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兵团49军147师439团从天津出发,经河北、河南,跋涉数千里,到达了湖北荆门的马良集。
根据上级指示,我团在这里集训。我当时任439团参谋长。团里战士大部分是辽沈战役前入伍的东北人,在冰天雪地里打仗是内行,一到南方水乡就不适应了,这成了渡江作战的一大难题。战士中会游泳的很少,各连有一、两个,都成了宝贝。但是大家练兵的热情很高,一天到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水里游来游去。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一般都能游十来米远了。通过政治动员和军事训练,战士们憋足了劲,一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在战斗中杀敌立功。
7月中旬的一天,接到上级命令,要我团向宜昌方向进军。第二天下午4点多钟,部队出发了,我们走在稻田埂上,没有向导,天又下起了大雨,战士们一步一滑,说不清摔了多少跤。这一夜尽在稻田里打转转,大家都累得够呛,到了宿营地,一问老乡,才走了20里。大家睡了一会,刚刚吃完早饭,师司令部派人传达上级命令,由于兵团有新的部署,要求我团改变前进的方向,向南面的荆州、沙市前进,我们立即整队出发。
这天的行军和昨夜大不相同,走的是马车路,可以两路并进,加上天气晴朗,战士们情绪高昂。经过一天的行军,距离敌军愈来愈近了,随时都有与敌人遭遇的可能,日头落下去的时候,我命令部队检查武器,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经过战前侦察,我们了解到敌人在荆州、沙市都有设防,但具体情况不清楚。队伍继续前进,突然发现远处有灯光,又往前走了几里,眼前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河,好像是个大水塘,绕道过去路太远了,我就要前卫排派一个班涉水前进,刚一下水,惊动了敌人,灯光处响起了机枪声,我们的部队立即跑步前进,机枪也猛烈地还击。战斗只打了几分钟,敌人就跑了。前卫部队紧跟敌人追击,进了村子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地图上的草市,刚才有灯光的地方,住着敌人的一个班,是个军事哨,跟我们一碰就逃窜了。
天近拂晓,我和1营的干部正在一个破房子里研究情况,2营来人报告说,他们和东边沙市的敌人接上火了。我们马上把前线指挥部转移到沙市和荆州之间的武德中学,一面派人监视敌人动向,一面调整部队,隐蔽好后,开始休息吃饭。各级指挥员利用这段时间,观察地形,判断敌情。这时,1营报告,荆州守敌100多人向东逃窜。我1营、2营先头部队,虽然两面追截,但是隔着一条河,距离又远,没有截住。敌人钻到沙市去了。看来,敌人想放弃荆州,全部龟缩到沙市,妄想集中兵力与我军较量。我马上把包围圈缩小,将1营从荆州调到沙市北边,沿着公路两侧部署;2营在沙市西边,沿长江大堤及其以北部署;东边有兄弟部队配合行动。部署好后,我回到武德中学团指挥所,向团长、政委汇报了情况,团首长传达师部命令,要我们白天隐蔽休息,准备夜间进攻。随即召开营长、教导员会议,进行了战斗动员及具体的战斗部署。
我和2营干部看完地形后,考虑到夜间进攻的一些问题,团长南士云和政委徐宾带着团部人员匆匆走来,团首长向我传达军司令部命令,敌人企图夜间逃跑,我团必须立即发起进攻,越快越好。我马上召集各营长开会,传达上级命令,决定1营从北向南,沿公路两侧进攻;2营从江堤两侧及其以北地区进攻。
9点多钟,冲锋号响了!寂静的战场刹时枪声大作,一片烟雾火海,各连战士在机枪的掩护下,跑步前进。我跟着2营营部一起在观察所指挥战斗。战士们打得英勇顽强,在前进中遇到一个水塘,有几个战士为了抢时间,就想涉水冲过去,结果一下水就没了顶,有的战士勉强爬了上来,但还是有2名战士牺牲了。部队只好绕道前进。
在火力掩护下,部队顺利地通过了许多障碍,逼进敌军。在距离敌人二三百米的地方,遇到了铁丝网、乱木桩等障碍,明碉暗堡交叉布设,形成了火网地带,前头的部队纷纷报告:冲不动了!
