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抗日巾帼英雄张秀兰的故事(文章整理/李书俊)

一帆风顺 发表于2017-09-15 18:52:05

1.jpg


八年抗日多艰难,牺牲多少英雄汉?

中华大地鲜血染,不畏日寇夺河山!

可歌可泣女子胆,十九从军斗志坚,

鲁北大地美名传,巾帼英雄张秀兰!

———————————李书俊

日寇入侵 从军报国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中国人民从此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

1937年冬天,日军入侵山东德州。日军进入德州地盘以后,烧杀掳掠、侮辱妇女,无恶不作,日本人进村时,当时的小女孩为了免受其害,要么脸上抹上锅灰,要么把头发弄的乱七八糟,装成傻丫头,要么就藏起来,家里有小女孩的人家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1919年出生的张秀兰 (小名:小花),当年只有18岁,面对这种情况,张秀兰的父母非常害怕,生怕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于是就对张秀兰说:“孩子啊,日本人来了,都侵略到我们家门口了,咱们都成了亡国奴了,这些日本人都是畜生,啥事都能做出来,我们手无寸铁,谁也保护不了你,你就赶紧找个人家嫁了吧。”听了父母的劝告后,当时的张秀兰就想:“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岂能随便找个人家就嫁了?再说了,既然我们已经当了亡国奴了,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与其苟且偷生、提心吊胆的过生活,还不如奋起反抗、从军报国,那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前途,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种报效国家的思想推动下,1938年19岁的张秀兰毅然从军入伍,成了115师永兴5支队一名为数不多的八路军女战士。

张秀兰入伍后,与自己的战友一起,就在家门口与敌人展开了灵活机动的战斗,那时的八路军条件很艰苦,武器装备很差,枪支弹药匮乏,不敢与敌人正面交战,在这种情况下,115师永兴5支队依靠青纱帐(庄稼地)和晚上做掩护,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不断的袭击敌人,虽然那时的敌人武器装备先进,修建的炮楼等工事坚固,但八路军通过麻雀战、游击战等多样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瓦解了敌人的防线,使日军不断遭到重创。张秀兰作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抗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军投降,8年间参加了鲁西北所有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有八二除奸、灯明寺战役、大宗家战役、孔家房战役,也目睹了历史上有名的“邢仁甫手下人刺杀黄骅事件”等等。用一名普通八路军女战士无畏的抗战精神谱写了一首首催人奋进的生命战歌!

艰难抗战 从不屈服

1940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对抗战区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并将这一作战方式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长期化。由于日军对我军进行全面封锁,八路军粮食匮乏,行军作战要吃饭,没有粮食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张秀兰就和她的战友一同去老百姓家借粮,每次借粮,他们都会唱那首感人的《借粮歌》:“大娘、大娘!你今年借给我一斗粮,来年一定加倍还上......”,那时的军民关系很融洽,老百姓对纪律严格的八路军也很拥护,每次都能借到粮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正是有广大老百姓的支持,抗战才一步步的取得了胜利。

面对日军的“三光政策”,抗日战争日渐艰难,部队号召群众: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当时中共冀鲁豫省委宣传部长马国瑞化装成磨剪子磨菜刀的小商贩,到各家各户号召青年起来抗战,号召老百姓起来积极抗日,不要做亡国奴。那时的中国到处是日军、汉奸和伪军,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和恐惧之中,八路军虽然是在中国自己的领土上,但在宣传抗日的同时都不敢暴露身份,以免被暗杀,在这种形势下,马国瑞作为中共冀鲁豫省委宣传部长和一名老党员,也只能装扮成磨剪子和磨菜刀的小商贩秘密号召群众起来抗战,那时的张秀兰和马国瑞有过很多交集,受马国瑞抗日精神的影响,奋起抗战、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在张秀兰的心中逐渐生根发芽,就是在那时,张秀兰在战火的洗礼中,真正成长为一名无坚不摧的八路军女战士!

