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会见(文/孙汉卿)

含山 发表于2017-11-28 17:38:08

黎玉同志为山东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逝世,使我非常悲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随第一批北平流亡学生来山东。8月15日到济南。不久,蒋南翔同志就把我的党员关系介绍给黎玉同志。从此,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一直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开始,黎玉同志分配我到鲁西北工委任工委组织委员。可是,我到聊城以后,正碰上徒骇河泛滥,被洪水围困,无法去鲁西北工委,遂又返回济南。后来,黎玉同志又分配我到鲁中工委负责。当时,和鲁中工委发生联系的有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地的党组织。其中心任务是发动武装起义。为此,黎玉同志作了很多重要指示:第一,让我们广泛动员地下党员参加游击队,口号是“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去”。通过党员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第二,发动武装起义的最好时机是国民党军队逃跑,日本侵略者立足未稳之际,局面混乱,统治力量薄弱,武装起义容易成功。我在学校时,就看过列宁谈“暴动是艺术”的文章,昕了黎玉同志的指示,感到他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同时也非常实事求是。1938年元旦过后的一天,我们正在新泰兴隆屯开展工作,发现一辆插着太阳旗的日军摩托车,在泰石公路上行驶。这就是信号,说明发动武装起义的时机到了。我们立即组织了三、四十人,二、三十条枪的队伍,由董琰、李枚青等同志带领到黑山后举行了起义。不久,黎玉同志就派参谋赵玉来下通知,要我们把队伍带到徂徕山,我们连夜出发,第二天到了光化寺,黎玉同志见到我们很高兴。他对我说,新泰的武装不要成立中队,编到其他中队去吧。

后来,泗水县委派人来要干部,黎玉同志又派我到泗水去,在周蓝田、管戈、曹英魁、张林夫、刘海岩等同志组织的一支游击队里工作。1938年2月,这支游击队在新泰刘杜和四支队会合,编为四支队五中队。中队成立后,黎玉同志命我担任政治员兼支部书记-

四支队刚成立时,生活相当艰苦,几百人的给养全靠募集来维持,吃的是地瓜和酸煎饼。黎玉同志虽然是省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但不搞特殊,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战斗,行军的时候,和我们大伙一起步行,边行军边和同志们说话,从不骑马。战争时期,生活非常紧张,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黎玉同志的脸上长满了胡子。冬天,胡子上挂着冰碴,我们看了很受感动。

1938年3月,黎玉同志去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从此分别。直至1942年,我在滨海直属地委任组织部长时,才又和黎玉同志见了面。那时,他经常到滨海地区的莒南、临沭、赣榆一带活动,他善于调查研究,更善于追根求源。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建立的支部和村政权,有的存在问题,例如多吃多占、贪污受贿等等。黎玉同志要我去调查,我就把调查的结果向他汇报。以后,山东分局把这一工作叫整村工作,党内叫整理村支部,对纯洁基层组织起了很大作用。

1948年,黎玉同志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我也受到株连。当时,有些事很不象话,譬如,我跟黎玉同志比较熟,有一次,我们在路上相遇,黎玉同志问我使用干部有没有宗派主义。我说:“我没有宗派主义。我看哪个同志好,不管是谁都提拔,不好,不管谁也不提。”不料我们在路上谈的话,被人听见告诉了饶漱石。开会时,饶漱石就点我的名,批判起我来了,还说我和黎玉有宗派,真是哭笑不得。我感到很冤屈,而黎玉同志却不然,虽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为了顾全大局,他忍辱负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黎玉同志对同志是非常关心的。有一件事使我很受感动,那就是1979年他来济南参加彭畏三同志的追悼会时,我的老伴余光前住院,他专程到医院去看望慰问。作为一个老上级,老领导,不顾年高体弱,千里迢迢赶来参加一个部下的追悼会,还亲自到医院去看望病号,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的老领导、老上级黎玉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感到非常悲痛!但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形象,却永远活在我心里,他那高贵的品质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ocr校对:黄克勇)

浏览:113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