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到汉口新华印刷总厂(文/邢西彬)

星光 发表于2017-12-16 17:34:33

——我的片断回忆

我1938年1月1日参加中共山东省委发动、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投身革命。1938年6、7月间,我随于一川同志在山东蒙阴县蒙山天马场一个庙里建立了印刷所,此即1939年元旦创刊的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印刷厂的前身。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调任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报印刷厂厂长。1948年初,我随“华东野战军随营军政学校”从山东解放区出发,于5月到达河南濮阳县华东野战军驻地,进行休整和学习、集训,再北上经邯郸、太行山南下,于8月到达河南宝丰县莫仲营中共中央中原局驻地。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中共中央中原局进入郑州市,筹组出版机关报《中原日报》,我即被调至郑州筹建《中原日报》印刷厂任副厂长。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进入武汉,接管武汉国民党印刷业,建立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任厂长,后任汉口新华印刷总厂副厂长。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南下武汉60周年、湖北省新华印刷厂成立60周年这些重要纪念日子到来之时,谨以85岁耋耄之龄来回忆自己亲历的这样一个伟大历史进程,令人感奋不已,谨作此文以为纪念。

1.png

1946年,任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报印刷厂厂长(后排右三)与区党委宣传科及《滨海农村》报社的战友合影。

淮海战役隆隆炮声中的《中原日报》印刷厂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中共中央中原局进入郑州市,筹组出版机关报《中原日报》,我即从新华书店驻洛阳市办事处主任任上调至郑州筹建《中原日报》印刷厂。

11月,在接管郑州市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州报》印刷厂基础上组建《中原日报》印刷厂,厂址设在郑州市东三马路南小街两个四合院里,亓爱众(中原区新华书店印刷部副主任)兼任厂长,我任副厂长,领导着老解放区南下的几十几位同志,进行着紧张的建厂工作,王雯时任会计。

当时,《中原日报》社社长为熊复(武汉解放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中南新闻出版局局长、长江日报社社长)。编辑部设在东三马路一幢洋房里,自从报纸出版以后,整个编辑部都在日夜地工作。这时,淮海战役正紧张进行,敌机常到郑州市进行空袭和扰乱,大家只有一个战斗目标,就是保证1949年元旦出版《中原日报》。经过两个月左右紧张筹建,《中原日报》终于在1949年元旦正式出版发行。全厂同志看到毛主席题写的《中原日报》报名,无不欢欣鼓舞。《中原日报》为对开四大版,每天一期,每期约印5000份左右。印刷厂每天除按时印刷《中原日报》,还印制了大量新解放区的印刷品。在淮海战役期间,还每天出版一张报道淮海战役战况的“号外”,“号外”除在郑州市发行一部分,大部分送往淮海战役前线,有力地鼓舞了前后方军民的革命斗志。尽管印刷厂任务十分繁重,同志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团结战斗,不怕苦,不怕累,想着前方指战员们正在打胜仗,干劲就更足了。

《中原日报》印刷厂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才建立起来的。印刷厂的设备器材是从四面八方寻找购买的,郭治华在洛阳市订购的铸版三大件(浇版机、烤版机、打版台)是用马车从洛阳运到郑州的。印刷厂的铅印机当时只有三部对开印刷机,一部是从山东运来的,两部是从当地购买的。还从山东运来了圆盘机、铅字等器材,铸字机是手摇的和脚踏的。全厂只有一部自己装配的旧发电机,只能供部分照明使用。当时最艰苦的是铅印机组,机器陈旧,边印报,边维修,有的还要重新装修才能使用。

《中原日报》印刷厂的机构和人员是:以老解放区的人员为骨干力量(其中冀中南下的一批同志于一九四九年春到达郑州),又在郑州招收了一批新工人,到一九四九年初,全厂大约有七十余名人员。生产机构有:工务股、材料股、排字股(包括校对)、铸版股、照相制版股、铅印股、装订股。

