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蚕食

从1941年起,日军在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不断“扫荡”的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蚕食”活动,以“扫荡”为手段,“蚕食”为目的,用“蚕食”巩固“扫荡”的成果,压缩、分割乃至最后摧毁抗日根据地。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敌 “蚕食”的重点在交通要道两侧、经济资源区及对其威胁较大而又便于分割的地区。“蚕食”的办法是,在边沿区安设据点,由点及线,由线到面,进行伪化活动, 或于“扫荡”之后乘机安设大批据点,变抗日根据地为敌占区。1941年,山东全境有日伪据点1619处,1942年底达到2418处,一年中增加近 50%。遭敌“蚕食”后,抗日根据地逐渐缩小,有的变为游击区或敌占区。鲁中区的敌伪据点较1940年增加了129处,鲁南区根据地被压缩成“南北十余 里,东西一线连”的狭小地区,只剩下几十个村庄;清河区,小清河以南、胶济路以北,东起寿光、西至邹平的广大地区几乎都变成游击区;湖西区,根据地被“蚕 食”得纵横不到10公里;胶东区,南海根据地只剩下十几个村庄;冀鲁边区,大部分地区变成游击区,敌人修建了456个据点,平均每两平方公里、8个村庄就 有1个,成为山东敌伪据点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区;冀鲁豫区被分割为泰西、运东、鲁西北、濮范观、沙区、鲁西南、湖西6块。受“蚕食”最严重的鲁中徂徕山莲 花山区、博莱边区,胶东艾崮山区、大泽山区,以及冀鲁边第三军分区,处处沟墙纵横,公路如网,碉堡林立,根据地形同犬牙,被分割成“井”字、“田”字、 “三”字或三角形的格子网。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武装机动回旋区域缩小,经济资源锐减,军需用品极端匮乏,遭到了空前未有的困难。
为粉碎敌之“蚕 食”阴谋,中共中央提出“敌进我进”的方针。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在反“蚕食”斗争中,强调必须保卫根据地,以坚持敌后抗战;必须深入边沿区、敌占区,开展 军事、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斗争;必须坚持边沿区,将斗争引向敌占区,以巩固根据地。全省党政军民全力以赴,互相配合,将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与政治 攻势结合起来,以公开的、秘密的、军事的、政治的等方法,打入敌占区,坚持游击区,开辟边沿区,创造新的游击根据地,以攻为守,用积极的行动制止或破坏敌 之“蚕食”活动。

一、敌进我进
在贯彻“敌进我进”方针的斗争中,一一五师运用“翻边战术”,迭次取得胜利。海陵和郯城战斗就是对这一战术的成功运用。
海 陵战斗海陵位于郯城、赣榆、海州之间,是滨海南部边沿地区。日军为建立郯城至赣榆的东西封锁线,割断山东与华中的联系,极力“蚕食”海陵地区,至1942 年11月,已安设据点10余处。为粉碎敌“蚕食”,坚定边沿区群众斗争的信心,并配合沂蒙区反“扫荡”,教二旅乘日军重兵“扫荡”沂蒙山区、伪军兵力薄弱 分散的时机,于11月3日发动了海陵反“蚕食”战斗。教二旅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向陇海路附近挺进,经6天战斗,连克伪据点16处,歼日伪军400余 人,恢复三个半区,敌在海陵的“蚕食”被粉碎。
郯城战斗
1942年11月,临沂日伪军乘教二旅在海陵发动反“蚕食”战斗之际,“蚕食”沭 河两岸,在醋大庄、石村安设据点,并企图修筑临沂至青口公路和重沟至郯城的堡垒封锁线,以达分割滨海南部地区的目的。当临沂日伪军向醋大庄一带“蚕食” 时,郯城之敌亦乘机北犯,城中仅留1个日军小队和伪军数百人,教二旅遂以第四团、第六团为主,奔袭郯城。1943年1月19日夜,第六团三营第八连突然进 迫郯城近郊,迅速占领城南外围据点,并向城内攻击。敌依托坚固工事,组织绵密火力,封锁第三营冲击道路。三营战士不怕牺牲,勇猛攻击,前赴后继,终于从东 南角登上城墙,第四团一营亦于同时攻占北门,两团协同向纵深发展。激战至拂晓,守敌大部被歼,残敌龟缩在伪县政府内炮楼上负隅顽抗。教二旅部队以爆破强攻 最后解决战斗。20日10时战斗结束,共歼日伪军及伪政权人员千余人。
郯城既克,教二旅乘胜扩大战果,连下归义、大埠、小码头、红花埠等18处据点,使敌之后方变为前线,迫使“蚕食”沭河两岸之敌仓忙撤退,从而挫败了日军修筑临(沂)青(口)公路和重沟至郯城封锁线的图谋。
   
