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南下干部千里进军大西南(整理/孙长年)

Admin 发表于 2019-08-04 11:15:25

山东鲁中山区的沂源,因地处沂河之源而得名。四川盆地东部的江津,也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两地远隔千山万水,相距距何止千里。但是,一个历史上的宏伟壮举,将两者紧密相连。 

7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沂源革命老区的人民,未及抖落满身的硝烟,就毅然踏上千里进军大西南的征程。这是一支担架团,也是一支干部团,更是一支听党话、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斗团!

【支援淮海战役 沂源担架团组建】

1948年11月初,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教导,中共华东局号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沂源人民“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一仗打好”,妇女碾米、磨面、做军鞋,青年身挂大红花、手推独轮车、肩扛担架奔赴前线。

在组织了一个4000余人的民兵团和担架团后,第二批又组织了一个有2000余人和200副担架的担架团(团长张玉水、政委徐凤吉)。1948年11月15日,在沂源担架团召开誓师大会上,县长李建梓号召全体成员发扬山东人民踊跃支前的光荣传统,在淮海战役中再立新功。

 “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沂源担架团自白马关出蒙山,夜行百里,经平邑、兰陵、峄县、台儿庄、邳县投入围歼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场。战斗结束后,一营一连荣立集体特等功。

12月15日,沂源担架团又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三营长李兆见率领4个连,开赴青龙集,沿途冒着敌机的疯狂扫射运送弹药,经过3昼夜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期间,有6名队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49年1月10日,在庆祝淮海战役胜利的欢呼声中,沂源担架团又接受了由徐州往兖州运送伤员的紧急任务,经过七八天的雪地行军,于农历大年午夜到达目的地。担架团受到华东野战军和华东支前司令部的表彰,全团24名营干部和85%的队员立功受奖。

【支援解放上海  编入华东支前司令部】

1949年2月,以张玉水为团长的沂源担架团在完成支援淮海战役的任务后,民工复员,干部到邹县进行集中学习总结。沂源县战勤科长梁德甫代表县委、县政府前往慰问。鲁中区党委副书记魏思文(原中共淄博特委民运部长,后任川东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传达了华东局的指示,动员全体同志随军南下支前。沂源的干部全部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支前司令部浙江前方办事处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第一分队,队长张玉水。

根据上级指示,他们先到定远地区的定滁县帮助地方政权发动群众,组织民工,筹集粮草准备渡江。1949年4月,从巢县出发去于溪口,在于溪口乘船渡过长江到达莞湖。先到达南京,后到镇江,又去苏州,直至吴兴县(即湖州)。协助剿匪,支援解放上海。

未标题-1.jpg

(西南服务团胸章和通行证)

【进军大西南  编入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

上海解放后,奉命回到南京,张玉水、徐凤吉等前后共33名干部在南京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第一支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进行3个月的集中学习。学习期间,听取了邓小平、刘伯承等领导同志的形势报告,并开始熟悉四川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习惯、群众语言等情况。

1949年9月,刘伯承在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大会上,下达命令: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饱受战争蹂躏和摧残的南京沸腾了,到处扎彩塔、彩门,到处是红旗的海洋。人们涌上街头,手举小红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放声歌唱,欢庆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

也就在这一天的佛晓,在新中国诞生全国人民异常激奋的这一天,张玉水和他的战友们冒雨从南京出发,从下关乘渡轮到浦口,上了火车,开始踏上向西南进发的千里征程。

经江苏、安徽、河南、湖北,于10月底到达武汉下车。在武汉住了一夜,全体同志发了过冬服装继续前进,到了洞庭湖。风大船不能行驶,就住在岳阳,然后徒步到湖南省的常德市东的王家大屋。在这里,组织上对人员进行了搭配,组成了地市、县、区的领导班子,并宣布了每个干部所去的地区及职务。沂源县的于部大多数分配到四川的江津地区。到江津、江北县的多一些,少数到了更远的壁山县,直至荣昌县。

到江津县任区委书记的有杨守林(二区)徐凤吉(四区)张化远(六区)、刘茂远(九区)唐建刚(十一区),任区长的有苏发(六区)李秉春(九区)、王珊(四区)、李清和(三区)张光辉(十一区)。在县待分配的有杨成清、杨明和、陈含太、房成丰、吴光太、王文盛、侯玉堂。

王建石仼荣昌县秘书科长,祝林远任县公安局治安股长,李明哲任县委宣传干事。在江北县,牛明杰任十二区委书记。任区长的有丁善全、王海亭、秦元盛、徐邦起,任财粮助理员的有左现田、庄大伦。在壁山县,张玉水任城区区委书记。

按着新的建制,开始继续向四川进军。从常德到四川,徒步跋涉千余里路,经湖北、湖南、贵州三省的十多个县。每人要带上2.5公斤干粮袋、男同志100块银元、女同志50块(由于到新区后人民币还不能用,买东西只能用银元) 。因是在冬天行军,进入湘西山区后,阴雨连绵,川湘路当时是碎石路,道路泥泞难行,战友们顶烈日、涉冰河、淋雨、穿雾,披星戴月的艰难行军。有的脚上打起血泡,走路十分艰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入四川,道路尤为艰险,山高气温低,阴雨不断。队伍在沿着环山路疾进。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被歼的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很多,死马死骡到处卧在地上,路旁有不少丢盔卸甲的国民党残兵,有的惊恐无措的坐在路边。南下队伍多数夜宿在路边的草棚里,行军一天困乏极了,倒头便睡,往往早晨起来打背包时才发现,又是和国民党残兵死尸背靠背地睡在一起。一同志曾诙谐地说“我送残匪上西天,死鬼伴我共睡眠!”革命的乐观主义洋溢在进军大西南的每一个人的心里。1949年11月底12月初,服务团先后到达四川的川东行署所辖的壁山地区的各县,开启了建设大西南的新征程。

沂源担架团的干部参加到西南服务团,辗转山东、江苏、上海、湖南、贵州、四川等10省市,征程漫漫几千里,挺进大西南,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解放和建设祖国大西南的伟大事业,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2.jpg

(团长张玉水和政委徐凤吉)

你的回应
  • 王新里

    2019-08-04 11:34:23 王新里

    一部完整的沂蒙山前辈支前的华东支前司令部南下川东的西南服务团史,感谢作者潜心研究,撰写了这篇珍贵的历史巨献,给华东支前司令部及西南服务团留下历史传世!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