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的曹祥仁与东野二局(三)

Chief 发表于2016-10-30 14:33:47
三、全局了然,攻占锦州

10月5日,东野前指改乘汽车向锦州进发,二局乘坐20辆汽车随行。同日,二局报告,廖耀湘下达西进命令:8日开始向新民、巨流河集中。此后,该敌各部的宿营电报皆由我二局一一上报。廖兵团计划向新立屯、彰武进击,企图切断我军补给线,对我攻锦部队暂时无直接威胁。野司决心抓住战机,迅速攻占锦州。东线侯镜如兵团此时离锦州仅有几十公里,对我军攻锦威胁最大。为此,野司首长将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4纵部署在塔山一线,阻击侯部11个师的进攻。东野王牌——1纵作为总预备队,准备随时增援。与此同时,攻锦部队继续扫清锦州外围敌军,加紧准备总攻。

10月7日,二局到达锦州外围,入驻野司驻地 牛屯后方5公里处的瓜贾寺和双塔寺。东野司令员亲临二局侦察台视察,指示要采取措施保证二局的安全。在这里,二局全体同志连续奋战了27个日日夜夜,获取了大量情报。身为东野副参谋长兼二局局长的曹祥仁,一直和二局一起住在瓜贾寺。他时而到侦收台前,了解敌台情况,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力量;时而到破译、情报办公室,和破译人员一同攻关,或者和通报人员共同研究敌情。每当获得重要情报,便立即向林、罗、刘首长报告。而当时国民党军的情报主要靠空军和地面部队侦察,还有一些特务活动。

这些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密码破译水平上,始终落后于我军,此时对我军的情况依然若暗若明,连我军参战部队的兵力和番号都搞不清,更谈不上事先了解我军的战役部署和作战意图,而我东野二局却对敌情洞若观火。在无线电侦察技术和对敌情的掌握上,我军占有绝对优势。正如东野司令员所言:“有了密息(二局)情报,打胜仗可以说有绝对把握。”

10月10日凌晨,塔山阻击战打响。四纵浴血奋战,顶住当面敌人9个师的轮番进攻。二局的几十部电台严密监控着东、西线敌军的调动及锦州守军的情况:9日,敌新6军占秀水河子,敌71军沿公主屯北上,占叶茂台……;11日,敌53军到巨流河,49军已渡过辽河,傅作义之42军21师准备启运葫芦岛……;13日,92军之21师由塘沽开葫芦岛……,二局对敌军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敌军各部在何处,攻击方向在哪里,由哪个部队担任主攻,均有预报。然而,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在塔山阻击战打响的当天,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最关心的已经不是塔山局部,而是辽沈战役计划的实现,在这其中廖耀湘部队的动向将直接影响到锦州战役的全局。作为东野司令员,林彪曾表示了他对打这一仗的忧虑:“现在急需了解廖耀湘的指挥意图,这最后一仗能否实现,且看二局的情报而定。”在这个过程中,二局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担负的情报破译工作,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10月14日上午9时30分,炮纵和各纵队的600门火炮齐声怒吼,我军6个纵队,从锦州城外密布于田野中的蜘蛛网式的交通壕里一跃而起,发起对锦州的总攻。二局死盯着敌情变化,不断向总部报告情况。苏静说,“东野的指挥叫超常指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二局的情报。野司命令经常不通过兵团,不通过军,直接发给师,军、兵团对此都不提意见。”锦州城内敌军总司令范汉杰的指挥部临时易地,但他仍感到,“我到哪里,解放军的炮火即跟到哪里,好像完全了解我的位置一样”。

在我军四面八方的猛攻之下,敌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援军被阻在塔山过不来,锦州守军斗志全无。14日傍晚,锦州守敌全线崩溃,主帅范汉杰等出逃,锦州的枪炮声已渐稀少。当日深夜,六股股长刘承远值班,已经没有什么电报,只听到士气低落的东线敌军电台的报务员唱起了凄凉的“夜半歌声”,“空庭飞着流萤,高台走着狸声,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五更,风凄凄雨淋淋,……”敌军的败象暴露无遗。

战斗进行到第18个小时,即15日拂晓,我军攻锦各部在市内中央大街、邮电局等处会师,七个纵队(包括炮纵)都向野司报告,战斗完毕。野司据此向军委报告,攻锦战役结束。这时二局侦悉,老城区内仍有敌军电台呼救,显然老城内尚有一部敌军未被消灭。野司立即命令部队赶到老城,又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锦州全城遂告解放。

31个小时,歼灭10万敌军。锦州攻坚战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军进行的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攻克锦州,东北战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我军完全控制了战役的主动权,二局为野司掌控战场全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沈战役中的曹祥仁与东野二局 作者:伍星)


浏览:129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林济东
    林济东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