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关键时刻,1946年12月17日,陈云、肖劲光同志主持了七道江会议,做出了坚守临江,配合北满我军主力作战的战略决策。随即,揭开了四保临江战役的序幕。前线的一个个胜利,给后方人民以极大鼓舞。在三保临江胜利后,1947年2月下旬,临江中学组织十多名同学,由吴国明老师带队,参加了辽宁省各界前线慰问团。团长郑文(省委干部、作家)。团员中有干部、工人、农民和学生。学生代表有临江中学同学佟楷、段雨生、王耀光、王纯璞(女)、周斌和张守伦等。我们在赴前线路过八道江时,在镇公所的凉炕上被冻了一夜。接着便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翻山越岭,经过大荒沟、小荒沟,先后去到驻扎在三源浦的三纵队司令部,驻柳河的八师和通沟的九师的纵队炮兵团,开展紧张的慰问活动。同学们为部队表演了歌曲和话剧等节目;介绍后方减租减息,反奸反霸和人民参军参战的盛况。当同学们讲到前线的喜讯传到临江,群众在深夜冒着风雪打着灯笼上街争看捷报时,战士们都受到了鼓舞,纷纷表示即使流血牺牲,也要保住后方根据地,决不辜负亲人们的希望。
在前线的日子里,三纵队在三源浦召开了祝捷暨慰问大会,吴国明老师致了慰问词。纵队曾国华副司令员在讲话中,充满信心地说:“‘四保临江’”的战斗就要打响了,请后方人民等着我们的胜利的消息吧!”在柳河南城门外,三纵队曾克林司令员陪同我们观看了解放军战士发射火箭筒的表演;在柳河与八师的联欢晚会上,左叶师长唱起了充满乡土味的陕西秦腔;我们来到纵队炮兵团慰问时,参观了排列整齐的各种火炮。炮手们作了精彩的操炮表演;在与战斗英雄座谈中,战士们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我们了解到,一保临江战斗中二十四团战士房天静击溃敌一个排,活俘一个班,立了大功;在二保临江激战中,王永泰战斗小组俘敌62名,立了特等功;在三保临江战斗中,二十二团战士周恒农,毙敌少将副师长何克雄,被授于“无敌英雄”称号。此外,战士们还向我们介绍了著名战斗英雄李安仁(牺牲后葬于临江猫耳山烈士陵园)、孤胆英雄陈树棠的事迹。在我们去通沟九师的路上,三纵队宣传队副队长李激涛为我们演唱了许多苏联歌曲和解放区歌曲。纵队和八师宣传队的同志们还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如何为战争服务的情况,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宣传、演出到哪里,就把战勤工作做到哪里。由纵队宣传队组成的武装宣传小分队,有一次潜入到我军与蒋军拉锯地区梅河口的谢家,向群众进行宣传的情况,战斗连队一仗下来,他们就在驻地老乡家里临时搭起了俱乐部,为战士、老乡表演文艺节目,还组织战士学习文化等等。
我们在前线,耳濡目染,了解到蒋管区,敌人奸淫烧杀,无恶无作。被他们践踏过的地方,民不聊生,满目疮夷。而我军则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人民由衷地欢迎自己的队伍。在新解放区处处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群众性参军如火如荼。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使我们划清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军队。认识到解放军才是人民的军队,只有他们才能解放全中国。从而转变了我们的人生观,找到了中国青年的唯一出路,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
1947年5月,四保临江战役胜利结束后,以临江中学师范班部分同学为主,在罗衡校长,马克、管维炎老师带领下第二次参加了辽宁省各界前线慰问团。他们先后到了铁厂子、孤山子、红石砬子、柳河、山城镇和刚刚解放了的通化,开展慰问活动。
( 作者:张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