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精神

西门紫如 发表于2015-01-10 21:53:52

IMG_1977_meitu_2.jpgIMG_1977_meitu_2.jpg2007年11月4日,敬爱的外公永远的离开了我,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所深深眷恋的这片热土。翻看外公的诗词作品和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传,从少年时代的饥寒交迫、饱受压迫和欺凌,到青年时期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赤胆忠心,再到中年时代对教育事业的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直到老年离休后孜孜不倦的自我学习、诗词创作……,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在心头一幕幕重现,敬佩与悲痛之中,我也总在思索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外公走过了这样一段曲折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生,又是什么赋予了他这样一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信念和人生态度?

记得从孩童时代起,我就始终处于在外公的呵护与关爱之中,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他常教育我说,做人就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本领来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那时的我,经常在晚饭后,夕阳斜照,庭院中,槐树下,一张茶桌,两只板凳,自己偎依在外公身旁,听他讲年轻时的战斗故事,敌后侦察、惩恶除奸……,听得津津有味。也是从那时起,心中在潜意识里逐渐树立起了对真善美、假恶丑的最初认知。

外公一生勤俭,也一直用勤俭节约这种美德来教育和要求子女。在我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准备动身的前一天晚上,送行家宴过后,外公坐在沙发上,把我叫到身边坐下,和蔼但又严肃的对我说,明天就要去上大学了,我只有一句话要嘱咐你,在大学里,生活要俭朴,不要攀比、浪费,一顿饭能吃一个馒头,就不要打两个,浪费一个,要记得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这一个馒头的教诲,直至今日,仍在我耳边不时响起,记忆犹新,每当我应酬各种宴会、社交场合时,都会回想起外公这句良醒终生的教诲。

记忆中的外公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倦。外公出身苦,年轻时代为大户人家放牛、干农活,早年参加革命、入党,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从事公安工作,后来又投入到了教育战线。他常说的是,党员人人都有个性,但个性必须服从组织的原则和共性,党员老同志更要顾全大局。从教育战线上离休后,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脱的他,却依然难以放下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担任单位的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带头加强学习,组织党员活动,积极维护党员队伍的稳定,一干几十年,直至病故。为了能够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他带头创建了“劲松诗社”,与老年朋友们一起用诗歌来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同时强身健脑、益寿延年。他一直关心学生、关心学院的教育工作,曾经不顾80多岁高龄,两次亲赴外地去看望因病休学的学生;对于学院的新决策,外公总是亲自出面与其他老同志沟通思想,带头拥护单位的决策和部署,确保工作大局的稳定。

离休后的外公依然非常关心时事政治,每晚的新闻联播,他都会准时收看。每当党和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和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风气时,他都会旗帜鲜明地去通过各种形式来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和决策,而对于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也总会真心的去宣扬和赞美,这在他的诗词篇章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外公即将离开的时候,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饱受病魔折磨摧残、骨瘦如柴、身体极度虚弱的他,依然在病榻上每天坚持让家人给他读报纸上关于十七大的报道,关心党和国家大事,这是一种多么坚强、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啊,这又是一种对党和国家多么忠诚、多么大无畏的精神啊。

 

回忆的片断还有很多很多,我却已泪眼婆娑。回顾外公的一生,我相信,始终有一种信念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始终有一种力量挺立在他的身体内,始终有一种精神激荡在他的内心之中,那就是对党、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家人和亲朋的无限关怀和依恋,对未来美好人生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和物质利益迅速增长的时代里,或许有许多人在灯红酒绿中沉迷,在物质利益中忘却自我,但同样也有许多人保持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开拓进取、孜孜以求的信念,向着美好未来、光辉前景不断迈出自己坚实的脚步。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来支撑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是需要这样一种信念来支撑的,历史的车轮也正是因这种力量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的。

   “您是劲松诗社的发起人,您是劲松诗社的创始人,您就是一棵时代的劲松,在您身上昂扬着一种劲松的精神……”这是李光荣先生在《劲松》一诗中对外公的评价,更是对所有不畏艰难险阻,不求功名利禄,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人们的评价。是的,正是这种大雪重压挺且直,立根破岩却始终昂扬向上的劲松精神,伴随着外公走过了84年的风雨人生。

“不与百花争艳媚,我自挺立倚乾坤,热忱喜迎天下客,心中常怀报国心”,这是对外公一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对无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者的真实写照。



                              作者 周淼

                                   2008年春

 

 


浏览:10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