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号兵站》是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出品的经典红色战争剧情片,由刘琼执导,梁波罗主演。影片核心剧情讲述了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上海设立51号兵站作为物资中转站,因叛徒告密被日军破坏后,新四军派青年干部梁洪(梁波罗饰)以帮会头目范金生的徒弟“小老大”身份潜入上海,他利用敌伪矛盾,暗中转移无缝钢管等战略物资,最终在惊险的斗争中成功将军需物资运往苏中根据地。
该片作为红色经典,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的智慧与牺牲精神,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影视作品。这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影片上映后十分火爆,连映数月观众仍然络绎不绝,当时流传“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51号兵站》”,成为了那个年代国人共同的银幕记忆。至今六十多年过去,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依然在人们的脑海里栩栩如生,仿佛昨日重现。
2007年5月16日改编自同名电影的26集电视剧《51号兵站》登陆央视一套全国首播,由楼健执导,杜淳、姚安濂领衔主演。讲述了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地下党运送西药盘林西林支援苏中解放区的故事。故事情节与电影大同小异。
电影《51号兵站》讲述的是新四军的故事。实际上,故事讲述的购买军火物资和医疗器械设备等战略物资都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急需而展开的对敌经济斗争的历史史实。也就是说,《51号兵站》演绎的主要是山东军民的抗战故事!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吃惊和意外!
这些发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故事,以购买X光机医疗设备为罗荣桓诊断病情、治疗肾病最为典型代表。
一、购买X光机等医疗器械设备
1、事件的起因。1943年3月,山东党政军实行一元化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山东军区,任命罗荣桓为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为山东军区副政委,统一领导山东的党政军工作。9月,罗荣桓担任山东党政军一把手。可就在此时罗荣桓患上严重的肾病,围绕着为罗荣桓诊断病情和治疗疾病、去敌占区上海购买X光机等重大问题,在军区副政委黎玉的具体领导安排下,发生了山东八路军和苏中新四军、上海地下党三地、三方之间联动合作对敌斗争的故事。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在《罗荣桓年谱》里都有详细记载,还有具体执行人中共山东分局派驻苏中的党内交通站工作(对外称山东战工会驻苏中办事处)的干部张洪树等人回忆文章佐证。
2、《罗荣桓年谱》的有关记载。
(1)(1943年)3月11日 亥时、致电彭德怀、膝代远、罗瑞卿并毛泽东、朱德:“我又生小便流血,经医生诊断,毫无传染病状,化验血液亦看不到毒菌,自后更感不到任何变化。请准我休养半年。对分局前各项希速复示。”
3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来电:“荣桓同志、直(十二日)亥(时)电悉。中央已决定你任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并代师长。陈光回延学习。你的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你和分局的意见如何,望告。”
(2)4月中旬获悉新四军军部有一奥地利籍泌尿科专家罗生特,经请示中共中央并与新四军军部联系,决定赴新四军军部请罗生特诊治。在谷广善、林月琴等陪同下启程。
(3)5月初到达宿迁县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团驻地,与该团团长王东保等见面。住三天后继续西行。5月上旬到达新四军第四师驻地泗洪县半城,同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等会面。新四军第二师卫生部长宫乃泉和罗生特奉军长陈毅、参谋长赖传珠命,已由淮南过洪泽湖到半城迎候。在半城,接受了罗生特的体格检查。
(4)6月上旬接受罗生特的详细检查。发现两侧脏功能均不正常,究竟是多囊肾还是肾脏肿瘤,因无X光机等设备,无法作进一步确诊。6月中旬获悉于学忠部将被调出鲁。其防务交给李仙洲部。山东形势紧张,决定终止休养,返回山东。
(5)本月(9月)病情加重。陈毅获悉后。派罗生特来到山东。九月七日,罗生特离开新四军车部北上。于本月到达东盘。罗生特为他检查身体后。因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仍无法确诊,只能采用保守疗法。数月后。通德语的新四军第七师卫生部长黄农(王雨田)也由陈毅派来山东,协助罗生特工作。山东军区任命黄农为军区卫生部长,罗生特为医药顾问。
