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诚风雨人生革命路 (整理/雪森)

新建东和 发表于2017-08-22 23:15:54

陈志诚,江西省新建县东和村人,原名陈慰祖。1912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后又转南师附小读了二年,因家庭生活困难负债卖田,读书时断时续。

(一)

1926年,14岁的陈志诚参加新建县江家桥农会,同该会主席刘德荣等开展了对大地主“开仓济贫”的斗争。1927年又考进江西赣省中学,加入学生联合会。这个组织当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进行争取民主、自由、减免学杂费、减轻学生负担的活动,还组织发动抓国民党右派“AB团”的斗争。3月8日,所有会员都参加了南昌举行的各界人民追悼陈赞贤烈士大会。约有三、四万人,抬着烈士的血衣游行示威,以示抗议。4月2日,在钟鼓楼召开数千群众大会,控诉“AB团”反革命罪行。

1929年赣省中学毕业后,与本县熊达接触,在熊的帮助下,开始脱产搞学生运动。熊达在大革命时期参加过方志敏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班,结业后于1927年11月以特派员身份受方志敏指派到西山、松湖、九江等地从事农民运动。熊并以进入江西章江政法专门学校读书为掩护,积极领导学生革命活动,陈志诚和进步青年蔡光华、陈人楷、钟民、林道芬等,经常和熊达一起学习、讨论、研究革命问题。

1929年春,熊达、蔡光华、陈志诚等人商量:新建县在南昌的学生很多,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应该组织起来,开展反官僚、反贪污、反霸占的斗争。于是就组织成立新建县旅省同学会。当时新建县政府地处南昌市叠山路西段新建县前街。县政府在南昌市拥有不少房地产,但大部分房地产为官僚、土绅等占有。熊达、蔡光华、陈志诚等人组成清理财产委员会。经过积极的斗争,官僚土绅被迫交出了所霸占的部分房地产。旧县长盛永发无可奈何地将李家巷一幢房屋,约十多间,作为旅省同学会学生宿舍,并每月另拨三十元活动经费。

(二)

当时,陈志诚结识了早年投身革命的范觉陶和他的夫人潘泳流。陈志诚和熊达等人经常向他们请示汇报工作。他们商量决定:在吴城镇办一所“崇实女校”。当时吴城商业较发达,当地封建势力也很大,妇女们有强烈的反封建要求。1930年,熊达派陈志诚和蔡光华等人到吴城创办“崇实女校”,以办学为名进行革命活动。广大女学生在革命思想的灌输下,进步很快,积极行动起来,放缠脚布、剪长辫、解除买办婚约。学生们的革命行动,使当地封建势力十分恼火,大肆攻击说:“崇实女校赤化了。”对师生污蔑造谣。当土豪绅士官僚们准备对女校师生下毒手时,熊达立即通知陈志诚、蔡光华、杨敏嘉等人撤回,女校被封闭。

陈志诚1931年回到家乡后,依靠群众,自筹资金,创办东和小学,校长为陈人楷,陈志诚为教导主任。办校经费相当困难,教师基本上是尽义务(仅供伙食)。为了逐步扫除文盲和扩大革命影响,学校设了农民识字班,向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向农民宣传“苏维埃”,在群众阶级觉悟提高和勃发出革命热情的基础上,组成了新建县东和村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把学生组成武装自卫队,手持梭标、木棍站岗放哨。各班的命名也是苏维埃式的,有镰刀旗班、斧头旗班,搞得有声有色。农民革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不但触动了当地反动势力,而且还惊动了国民党反动政府。1933年春,反动政府派了一个保安团的兵力对学校进行围剿。幸好陈志诚和陈人楷、杨敏嘉在南昌采购文具、书籍,但杨敏嘉从南昌返校经新祺周东站时被捕。熊达及时通知陈志诚和陈人楷:“此地危险,不能再待了。” 1933年5、6月间,陈志诚、熊达、蔡光华、陈人楷离开了江西。熊达、蔡光华、陈人楷三人家中经济还可以,就在上海补习英语,准备出国读书。陈志诚则因经济困难,去武汉中华大学亲戚家隐蔽……国民党第5路剿匪司令薛岳密电武汉:“缉拿要犯陈慰祖(翌祖)。”另有叛变者也告密。风声就更紧了,陈志诚只得转到上海,找到熊达、蔡光华、陈人楷,住了几个月。熊、蔡、陈人楷等三人去日本,不久,三人在东京被捕,《申报》登载:“中国共产党三名在东京被捕,即时电致中国政府转告经过,同时开始审讯,被捕的共产党员熊达、蔡光华、陈人楷均是江西新建县人。”此后,林道芬去监狱探望时,熊达对林说:“敌人在审讯时还追查陈慰祖,并要林转告陈:‘注意保重’。”

