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立回忆琼州渡海侦察

Chief 发表于2016-07-22 11:04:48
接受任务,渡海侦察
我一当兵,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8师383团一营。广州解放后,我所在的部队随即马不停蹄,向西挺进,相继解放博白、钦州、湛江等地,直达雷州半岛。这里距海南岛只有一海之隔。1949年12月,我团奉命进驻湛江附近的东海岛,开展海上练兵,准备渡海作战。
上级经过周密的考虑,决定采取小部队偷渡和大部队强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43军首批偷渡部队为一个加强营,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我们383团一营身上。为了确保偷渡成功,上级决定先派遣一支侦察小组上岛侦察敌情,和琼崖纵队接头。1950年2月初的一天上午,班长通知我立即到团部报到。当我来到团部时,见到了侦察股长杜士德和侦察排长杨庆大,他俩是山东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侦察员。团参谋长纪纲告诉我们,你们三人已被选为先遣侦察小组成员,几天后就要出发。侦察小组的任务是潜渡上岛侦察敌情,找到琼崖纵队,在他们的配合下,完成为渡海先锋营登陆选点勘察、联络接应等前期准备工作。出发的那一天,是2月16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上午十点,我们三人在团部集合,纪参谋长亲自为我们送行,并特意让炊事班为我们开小灶,让我们提前吃个年夜饭。饭后,我们换上便装,每人一支驳壳枪,200发子弹,4枚手榴弹,外加十个银元裹在腰间。然后跟着纪参谋长来到海边一艘单独停泊的小渔船边上。这艘船将载着侦察小组驶往海南岛。这是一艘来自海南老乡的单帆小渔船,是由几个海南商人高价雇请来湛江贩运年货回海南的。被我军截获征用,我军把几个商人打发走了,留下三个船工,经过动员,船工同意驾船把侦察小组送往海南。部队还为此专门购买了整船的香烛和鞭炮,我们则装扮成贩货的商人作掩护。

惊涛骇浪,生死一线
中午十二点,大家登上渔船,扬帆起锚。送行战友的身影和大陆的海岸线逐渐远去,小船很快就驶进茫茫大海。选择在中午起航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东海岛到海南正常情况下大约需要十几个小时,这样可以确保在次日黎明前到达目的地,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因为如果延后在天亮后到达,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但是,我们乘坐的是一艘帆船,是要靠老天爷来推动的,而老天爷又往往喜欢和人们开玩笑。你越盼刮风,这风越来越小,到太阳西斜时,风竟然静止了,但海浪却仍然很大。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飘荡起伏,船帆时张时弛,不知进退,我们的心情十分焦虑。船老大年约五十多岁,航海经验丰富,但此时他也有点沉不住气了,不时焦虑地仰望天空。随着夜幕降临,北面天际开始出现浮云,原来晴朗的天空,逐渐被云层所遮盖。船老大脸色开始缓和了,他告诉我们,天要变了,今晚将有六级以上的东北风!大家顿时喜上眉梢,看来老天爷开始关照我们了。大海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了。入夜后,果然刮起了东北风,风不断地从船后方吹来,越刮越猛,阵风竟达到七级以上。船儿鼓起风帆,船身向右侧大角度倾斜,贴着水面,破浪前进。在漫天的巨浪中,船儿一会儿被推上浪峰,一会儿又被抛下浪谷,就像一片小树叶一样,好像随时就要被海浪吞没。突然,船桅上发出“嘎嘎”的声响,好像就要断裂似的,船老大马上让两个船工降下半帆,减慢航速,船儿以50里航速,在风浪中继续向南航行。