面对新的抗战形势,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八路军进行了人员改编,改编以后,张秀兰由115师永兴5支队进入到冀鲁豫11支队,当时冀鲁豫11支队的大队长是李万福,张秀兰跟随李万福转战南北,亲眼见证了抗战的艰难和八路军在国难当前临危不惧的那种革命精神。随着日本人对中国侵略力度的加大,日军在鲁西北地区大规模修建炮楼和岗哨,面对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的抗战形式,八路军上级命令:开展自由自主的抗日战争。冀鲁豫11支队按照上级指示,分散行动,分散作战,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利用青纱帐(庄稼地)和自己熟悉的有利地形进行零星的小战斗,随时发现日军随时将其歼灭。当时的张秀兰对自己的战友说:“日本人都欺负到我们的家门口上来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任其宰割,我们要用这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声东击西,打一枪换个地,打一个是一个,逐个消灭敌人,以此扰乱日军的军心,瓦解敌人的心理防线,不让其侵华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这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例如:在王寨,当地老百姓为了配合八路军作战,人工挖了很多道沟,八路军隐藏在道沟里,日军进村抢粮食时,一进村就开枪射击,打完就撤,再来还打,如此反复,日军非常恐慌害怕、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就中了八路军的埋伏,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进村。还有当时日军修建的炮楼非常多也非常坚固,日军怕八路军袭击他们,就在炮楼周围拉上铁蒺藜,让八路军无法靠近,面对这种情况八路军该怎么办呢?张秀兰有一个叫“小杨子”的宁津县战友(解放后张秀兰在女儿的陪同下曾去探望过这个战友),子个小,身体轻巧,爬铁蒺藜特别快,他利用晚上爬上铁蒺藜,摸清日军的人员数量、武器装备情况、地形情况,然后八路军趁其不备,突然袭击。或者八路军晚上穿着便装扮成老百姓,靠近站岗的日军后,夺过他的枪支,然后把其杀掉,当时冀鲁豫11支队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杀掉了很多日军和伪军,打了很多胜仗,日伪军一听到冀鲁豫11支队这个名字就闻风丧胆。

志同道合 战中结缘

1941-1942年,张秀兰跟随冀鲁豫11支队活动在临邑一带。在国难当头之际,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张秀兰与冀鲁豫11支队的队长李万福为了把日寇驱逐出中国这一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走到了一起。1941年某月某日的晚上,冀鲁豫11支队在临邑的一场战斗中,在队长李万福的带领下打败了一批伪军和汉奸,缴获了他们的枪支弹药,并活捉了他们的头头把其交给了上级,这次战斗大获全胜,冀鲁豫11支队和当地的百姓敲锣打鼓进行庆祝,就在这一时刻,张秀兰和李万福在苏家庙喜结良缘,结为连理,成为了一对真正的革命伴侣。

张秀兰的爱人李万福是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位抗日英雄,在战场上人们都喊他“李疯子”,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身残志不坚,抗日斗志不减,李万福对张秀兰说:“脑袋掉了不就是个碗大的疤吗?我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我也要为我失去的战友报仇!”在战场上,他一只手挥舞着大刀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杀死日军无数,在日军队伍中一听到“李疯子”这三个字,个个心惊肉跳、闻风丧胆!李万福的这种精神受到了战士和领导的拥护,后来他很快被提升为县大队长。

血色记忆 终生难忘

1941年某月某日,张秀兰跟随冀鲁豫11支队在李万福的带领下隐蔽在临邑一个村外的道沟里,执行上级命令,日军一来,双方就激烈交火,由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八路军不敢强攻,只能利用道沟、坟头等当掩护进行反击,打一枪隐蔽一下,打一枪隐蔽一下。交战现场非常惨烈,日军的武器非常先进,敌人的炮弹把很多大树从中间拦腰截断,很多八路军战士倒在了炮弹的轰炸和枪林弹雨中。战场附近有一条河,河里的水都被战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一些战士的鞋底也踩成了红色,这些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河水,染红了大地,染成了中国的血色山河,临沂战场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不计其数,这些英雄永远的长眠在了那里,这惨烈的一幕幕深深的印在了张秀兰的脑海中,使她在有生之年久久不能忘怀! 

