展反奸反霸斗争,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觉悟,恢复、发展了党组织及抗日武装。在此基础上,恩县二、三、四区于6月建立了抗日政府和游击队。接着,武工队把开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恩县一、五区,平原五区,夏津四区,高唐六区及武城南部5县交界地带。7月,十九团3个连,改番号为运河大队,与以高震为队长的另一支武工队,先后进入运东地区活动。这几支队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连续打击恩、夏、武、高之敌,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扩大武工队的活动区域,建立了一些抗日政权。此次开辟运东的胜利,使抗日游击根据地向东能到津浦路,与冀鲁边区的部队取得联络,向北逼近德州,并可向东南发展。

  3月25日 易良品牺牲 冀南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在枣强西高庄遭合围,突围中身负重伤。翌日,牺牲于该县油故村后方医院。

  3月 恩县建立县大队 县委书记李学实兼任指挥长,于冠群任副指挥长,尹文昌任大队长。

  3月 恩西区委成立 为了加强恩县西部地下党领导,恩县县委在四区西区西王屯成立恩县工委,由万里(原名刘长征,西岳觉寺人)负责,高祥云为组织委员,鲁子清为宣传委员。工委的任务是巩固和提高现有组织积极发展党员,迎接新形势的到来。同年6月,恩西各区委建立后,恩西工委即撤销。

  4月 许营子遭遇战 冀南军区十九团在夏津县许营子、老庄一带与降日之杨英贤部遭遇,我军击毙伪军20余人,缴获机枪1挺、其它枪支一批。

  5月22日 夏盛祖牺牲 六分区政委夏祖盛,在枣强南大马村战斗中光荣牺牲。

  5月 六地委精简机关 根据上级关于精简上层、充分下层的指示,六地委群众组织除武委会外均撤销,由地委统一领导群众工作。

  7月 冀南开展生产救灾 由于部分县持续干旱,土地无收,灾民饿死甚多。全区各级党、政、军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并开展借粮斗争,使群众度过灾荒。

  同月 冀南六地委办《运河报》 冀南六地委任命路辛(现名马家骏)为《运河报》社长兼总编辑。

  9月27日 日军在运河掘提放水 日军在临清大石桥、夏津渡口驿等处掘堤放水,并破坏漳卫河堤,致使洪水泛滥,冀南30余县遭严重水灾。经长期大旱和雨涝后,又遭严重水害,致使百姓无粮吃无房住,霍乱病开始流行。

  9月 运东办事处和恩县抗日政府成立  为了更好地开展运东工作,建立巩固和运东抗日根据地,冀南六地委和六专署决定在恩县设立运东办事处,负责运东各县的政权建设和行政工作。刘子蔚任办事处主任,夏克任民教科长,张超任财政科长,郝振武任公安科长,刘宙光任秘书。同时,成立恩县抗日政府,刘子蔚兼任县长。

  秋 齐河、禹城进行减租减息 各村建立贫雇农减租减息小组,与地主谈判,按100斤租交30斤计算,废除50-80%的利率,从而初步减轻了贫雇农的负担。

  10月10日 运东地委部署夏津武装斗争  运东地委在恩县侯王庄召开有地委敌工部长庞钧、武工队长宋东旭、夏津县委书记纪照青等人参加的会议,部署进攻夏津之敌,确定在军事行动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会后,宋东旭率武工队进入夏津北部。

  11月 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成立  为加强冀鲁豫、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任命黄敬为书记,宋任穷为组织部长,李菁玉为宣传部长,张霖之为民运部长,张玺为秘书长。冀鲁豫分局通称平原分局,领导冀鲁豫、冀南两个区党委。

  11月 六地委书记易人 冀南六地委书记文建武赴延安,区党委决定仍由赵一民任地委书记。

  冬 运东地委举办党训班 运东地委在恩县陈、林、刘、李、马庄一带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党员训练班,由赵毅、祖兆春负责,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1944年

 1月齐、禹再度合并 冀鲁豫四地委将齐河、禹城两县再次合并为齐禹县,刘玉琳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孙馨远任县大队长。