二、相机反击
1943 年春,日军对清河区连续实施了两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随后即大规模“蚕食”广(饶)北中心区。北面,日军500余及刘佩忱部伪军2000余,以利津东 南三里庄为中心,沿黄河修筑封锁线;南面,伪军周胜芳、王砚田、李青山、王道等部7000余,沿小清河自东而西展开,将小清河严密封锁,对清河中心区形成 夹击态势。为粉碎敌“蚕食”,清河军区一方面开展分散的游击战争和发动政治攻势,一方面加强主力部队训练,相机集中兵力,反击“蚕食”之敌。
5月 28日,清河军区集中直属团全部及特务营一部,以袭击手段攻克北线伪军主要据点三里庄,将伪“武定道剿共军”独立旅第二团大部歼灭。6月4日,敌南北两路 同时出动,“蚕食”广(饶)博(兴)蒲(台)中心区,安设据点20余处,昌(邑)潍(县)地区、清西地区及垦区等处之敌也积极配合,切断清河区与周围各区 的联系,
试图围歼清河军区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为保存有生力量,清河军区机关、部队主力转移至垦区。
六七月间,青纱帐起,恰值日军独立混 成第六旅团外调,接防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部署尚未就绪;伪军工事未修完,军心不稳,其中王道部新从莒县调来,士气低落,清河军区乘机对“蚕食”之敌发起攻 击,一面派部分主力深入敌纵深,配合地方武装、民兵袭扰敌人,一面适当集中主力歼敌有生力量,拔除敌据点,对伪军则区别对待,打击最坏者,逼走较弱者,将 其各个击破。伪军李青山与其营长阎寿才矛盾较深,清河军区争取阎寿才,掌握了李伪情况,于6月24日攻克李部主要据点北隋,歼其两个营。7月12日,清河 军区部队又歼王道部1个营,7月底8月初,再歼周胜芳部两个营。伪军连遭重创,惶恐动摇,纷纷从中心区撤退;留驻小清河以北的王道部被包围。在军事打击与 政治争取下,王与清河军区建立了联系,为尔后起义奠定了基础。
清河军区部队将入侵之敌逐出后,继续扩大战果,至9月中旬,经3个月作战,击溃伪军 6个团,摧毁敌伪据点133个,毙伤俘日伪军3181人,不但恢复了被“蚕食”的广大地区,还部分地恢复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边区,陆续打 通了清河区与胶东区、冀鲁边区的联系。

三、以攻助守
在反“蚕食”斗争中,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都以部分主力、地方武装分散发动 群众,带领民兵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出扰的小股日伪军,围困敌据点,镇压汉奸特务,挫败了敌之伪化活动。有些边沿区实行民兵联防,互相配合,袭击小股敌人, 巩固了抗日阵地。鲁南郯码地区被敌“蚕食”后,沂河沿岸40余个村庄的群众在八路军领导下,组成25公里联防线,封锁据点,打击出扰敌军。仅1943年5 月中旬至6月中旬,即作战18次,歼敌40名,查获奸细1人,使边沿区成为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屏障。与此同时,各地八路军还组成精干的小分队和武工队,深入 敌占区开展工作。武工队一般担负突击要点与交通要道,小分队则与地方武装和民兵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一个是点,一个是面,互相配合。小分队和武工队运用灵 活的战术,高度分散,昼伏夜出,飘忽不定,打了就走,震慑敌人,安定群众,使不少地方有敌据点而无敌占区。广大群众称誉小分队、武工队为对敌斗争的“袖中 匕首,怀中利剑”。1943年,津浦路以东各战略区派出的小分队、武工队开辟地区5万平方里、村庄8000多个、人口300万,有些敌占区变成了游击根据 地。活跃在梁山地区由吴忠、邵子言、王定国率领的昆张支队和在益(都)寿(光)广(饶)临(淄)边区活动的陈景三、陈瑛率领的武工队,在群众掩护下,打击 伪政权,镇压罪大恶极的汉奸,炸毁敌碉堡,搅得敌人日夜不安。坚持在鲁南的铁道游击队和运河两岸的武工队,依靠当地党组织,秘密发动群众,打入敌据点。津 浦路上一些小据点,先后为八路军掌握,成为“两面”据点,有效地保持了华中与华北根据地的交通孔道。
鲁南的铁道游击队是小分队、武工队的典范。他 们在大队长洪振海、政治委员杜季伟的领导下,扒铁路、爬火车,使日军列车出轨、车头相撞。他们还经常出入敌占城镇,杀敌夺枪,获取情报,捕捉汉奸,破坏仓 库,进行宣传,开展敌占区的工作,使日军后方及补给线受到很大威胁,不得不抽调重兵对付,从而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到抗战胜利前夕,这支部队发展到 2000人,从敌人手中夺回400多个村庄,建立了一个县政权,逮捕汉奸、特务500余人,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没有补充

按投票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