《中原日报》印刷厂从1948年11月建厂,到1949年5月大部人员南下武汉,虽然只有半年多时间,却是一段光荣的战斗历程,为宣传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png

1949年2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印刷厂副厂长(前中)与同志们合影。庞文籣(前右)、李永沐(前左)、倪康华(后中)、王雯(后左)。摄于郑州。

南下武汉接管国民党印刷业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打响了。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5月14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胜利渡江,5月16日、17日,汉口、汉阳、武昌解放。

中共中央中原局于5月13日发出南下接管武汉的通知,5月17日,接管干部陆续南下武汉。新闻方面在郑州市的《中原日报》全部人员南下武汉,筹建、出版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原局改名为华中局、后又改为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出版方面包括新华书店、印刷厂人员南下武汉,统由新组建的“华中新华书店总店”领导,总经理华青禾、副总经理彭展(亦任武汉市军管会新闻出版方面负责人)。我率《中原日报》印刷厂一行50余人17日乘闷罐子火车先到骡河,换乘卡车于5月22日到达武汉。记忆中包含的同志有:王雯、马保林、魏启元、吴允祉、王洪玉、王安仁、张奋、王文昌、王继胜、李金等、张恒修、李永沐、杨兆荣、蔡有才、魏子珍、曹德英、庞文籣、郭治华、王华俊、黄德甫、郭雷震、王德卿、于克耕、陈井夫、张伯臣、江 新、吴榆林等。到武汉后分住在汉口交通路和生成南里。

武汉曾是国民党政府的特别市,刚解放时人口150万。根据中共中央1948年6月向全党发出的关于《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军事管理制度》的指示,1949年5月22日,以谭政为主任,陶铸为副主任的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并颁布公告:“在前汉口市、武昌、汉阳城区等所辖区内实行军事管制”。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任命吴德峰为市长;25日,中共武汉市委成立,张平化为书记。5月底,武汉市军管会在中共武汉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全面接管武汉。武汉市军管会下设四个接管部:军政接管部、物资接管部、交通接管部、文化接管部。潘梓年为文化接管部部长,设有教育处、文艺处、新闻出版处。8月,军管会各接管部完成任务后向地方政权移交,8月16日,军管会停止办公。

我们从郑州南下的中原局宣传系统的干部,从新闻方面接管了国民党的《新湖北日报》、《华中日报》、《武汉日报》、《和平日报》、《汉口报》等;而由倪康华负责出版方面的接管,接管了国民党的“中正书局”、三青团的“中国文化服务社”和“建国书店”等;由我负责印刷方面的接管。到5月29日,我们先后接管了《新湖北日报》印刷厂(当时设在汉口江汉路),《大同报》印刷厂(设在汉口江汉一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机关印刷厂“民生印刷厂”(又称民生印刷公司、设在汉口生成北里)。这三个印刷厂合计有职工八、九十人,三个厂子的印刷设备合起来有铅印平台对开机3部、四开机3部、元盘机3部、对开手摇切纸刀两部、手摇铸字炉两台和一些不完全的排字设备,印刷生产能力全部铅印平台机月产量不超过1500令纸。这些国民党的官僚资本按照我党制定的“原封不动、点滴归公”的方针全部接收了,旧职人员按照“原职、原薪”政策和“多数留用、少数遣散”的政策基本留用了。当时是王雯接管《新湖北日报》印刷厂财务,原民生印刷公司的陆昆继续留做财务(后与王雯一同担负华中新华印刷厂财务工作)。

