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月,罗久远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当时报名入伍的人都骑着马,胸戴大红花,有腰鼓队、喇叭队热烈相送,家家挂光荣牌子。拾屯乡去了一个连,一百多人,每个村有七八人左右。他们先在铜山黄集以北集训,后来又去了几个地方,最后到了福建前线,作为海军陆战队进行训练,准备解放台湾。拾屯乡去的人,都编在67师201团三营。1952年夏季,他们接到抗美援朝的命令,乘坐闷罐子车,一路向北,9月份进入朝鲜。
老人说,他们进入朝鲜以后,有一次在一个城镇休整时,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天上有1800多架敌机轮流轰炸,地上有敌军的坦克车、装甲车横冲直撞,有的直接冲塌了房屋,又从里面钻出来。一些志愿军战士就被埋在里面牺牲了。那次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我军顽强的战斗了三天三夜,前进不足三里,但始终没有屈服,一直打到战斗结束,全团加上伤员只剩下了一个连的兵力。
有一次,一伙美军摸到了201团团部。罗久远作为通讯员,配备的是信号枪,没有作战武器,当时一个美国鬼子朝他猛扑过来,他一下从敌人的腋下钻了过去,反脚一踢把鬼子踢倒了,这个美国鬼子吓得爬起来就跑。在战士们的反击下,这伙美军灰溜溜的逃回去了。
因为给养常常供应不上,朝鲜战场上的生活异常艰苦。罗久远老人说,功劳再大,也不能忘记了中国老百姓。没有中国老百姓支援前线,再厉害的部队也不会取得胜利。中国老百姓组成民工团,用土车子推,肩膀挑,冒着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往前线送给养,很多人都牺牲在朝鲜了。送上来的东西有布鞋、炒面、窝窝头等等,都是国内老百姓做的。每个战士带有十斤炒面和高粱米。炒面不是一家炒的,所以有炒老的,也有炒嫩的,战士们围在一起,从干粮袋里把炒面倒在手心上,往嘴里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谁一笑,都呛得跟白胡子老头似的。
问及志愿军建制和战术情况,罗久远老人说,当时一团三个营,一营三个连,一连三个排,一排三个班。每班有9人,分成三个战斗组,每组由组长负责指挥。攻击队形有左梯形、右梯形、人字形等,枪支有日本三八大盖、捷克式步枪、四川比造枪(疑为瑞士KE7式启拉利轻机枪,四川兵工厂曾仿制,志愿军装备过此枪)。四川人打仗最狠,最不要命,开一枪骂一句:“给老子不缴枪!给老子不缴枪!”到了后期,组长配备美式冲锋枪,一般战士用卡尔宾枪,通讯员配备卫士手枪。
在一次战斗中,罗久远和队伍一起跑了十几里路,指导员忽然命令他就地卧倒,说罗久远你挂花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吗?罗久远这才发现大腿被子弹打穿了,鲜血在不断的往外冒。后来他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才知道血管被打断了,骨头也受了伤。因失血过多,严重的损伤了视网膜,他的视力严重下降,需戴2000多度近视眼镜。就这样,罗久远成了残疾军人,拄着拐杖转业回到了家乡。之后,在杨屯大队担任八年民兵营营长、青年书记和治保主任等职,继续为建设国家出力。
在老人卧室里的墙上,挂着一张由中共铜山区委、铜山区人民政府赠送的挂历,上面印着习近平主席的画像,旁边立着一面五星红旗。在另一个房间里,摆着一尊毛主席的半身石膏像,墙上挂着老人年轻时身着志愿军军装的照片,还有一张装在镜框里的1951年由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老人关心时事,关注着东海和南海局势。他说,东海和南海,迟早会有一仗要打。我们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但我们从来也不惧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