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艰难时期湖西根据地中心区鲍楼村红色寻踪(文|马景月)

景月 发表于2024-01-10 21:04:18

【内容摘要】位于湖西根据地中心区的鲍楼村是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袁丕思的故乡,金乡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马希文的祖籍,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诞生地。鲍楼村曾是苏鲁豫区委与湖西地委驻地;鲍楼村游击队是湖西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湖西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郭影秋在鲍楼村留有著名诗篇;游动办学的湖西中学曾多次居住鲍楼;在湖西反扫荡中鲍楼村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为传承红色基因,鲍楼村创办了红色教育基地和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

【关键词】抗日战争  湖西根据地  苏鲁豫区委  红色村庄  鲍楼村

在山东省金乡县最南端,有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村庄,村口牌楼上写着“红色村庄鲍楼”几个大字。鲍楼村位于鲁、苏两省的交界处,与皖北、豫东北相近。在革命战争初期,边区远离城市,远离铁路、公路交通线,经济活动相对滞后,是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也为幼小的革命力量孕育成长、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和生存空间。鲍楼村位于苏鲁豫根据地、湖西根据地中心区,在根据地创建初期和抗战最艰难的岁月这里都留下了鲜艳的红色踪迹。 


image001.jpg

▲图1  鲍楼村地理区位

边区红色摇篮

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袁丕思的故乡。“袁丕思,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1894年生,肖云镇鲍楼村人,1915年赴法勤工俭学,以华人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一战’结束后获胜利纪念章一枚。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①。袁培思壮烈殉国后,鲍楼村供设灵堂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乡里知名人士马为笃撰写并宣读祭文(鲍楼村红色教育基地存有“祭袁烈士文”影印件)。

金乡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马希文的祖籍。马希文1906年生,金乡高河街道马庄村人,1925年在济南正谊中学“经他的老师、共产党员马克先、陈少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②。1927年8月随叶剑英率领的军官教导团自武汉到达广州,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在攻打张发奎司令部留守处时壮烈牺牲,年仅21岁。马希文是《大浪淘沙》电影原型之一。“马希文烈士,祖籍鲍楼”③。早年马希文爷爷马锡岭率马希文父亲马为度从鲍楼村迁居马庄。马希文投身革命成为全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并壮烈牺牲,对鲍楼村同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黑夜里的一束亮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鲍楼村不仅有马希文烈士的墓碑,还有马希文烈士的塑像。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革命献身的最优秀子弟。

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诞生地。1936年11月,翟子超、秦和珍等人在金乡第一高小组建了金乡县第一个党支部。“鲍楼村马玉尧于1937年11月在金乡县第一高小读书期间经共产党员李如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回村任小学教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③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鲁西南工委,由曾任济南市委书记的白子明(白学光)任书记。“工委成立之初便来到位于三县交界处(金乡、单县和江苏丰县)的金乡县鲍楼村。白子明来到鲍楼后,马上与共产党员马玉尧接上联系并迅速开展工作,很快在村进步青年中发展了马玉勇、袁丕思、马开勤等三名共产党员。在白子明和县工委委员袁汝哲等帮助下,1938年1月在鲍楼村建立了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马玉尧任边村党支部书记”③。鲍楼边村党支部组建后,积极开展抗日工作,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先后组建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边村青年抗日救国团”和抗日民兵游击队,主动积极配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1938年6月,县工委领导的抗日武装被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十三大队,大队建立之初便进驻鲍楼。“该部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群众拥护,年轻人踊跃参军,老百姓积极支援,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开展有声有色。鲍楼村成了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③

“肃托”之后金乡县第一次党员培训班。“1939年8月至11月间,中共山东分局领导的苏鲁豫区党委内部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历史冤案‘肃托’事件。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所辖地区各级党政军干部约300人惨遭杀害。”④金乡县是湖西“肃托”的重灾区。1939年12月,苏鲁豫区党委派秦和珍到金乡县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工作。秦和珍回忆录记载:“1940年5月,我们为了加强对党员的基础教育,在鲍楼举办了第一个党员训练班,有30多名党员参加。按区党委宣传部统一编印的教材进行讲课,效果很好”⑤。培训班为党组织在全县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1942年冬,金乡县抗日政府在鲍楼第一次办冬学教师训练班。”⑥识字教材有“中国大,日本小”、“坚持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减租减息真正好”等内容,为金乡县冬学运动提供了师资力量。

