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弃报国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仅16 岁正在泰安育英中学读书的李耀华,毅然放弃学业,回乡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
他见自己的许多伙伴视日本如洪水猛兽,谈日色变,便对他们说:“ 日本鬼子没有什么可怕的,就怕我们中国人心不齐,日本国还没有中国的东北三省大,人口也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如果中国人心齐了, 一人一指头就能把小鬼子给戳死”。
他的话虽然带着几分稚气,但伙伴们都信他的。
“那咱怕小日本个球?咱三个人拼他一个也把他拼没了”。
“国军真熊包,光知道欺负老百姓,打内战。咱要有枪,就和小鬼子拼,拼死一个够本,拼死两个赚一个 ”。
。。。。。。
他们经常这样议论着。渐渐的李耀华的些言行传到了父母的耳朵里。
李耀华的父亲李照晨,是安驾庄带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为人耿直,恪职敬业。母亲亦深明大义。他们都知道儿子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但又都有些放心不下。
一日,老两口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爹娘知道‘好男儿志在报国’的道理。但是,抗日是大人的事,国家的事,不是你小孩子的事,你应该在家好生温习功课,等世道太平了再去读书深造”。
“ 爹,娘,您老知道我不是那种不求上进的孩子,但日本鬼子都打到咱头上来了,我还能在家呆得住?眼看国家就灭亡了,哪还有什么世道太平?爹不是常教育学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娘不也常用‘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名言激励儿子吗?况且我也不小了,要不是小日本来,说不定我也和爹样当了先生呢。爹,娘,国难当头,儿不为国家效力,岂不枉了儿子的肚子学间,辜负了爹娘的养育之恩?"
“好,好,爹娘说不过你,但希你好自为之,不要给爹娘招惹麻烦”
没想到经李耀华一番话,父母由劝阻变成了全力支持。
从此,李耀华以全部的身心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
他充分发挥自己能写会画,善于言辞的特长,积极宣传中共中央的“七八”宣言,动员各界爱国人士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安驾庄一带地处汉河北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教育比较发达,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宝地,受到青睐因此,这一带的遗老贵少比较多。
一日,李耀华正在街头大声疾呼地宣传:国难当头,各界爱国人士应精诚团结,驱日寇出中国。一士绅打扮的老者,拨开人群,走到李耀华面前问道:“年轻人,两国交战,主事在君现有国民政府在,战与不战与你我何干?"
听这话,李耀华知道是来找茬的便顺口答道:
“国民政府不是说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皆有奋起抗战之重任吗?老先生伺出‘与你我何干’之言,难道你我不是中国人吗?"
“这......”士绅模样的人被李耀华说得一时语塞。但他仍不甘罢休。
“这,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国民政府几百万军队都奈何不了日本人,你们几个毛孩子又能把日本人怎么样呢?'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岁吗’?小日本国不过弹丸之地,如果咱们中国人都团结心 ,奋力抗战,你说能打不过他们吗?再说人家已骑在咱头上拉屎了.要掘咱的祖坟了,不管老的少的,只要还有点人味,你说能?着人家治咱吗?"
“当然不能,当然不能”。
那人讨了个没趣,苦笑了两声溜掉了嘴里还嘟噜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1938年,李耀华参加了泰西地委举办的青年训练班,并由粱玉如、陈敬洪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 任泰安(西)县第十区区委宣传委员。1940 年,任中共泰安(西)县第十区西五乡分区区委书记。(刘逢玉 刘长水 雷茂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