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新生 发表于 2025-09-16 10:11:09
    在茫茫的长夜里,缓缓地传来了交响乐低沉忧郁的浅唱,迸发出了一个个闪烁的音符!汇聚成了几近凝滞的黄河,在旋律里,艰难地,艰难地流过。曲子沉闷得像层层的乌云,压在四万万人民的心窝!溢入耳廓的是满满的苦涩。... (查看全文)
    (0)评论
  • 孟新生 发表于 2025-09-16 10:08:07
    十六岁!喝下忠肝义胆壮行酒!舍弃爷娘家和愁!铁血男儿,义冲天!参加八路,勇赴前线!九.二七炮声隆!遭遇日寇围剿战!头炸伤,血蒙脸!喋血前行,挥枪弹在手!狂削日寇狗头!祭我山河锦绣!硝烟渐退,血染残阳!... (查看全文)
    (0)评论
  • 孟新生 发表于 2025-09-16 10:06:50
    四二年八月一日,父亲,光荣的穿上八路军军装。十六岁的肩膀,扛起了枪,又扛起了四二年那天抗日烽烟火里的夕阳。九.二七!范县的抗日硝烟,弥漫了少年的脸,弹片穿伤头颅时,他咬碎烂了嘴唇——不!不能倒下!同袍... (查看全文)
    (0)评论
  • 孟新生 发表于 2025-09-16 10:03:10
    ————思然‘抗大校歌’伴着秋风在我耳边铿锵激情!仿佛看到了,黄河之滨集结的星火,仍在老父亲情深意厚的胸膛里沸腾!九十九载岁月啊!压不弯老父亲坚强的脊梁,站在大地上,就是泰山傲然屹立的一棵青松!‘抗大... (查看全文)
    (0)评论
  • 孟新生 发表于 2025-09-16 09:59:21
    残阳下,抗日的硝烟里,一个16岁的八路军小战士,被秋天的虫鸣从昏迷中唤醒,在战壕里,慢慢地撑起了身子,站了起来!用残伤手臂,费力的擦开了血液粘住的眼睛,一下子惊讶了!看那,看那啊!朝夕相处的67名战友... (查看全文)
    (3)评论
  • 含山 发表于 2025-09-14 19:28:51
    提起《铁道游击队》这部抗战文学作品,我们大多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这部小说由著名军旅作家刘知侠历时十年(19431954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真实事迹为原型创作,刘知侠为创... (查看全文)
    (1)评论
  • 司岗里 发表于 2025-09-14 14:33:15
        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时候,真的想念革命战争走过来的父辈,有时很茫然,没有交流感念的对象,很孤单,就好像一位游子在飘泊。烽火HOME革命人物数据库自助建设平台不知建立了多少年了,是一个... (查看全文)
    (0)评论
  • 司岗里 发表于 2025-09-13 14:46:53
    引言红色文化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突出地位,发挥着关键领航作用。一是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二是历史文化的关键组成。三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引领。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查看全文)
    (0)评论
  • 司岗里 发表于 2025-09-11 11:33:37
    当我独自一人走在茫茫黑夜中,没有看到一颗小星星,只听到了几声夜鹰的鸣叫,说实话,我的心在滴血,我感到了莫虚有的恐慌,面对困难,我真的想大声哭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夜空中父亲在对我说:不要放弃,即使无常,也... (查看全文)
    (0)评论
  • 司岗里 发表于 2025-09-10 12:51:30
    一段时期以来,我在想,作为二野的后人,我做了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从我的自传来看,应该说自己是做出了一些实绩的,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想起来都是后怕的,不是吗?生活是艰辛的,甚至是坎坷的。我是充满坎坷... (查看全文)
    (0)评论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