(三)

1937年经由共产党黄贤才介绍把陈志诚安排在江西保安司令部政治训练处一个月后,分配到江西保安团工兵大队任助理员。陈志诚经常把国民党部队的活动及时向黄汇报。6月,黄贤才介绍陈志诚加入党的外国组织“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 ,称简“抗先”。又经黄贤才、潘泳流介绍,于1938年11月陈志诚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春,日寇占领南昌。秋后,包括陈志诚在内的一批在江西工作的党员干部,由程时轩带领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在向中南局报了到之后,被安排在丁家山党训班学习。不久,陈志诚被分配到曾山为主任的丁家山行动委员会秘书室工作。

1940年10月,陈志诚被编入新四军直属机关。1940年12月13日又随曾山撤至苏南。至南滆地委,陈志诚被分配到宜兴东乡办事处任秘书。1941年,新四军16旅罗忠毅、廖海涛率一个团来太滆地区活动,传达了中央关于成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召开了太滆地区各界人士会议,成立了(锡西、宣北、武南)三县行政委员会,陈志诚任民运科长,并参与开辟武南游击区。不久,太滆地委决定,陈志诚到武南任县长,搞民主政权筹建工作。秋收时日伪军要下乡抢粮。陈志诚和杨谷芬等人就在杨桥乡、大成乡等一带组织人员贴出布告,公开宣布武南县政府成立,与敌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宣传抗日救国的重大意义,揭露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和日伪“清乡”的目的,阐明新四军和民主政权的抗日方针政策,扩大革命影响。为了巩固和发展武南地区政权,武南县政府成立不久就建立了武装警卫连和短枪队。短枪队经常化装深入敌伪据点,镇压投敌汉奸,侦探敌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开辟边远地区工作,巩固民主政权。当时,在先向谁缴纳捐税的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斗争。敌伪顽对民主政府实行经济封锁,民主政府就进行反封锁斗争。那时的乡保长基本是国民党委任的,民主政府采取“一二一”的策略,即经过斗争和教育争取乡保长原为敌伪服务的一面派转变为为民主政府服务的两面派,进而变为为民主政府服务的一面派,规定他们按时缴捐税给民主政府。对敌伪控制较严的地区,民主政府则派出短枪队员,拿着县政府文件进入敌伪据点,直接向乡保长缴收粮钱,从而发挥了武装和政权相结合的威力。

1942年,活动地区已逐渐扩大,武南公开成立了南宅、扎嘉、丁台、张桥等四个区政府,有的区建立了区武装,更加活跃地进行了抗日反顽斗争。同时,还做好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和敌伪人员的策反工作,做到分别情况,具体对待,壮大自己力量,重点打击有破坏活动的屡教不改的反动分子。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陈志诚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广交朋友,争取进步人士和部分可争取的人参加抗日斗争。经太滆地委批准,陈志诚和王香雄(独立二团参谋长)共同用招贴的形式收了几百名朋友。对这些朋友主要是在对敌斗争时通过他们传来敌伪情报,并在暗中帮我们的忙,如1943年反清乡斗争时陈志诚率短枪队在洛阳区遭敌伪军包围,陈志诚等人从敌人架好机枪的对面撤出来。由于暗中有帮忙的,所以伪军只嘴里喊:“抓活的!”朝天开枪,也不追赶。

1943年1月,日伪开始对太滆地区实行“清乡”。重点在陈志诚工作的武南。陈志诚带领短枪队员灵活机动地和敌人“捉迷藏”,白天隐蔽,晚上就从敌人筑的竹篱笆进出活动,打击日伪军,镇压汉奸特务。伪报刊登通缉悬赏:“抓到陈诚赏30万元(陈诚是陈老当时用的名)”。然而, 以陈志诚为首的短枪队,运用以大打小、攻其一部或打其屁股的战术,打了几十次胜仗。另还组织民兵游击小组,任务是保护群众配合作战。武器是自造的土枪、土炮、土地雷。到处埋雷、放炮、破路、断桥、堵河。搞得敌人不敢轻易下乡。五、六月份,陈志诚率领短枪队发动群众三次烧毁敌人设的竹篱笆,最后一举将篱笆烧掉。有力地配合了外线作战的新四军主力,粉碎了敌人所谓“分进合击、梳理清乡”的狂妄计划,从而使武南活动地区更加扩大,由原四个区政府增加到六个区政府,各区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当陈志诚领导短枪队在清乡区内坚持斗争的时候,有一次患眼疾,由警卫员周正斌、王锦林二人陪同到灵台芦荡中隐蔽,群众惦念着:“两天不见陈县长,新四军到哪里去了?”