苏鲁豫区委与湖西地委曾驻地

1938年7月下旬,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将徐西北区委与鲁西南特委合并,组成中共苏鲁豫特委。“1938年10月25日,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奉中央军委、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从晋西孝义出发……六八五团奉命改用苏鲁豫支队的番号”。⑦1939年2月,“为了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苏鲁豫支队决定以大队为单位展开活动……支队部率第四大队和苏鲁豫特委机关移向鱼台的罗屯、金乡的鲍楼一带。”⑧

1939年5月14日,“山东分局决定,苏鲁豫特委改为苏鲁豫区党委(山东分局第五区党委),白子明任书记。”⑨区党委机关常驻丰县、单县、鱼台等县边缘地区。时任苏鲁豫区党委组织科长张自强在回忆录中写到:1939年“山东分局向部队要干部,要从抗大抽一批干部到地方去工作”。⑩“1939年11月,按照毛泽东同志‘派兵去山东’的指示,抗大一分校干部师生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从晋东南出发,行程3000余里,于1940年1月到达沂蒙根据地”⑪。“我和楚建民、陈健吾(现在贵州)、林洲四人到山东分局。山东分局给我们谈话的是潘复生同志(他当时是组织科长)。叫我们四人到湖西,湖西是山东分局五区党委……我们过了津浦路又过微山湖,到湖西根据地的金乡县鲍楼村区党委住地报了到。”⑩

“1940年春,建立湖西军分区,亦称山东军区第五军分区,由苏鲁豫支队兼管。”⑫1940年7月,湖西专属成立,李贞乾任专员。11月,山东分局决定将该区党委改为湖西地委,潘复生任书记。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笔者常听鲍楼村里老人们讲湖西地委和潘复生的故事。村长侯均明曾说过,“抗战时期湖西地委在咱们村很长时间,潘复生书记在许多家都住过。潘书记平易近人,大家都喜欢他。解放后还来过咱们村。”

鲍楼村的游击队和老百姓

鲍楼边村党支部成立后,便成立了抗日民兵游击队。由于鲍楼村群众基础好,边村党支部始终站在抗日的前线,民兵游击队夜出晚归和敌人周旋。1942年鲍楼村党支部党员已发展近三十名,民兵游击队已壮大扩充到五十多人,是根据地的重要武装力量。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民兵游击队和区中队并肩作战,并配合主力部队经常出击敌人。鲍楼村原游击队长马洪训(笔者堂叔)后任鲍楼区中队政委。马洪训1939年入党,对党无限忠诚,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参加过羊山战役,淮海战役。鲍楼村游击队马洪训和马洪文、李文起、胡启文、张文秀、马金亭、孟凡英等队员都曾是湖西军分区骑兵排成员,曾掩护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过湖西去延安。马洪训胞弟马洪记(现居湖北省十堰市)曾对笔者说过,“我哥生前多次对我讲过他与游击队骑兵排护送刘少奇等领导人过湖西的事”。 

1942年秋冬,日伪军对我湖西根据地疯狂扫荡并实行封锁。先后挖通金乡至鱼台、单县至鱼台两条封锁沟。时任冀鲁豫军区教4旅11团团长王根培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鱼台-肖云寺-鲍楼-王寨-龙王庙-单县之间一条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封锁沟,始终是我军民的一大障碍……部队曾动员群众在夜间悄悄挖土填沟,在一段时间里,白天伪军叫群众挖沟,夜晚我们和群众填沟。”⑬鲍楼边村党支部接上级指示,带领民兵配合区中队,把紧贴鲍楼村北的封锁沟夜间出动填平,就这样敌人白天挖,民兵在夜里填,并分化瓦解了鲍楼区域的碉堡上的伪军,为粉碎敌人封锁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百姓为八路军做事不怕杀头。1940年3月,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肖云镇王楼村成立,民主选举吕英为县长。吕英常来鲍楼,并知道笔者父亲马洪典开过染坊,便找父亲给八路军一一五师黄河支队(教4旅前身)染军装。当时为八路军做事被日伪知道是要杀头的。因此在鬼子扫荡时全家更多了一份担心。一旦听到鬼子要扫荡的风声,全家快速把给八路军染的军品收藏好,有的藏到亲戚家,有的藏到邻居家,有的就地埋起来。笔者曾听母亲说起,一次鬼子扫荡时,几个鬼子穿着皮靴、端着带刺刀的枪杀气腾腾地闯进我家。当时全家正在吃饭,一个鬼子刺刀顶住了父亲的胸口,叽哩哇啦说了一通。父亲以为给八路军染军装的事被敌人发现了,实际鬼子是在找八路军。跟在一旁的庄长极力开脱“他的不是八路。”鬼子用刺刀将父亲手中的饭碗挑翻在地扬长而去。全家被惊吓得半天才缓过神来。1973年12月我母亲因病去世,鲍楼村大队委员会在写给我母亲的悼词中,特别提到我父母在抗战时期为八路军染军装的事。在1943年金曹县时期,笔者祖父马开印曾在县委驻地曹马集担任抗日小学教员。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八路军在鲍楼一带始终得到老区人民的强有力支持。

