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中原回忆录(文/张健华)

东海布衣 发表于2017-11-07 19:06:04

我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日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镇前营村一个贫农家里,因经济困难,十四岁开始读本村私塾一年半,冬学两年,从小参加家庭生产劳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在东海县连云港登陆,占领陇海铁路,我家离县城十五公里,紧靠陇海铁路,成为日寇统治区,日寇经常扫荡,烧杀抢劫,拉夫派款,民不聊生。我有两个家门叔叔分别参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个叔叔被日寇扫荡打死。我不愿当亡国奴,要求抗日。一九四o年和一九四一年先后两次跑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要求参加抗日,都因年纪小未被批准。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日在敌区地下工作人员李光明、张通德帮助下,到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区海陵县大港头抗日小学读书,白天上学,晚上做一些儿童团工作,并于一九四三年四月四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小学选为学生会主席。

一九四三年五月,党组织调我到滨海中学师范部学习。这是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军事化生活,我在连队当班长。经过五个月的学习和军事生活的锻炼,不仅使我学到了许多革命道理,还增强了我的组织性和革命自觉性,并在滨海中学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一九四三年十月,滨海中学师范部学习结业,我被分配到刘家莲子坡村任小学教员。该村就在滨中驻地,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在这里办过一次小学,先后通过党支部、村干部和各种会议进行动员调查登记,动员二十多个孩子来上学。但开学不久,学生越来越少,多数学生不能坚持来上学。

面对正规小学办不下去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家庭逐个调查访问,我了解到学生家庭生活太困难,学生的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使他们无法来上学。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产劳动情况和学习要求,我跟学生一道上山打柴,下地劳动,在劳动休息中教学生识字,讲故事,还把识字板挂在背筐上和田间地头,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通过同村党支部、村干部商量,停办正规小学,改办儿童识字班、妇女识字班、青年民兵识字班,并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和天气变化进行教学识字和唱歌,讨论农业生产和抗日战争的形势。配合村里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学习和宣传活动,活跃农民生活。群众对这种办学方式很拥护,家长积极动员子女参加各种识字班学习,并称这是我们庄户人的学校,就叫庄户学吧。当时山东大众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都对庄户学进行了报道。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山东省行政工作会议在莒南县曲流河召开,根据会议安排,我在会上作了办“庄户学”经过的工作汇报,省行政委员会主任黎玉同志在作会议总结报告时,代表省行政委员会授予我“山东省教育英雄”称号。同年十二月三十日,莒南县委、县政府召开各救会代表和劳模大会。历时十天,会议选举县劳模和各救会工农青妇救国会委员,我被选为县青救会副会长。

一九四五年九月,我参加山东省出席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在奔赴延安的途中到达晋冀鲁豫濮阳县,因内战爆发,中央通知停开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我们代表团于一九四六年元月又返回山东解放区。

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莒南县隆重召开“三模”大会,会议期间听取了我和王桂清等同志的典型介绍后,选举我和王桂清同志为特等模范教师。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央决定组织解放区青年代表赴捷克布拉格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山东省青联主席杨涤生和我等四人为山东代表。还有晋冀鲁豫、晋察冀、东江纵队等代表十余人。先到山东烟台集中,然后从威海乘机帆船,夜间偷渡国民党海上封锁线,到达北朝鲜首府平壤,又秉苏联红军控制的中长铁路火车,抵达东北局驻地哈尔滨。东北局李富春、蔡畅、凯丰等领导同志接见我们,蔡畅同志说:她刚从华沙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回来,因苏联同国民党有外交关系,出席世界青年联欢会的人不能多。最后只去李彦等三人。我们大部分人于十月经齐齐哈尔、白城子、赤峰到达河北平山县西北坡中央前委驻地,当时朱总司令正在指挥攻打石家庄,邓颖超同志接见我们,她讲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指示我们回原地区参加工作。我们山东几个同志迅速赶到山东惠民华东局驻地,张云逸、邓子恢两位首长接见我们,叫我们回原地区参加工作。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我刚回到滨海地委,地委即接到华东局通知,抽调干部到惠民华东建大集中,我报名参加莒南县组织的一百多人的连队,星夜向渤海区惠民出发,于一九四八年二月到达惠民驻地,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整训,组成五千人的华东野战军随营军政学校,在金明、周季方等同志的带领下于三月出发,途经河北、山西,在河南洛阳北夜抢渡黄河,七月到达中原局驻地河南宝丰县,中原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首长为我们讲话、作报告,号召我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随后我们几百人来到江汉区党委驻地大洪山,我被分到襄西地委荆钟县委宣传部(也是县武装指挥部的政治部)任宣传干事。当时正处在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大军压境,打了一年游击。直到一九四九年秋,四野大军南下,解放宜昌前夕,组建宜昌地委机关,我又被调到宜昌地委宣传部任干事。在宜昌地委机关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先后参加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筹款、土改复查、三反五反、支援抗美援朝等工作。

一九五二年八月,组织调我到当阳县委任宣传部长。十月带三万民工团到公安县参加荆江分洪二期工程,我任民工团政委,经过四个月的苦战,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修堤任务。

一九五三年六月,大批干部进城转工业,我先被调到省委组织部,参加全国一届人大代表选举试点阳新工作组办公室三个月,八月到武昌农校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其间一九五五年九月组织抽调我到中央第五党校(现为湖北省委党校)学习中共党史等五门课一年。

一九五六年七月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我被调任武昌畜牧兽医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这是一所没有校舍的学校,师生在工棚里教学,经过两年的艰苦建校,学校初具规模。一九五八年春省政府决定把武昌农业机械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武昌农业学校、湖北干部培训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农业学校,我任副校长。同年十月,省政府又决定把湖北省农业学校更名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并把畜牧兽医专业分出,在原武昌农校校址上组建湖北畜牧兽医专科学校。

一九五八年七月我被借调到省委农业组工作。农业组随后改为省委农业办公室,我被正式调到农业办公室多种经营处,后又调到农业指导处工作,任副处长、处长。在省委农办的十几年工作中,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几乎跑遍全省,对我锻炼很大。“文化大革命’’中,我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五年多,其中种菜养猪、当炊事班长两年多,学会做饭炒菜、杀猪宰羊,后又调到干校部任生产指挥组组长、生产处长、政治部主任两年多。

一九七四年十月调任湖北农机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一九七五省委决定农机学校同华中农业学院农机系合并,成立新的农机系分党委,我任系分党委书记。一九七九年华中农学院被农业部收为部属院校,省委又决定把农机学校从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分出来,恢复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我任党委副书记。学校后来与湖北轻工业学院合并为湖北工学院,于二零零四年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

在组建湖北工学院领导班子过程的中,省委领导同志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我已经六十了,年纪大了,让我休息吧。领导同意我离休,并办理了离休手续。在我离休的二十三年中,任校本部离休党支部书记二十年,校老年人协会会长三届十三年,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会长十七年,还坚持上老年人大学。在离休生活中,坚持读书、看报、进行身体锻炼,虽未同子女在一起生活,但同老伴程启旭一道过着幸福的离休生活。


作者简介:张健华,原名张建华,江苏省东海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因在滨海区莒南县刘家莲子坡创办“庄户学”而闻名山东抗日根据地。 1948年,时任莒南县青教会副会长的张健华随军南下中原江汉地区,先后在襄西地区荆钟县委宣传部、宜昌地委宣传部工作,后任当阳县委任宣传部长、湖北农机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浏览:2128次

评论回复
  • 王建興

    2017-11-20 13:51:35 王建興

    前辈的经历,就是人民公仆的形象,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