(四)

解放战争时,为保卫山东革命根据地,陈志诚随军北上,任干部队队长、政治指导员。那时,随苏南地委张序和苏南区党委书记金明、宋日昌等到达山东,在临沂县休整月余,于1946年3月又到达胶东,被任命为南海专区平度县县长。这时党的任务是发动群众粉碎敌人的进攻,大力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支援前线。胶东地区较为富饶,交通便利,是华东人民解放军的后方根据地,平东地区又是胶东区党委、军区和南海地委的所在地。1946年,蒋介石发动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失败后,由全面进攻变为向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而国民党军两次进攻山东时都把平度作为进攻的重点。1946年10月至1947年9月,蒋介石第二次进犯平度时,地主恶霸地痞流氓乘机反攻倒算,对平度干部群众进行阶级报复。陈志诚等县委领导同志于1947年4月间在全县范围开展“反蒋保田大参军”运动。有上千名青年报名参了军,并组建了“县保田大队”。6月1日至4日,在平东县召开4000多村干部积极分子大会,庆祝蒙阴大捷和庆功奖功典礼。陈志诚代表县政府嘉奖踊跃参军的“南村”。亲手授赠“南村”代表《志若长城》的大匾。1946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指明土地改革的方针、原则、方法和步骤,县委于7月在鲁家坵召开了县、区、乡三级干部大会和贫雇农代表会议,部署了土改工作。但运动开始不久,蒋军就进犯平度。为了反击反动军队的进攻和使土改继续深入,8月,县委又在古岘召开“反蒋保田立功”动员大会,提出“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口号。为把土改运动推向高潮,陈志诚以县政府名义召开了一次万人斗争大会,斗争影响较大的恶霸地主,将全县土改运动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1947年5月,全县土改基本结束,根据地更加巩固,陈志诚这时主要的工作还在支援前线方面。1948年秋,华东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为了支援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平度县挑选了一批政治思想素质比较好的民兵组织支前大队。陈志诚还亲率1000多辆小车子随军支前。由于支前队伍遵守纪律,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支前的运粮队、担架队、民兵,总是斗志昂扬、浩浩荡荡、车轮滚滚,跟随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地向国民党统治区推进。陈毅司令员称赞支前队伍:“淮海战役的胜利,和全国解放的胜利,是人民用车轮推出来的。”

(五)

1948年,解放大军南进,陈志诚随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游击总队第九支队南下,任政治部主任。1949年7月到达江西赣东北,成立临时赣东北行署,陈志诚任秘书长。1949年9月,陈志诚又由省委分配来南昌专区任副专员。1954年10月又调省人民政府任农业厅副厅长、水利局长。1955年3月任省水利厅长、党组书记。1956年和1958年先后两次省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委委员。1973年任省农办副主任兼水利电力局长。前后在江西省主持水政25年。

陈志诚主持水政的二十几年,也是我省水利从恢复到大发展的时期。建国初,全省沿江湖圩堤总长度3130公里,抗洪标准不到五年一遇。全省还没有一座中、大型水库和水力发电站。万亩以上引水灌溉工程只有两座,抗灾能力很低。在中共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治水方针,陈志诚主持的政府职能部门——省水利电力厅,紧密依靠各级政府,发动群众,连续几年进行大规模堵口复堤和联圩开塘工程,到1957年完成修堤土方135亿立方米,把3000多公里圩堤普遍加高一米左右,整修新建涵闸1528座。从1958年到1979年,全省先后两次掀起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和工程建设的群众运动高潮。陈志诚亲身深入实地指挥作战。如在拓林水库工地上蹲点,兼任工地党委书记,工作紧张时,多次都没回家过年。1958年到1960年,全省先后兴建6座水利水电枢纽、8座大型水库、100多座中型水库和数千座小型水库。1969年至1970年,全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又建成大型水库15座,中型水库176座,小型水库8982座,万亩以上引水工程33座,小型水电站4844座,总装机容量2469千瓦。

此外,陈志诚初任省农业厅副厅长、水利局长时,亲至乐丰指挥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创建了乐丰、珠湖两个万亩以上的国营农场。

每年潮期来临,陈志诚都要与广大群众一道奋战在防洪抢险第一线,并多年担任省防汛抗旱总指挥副总指挥工作。防洪抢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陈志诚在主持水政工作期间,始终把培养科技人员摆在主要的议事日程。我省创办的省水利电力学校、省水利电力学院(陈志诚兼任院长),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大学、中专水利电力人才。这一切也倾注了陈志诚的心血和汗水。

1979年,陈志诚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1983年又参加省委顾委筹备小组,1984年12月经中央批准为省级离休干部。

 (根据陈志诚口述整理)

浏览:246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