郭影秋在鲍楼写下的诗篇

郭影秋(1909-1985),江苏铜山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湖西抗日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⑭1938年7月,郭影秋任苏鲁豫特委委员兼湖西人民武装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政委,二总队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后,郭影秋任政委。1940~1943年,郭影秋先后任湖西军分区副司令员、湖西专署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省长,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⑮ 郭影秋是军旅诗人,在湖西抗战期间留有许多诗篇。现将在鲍楼村写下的两首诗摘抄如下。

诗篇一:“《九.一八前八日宿鲍楼》(一九四〇年九月十六日)。桐影萧疏又一秋,半亭萝月宿鲍楼。马嘶野戍颇惊梦,露压新篁未锁愁。几度西风埋战骨,九年血恨横心头。残星没灭天将曙,哪怕荒坟鬼语啾。”⑯

1940年9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走完第九个年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湖西根据地面临极其艰苦的三年困难时期。“从1939年底到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大闹湖西,接连发起反共高潮,频频向我发动进攻。使我党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1941年以后,敌、伪、顽合流,不断向我根据地蚕食、扫荡,在敌、伪、顽夹击下,我湖西根据地日趋缩小,成为‘一枪打透’的根据地。湖西地区的斗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⑰。“几度西风埋战骨,九年血恨横心头。”在艰苦复杂曲折漫长的抗战岁月里,湖西人民作出重大贡献,付出了沉重的牺牲。郭影秋身为湖西根据地创始人,抗日武装力量负责人,“湖西地区的参议长”⑱,虽处“残星没灭”的黑夜,始终坚信“天将曙”的明天。

诗篇二:“《中秋》(一九四〇年)。微湖西岸乱云稠,战罢归来霜满头,夹道有人馈梨枣,始知昨夜是中秋。”⑯

1940年9月16日恰逢中秋节,《中秋》写于中秋节的第二天。“夹道有人馈梨枣,始知昨夜是中秋”,子弟兵战罢归来,人民群众夹道“馈梨枣”,军民鱼水情深跃然纸上。著名诗人丁芒在《郭影秋诗词集》序中,专门评论了这首诗:“摄取军中生活的一个小镜头,生动地表现乃至是‘量化’了革命战士的战斗激情和深度:因战酣以至忘记了当日是中秋,也表现了军民鱼水关系”。⑯在这片贫疾的土地上,梨枣不是特产,普通百姓也不是人人可尽享美味,然而,在中秋夜为欢迎“战罢归来”的子弟兵,梨枣是最好的礼物。“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似曾相识的画面,在湖西根据地这个偏僻的村庄里军民鱼水情深在真情演绎着。艰苦的岁月,频繁的战斗,平凡的梨枣,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那个年代边区军民的一个中秋节。至今,村内那颗有300余年树龄的老枣树,仍枝繁叶茂,秋天果实累累,警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那艰苦岁月的军民情意。

湖西中学与鲍楼中学

“1940年湖西行署专员李贞乾创办的冀鲁豫边区第二中学(亦称湖西中学),一直跟随湖西专属,在单县、丰县、鱼台、金乡交界地带游动办学。1943年夏,湖西中学大部分学生向定陶、菏泽边区转移。1944年夏返回湖西。”⑲湖西中学是以培养抗日党政军干部为目的,以政治思想和政策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过着军事化生活的一所抗大式的学校,从建校到全国解放历时9年。由于战争环境,要随时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因此学校经常转移,没有固定校址。

在当年湖西中学校友揭子珩《在战争环境中的湖西中学》回忆文章中写道,“1944年7月上旬,湖西中学回到了湖西的中心区,到达金乡城南的鲍楼。1943年6月下旬从金南出发去鲁西南,现在又回到金南,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⑳党史与方志研究工作者梁成琛在《湖西抗日中学的发展》中写道,“1944年5月,湖西地区形势好转,边区二中回到湖西鲍楼,恢复原边区二中教学编制。”后学校几经辗转来到金乡县城,是为金乡县第一中学的前身。在“金乡一中的历史沿革”中也看到,湖西中学“1944年5~7月,师生从鲁西南回到金乡鲍楼,恢复冀鲁豫边区第二中学名称。”