  2月至3月 朝北高干会议 为贯彻延安整风会议精神,冀南区党委在朝北召开了45天的高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委书记、副书记和中心县委书记。六地委书记赵一民和运东地委代理的书记庞钧参加了会议。会上,宋任穷作了发动群众的报告,军区政治部主任朱光作了武装斗争的报告,行署副主任重作了生产运动的报告。会议在酝酿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合并时,冀鲁豫分局书记黄敬赶来作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报告。冀南高干会议结束后,六地委和运东地委都认真传达贯彻。这次会议对转变干部作风、放手发动群众、实现战略反攻、迎接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3月5日 武城县大队创以少胜多战例 武城县大队基干连由县大队副政委广育指挥,在运河边齐庄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一举歼灭伪军6个中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整个战斗仅用了40多分钟,共击毙、淹死伪军270余人,俘敌350余人。其中毙支队长1名、中队长3名,淹死中队长1名,活捉支队长1名,缴获小六0炮5门、机枪7挺、长短枪400多支。为此,冀南军区授予武城县大队“模范游击队”称号,六分区给大队基干连记集大功。

  3月 恩县、武城、夏津等县开展反奸诉苦斗争 根据六地委指示,上述几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发动群众,开展反奸诉苦、清匪反霸、雇工增资、减租减息斗争,打击汉奸和封建势力,并搞好生产救灾工作。

  4月底 王克寇牺牲 冀鲁豫一分区二团政委王克寇,在东阿县牛角店战斗中壮烈牺牲。鉴于王克寇作战英勇,战功卓著,一分区在齐禹县钟司庙召开了追悼会,分区司会员刘致远致了悼词。

  5月11日 冀南、冀鲁豫合并 为进一步加强冀南、冀鲁豫各方面的统一作战,两区党委建议并经北方局批准,将两个区合并。随之,两个区党委撤消,各地委直接由冀鲁豫分局领导;两个军区合并,组成冀鲁豫军区,统一各军分区部队的番号和建制。

  5月 运东地委并入六地委 根据冀鲁豫分局的指示,运东地委、运东办事处合并于六地委、六专署。赵一民任地委书记,郭鲁任专署专员,辖冀县、枣南、垂阳、武城、故城、清河、平原、高唐、夏津、恩县。

  6月15日 冀南、冀鲁豫行署合署办公 冀南、冀鲁豫行署发出联合通知,宣布两个行署自即日起合署办公。

  6月 高唐、平原县委合并 冀南六地委决定将高唐、平原两县委合并为高平县委,庞钧兼县委书记,李慎三任副书记兼敌工部长,李文俊任组织部长,赵明清任宣传部长。

  7月 中共冀南工委成立 彭涛任书记,高元贵任宣传部长,郭森任组织部长,张光弟任秘书长。该工作委员会系协助冀鲁豫分局研究、监督、检查冀南工作的专门机构。

  8月 六地委开展赎地运动  在前两年严重灾荒期间,广大贫苦农民以极低的代价出卖土地,以很高的利息借贷,造成生产生活日趋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冀鲁豫分局下达关于赎回,借贷按原减息的规定清理。据此,六地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政府,发动农民赎地和清理借贷,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8月 攻克潘店伪据点 冀鲁豫一分区二团在齐禹县大队配合下,攻克齐、禹、长交界处潘店据点,毙俘敌150余名,伪军冯寿彭1个中队除少数逃跑外,大部被歼。

  10月 薜官屯战斗  齐禹县大队破袭阎庄炮楼,获胜后驻薜官屯。日军得知后前来偷袭,被一民兵发现,鸣锣报警。县大队闻警应战,双方各伤亡二三十人。

  10月22日 十九团和夏津县大队歼灭伪军吴仰九部 武城县伪军大队长吴仰九率3个中队伪军,配合20名日军,到夏津西李官屯抢粮、抢棉,被十九团和夏津大队歼灭,击毙日军8名,毙伤伪军150多名,吴仰九被活捉,缴获轻机3挺、步枪80多支、子弹1500多发。

  秋 开辟运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武工队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运东地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军事上已占优势,并建立了一些县、区地方武装;在政治上建党建政,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和群众运动,孤立了日伪顽势力,鼓舞了群众;对敌斗争出现了公开进攻的局面。至此,恩县南部、夏津北部、武城东部、高唐北部广大农村被我控制。