1941年某月某日,冀鲁豫11支队在德州遭到5、6路日伪军的盯梢,冀鲁豫11支队得知消息后,晚上就立即转移,但是大路都被日军封锁了,不敢走,只能走一些偏僻的羊肠小道和沟沟沿沿,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正面遭遇对我军不利,必须抓紧时间转移,那一晚上,张秀兰跟随部队一口气跑出去200多华里,她虽是女兵,但从未害怕,也从未掉队。由于部队走的是偏僻的羊肠小道,杂草丛生,又是晚上,张秀兰总是掉到土坑里面,每次掉到坑里面,总是有战友伸出手把她拉上去,然后继续跑,跑到一个安全地带再休息。那时的张秀兰象所有的爱国青年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宁死不下战场,一定要把日本人打出中国!

痛失伴侣 坚强面对

1947年某月某日,冀鲁豫11支队准备南下,晚上行军时,在楼子庄与敌人遭遇,当时我军代号被叛徒泄密,当冀鲁豫11支队问对方是哪一部分的时,敌人说出了我军的代号,冀鲁豫11支队以为是自己人,就放松了警惕,哪知当对方靠近时,敌人突然开火,双方激烈交战,敌人的主要目标当然是我军领导,敌人近距离射击,冲着冀鲁豫11支队的队长李万福的脑门就是一枪,李队长的脑浆四射,当场牺牲。后来据当时李万福身边一个十几岁的警卫员(已去世)回忆,看到李队长牺牲的惨状,他当时吓的瘫在了地上。解放后,这个警卫员还曾经来看望过张秀兰,提起李队长,他仍然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当时的冀鲁豫11支队在李万福的带领下,思想过硬,不怕牺牲,战斗力极强,在当地赫赫有名。每次上战场前,每个战士都会事先写好遗嘱和家庭地址,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在那个时代,每个战士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誓死要把日寇驱逐出中国!正是这一信念造就了很多像李万福这样的英雄人物。李万福参加过当地所有的战斗:罗家、小店北......,李万福的牺牲是部队的一大损失,但是他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冀鲁豫11支队的每一个战士奋勇前进,在鲁西北战场上诞生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李万福牺牲后,张秀兰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段战火中诞生的革命爱情如流星般陨落,李万福的牺牲来的太突然,以至于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后代,张秀兰无法面对,每天陪伴她的只有泪水。

上级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多次找到张秀兰做思想工作:“你不要以泪洗面,你应该拿起枪杆子,为你牺牲的战友和爱人去报仇!”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张秀兰很快就走出了失去爱人的阴影,张秀兰想到:日寇未除,我怎能因丧夫之痛而一蹶不振?想到这些,张秀兰又开始振作精神,拿起枪杆子,跟随部队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救死扶伤 战地百灵

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军投降,8年间张秀兰参加了鲁西北所有大大小小的战斗,也目睹了历史上有名的“邢仁甫暗杀黄骅事件”。因抗战需要,在抗日战争中,张秀兰曾多次路过家门都未回家。在每次战斗中,都会有战士牺牲和受伤,受伤的战士中有的腿被打瘸、有的眼睛被打瞎、许多战士的衣服都被炸弹炸烂,身上满是血渍,那时由于日军的全面封锁,八路军的药品极度缺乏,没有止痛针,也没有消炎药,对伤病员只能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医治,不少伤员因疼痛难忍,发出的呻吟令人揪心。

那时部队上护士很少,张秀兰是部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战士,看到战友受伤,她就主动承担起护士的职责,给这些战友清理伤口、包扎伤口。那时很多战士年龄都不大,十七八岁,如果是现在还是向爸妈撒娇的年龄,这些小战士受伤后,由于疼痛难忍,经常闹情绪,不吃饭。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张秀兰就给这些小战士唱歌,在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能够听到女孩清脆的歌声,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听到歌声,这些战士的情绪慢慢的稳定了下来,于是张秀兰就一边唱歌,一边一口一口的喂这些战士饭吃。

那时的张秀兰,年龄和这些受伤的小战士差不多,但是她象母亲和知心大姐一样,哄这些小战士开心,给他们唱歌,让他们吃饭。她象战地上一只飞来飞去的百灵鸟,给受伤的战士带来了歌声,带来了希望,她又像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把很多战士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张秀兰的这些事迹,在那个年代是所有八路军女战士的缩影,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熠熠生辉!