鲍楼村民记得,湖西中学教学和居住全分散在农民家里。没有床铺就用谷草、豆秸等打地铺,大家睡在一个通铺上。上课是在露天里(夏天在树荫下,冬天在较大的院子里),借群众的门板作为课桌。学生上课时曾有不少村民“编外旁听”。班内设有党支部,师生们坚持早操、队列、站岗、晚点名等军事化制度。由于根据地经济困难,有时迟迟得不到换季衣服。1945年春,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在单县的黄堆集(距鲍楼村3华里)建立了一个农场,师生轮流参加劳动。除了搞农业生产外,还从事一些商业运输活动。

早在解放初期,平原省省委书记潘复生来湖西老区视察工作。为了感恩老区人民,潘福生指示要在鲍楼村新建一处中学。1952年“11月间,平原省教育厅分配我区中学20班,因建设费短少,令本照顾老根据地精神设置农村,位置金、单、鱼边老区中心之鲍楼,于是开办了中学班。并确定学生以走读为原则,规划归金乡县师作为农村分部领导……住室全用民房解决。”㉑金乡县志也记载,“1952年秋,根据尽快发展教育事业,优先照顾老根据地的精神,在鲍楼创建的金乡县第一所农村中学,时称金乡县师范附属中学。当时招收初中3班,170人,有教职工17人。校舍全部借用民房。”⑲学校1956年4月改称金乡三中,1964年11月改称金乡二中,1978年改称金乡六中,1992年定名为金乡县肖云第三中学,1997年因学校位置偏僻,不是行政中心,教学资金和生源短缺,学校被撤销。鲍楼中学具有40多年辉煌的历史,它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建设人才。 

湖西反扫荡

“1942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第17师团、第30师团各一部及徐州、济宁、菏泽等15县市的伪军共万余人,以曹马集(单县东北)(距鲍楼6华里,笔者注)为中心,‘扫荡’湖西抗日根据地。…21日,日军出动,成疏开队形前进,向曹马集合围,第115师教4旅一部及地方干部约万人,被压缩在曹马集以北、金乡以南的狭小地区内。”㉒

时任教4旅11团团长王根培回忆,12月20日“已是夜间十二点,因尚未判明敌人行动去向,没有立即转移,但已叫人把专属行政科长喊来,我当面告诉他,发现敌情后,专属要向北往鲍楼方向转移……21日12时左右,部队到达鲍楼、谢楼地区。这里地形开阔,依托交通沟伏击在地面上的敌人,于我十分有利……可是到周围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旷野上的东西、南面长达数华里的三条沟里挤满了老百姓,密密匝匝、人头攒动,足有万把人,其中有不少年迈的老人和很多抱着娃娃的妇女,还有些人牵着牲口。于是,我和刘政委果断地改变了原来的决心,向部队宣布,为了照顾群众安全,立即转移,另寻战机。”⑬部队随向北转移。黄昏,11团10连在张庄与日军遭遇,“日军伤亡二百余人,我10连也伤亡了七八十人”⑬。22日,“金乡县县委书记李剑波在转移途中被敌人包围在大棠树村北一带,经激战,县公安局长王光等20余人牺牲,李剑波等70余人被俘(后营救出狱)。”① 在大棠树对日作战英勇牺牲的公安战士中有3名鲍楼籍战士,他们是,李守训26岁,马开英19岁,马开海18岁。他们牺牲后被乡亲们安葬回鲍楼村。

时任金乡县公安局干事主惠珍在《金乡县反扫荡记事》一文中回忆,22日在经历了与日军的激烈战斗后,23日“确定由我到鲍楼区找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汇报战况和善后处理意见。…我和县公安局短枪队副队长苏宝德、队员周净员两同志,我们三人到鲍楼区未找到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㉓由于鲍楼村处于敌扫荡中心区,县委县政府应已转入地下或临时转移。