在接管《新湖北日报》印刷厂等三个印刷厂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一面开工生产,一面积极采购印刷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一面积极寻找新厂址的工作方针。1949年7月,在华中新华书店总店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组成八人采购小组赴上海采购印刷器材,有蔡有才等参加。这八人带四支短枪、四十箱钞票(银行尚未实行汇兑),从上海购回旧全张平台印刷机3台,旧对开胶印机一台,万能铸字机两台,铜模两副,手板三面切书刀两台,铁丝脚踏订书机3台,以及铜锌版设备,还招请了八名铅印,装订、铜锌版工人,使得我们的印刷装备得以大大改善。随着1949年8月1日华中新华印刷厂宣告成立,对武汉国民党印刷业的接管工作也告结束。

3.png

1950年,任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厂长(前中)与同志们合影。左一为王洪玉(原武汉市燃料化学工业局副局长),后为王纪胜(原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副厂长),右一为张伯臣(省电影总公司离休干部)。

建立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

仅仅接管国民党印刷业及旧有厂房、设备、技术人员尚不能适应解放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建立新生政权的印刷厂,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南下参加新政权建设既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

经过多方面努力,1949年8月1日,由南下的《中原日报》印刷厂为基干,加上接管的三个印刷厂的力量,正式成立了华中新华印刷厂,我为第一任厂长,副厂长刘笔香(留用人员)。归属新华书店华中管理区(华中新华书店总店)领导。厂里主要机构人员是:生产股长蔡有才,人事股长张奋,材料股长何兴洲,财务股长陆琨、王雯,总务股长郭仁甫,排字股长李永芳,铅印股长周祥兴 、杨兆荣,装订股长李金等,打版股长郭治华,铜锌版股长魏子珍。

由于新厂址尚未选好,所以厂虽成立,却仍然分散在接管的三个印刷厂旧厂房生产,以应迫切需要的书刊供应。说是厂房,其实只是江汉路上的店铺房子和生成里、华中里的民房,根本不适应作为大型书刊印刷厂的厂房,因此,新厂房的选址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1949年9月,上级机关将一元路江边的一座仓库即汉口洞庭街100号房屋(现武汉市政府大礼堂旁原市政府招待所)拨给华中新华印刷厂作厂房。到这时,我们才将分散在各处的生产设备和人员集中到了洞庭街100号。厂部、生产、会计、总务、排字、铅印、装订各股都安排在大仓库内,可见当时生产条件多么简陋!但全厂职工却不讲任何条件,在不怕困难精神的鼓舞下努力生产。此时,距我们南下进入武汉、接管、组建新印刷厂也才四个月不到的时间。至1950年5月,华中新华印刷厂已发展到有全张机4台、对开机5台、四开机4台,月生产能力提高到4000令纸。随着上级机关华中新华书店总店更名为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华中新华印刷厂更名为中南新华印刷厂。 

调任中南新闻出版局及组建汉口新华印刷总厂

1950年5月,我调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印刷管理科科长,王雯为财务科会计、审计。当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熊复兼任中南新闻出版局局长、长江日报社社长,张文藻为副局长。中南新闻出版局主管中南六省、两市(武汉、广州)新闻、出版发行及印刷业。

4.png

1951年三八妇女节,中南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女同志与负责同志的合影。张文藻(副局长、前右二)、后排左起:马中扬(出版处副处长)、曹建国(办公室主任、原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华青禾(华中新华书店总店经理、原全国新华书店总店经理)、段梦辉(新闻处处长、原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中排左二为王雯。

1950年秋,中央出版总署在京召开第一届新华书店会议和第一次出版工作会议,确定将原出版、发行(书店)、印刷由新华书店一揽子经营管理的体制改为出版、发行(书店)、印刷均为独立经营管理。这样,中南新华印刷厂不再隶属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而一并划归中南新闻出版局直接领导。因此,我在中南新闻出版局做印刷管理工作期间,又直接参与了汉口(中南)新华印刷厂的筹、扩建,及经历其前期过渡阶段的工作。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南行政委员会等各大行政区一级机构(于1954年2月撤销完),中南新闻出版局随之撤销,中南新华印刷厂划归国家出版总署印刷管理局与湖北省文化局,实行双重领导。为此,上级决定组建成立“汉口新华印刷厂总厂”,总厂作为企业管理机构,厂长秦毅勇、我为副厂长。总厂下设四个厂:中南新华印刷厂为新华一厂,《长江日报》江汉路204号厂为新华二厂,中南区银行印刷厂、中南工业部印刷厂及戏剧报印刷厂合并为新华三厂,《长江日报》洞庭街厂为新华四厂。生产任务分工:新华一厂书版铅印装订,二厂向社会印件,三厂胶印车间主要为书刊封面插图等配套,其余排印、装订维持社会印件,四厂则集中书版的排版、制型任务,两部64寸印报机则印制教课书。