我们三人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杜股长杨排长晕船晕的一塌糊涂,白天吃的东西早已翻江倒海般全部吐出来了,只能躺在船舱里,无法动弹,强制着自己保持清醒。我很幸运没有晕船,这时坐在船老大身边,担当起警戒和传递讯息的任务。当时的木帆船,全部的导航仪器也就是一个罗盘而已。经验丰富的水手,白天可以凭借太阳,晚上凭借星星来航行,但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很大程度上就要靠运气了。有着20多年航海经验的船老大也不敢怠慢,他用一根燃烧的香火,照映着身边的罗盘,把握着航向。根据香火的燃烧速度推算航速,又凭着海流估计出船的位置,不时向我报告航行的情况。午夜过后,风力开始减弱。凌晨3时左右,终于看到前面一些微弱闪烁的灯光,船老大告诉我们海南岛快到了,灯光处就是预定的登陆地点——琼山县铺前港。大家听了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终于到了!就在这时候,突然在船的背后西北方向海域,出现了一个移动的亮点,渐渐地,亮点越来越亮,轮机的声音也隐约可闻,是敌人的巡逻舰!大家一致做出判断。敌情就是命令,杜股长和杨排长马上振作精神,作出紧急部署,我们都做好战斗准备。又吩咐船老大把船帆落下,以缩小目标,任由船儿随波逐流。对于在海上和敌人遭遇如何应变,事前大家也早有过部署。首先将由船老大出面应对,尽量不暴露我们三个人的身份,但如果暴露,就只有一拼了!杨排长手握四颗捆在一起的手榴弹,随时准备投向敌人的驾驶舱,我则负责掩护杨排长,杜股长也手握手榴弹,准备在最后一刻引爆船上的鞭炮,与敌舰同归大海!这时,只听见马达声声,越来越响,声声撞击着我们的心弦,大家都紧张到不得了。船工们哪见过这阵势,吓得大气不敢出。幸好,敌舰没有发现我们的小船,就在我们不远处驶了过去。这一带海域本是敌人布防最严密的,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风高浪急的除夕之夜,解放军的侦察小组竟敢在他们眼皮底下偷偷潜入。随着马达声渐渐的转弱,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因为这次意外事件,船儿偏离了航线,又重新花了一个多小时的调整,才看到了铺前港的灯光。船在离岸约30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按原计划,我们将改用随船带来的小艇登陆。分别的时候到了,我们与船工们握手道别,跳下小艇,向岸上划去。渔船则调头东去,为了这次舍命的旅程,船工们得到了整船的货物作为报酬。我们奋力划桨,按照船老大的指点,向岸上的一个河口划去。河口宽阔,朦胧可见河中心有一小岛,岛上驻有敌人一个排。大家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水声。但由于四周一片漆黑,又不熟悉地形,小艇数次搁浅。我好几次下水去推,足足折腾一个多小时,大家累得精疲力竭,衣服也湿透了。后来,终于发现一处有三个石台阶的岩岸边,我们决定弃舟登岸。就这样,我们跳上台阶,踏上了海南岛的土地,此时正是1950年农历的大年初一凌晨。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事实上是第一批踏上海南岛的解放军官兵,不过,当时我们可没工夫去想这些,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海上煎熬后,我们虽然十分疲乏、困倦和饥肠辘辘,但激动兴奋之情把这些都抛在脑后了。

百姓相助,找到琼纵
我们迅速观察了一下岸上的环境,原来这是一个小渔村,村头有间新建的独立砖瓦房。我们放轻脚步,绕到瓦房前门,正好屋主人开门出来,大概是一早出来拜神吧,一下和我们碰了个照面。我立即走上前去,用广东话向他打个招呼。这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猛然看见这三个浑身湿透,手里提着驳壳枪的人,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目瞪口呆。以为自己碰上海匪了。我们当即向他表明身份,并用缓和的语气表示善意,屋主半信半疑地让我们进了屋。进屋后,我们进一步向他宣传了解放军的纪律和史命,消除他的戒心和疑虑,。我递给他一个银元,希望能给我们弄点吃的。年轻人连声说不要,马上入内间唤起新婚的妻子给我们做饭。在闲聊中,我们知道这年轻人是个侨眷,家境小康,刚好又是过年,剩饭剩菜留有不少,我们饱餐一顿,还多要了几根番薯,留下银元,就匆匆离开了。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依靠指南针和地图,避开大路市镇,昼伏夜出,来到我党琼东根据地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寻找我党地下组织。琼崖纵队在海南经营多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一些贫苦的人家,很多人都加入了琼纵。