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泉回忆血染岫岩大河南

Chief 发表于2016-10-29 19:19:34
1946年新开岭战役后,敌新六军二十二师和二师东调,我们支队压力减轻了一些,遂决定趁此时机,狠狠教训一下敌人,在老平顶山地区建立根据地。具体措施:一是由程日方副团长和独立师政治部组织科长代雷华同志负责,带一个连把非战斗人员护送到“岗里”,同时向师部报告老平顶地区的形势和支队的打算,顺便把二营和一营三连带回老平顶地区归还建制,以增强坚持老平顶的力量。二是我们掩护地专机关,把他们送到清凉山地区找一分区部队会合,由分区掩护他们开展工作。然后,我们主动向敌人进攻,迅速打开局面。

一地委杨眷茂书记同意了我们的建议,11月13日夜,我们准备越过关门山至鸡冠山的公路从小汤沟向北挺进。部队进到小汤沟沟门子附近时,发现相当数量的敌汽车在公路上运动。遂决定退到大河南一带隐蔽休息,待查明敌情后再前进。

大河南是哨子河边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有20多户人家,村庄是一座小山,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部队进入大河南,我们把北边和西北方向作为主要对敌方向。三营驻在哨子河北岸大河北(王家堡子),我带一部分团直机关和一连掩护地、专机关驻在大河南。两个山村隔河相望,互为依托。

为了保密,刚进村后,我下令封锁消息,在村口下路障只准进不准出。可是百密一疏,还是被村里的特务王守泽在上午10点左右逃离村子。很快敌军就包围了大河南。

发现敌情,我迅速下达了“一连迅速拿下南山头!”的命令。

一连连长侯培信第一个端起机枪冲出营地,他身后跟着一连100多号人,他们向敌军猛烈射击。能否夺下南山头,成为了全军和地、专人员生死存亡的关键。在子弹、炮弹激起的满目烟尘中,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友冲上去。

仅仅2分钟,一连夺下了山头。与此同时,专、地机关人员已经向南撤离。

重迫击炮、榴弹炮炸响整个山谷,敌军加大攻势,200米、100米、50米,战士们能做的就是不断逼迫敌军后退,这样才能为撤离人员抢出时间。

此时大河北也发生战斗,已经无力量向大河南支援,这里只能靠一连奋力抵抗。

考虑到专、地机关人员尚未走远,我向1连下达了“死守山头!”的命令。

刚刚占领山头后,敌军就一浪接着一浪地往上冲,侯连长拽过敌人丢弃的重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一片一片地倒下去,连长的肩膀被炮弹炸伤,而他却不顾身上的伤,向我们大喊:"冲啊!"一阵刺刀、枪托、手榴弹,我们又把敌人逼退100多米。没多久,敌军再次攻上来,一个敌人用冲锋枪向连长扫射,连长的胸部中了数枪,他只喊出了一声:"杀啊!"就直直地倒了下去。副连长葛挺通看连长倒下,一刀刺向开枪的敌人,抢过冲锋枪,继续带领我们战斗,直到副连长牺牲的那一刻他仍然死死地抱着冲锋枪。危急关头指导员陈宝玉兼任指挥,我们又把敌军逼退50米。

夜幕降临,地、专机关人员已经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当我下达最后一个命令“撤退”时,一连只剩下30人,105人牺牲。在牺牲的105名英雄中,还有一名没有军籍的战士,他叫孙锡仁,他是我的侄子,他只是三道沟一名普通青年,作为向导来到4团,战斗打响后,他主动要求上战场,拿起枪和部队一起往小山头上冲。

这场战斗打了50分钟。宝贵的50分钟,战士们用血肉之躯为地、专机关人员筑起了一道防护堡垒。(孙永泉:时任辽南独立二师四团政委)


浏览:103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