处在敌人机枪射程之内,冲不上去,是最危险的。根据报告得知,冲在最前头的5连连长孙良鸿牺牲了。孙连长确实是个好战士,他魁梧的身材、黑黑的脸膛,左眼角有块红疤,据说是小时生病没钱医治留下的。他作战一向积极勇敢,这次战斗特意选他担任尖兵连的任务。
我命令各连,轻重机枪一齐还击,坚决压住敌人的火力。这工夫,1营也来报告,敌人的地堡太多,火力封锁严,先头部队冲在一个土坡下,也不能前进了,营部和一个连隐蔽在一间破房子里,伤亡很大。我们的部队刚到南方,不知道南方的房子是芦苇壁做的墙,只抹了一层薄薄的泥巴,挡不住子弹,用它做掩体,吃了很大的亏。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马上用电话向团指挥所报告,请求炮兵支援,团首长当即答应调炮兵上,支援步兵作战。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就在这样的激烈战斗中,我们的炊事班居然把饭送上了前沿阵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让战士们美美地吃了一顿饭。5连前卫班距敌太近,隐蔽在掩体坑里的战士不能动,一动敌人就射击,饭送不上去,战士们很有办法,把馒头包好,离得近的坑就用竹竿挑着,一个个地传,离得远的,就用毛巾、纸包好扔过去。敌人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每扔一下,敌人就“突突突”打一通枪,战士们吃饱了,敌人的子弹也消耗了不少,大家风趣地说,我们吃饭敌人“奏乐”。
饭刚吃完,出现了一件意外情况,从东边江面开来了一条船,显然敌人企图从侧后方包抄我们。这个意外情况对部队有所影响,我立即组织一个排的兵力,配上4挺机枪封锁江面,命令他们:不论敌人来多少,必须消灭在江面上,不准敌人靠岸!敌人发现我们有了准备,又缩了回去。
就在这个时候,我团“九二”步兵炮上来了,因为离敌人太近,不能用马驮,一个班抬一门炮,一步步抬到阵地,战士们都累坏了,一个年轻的炮手董风林站在我面前,大声报告:“参谋长,我们来了。”
我高兴地说:小董,你们来得好,你们来了,胜利的消息也就来了,要狠狠地打。大家把“九二”步兵炮抬到5连阵地后边,迅速筑好工事,董风林很快瞄准,对着中心大地堡就是一炮,可惜没有打中,调整好角度,又开了一炮,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堡被摧毁了(据当时的参战战士王云洪老人回忆,当时打了三炮,第三炮中了敌堡)。敌人从地堡里往外四处奔逃。我命令司号员赶紧吹冲锋号,号还未响,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似猛虎下山一样跳出掩体,冲杀上去。我立即把战斗情况,特别是炮手董风林的事迹向南团长作了汇报,团首长当即让我宣布,给他记大功一次。
随后,团指挥所和二梯队3营都过来了,2营的3个连已攻入了市区。这时,我站在高处一望,见1营有部分人未上来,仔细观察,才知道1营正面的敌人,不知道他们的指挥所已被摧毁,还在负隅顽抗。我立即命令3营派一个连,从市内迂回到敌人后边去,几分钟工夫,敌人全部被俘,1营的队伍也上来了。东边的友邻部队也和我们会师了!
沙市战斗,从上午9点左右打响,到下午3点多钟结束,共进行了五六小时,打死、打伤和生俘敌人460余名。
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召集全团干部在沙市周围看了战场地形,进行了战地讲评。第三天,兵团司令部来到沙市,程子华司令员给干部们讲了话,鼓励我们继续前进。第四天我团就过江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