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英忆平津战役东野五纵奔袭丰台(一)

Chief 发表于2016-10-29 19:32:41
(李维英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时任5纵13师宣传科科长)

北平是和平解放的,但和平解放不等于没打仗。在人民解放军穿插包围北平的过程中还是打了不少仗,付出了一定代价的。1948年底,我在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3师任宣传科科长,随大部队进关参加平津战役。亲历了抢占丰台与抗敌反击的全过程。把当年奔袭丰台之战的全过程写出来,对读者了解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平津战役方针的正确性、战役指挥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以及认识北平和平解放的来之不易,是很有意义的。

 

一、挥师入关

第5纵队成立于1948年2月。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布全军统一整编的命令。13日,东北野战军发布命令,将第1至第12纵队依次改称第38至第49军。第5纵队改称第42军,所属第13、第14、第15、独立第9师依次改称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师,共5万余人。由于整编命令发布后不久东北野战军即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新番号在平津战役结束后方陆续正式使用,所以,本文涉及平津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各部队番号时仍沿用旧称。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第5纵队奉命调到锦州、义县一带休整、补充,做好入关作战的准备。中央军委曾指示东北野战军休整一个月,但休整了还不到10天,野战军司令部来电,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立即进关”的指示,限11月23日黄昏以前出发。时间非常紧迫。

部队利用出发前的短暂时间紧急动员,首先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指出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消灭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集团的50余万人,将会提前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提出来一个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个口号很响亮,对鼓舞官兵士气起到很大作用;还进行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破除乡土观念教育。那时人们进出关都有些顾虑,像山东人闯关东,认为一到关东离家就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同样,部队中东北籍的战士对进关也有这种顾虑。经过教育动员,官兵们普遍情绪高涨,也有少数人想不通,只好把部队拉起来走,边走边动员了。

第5纵队在辽沈战役中减员很大,战后野司补充我纵队6000名新战士和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纵队增加7门榴弹炮,成立了榴弹炮营,各师也增加了一些重迫击炮,各团、营补充了一些六〇炮、迫击炮,很多连队增设了一个火箭炮班,专门对付敌军坦克。战斗部队的兵员和装备都得到充实,一个连队120个人,每班12个人,装备除步枪和手榴弹外,还有一挺班用机枪和两三支冲锋枪。

根据野司的部署,东北野战军10个步兵纵队(第4、第11纵队作为先遣兵团已提取入关)和特种兵纵队分左右两路进关。左路避开山海关走冷口,先头是第3纵队,第10、第9、第8、第2纵队跟进;右路走喜峰口,第5纵队是先头部队,后面是第6、第7、第1、第12纵队和特种兵部队。第13师作为第5纵队的先头师,共1.2万余人,按上级要求,准时出动,开始夜行晓宿,秘密入关。部队经过的燕山山区,到处是崇山峻岭,地形崎岖,道路狭窄。官兵们每天要走上百里路,比较疲劳,掉队的人较多。纵队、师、团、营各级都设有收容队,被收容的人员一律在后面跟进,而先头部队则一刻不停。

我师机关于12月上旬到达青龙县汤道河时,指挥车翻了,师长徐国夫的一条腿被轧断,政治委员李辉、政治部主任胡寅当场牺牲。当我走到出事地点(一座小庙前),看到纵队副司令员吴瑞林弯着腰用耳朵贴着李政委胸前听了半天,最后站起来,伤心地叹了口气,吩咐了几句话就走了。我和师部的几位同志根据吴副司令员的指示,处理善后工作。我主要清理了文件和遗物,等后梯队用两副担架把遗体抬走后,才策马去追赶师部。刚一出发还没打仗就遇到这种情况,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影响很大,纵队党委及时决定由吴副司令员到第13师靠前指挥。

我们一进关就被敌人发现了。野司命令部队干脆改为白天行军。如此一来,官兵们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但时常遭到空袭。敌机少则两三架,多时10几架,专门找开阔的地方俯冲下来扫射、投弹,官兵有些伤亡。好在部队进行过防空训练,每个连队都有防空小组,射手把机枪架在前面人(蹲着)的背上,一梭子子弹打上去,敌机立即拉升,窜到山顶上盘旋,扫射和投弹的精度都下降了。

经过17天的连续行军,部队于12月10日赶到三河,本打算在这里休息一天,让官兵们把脚烫一烫,以缓解疲劳。但刚安顿下来,又接到野司电令:部队不要休息,限两天内抢占北平以北约20公里的平绥铁路要点沙河镇,18时许,官兵们背起背包又出发了。从三河到沙河,从地图量是220里路,实际上弯弯曲曲要走250里。为鼓舞斗志,各级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边行军边动员,纵队政治委员刘兴元提出了“四不怕”的口号,即“不怕疲劳、不怕空袭、不怕伤亡、不怕饥饿”,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打好进关第一仗。由于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官兵的求战情绪很高,以前一个小时走十里八里路,现在是十二里以上,连走带跑,一上路就是战备行军,前卫部队全部枪上膛。12日凌晨,部队到达沙河镇。

我师刚到沙河,就和在延庆县康庄附近被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击溃的国民党军第16军遭遇,该军第109师先头部队已占领沙河,主力还在沙河以北。另外两路敌人是全部美械装备的交通警察第13总队,西路两个大队在西沙屯,东路一个大队在东坨村。我军决定将敌人拦腰切断,各个歼灭,先以第38团迅速展开,用炮火将敌人打回村内,并将其包围起来。敌人虽是新败之师,但抵抗得很凶,因为他们刚从康庄跑回来,好不容易逃了命,眼看就要到北平了,生路却被堵死,俗话说“困兽犹斗”,狗急还要跳墙,所以拼命抵抗。为了打好进关第一仗,官兵们猛打猛冲,仅一个小时就解决了战斗,把敌人两个大队消灭了,共毙伤俘敌近1000人,缴获迫击炮、六〇炮近20门,轻重机枪30挺。第37团负责打东路的一个大队600余人。由于地形开阔,部队在运动中遭敌交叉火力射击,加上敌人出动6架飞机低空扫射,我进攻部队伤亡50余人,但官兵们很勇敢,猛冲上去消灭了这股敌人。敌第109师在平绥路上,我第39团进攻未奏效,敌人趁机向南逃窜。16时,我师攻占沙河镇,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此战,全师共伤亡200余人,但打好了进关第一仗,官兵们情绪高涨。


浏览:269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Harry
    Harry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