抗日胜利 再结良缘

1944年日军侵华战争开始节节败退,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1950年,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张秀兰经渤海区回民支队政委李玉池(解放后李玉池去了外交部工作,后来与张秀兰有书信往来,张秀兰也曾到北京探望过他)介绍与中共党员张金田再结良缘。

张金田于1940年经李玉池介绍入伍参加八路军,当时在李玉池的部队服役,李玉池当时是政委,张金田入伍后,因抗战需要,没有公开身份,主要从事地下工作,为八路军搜集抗日情报,张金田曾参加过多次抗日战斗,徽王战斗、商河战斗......在商河战斗中被飞来的炮弹碎片削掉了一个大母脚趾并荣立三等功。抗战胜利后,组织上安排张金田留在了抗日根据地,帮助当地穷苦大众进行生产建设,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还是在抗战胜利后,张金田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战后重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金田80多岁去逝。

张秀兰与张金田结婚后,这对抗战老兵过着简朴的生活,从未给组织上提过要求,后来因国家有政策,张秀兰把跟随她多年的一把匣子枪也交给了上级部门,体现了一个抗战老兵的高风亮节。

抗战精神 与世长存

张秀兰从部队回到地方后,从未忘记宣传抗日精神,她的外甥在她的影响下,应征入伍成了一名武警,当她听说外甥去参军了,非常高兴,激动的留下了眼泪,也许是她看到了军人的血脉在下一代传承而欣慰吧。

1983年,张秀兰病重,躺在病床上,几天没吃饭的她一点都不糊涂,她总是向子女讲述她抗战的故事。面对病魔她对子女说:“活到现在,我是幸运的,比起那些早已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知足了,我从未觉得亏过,南征北战我从未害怕过,病魔我不怕,死亡更不怕,我死后也会很幸福,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肯定会来迎接我。”张秀兰病重时,他的外甥正在部队服役,她的女儿问她要不要给孩子打个电话让他回来,张秀兰斩钉截铁的说:“不行,军令如山倒,一切听党指挥,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张秀兰作为一个抗战老兵,在弥留之际,思想却是如此崇高!如此伟大!体现了一名抗战老兵的革命情怀!

张秀兰的女儿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我母亲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无论是在有生之年,还是在弥留之际,她一直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的价值,她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好的印象和榜样。自从母亲去世后,我一看到村支部里的红旗,就会停下来看一会,看到红旗,我就格外的亲切和激动,看到红旗,我就想起了我的母亲,眼泪就禁不住啪哒啪哒的往下流,鲜艳的红旗是革命战士的鲜血染成的,上面写满了革命军人的事迹,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我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国家与民族的保卫战,在血肉横飞的战争中,有一群巾帼英雄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个个的奇迹,张秀兰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枪林弹雨中,女兵们的英姿与风范,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泯灭,顽强的女兵用一次次实际行动写下了一首首悲壮的战歌,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巾帼英雄,也不会忘记张秀兰,她们永垂不朽!(本文由李书俊根据张秀兰女儿口述编辑整理)


文中所提人物简介

李万福:张秀兰第一任丈夫,冀鲁豫11支队队长,1947年牺牲。

张金田:张秀兰第二任丈夫,张金田于1940年经李玉池介绍入伍参加八路军,当时在李玉池的部队服役,李玉池当时是政委,张金田入伍后,因抗战需要,没有公开身份,主要从事地下工作,为八路军搜集抗日情报,张金田曾参加过多次抗日战斗,徽王战斗、商河战斗......在商河战斗中被飞来的炮弹碎片削掉了一个大母脚趾并荣立三等功。抗战胜利后,组织上安排张金田留在了抗日根据地,帮助当地穷苦大众进行生产建设,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还是抗战胜利后,张金田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战后重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金田80多岁去逝。

浏览:2766次

评论回复
  • 军魂

    2017-09-16 10:42:21 军魂

    致敬每一位参加过革命战斗的英雄!

最新来访
  •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 崔安军
    崔安军
  • 谈家水
    谈家水
  • Chief
    Chief
  • 沪生
    沪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