(6)(1943年12月)本月致电中共中央,根据罗生特的建议,要求去上海治病。
(7)(1944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罗荣桓:你往上海医病安全毫无保障,故不同意。如山东根据地不能医为时可到太行山医治。因太很器材较为完善,医生较好。原医治你的罗医生亦可带来。
(8)(1944年1月)本月同黎玉、萧华致电中共中央,报告病情严重,在山东和太行山均缺乏必要的诊断设备,无法确诊,要求赴上海治病。
△中共中央复电罗荣桓、黎玉、萧华,建议罗荣桓留在山东治病。如不可能则去上海。
(9)2月初在林月琴和罗生特陪同下,赴新四军三师,准备转赴上海治病。2月8日毛泽东致电罗荣桓:“你的病况。中央同志大家关心。因来电所述病情甚为严重,故我们复电在山东医治,如不可能则去上海,实含若干冒险性质。究竟近情如何;是否完全不可能在山东医治,又是否完全不可能来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如果去上海又如何去法,均望详告。”
(10)1945年5月27日致电毛泽东、朱德,说自己的病未愈,准备来延安治疗,山东分局的工作请中央决定,或暂时指定一代理书记。
(11)(1945年)6月9日毛泽东复罗荣桓五月二十七日电:“来电悉。病未好,甚系念。拟派林彪同志来鲁,尚未最后决定。稍迟当可酌定电告。你可于休养中在病情许可下指导大政方针。工作多交黎玉同志办。”
1943年秋,陈毅派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到山东为罗荣桓治病,罗生特与黎玉、萧华和山东军区卫生部负责人的合影。左起:罗生特、萧华、黎玉、黄农、谷广善(时任山东军区卫生部政委)。
以上从中共中央毛主席和罗荣桓、黎玉等山东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来往电文中就不难看出,即使有新四军陈毅派来的罗生特大夫和黄农部长的高超医术作医护保障,但因无X光机等医疗设备诊断,又一时无法改变山东军区艰苦的医疗条件,加之以繁忙的党政军务,罗荣桓的病情即无法确诊,更得不到及时治疗。这是一件大事,足见购买X光机等医疗设备的急迫和重要。
3、张洪树的回忆。购买X光机的历史详情,当事人张洪树曾有回忆文章记录:“我当时在中共山东分局派驻苏中的党内交通站工作(对外称山东战工会驻苏中办事处)。战工会工商处薛暮桥同志要我为山东军区卫生部采购一台X光机,供国际友人罗森大理(注:罗生特)大夫为罗荣桓等军区和省的领导干部检查身体使用。……当时根据地和敌占区只能以货易货。因此,决定用苏中的棉花到山东胶东换成花生油,再运到上海。这项工作由新四军一师张为清、上海生活书店汤纪宏和我共同完成,我代他们把需汇至上海的现款都变成花生油押运至上海。”
“我到达东亚饭店吴明浦住处,一敲门听到手铐金属撞击声,知道出事了,即转身要走,房间里潜伏的四个特务一把抓住我说:‘你还想走。’我即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放在桌子上,主要怕他们把我给黎玉同志的信和印钞纸及油墨样品抄走,落下把柄问题就严重了。我要求上厕所,在特务监视下,关上了百业门,把信和样品毁掉了,是特务抓不到把柄,心里坦然了。回到房间,白光华电话找武明浦,特务假装武明浦要他马上来,结果我们俩一同被捕,押送到四川路中央捕房,特高科一去就见到了武(明甫)、邓(泰山)和宝丰行的王经理。到近十点陆续又被潜伏特务逮捕了十多个商人,都是找武明浦的,到了下午五点,我和白光华一起随同商人都释放了。”
“到了上海,联系一时断了线,我所需要采办的物资,请生活书店汤纪宏和山东军区的郑泰山医生、山东滨海工商局派驻上海负责采购的武明甫负责经办。经过一段时间,找到了货源,其中86台手摇发报机也加工生产出来了。如何运输呢?武明甫向领导汇报情况后,山东军区政委罗荣桓给粟裕师长发报请他支援。粟裕师长接到罗政委电报,立即指示:责无旁贷,要敢冒风险,把事情办好。”
“我托汤纪宏同志采办的东西他也办好了。他采取分段转运、买通各关卡伪军把东西运到浦东海边上船,并派叶绍明同志亲自押送。直到1944年底,在爱国船主的帮助下,顺利地把这批发报机、X光机送到山东军区。”
以上《罗荣桓年谱》里中共中央毛主席和山东分局、军区的来往电文中及山东分局八路军干部张洪树的回忆文章里,已将罗荣桓到各地治疗肾病及购买X光机等医疗设备、山东的工作安排等重大事件都作了详细的记载说明,这是《51号兵站》之山东故事的一个典型代表。
当然,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苏中新四军、上海地下党三地三方之间的合作对敌斗争不仅仅是购买医疗设备,还有购买其他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如发报机、印刷、照相等设备,这些历史事件都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在同一批历史人物身上。
二、购置其他战略物资
1、印刷设备。从抗战时期就供职于《大众日报》的陈华鲁在其著作中回忆到:“1945年5月上旬,《大众日报》印刷厂派副厂长冯志诚(冯辉)去上海采购器材。他持陈沂、肖华、艾楚南、薛暮桥分别写给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三师师长黄克诚、苏中日报社长范长江、苏中区党委财政部长方毅的信,由柘汪乘船去苏中萍港八路军驻新四军办事处转赴苏中区党委,方毅接待联系,最后由一师军工科长张渭清和冯志诚化妆商人赴上海通过地下关系先买对开印刷机、切纸机、万能铸字炉各1台及全套铜模1部、制铜锌版照机机和制版药品,由吴淞口装船7月初运回滨海柘汪港转运报社(张即电影《51号兵站》作者、冯为‘小老板’”)。又买1台对开机,由刘若明托胶东商船运到石岛交胶东大众报社,后运回报社。从而提高了印刷技术。