  12月24日 攻克武官寨据点 此战,冀南六分区建立前敌指挥部,分区参谋长刘明鉴任指挥,十九团政委王大华、武城县大队政委王新任副指挥。我军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包围了武城武官寨日伪据点。25日晨,伪大队副巩东坡率13个中队来武官寨增援,遭我军伏击。此次战斗共歼日军1个小队、伪军10多个中队,毙伤伪支队长夏日威以下330余人,俘巩东坡以下400余人。武官寨两个伪军中队反正,牛辛庄、东半屯据点两个伪军小队投降。至此,武城运西地区只有河西街两个据点尚未解放。

1945年

    年初 徐秀峰率部反正 恩县县委敌工部长徐英杰,在刘子蔚的协助下,深入刘王庄炮楼做伪区长徐秀峰的策反工作奏效,徐秀峰率伪军中队反正。其后徐部与当地抗日武装合编为恩县独立团,徐秀峰任团长,尹文昌副团长,县委书记李学实兼政委,胡永昌任副政委。

  2月 齐禹县大队与日伪军激战  日军300余人,由冯寿彭部伪军700余人配合,到齐禹县华店西南的一些村庄抢粮,齐禹县大队闻讯赶来与敌交战,经3小时激烈战斗,毙敌10余名,其余溃退。战斗中,县委书记李祥负伤。

  3月 夏津县大队与鲁西大队合编为夏津独立团 马立朝任团长,李凤仪任副团长,李开道任政委。该团受六分区领导,担负夏津、平原、高唐3县的对敌斗争任务。

  3月 武城县大队基干连配合十九团截击日军运输艇23艘 他们在曹寺截获沿运河北上的敌汽艇23艘,毙日军12名、伪军10名,俘日伪军15名。又在甲马营追击抢劫之日军,毙其1名,俘小队长1名。

  5月4日 冀南、冀鲁豫两行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 孟夫唐任主任,徐达本、贾心斋任副主任。原冀鲁豫一专署不变,专员张跃南。原冀南行署所属各专署改为冀鲁豫二、三、四、五、六、七专署,六专署专员仍为郭鲁。

  6月2日 武城河西街解放 武城县大队政委王新、副大队李嘉川率县大队基干连和三区游击队,于5月29日拂晓攻占河西街。之后,六分区司令员周发田、政治部主任曹中南率十九团两个连赶到河西街,将敌据点包围。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河西街外围据点3个炮楼的敌人投降。6月1日晚,我焚毁武城大桥,断敌后路。2日凌晨,对敌开展政治攻势;上午,河西街两个伪军中队及警察所200余人全部投降。

  6月 六分区在平原歼敌  六分区司令员周发田率十九团3个连与夏、恩、平、武地方武装,先后拔除平原四、五区之小屯、大张、大位、蒲河等伪据点,并围剿杂牌军刘宝忠部,毙伤敌3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长短枪70余支。战斗结束后在平原腰站召开祝捷大会,周发田司令员和夏津独立团长马立朝等在会上讲了话,会间处决了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伪区队长梁连春、伪乡长陈寿斗。

  7月24日 收复武城 在六分区部队的攻势下,武城两个伪军中队投诚,我军收复武城县城,随后,六地委、六专署、六分区机关进驻武城南关和东屯,武城县党政军机关亦迁至城内办公。

  7月29日 六分区组建运河支队 六分区在夏津新盛店将故城、枣强、武城3个县大队合编为运河支队,李开道任支队长,王新任政委,张宗耀任副大队长,孙济云任参谋长。平汉战役后,运河支队改编为晋鲁豫二纵六旅二十八团。

  7月 六地区建立党校 地委书记赵一民兼校长,韩化一、李北、魏章、韩觉民先后任副校长。

  8月15日 冀南部队部署全面大反攻 冀南指挥部发布大反攻命令,组织了前后方指挥部。前方指挥部负责作战,由王宏坤任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彭涛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方指挥部负责战争动员,配合党、政、民发动群众。冀南部队组成8个梯队,其中第七梯队赵彩银为副司令员,刘华清为政委,曹中南为政治部主任,率二十八团和六分区地方武装,向津浦沿线的平原、禹城、夏津前进。

  8月15日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传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天皇和政府代表及日军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浴血奋战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