鲍楼村多次被日伪占领,又多次被我军夺回,在残酷的“拉锯战”中百姓们受尽了苦难。早年,笔者常听母亲讲抗日时期百姓“逃反”的事。一听鬼子要来,家家户户抱起孩子,扛着包袱,牵着牛羊,顺着抗日沟往敌人来的反向跑,打听鬼子走了再回来。常常鬼子走了,八路来了;八路走了,七路㉔来了。夜间常常听到八路军枪杀汉奸和日伪枪杀抗日家属的枪声。讲述这些母亲眼里仍带有几分惊恐。母亲非常感恩共产党和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红色教育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鲍楼村先后有39位烈士为国牺牲。”㉕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早在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鲍楼村全体村民义捐(在外的鲍楼人也都参与)修建了革命烈士碑亭。2017年3月31日,金乡县霄云镇鲍楼红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同年,刘少奇之子刘源为鲍楼村题词“抗日根据地、红色鲍楼村”。鲍楼村还有一座个人筹建的“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是70多岁退伍老兵马金朋(与笔者同年入伍)拿出全部积蓄,在儿子马尚的支持下,拆掉自家老屋建成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不仅是政府的事,老百姓也该积极参与,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老党员,更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㉖马金朋是老区人民的杰出代表。2021年6月,鲍楼村被列入“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㉗几年来,鲍楼红色教育基地、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已接待10多万前来参观的客人。

   image003.jpg   ▲图2  鲍楼村牌楼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金乡县人民政府官网,《抗战中的金乡》[OL],2015-11。

[2] 山东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山东党史人物传》第二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第256页。

[3] 金乡县人民政府官网,《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中共金乡县肖云镇鲍楼村支部》[OL],2015-11。

[4]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档案局编,《江苏党史资料 第3辑》[M],1989,第125页。

[5] 秦和珍 ,《秦和珍回忆录》[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第34页。

[6] 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市教育志》上册[M],1987-02,第21页。

[7] 编写组编,《中共湖西地区党史文稿》[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04,第74页。

[8]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第399页。

[9]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研究文库大事记卷(五)》[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第587页。

[10] 张自强,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办公室编印,《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内部稿1-6合订本[M],山东省图书馆藏书,“从延安到湖西地区”,1984-07济南,第9页。

[11] 周华,《专家研讨“传承抗大基因 弘扬沂蒙精神”》[N],光明日报,2018-11-22,07版。

[12] 惠正法等主编,山东省单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单县志》[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03,第481页。

[13]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征集办公室冀鲁豫小组,《冀鲁豫党史资料选编》[M],“一九四二年湖西反扫荡追忆”王根培,山东省图书馆藏书,1989,第35、28页。

[14] 2021年山东省博物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展”中[R],山东省十大抗日武装起义,湖西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为:郭影秋、李贞乾、王文斌。

[15]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8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第244页。

[16] 郭影秋,《郭影秋诗词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第25、26页。

[17] 中共济宁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湖西抗日根据地简史 》[M]征求意见稿, 1984-11,第2页。

[18]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8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第247页。

[19] 金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金乡县志》[M],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6,第406页。

[20] 揭子珩  单衍荣  李正瑞  孙育乾 刘耘仆 执笔 ,朱煜如 审定,《在战争环境中的湖西中学》[OL],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2016-03-12 。

[21] 湖西区金乡县县长周效文,湖西区专员公署文教科科长劳陕,《关于金乡县鲍楼中学班学生因要求迁校发生罢课请愿事件的报告》[R],山东省档案馆馆藏资料,1953-04-18。

[2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军事志》下册[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第792页。

[23]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冀鲁豫组,《冀鲁豫党史资料选编 》[M],湖西地区专辑,主惠珍,“金乡县反扫荡记事”,山东省图书馆藏书,1989,第105页。

[24] 贾晓明,《抗战时期八路军消灭过两股“七路军”》[OL],2017-2-19,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鲍楼一带常受刘耀庭七路军骚扰。

[25] 山东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永远的丰碑——苏鲁豫边区鲍楼村革命英雄》[OL],抗日战争纪念网,2020-07-29。

[26] 李丛伟 康岩,《金乡70岁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资300多万元建起红色博物馆》[OL],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0-07-02。

[27] 山东省旅游和文化厅,《关于公布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的通知》[OL],2021-06-07。


作者简介:马景月,1951年7月出生,男,汉族,大学本科。1969年2月入伍,2011年8月退休,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三级(副军职待遇)。笔者退休后,结合村内红色教育基地史实,在省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政府网站等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或书信采访了史实有关人员及亲属,考证数年成文,以示后人。


浏览:133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雨和
    雨和
  • 五月风
    五月风
  • 青深红叶
    青深红叶
  • 山东时先生
    山东时先生
  • 通途
    通途
  • 甘玛
    甘玛
  • 景月
    景月
  • S H Y
    S H Y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