2、《山东画报》技术工人的输入。中国战地记者、曾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科长、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前线分社社长、建国后任外交官的康矛召在《
3、新四军“宝来渔油行”帮助鲁南军区运输一批电讯器材、无缝钢管等急需物资。时为新四军一师采购小组成员的吴明义在其回忆文章中同样叙述了《51号兵站》的素材故事。以下是一些片段。
“1944年春,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军需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采购小组需要一个可对外公开的店号,以掩护在上海的工作。按照任务要求,经多方考察、反复权衡,采购小组将地点锁定在吴淞镇,将店号瞄准了宝来渔油行。”
从右至左:吴明义、郭熙炜
“宝来渔油行恢复营业不久,采购小组接受了师部交给的任务,帮助鲁南军区运输一批电讯器材、无缝钢管等急需物资。采购小组将分装成100箱的物资,通过宝来渔油行报关后,从上海不同地点分二次运抵吴淞镇。在港口雇当地渔民,将货物卸载、再装到小船上,分批驶出吴淞口运到鸭窝沙,集中后装海船运往根据地。”
三、《51号兵站》背后故事的秘密
上述历史事件的发生,对当代人来说,要了解这段历史详情,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史料可以查阅。可在当时来说,这些惊心动魄的斗争都是秘密行为,具体行动方案只掌握在少数党的高级干部手里。因此,《51号兵站》背后故事还有秘密可谈,涉及到本文内容的有两点。
1、一条海上秘密交通线。1941年至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华中抗日根据地之间建立的一条从赣榆县柘汪至东台县弶港的海上秘密交通线,这条线路由中共山东分局、战工会干部张洪树、史屏等人主导,山东滨海区连云港船主陶廷瑛的商船承担运输任务,苏中新四军指战员张渭清、吴明义、郭熙炜和上海地下党汤季宏及山东滨海工商局派驻上海的干部武明甫、白光华、山东军区的郑泰山医生等一起作战,主要护送干部、运送战略物资,并发展根据地贸易。
(1) 路线:从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的柘汪港囗(山东滨海区唯一出海口)出发,经连云港海域,最终抵达上海或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弶港(苏中抗日根据地出海口)。
山东抗日根据地海上秘密交通线图
(2)功能:主要用于护送干部、运输战略物资和开展进出口贸易。这条线路在日军严密封锁下仍保持运作,曾成功转移知识分子和抗日干部。
这一条鲜为人知的海上秘密交通线,不仅沟通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而且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出口商品贸易,对于打破日伪军的经济“封锁”和发展壮大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演绎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经典战例。
2、对敌经济斗争的秘密方式——以货易货。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占区和解放区相互实行经济封锁、货币不能流通等原因。解放区与敌占区的贸易主要是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具体说就是;货币(抗币)—物资(花生油等)——货币(法币)——物资(战略物资)的方式进行。这在张洪树的回忆中有具体说明:“当时根据地和敌占区只能以货易货。因此,决定用苏中的棉花到山东胶东换成花生油,再运到上海。……我代他们把需汇至上海的现款都变成花生油押运至上海。”
这一经济斗争方式是山东解放区对敌经济斗争的典型案例,是在以黎玉为书记、艾楚南为副书记的山东分局财政经济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取得的重要工作成果之一。它的胜利,反映了山东解放区货币斗争、贸易斗争、大生产运动三位一体财经体系的巨大历史作用。由于经济措施得当有力,山东根据地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到1944年根据地收入高达16亿元,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日根据地顺利开展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历史意义
探讨电影《51号兵站》背后的故事,不仅可以深化对影视作品历史价值的认识,更能还原历史真相,加深对山东军民在抗战中所起重大作用的理解。还能为研究抗战时期山东、苏中和上海等地三方力量合作、共同对日斗争提供一个很好的史料范本。
(黎小弟指导 陈青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