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活源献身教育育人才(文/方集理)

桃园罗汉 发表于2017-11-13 17:12:04

刘活源,1920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人。1939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肥城、峰山、宁阳等县小学教员,区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委副书记,杭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浙江省高等教育局正厅级副局长等职。1985年离职休养,2001年病逝于杭州。

1937年,日军的侵华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在民族危急关头,刘活源和广大爱国知识青年一样,积极寻找党组织要求抗日。1939年春,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到其家乡一带——陆房建立抗日根据地。因115师过去曾多次给日军以重创,115师的行踪被日军侦察到,日军迅速组织了济南附近数县近万人的部队进行“铁壁合围”。于是我军与日寇展开了残酷的战斗。激战数日,我军英勇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一举歼敌1300余人,当夜胜利突围。陆房战斗的巨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斗志。在共产党、八路军爱国抗日精神的影响下,他毅然投入了党的怀抱,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1939年春秋之交,他参加县委在固留村开办的小学教员训练班,并在那里入了党。从此开始,到1949年初,他服从组织的分配,先后在肥城、峰山、宁阳等县任小学教员,宣传干事,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前后共约10年时间,差不多经历了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不怕流血牺牲,坚决与敌人作斗争,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由于他坚持抗日,他的父兄曾多次被敌人逮捕,受到残酷迫害,有两位亲人被敌人迫害致死。1943年3月,他在峰山县耀南区工作时也不幸被敌人逮捕。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中,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革命气节。他的被捕,引起了县委很大关注,立即派人去营救,不久被营救脱险。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刘活源同志随大军南下到浙江,至今已有40多年。他先在建德地委干校工作,1950年奉调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任支部书记,1956年任校党委副书记,为搞好党的理论教育而努力。1960年调任杭州大学政治系总支部书记,1963年任杭大党委副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横遭冲击,受尽折磨,但他坚持原则,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粉碎“四人帮”后第二年,被任命为杭州大学党委书记,同年,在浙江省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980年调到浙江省高等教育局任正厅级副局长。在这期间,他边干边学,对高等教育渐渐由生疏到熟悉、热爱。他致力于把握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规律,认为抓教育最重要的是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既传道又授业,既抓业务教育又抓素质教育,培养身体强健、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能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决反对培养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和“只会讲空话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始终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教师和干部,把它看作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平时,他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物色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还经常注意听取教师的意见,与教师谈心交朋友,并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他为办好杭大、为发展浙江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一贯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善于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坚决反对那种见风使舵,甚至推波助澜的作风,因此较好地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坚持共产党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本色,因而得到群众的信赖和尊敬。(文/方集理)


浏览:77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