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田讲述入关第一仗

Chief 发表于2016-10-30 15:34:59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北解放军未及休整便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起了平津战役。解放密云就是东北解放军人关后的第一仗。这一仗是我们142师打的,我因为是师长的警卫员,看得清楚,这里尽量说详细些。

密云县城依山傍水,是平(北平)承(承德)铁路线上的军事重镇,历来为华北至东北、冀东至平北的交通枢纽。1948年末,它虽已被人民解放军紧紧包围,成为一座孤城,但它仍是平津地区国民党军队赖以阻挡解放军从东北方向进逼北平城的一个防地。因此派有重兵把守,并苦心经营,使其更加易守难攻。城墙在原厚度已达9米的基础上,现在又加高1米,并修建了垛口,城墙内外还修建起大批明碉暗堡,护城河也修筑伪装,并在河底埋下密密麻麻的尖木桩。城墙外200米之内的民房、商店及一切障碍物也全部拆除,形成了一片开阔地。又用沙袋堵住了城门,大街小巷及重要的交叉路口都修建了防御工事及临时掩体。东北大军入关,国民党军队惊恐万状,驻古北口国民党13军63师1团、驻石匣的热河保安队都仓惶逃窜到密云城,与驻密云城的敌人一道企图以坚不可摧的防线阻挡我军前进的步伐。

我们48军是东北大军的先遣队,而我们142师是先遣中的先遣。11月2日,我们奉命经密云西进。如不及时拔除密云县城这颗“钉子”,就会影响到先遣军顺利渡过潮白河前进,进而更会威胁解放军的辎重及后继部队。经过研究,48军决定攻克密云城。我们师长欧致富亲自化装进入密云县城附近进行侦察,观测地形。我和另外三个警卫员也一步不离地跟着师长到了县城附近。前进中,师长指示我顺路捉两个“舌头”。我和警卫员小张经一番周折很快抓到两个“舌头”。经过审问,了解到县城内仅有一两千名保安队,战斗力很弱,48军更坚定了攻城的决心。而实际上这个“舌头”情报不准,再加上我们侦察工作没到位,为攻城战斗带来了意外的困难。3日,我军开始清扫外围据点,异常顺利,很快密云县城的敌人就完全暴露在我军面前。5日,对县城发起总攻。上午总攻信号发出后,城东北角主攻方向首先开火。随着炮弹的轰鸣声,城墙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缺口。攻城战士在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跃出掩体,越过护城河,逼近城墙。突然,从缺口两侧打出暴风雨般的子弹,交织成一道立体火力墙,解放军战士接二连三地倒下。但我们前仆后继,轮番冲击,终因敌人火力过猛,战士伤亡过大,激战到下午2时,我军仍未能攻入城内。

随着总攻信号的升起,摆在城南河套里的8门山炮一齐开火,轰隆隆一阵巨响,西南城墙被炸开一个豁口。在各种火力的掩护下,欧师长命令3营(突击营)8连(尖刀连)冲过壕沟,纵身冲向敌人要害。结果,战士们一举占领突破口,7、9连相继突入城内,1营尾随登城,分头直插纵深与敌展开巷战。由于敌人火力封锁,后继部队受阻,导致登城部队孤军作战,伤亡严重,7、9连只剩下数十名战士孤守一座破庙,以刺刀、石块与敌血战。

下午,进攻城东北角的142师把山炮拉到城北山坡上,对准城上的碉堡群猛烈轰击。神炮手炮炮击中目标,顿时,东城墙暗堡群变成了哑巴。我军趁势越上城墙豁口,攻入城内,直插城中心,在城内展开巷战。为争夺突破口,429团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分别从城西南角攻人城内。此时426团也从北门冲进城来。敌人遭到3路大军夹击,首尾不能相顾,再也无力反扑,只能狼狈逃窜。敌军官员眼看县城不守,扔下士兵,纷纷逃命。城内敌军顿时乱了阵脚,有的举手投降,有的四散逃命。一部残敌妄图过白河大桥西逃,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乙化县(时密云分密云、乙化二县)支队,一阵机枪扫射,敌人倒下一片。剩余敌人顺城墙向北逃窜,又遭迎头痛击,穷途末路之际纷纷跳入白河,有的葬身河底,有的爬到河两岸,也立即成为解放军的俘虏。经过14个小时的激战,密云县城全部解放。据战后统计,这次战斗共歼灭敌人5000余人,俘虏敌456团团长钟国雄,还有一批地方武装,缴获枪支器械无数。但人民解放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1000余名。密云人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将烈士们安葬在檀营、提辖庄等地。

解放密云城的战斗,是东北大军入关第一仗,也是平津战役的序幕。


浏览:46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