家里通常只有老人,由于语言障碍,沟通十分困难。一天晚上,我们来到一位独居的老婆婆家打听情况,当这位老婆婆知道眼前来人就是渡海过来的解放军时,高兴得老泪纵横,连呼:“大军来了”!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群众的爱戴令我们十分感动,也令我们信心倍增。进一步打听后得悉,这位老婆婆的女儿就是琼纵的地下交通员,明天就会回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别提多高兴了。第二天晚上,我们见到了老婆婆的女儿阿英,同志相见,分外亲切。阿英对我们说:“见到你们真是太好了!海南百姓正日夜盼望大军早日渡海,解放海南。”接着她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敌我方面的最新情况,并约定明天就带着我们去面见琼纵的领导。第二天一早,阿英就带着我们出发了。中午时分来到了一个位于丛林深处的地下交通站,阿英把我们交给了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小交通员。我们在那里稍作休息,吃了一顿海南特有的南瓜红米饭,就跟着小交通员再次上路,攀山涉水,穿越丛林,在黄昏时分来到了一个小村落。小交通员告诉我们,这个村的群众基础很好,有不少军属堡垒户,我党琼山县政府常在此活动。他把我们带到一家堡垒户安顿下来,就出去了。晚上大约十一点,小伙子带回来好消息,原来琼山县政府就在附近村子,他们马上就派人过来。大家听了精神为之一振,睡意全消。不久,琼纵独立团陈参谋带一名战士赶到了,他们连夜把我们带往邻村的县政府驻地。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县政府和琼崖纵队独立团的领导,大家都非常激动。琼纵领导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我们将尽全力协助你们,确保偷渡部队成功登陆。”我军指挥部很快获悉了我们这个侦察小组到达琼东根据地的消息,侦察小组乘一艘小渔船,厉经上百里的海上航程和七级风浪的考验,成功穿越重重布防的琼州海峡,并在敌人兵力最密集的琼北防区偷渡登陆。这次偷渡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军偷渡作战的信心,并为稍后的渡海先锋营偷渡登陆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接应偷渡,阻击援敌
1950年3月10日,43军指挥部根据琼崖纵队的情报,经过周密部署,派遣383团一个加强营1000余人,由团长徐芳春率领,分乘21艘帆船出发,次日成功在琼东北赤水一线登陆。在琼崖纵队独立团的接应下,进入琼东根据地,我们也终于和自己的部队会合了。4月1日,43军再次派出一个偷渡团,由师长王东宝率领,在琼北铺前港一线偷渡登陆,我们先锋营和琼崖纵队独立团一起前往接应,并和敌人的守军打了一仗。部队汇合后,我们43军已有四个多营的兵力上了岛。在后来几天里,我们在琼崖纵队的带领下,和前来围堵的敌人玩捉迷藏,还瞅准机会打了几仗,歼灭了敌人一个团。4月16日,海南战役正式打响!我军大部队乘着木帆船,开始强渡琼州海峡。17日下午,突击部队在海口以西抢滩登陆,建立滩头阵地。国民党守军急调部队反扑,与我登陆部队展开激战。这时,我们这批先期上岛的部队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迅即出击,阻击向登陆地点增援的敌人,大大减少了大部队登陆时的压力。在后来突袭海口的战斗中,我光荣负伤。在我军的两面打击之下,国民党守军很快就全线溃败,向南逃窜,跑得快的,上了军舰逃往台湾,跑得慢的都作了俘虏。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战斗胜利后,我们这个侦察小组受到了部队的表彰和记功,我荣立了两次大功。一营则被部队授予“渡海先锋营”的称号。
岁月悠悠,转眼间这场战役已经过去57年了,我很少向人提起这段经历。现在,我已年过八旬,杜士德,杨庆大两人也不知身在何方。我想,应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给后人留下一点海南战役的真实资料,同时,这也是对我那两位战友的最好怀念。
2007年5月24日写于广州

谁在收藏
浏览:89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