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十能力十智慧十人脉=成功/李小文

小文 发表于2023-09-24 23:03:45

我小时候与现代大多数人走的路子略有不同。小时候我很调皮,打过所有能打的架,但也看过家里所有能看过的书,五年级四大名著都读过,特别喜欢读《水浒传》,读了五、六遍。当时家里订了两份报纸《参考消息》和《解放军日报》,上午送来报纸,中午放学与父亲抢着看报纸,总是一边看报一边吃饭。从小也养成了听新闻的习惯,早晨六点半就迫不及待打开收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直到现在都要早晨和晚上各看电视新闻一个小时以上,否则茶饭不思。十二岁自己坐火车到西安姥姥家,十三岁自己坐火车到北京舅舅家,可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了。所以79年16岁时轻松考入昌潍师专。79年全国共招录大学生28万,山东省考出文科大学生14 8 0人,百年名校潍坊二中仅考文科大学生4人,我是其中之一。我是昌潍地区历史单科状元,但因严重偏科,数学、英语都考了十几分至今抱憾…

我是69年冬天上小学的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我一上小学就开始拾麦穗了,及至初中更是夏收秋收必到农村去,割麦子、掰棒子、打场什么艰苦的农活都干过。小学三年级写过一篇拾麦穗的记叙文,结尾是这样写的:"虽然我的脸晒黑了,但心都炼红了!"记得上初一时学校要求每名学生一星期给人民公社交一筐大粪,我这个城市孩子就成了"马拉多纳"。大冬天,五点起床就跑到国防路(现健康街)沿路拾粪,当时路上没有汽车,拖拉机都很少,只有"马拉多纳",也没有拾粪经验,只是傻乎乎跟着马车跑,从潍坊棉纺厂一路拾到汽车站,时刻准备着,只要马骡一翘尾巴,就马不停蹄用小铲子撮起热腾腾的马粪来…初二时学校开门办学,我到潍柴学工一个月,既体会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更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伟大。我们中考的数学题目是自己做一个圆柱模型,因为课堂学过,又到工厂实践过自然考的优秀。当年每年都军训,拼刺刀、扔手榴弹、打枪,那才叫过瘾,不像现在学校开学军训一二一齐步走、稍息立正。初二时我已当上潍坊二中红卫兵委员会副主任,练就了组织能力、社交和演讲能力。上高中体育也很优秀,是二中摔跤冠军、举重冠军、百米冠军,人送绰号"老黑",曾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潍坊二中百年名校(前身是潍县乐道院、广文大学,是美国教会用庚子赔款兴建的,被称为中国的哈佛,当年与清华大学齐名),英雄辈出,我正是这所学校教育和培养出来的。我不是什么名家,但被朋友誉为:玩家、杂家、酒家、洒家。工作之余就写写诗、画画画、刻刻根雕、逛古玩市场、养鸟养鱼养狗…现在住的房子是我设计的装修没花多少钱,古色古香、鸟语花香,就像一个博物馆,朋友同事看了都说好!

我真弄不明白现在教育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有些家长在忙乎啥,社会、学校、家长似乎更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孩子连叠被子、炒鸡蛋都不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认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见世面,还要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然后就是实践锻练,我儿子上中学我从不问分数名次,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很多人抱怨教育不公平,怎么北京上海的学生高考分数很低就能上清北了?但我认为要看到这些城市孩子的另一面,那就是视野开阔、见走过世面、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现在国家正提倡创新创业,往往是这些孩子容易成功。当年我家有很多亲戚在北京,高考前我去过五次故宫了,家长给买上往返火车票,吃住在舅舅家,母亲给我十块钱,就可以在北京逛上半个月。小时候,潍坊的最高建筑是四层楼,到北京一看,北京饭店竟有20几层,须仰视才见!当年潍坊几乎没有外国人,见了金发碧眼的老外,都跑去围观。我亲眼所见,198 4年潍坊第一届国际风筝会,潍坊人呼啦呼啦跟着老外…

我是山东牧院的语文教师,去年底刚退休。也给学生上过六、七届就业指导,第一节课必给学生讲见识、智慧和能力。山东牧院的毕业生也正是动手能力强而广受社会青睐。

19 38年抗日的战火燃遍全国,我父亲李元善当时在莱芜南学堂上中专,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19 40年被中共山东省委选派远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后转战南北;母亲生长在民国教授家庭,49年初在北京上初中,北平刚和平解放,她把旗袍一撕换上解放军军装,南下打国军去了,家里三个月才找到她。我从小就是听这些革命故事长大的,与朋友聊起来总感觉现在教育孩子有问题存偏颇。我的体验是:死读书读死书,抱缺守残只会害了自己和孩子。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则笑话,说是家长有急事出门几天,临行前给儿子脖子上挂上一圈大饼,并嘱咐孩子吃饼,结果儿子只吃了嘴巴下的饼,也不知道把饼转一下,饿死了……


浏览:69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段文余
    段文余
  • 含山
    含山
  • 小文
    小文
同乡随笔
同城随笔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