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萱回忆临淄县工农大队的组建发展

Chief 发表于2016-12-18 11:01:43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共临淄县委为了尽快地发展武装,决定临淄县各救会、农救会、职工会成立临淄县工农大队。该大队在二区崔家郭村组建,由吴晓峰任大队长、王宗东(县各救会主任)任教导员、崔景山任司务长。临时成立两个中队,由许明江、李峰分任中队长。

    部队刚组建时,只有十几人,骨干队员李修德是职工会的代表,许占敖是临淄第一区的区长。

    工农大队经常在夜间活动,执行任务。白天多隐藏在农村休息。活动的地区是二区约南卧石、郭村,广饶县的叶据、黄据,五区的姬王、河沟,四区的耿家坡、西单、东单等村。有时配合县大队一起打游击、作战。有时深入到敌占区开展工作.

    1941年春,王砚田叛变投敌,临淄环境急剧恶化,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镇压给敌人效劳的、罪恶多端的分子,许占敖区长带领工农大队战士老胡、李庭萱等,到河崖头村抓到民愤极大的汉奸村长王xx执行枪决,为民除了害。还去西古城伪据点惩办了剿共自卫团头子。同年3月,工农大队在东周村驻下的第二天,约上午8点钟,岳家庄与西古城的敌伪军包围了东周村。工农大队撤到村前菩萨庙内,伪军包围上来。中队长李峰和许明江带队用排子枪击退敌人。敌人退到村头喊声不断:“土八路们交枪吧!你们跑不了啦!”边喊边放枪。这时,工农大队将自己制造的小炮,朝敌人密集处“轰!轰!”两发炮弹,炸死、炸伤伪军2人,这一下将敌人震慑了,他们认为这不是小股部队,还有炮呢,吓得退回了据点。工农大队在许明江带领下,从南面河崖撤走,转移到淄河对岸的许家庄。

    当时,因环境恶化,部队仅有四五十人。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队员,我所熟悉的有郑德修、王和年、王玉、徐云桥、李克法等。还有一些同志,如姬王村老许、老陈、小陈(叔、侄2人)、姜丹云等。因环境恶劣,同志之间只是老张、老李、大王、小刘、大胡子等称呼,很少有人叫姓名,再者,抗战时,不少同志改名换姓,真实籍贯也不公开,以防意外。如郑德修,叫朱德修,家系郑家,说西南羊村,张玉华(女),改名李杰(至今仍叫该名)。同志虽然相处一二年,真不知真实姓名、籍贯等。只有附近村庄,彼此熟悉,才知道底细。

    1943年7月间,临淄工农大队经过了几次小战斗后,从临四区鲍家庄子往二区南卧石一带转移,必须穿过辛(店)广(饶)公路。敌伪军经常在公路上下地炮,当我们过公路时拉开距离跑步越过,忽然听到“轰”的一声,同志们都卧倒,我耳边听到铁片飞响声,一会儿了动静,继续向前跑,一气跑到崔家郭村河滩里,我才觉得大腿痛疼难忍,低头一看一摸,鲜血流满了裤腿,我走不动了。此时天已黎明,同志们搀扶着我到了南卧石村,在村西南角一户人家住下了.

    我受伤后,不能随军活动,工农大队领导便把我转移到群众基础好的许家庄疗养。因当时环境恶化,缺医少药,治疗极不容易,日后伤口恶化,经久不愈。后来,我回家用土法治疗一年方愈。

    临淄县工农大队在临淄地区无法坚持下去了,大队长吴晓峰带队北渡小清河,编入临淄新独立营,后来成为清中独立团第一营第三连。战斗在临、广、桓、博、高青等清中大地。

    工农大队有的同志,则在中共临淄县委领导下,以崔继荣、孙鲁参、许明江、徐象尧等同志为骨干组成了沟南武工队,深入到临淄敌后,活动在敌人的心脏里。(本文也参考了许明江回忆)


浏览:9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从东北到海南
    从东北到海南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