从1951年起,中南新华印刷厂已在汉口古田三路罗家墩选址兴建大型厂房。从1953年起,我直接领导新厂房的基建。当时的肖家地、罗家墩西至陈家墩大片面积,除新华厂对面公安学校及西边的省广播电台发射台外,均为大片湖田,没有村庄、房屋、道路。从市区去新华厂基建工地,要从汉江堤坎上下来才行。

1954年3月,部分厂房及部分宿舍楼工程基本完成,分散在市中心区的各厂集中到古田三路新厂房。而1954年的武汉遇到百年来大汛期,武汉关水位达31.9米,超过警戒水位4米多。古田三路新厂房院子里一片水汪,院内可划船,各车间门口都筑起土坝堵住淹水,有职工坐在车间窗台上都可钓着鱼。就是在这样恶劣条件下,全厂职工仍然兢兢业业坚持印刷生产。

自新华一厂搬到古田三路,全厂职工已达到800余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年排字量为3000万字,年印刷能力为10万令纸张。

“汉口新华印刷总厂”成为中南地区印刷中心和基地。

1954年时,汉口新华印刷总厂的排字、铅印、装订等生产设备已大有改进,生产技术大有提高,但此时的胶印设备及生产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经报上级领导部门,1955年,中央印刷管理局决定,将上海新华印刷厂胶印车间的技术力量一分为三,分别支援汉口、西安、重庆三个新华印刷厂。上海新华印刷厂胶印车间主任徐明福带领包括王德芳、徐亦功等20余位胶印生产技工及胶印生产设备充实到汉口新华印刷总厂胶印车间。从此,汉口新华印刷总厂胶印车间也成为能够进行照相、制版、彩色胶印的胶印车间,步入了胶印生产先进技术行列了。

1955年,“汉口新华印刷总厂”下放给湖北省文化局直接领导。而由于其厂址在峤口区范围,是区内大型国营企业,因此工厂党的组织由峤口区区委领导。

至此,汉口新华印刷厂不仅承担湖北省各类书刊的印制任务,还担负起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两市(武汉、广州)的中小学课本的印制任务。生产任务量大,全厂职工团结一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汉口新华印刷厂也由此成为一家先进的大型印刷企业,成为中南地区的印刷中心和基地。

5.png

1955年,老战友、山东省新华印刷厂厂长高志纯(中)来汉考察汉口新华印刷总厂时与其合影,右一为王安仁(离休前任原武汉市东西湖管理局副局长)

1958年,全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大干快上,文化战线各方面也在跃进,电影制片生产是大发展的趋势,湖北省委决定筹建武汉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1958年8月份,我由汉口新华印刷总厂副厂长调任武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59年4月,汉口新华印刷厂更名为湖北省新华印刷厂。

自1938年6月至1958年8月,我在党的新闻出版印刷行业战斗、工作了20年,与印刷厂的同志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和个人友谊,今天,许多老同志已走完了人生旅程,而我们在纪念和庆祝这些光辉日子的时刻里,也应该对他们寄予深深的缅怀!在此,并衷心祝愿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的历史时期事业更加辉煌!

于二OO九年五月


浏览:442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George.Yip
    George.Yip
  • 汝天
    汝天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