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国纪念文集:编后记

Chief 发表于2016-08-05 21:16:52
   为纪念我国保卫和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者、新中国城市公安工作的奠基人之一―许建国同志100周年诞辰,公安部委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许建国纪念文集》一书。2002年10月,由公安部宣传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和公安文化研究所,以及许建国同志的家属共同组成了文集编纂工作小组,确定了工作进度并明确了具体分工:宣传局文化处负责全面协调及与外地公安机关的联系;出版社负责文集的排版、印刷和出版;公安文化研究所及许建国同志的家属负责文集的资料收集和编纂。讯文集编纂过程中,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就文集的内容、体例、篇幅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商。由于历史原因,许建国同志的资料从未经过系统整理,资料收集工作的难度较大。为此,工作小组先后专门派人到湖南省、陕西省、河北省、张家口市、天津市、上海市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公安厅(局)查找收集资料(以上省市为许建国同志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主要地方),发现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许建国同志的家属不仅提供了多年来他们整理保留的大量珍贵文字资料和历史照片,而且还走访了几十位老同志,约请他们撰写了一批回忆许建国同志的文章。这些工作为文集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征集到的大多是年事已高的老同志手写的回忆文章,材料十分珍贵,但不少文章字迹潦草,识别困难。而且由于时间久远,一些文章中所涉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够准确。为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文化研究所专门从公安大学文学系挑选了叶筱一、李韬、蔡可靖、邹鹏、李刚、丁湘、田新宇、石茜、周亮、陈磊、李正、何银、栗俊鹏、吴磊、惠海涛、刘蕨等16名责任心强、文学功底好的学生,由贺友龄、董晓宇、宋强、杨益平带领参与文稿的整理工作。一是根据最新版本的党史,对文稿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逐一进行核对,凡有矛盾之处,均以党史或档案资料为准;二是凡手写稿中不明确的地方,均寻找原文作者或家属核实;三是对文稿进行文字梳理和加土。我们还得到了公安大学学生工作处的赵伏、史丹如、李治等老师,图书馆的范秀华老师以及出版社的周振东先生、金奇霞女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许多老同志专门为本文集精心撰写了回忆文章,但考虑到部分文章的内容相近和文集篇幅的限制,我们仅选取了其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对有些文章的原文作了删节。由于多种原因,一些相关的档案资料未能全部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现有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许建国同志当时的生活和工作。许多曾经与许建国同志共同战斗和生活过的老同志已先后辞世,不少重要的史料未能保留下来,情况已难以详述。文集中采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地反映了许建国同志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生活,但部分照片我们未能逐一查明原作者。在此,我们对所有文章和照片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罗青长、刘复之、苏毅然等老领导,他们就纪念许建国同志诞辰100周年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工作小组把文集的编纂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非典”疫情的发生,公安大学曾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得离校,教师不得离京,文集编纂工作一度受到影响。加之我们的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有些方面的工作未能完全实现我们的初衷,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同志和广大读者予以指正和谅解。
    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文集终于在许建国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问世了。在此,谨向所有为本书提供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辑组(2003年9月10日)
浏览:16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