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传记》四、驰骋抗日沙场(下)

含山 发表于2018-01-08 19:05:05

(五)学习一一五师,向老大哥看齐

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鉴于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战略决策。据此,中央军委决定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1938年底至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代理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分三批相继人鲁。1939年3月31日,罗荣桓到达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沂水县王庄,向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领导人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会议上,黎玉和罗荣桓相识了,从此,黎玉和罗荣桓结成了亲密战友,共同奋斗,直到1945年9月,罗荣桓奉中央命令,开赴东北。黎玉详细向罗荣桓介绍了山东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经过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并请罗荣桓和一一五师帮助山东纵队的建设。罗荣桓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建军经验介绍给黎玉。罗荣桓对黎玉领导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回到一一五师师部后,罗荣桓在向夫人林月琴谈到与黎玉的会见情况时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在组织各地武装起义和组建山东纵队的过程中,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纵队政委的黎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一一五师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纵队的建军工作,为山东纵队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楷模。黎玉称一一五师为“老八路”、“老大哥”,他要求山东纵队“向老八路看齐”,尊重老大哥,虚心向老大哥学习,把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坚持山东抗战的一支正规兵团。黎玉要求靠近一一五师的部队,多到一一五师去参观、访问、学习、取经。黎玉自己也多次到一一五师师部,与陈光、罗荣桓亲切交谈,学习一一五师的建军经验。

1940年6月,八路军总部发出了建设铁的党军的号召,要求把八路军建设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无坚不摧的铁军。罗荣桓在一一五师高干会议上,决定开展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活动。学习一一五师的做法,结合山东纵队的实际,黎玉提出了“创造青年的模范党军”的号召。

11月2日,在山东省第一次行政会议召开期间,黎玉亲率山东纵队参观团到一一五师学习、参观。

1941年8月,一一五师在临沭县蛟龙湾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一一五师抗战4年来战时工作的基本经验。会上,罗荣桓作了重要讲话。为学习一一五师的战时政治工作经验,黎玉派山东纵队政治部秘书长吴仲廉率纵队机关和部队干部参加了大会。在第五期整军中,黎玉将一一五师的战时工作经验在山东纵队全部队推广,使山东纵队的战时政治工作得到加强。1942年3月至5月,一一五师在莒县石板村召开连队政治工作和连队军事工作会议。为学习一一五师连队建设的经验,黎玉亲自率部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罗荣桓就连队政治工作的职责、作风、方法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又简明的指示,并专门讲了“连队生活管理和司务长工作职责”一课。黎玉都认真听讲,并作了笔记。会后,黎玉把关于会议内容的小册子下发到山东纵队的每一个连队,使山东纵队的各种工作制度、规则、战术思想和军事动作与一一五师统一起来。

在向一一五师学习的同时,黎玉也要求山东纵队给一一五师以大力支持。山东纵队对一一五师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一一五师选送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由于一一五师是从红军部队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干部是工农出身,知识分子干部相对较少,而山东纵队的知识分子干部则较多。黎玉陆续从山东纵队抽调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到一一五师,充实一一五师的干部队伍;二是将大批部队划归一一五师建制,扩大一一五师的武装力量。一一五师人鲁后,战斗频繁,减员严重,急需补充。但作为外来部队,初来乍到,在征兵方面不如山东纵队方便。黎玉就抽调大批部队支援一一五师。据统计,山东纵队陆续拨给一一五师的部队有3万人; 三是给一一五师以经费接济。一一五师入鲁后,经费紧张。虽然山东纵队的经费也非常紧张,但黎玉积极想办法,为一一五师解决困难。1939年春,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从胶东给纵队机关送来30万块大洋,作为山东纵队的费用。这时,恰好罗荣桓来王庄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黎玉考虑到一一五师刚到山东,困难更大,就和其他领导商量,决定把其中的20万块大洋送给一一五师。黎玉对一一五师的积极支援,对于一一五师在山东的立足和发展壮大,起了一定的作用。

(六)“太河惨案”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韩复榘为首的山东国民党党政军人员不战而逃,将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日本侵略者。黎玉领导山东军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收复失地,建设民主政权,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山东地区成为敌后,局势相对稳定下来。当初恨不得长出四条腿来逃跑的国民党反动派又回来了,企图从八路军手里夺回他们往日的地盘。

1938年,原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当上了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一到山东,就积极反共,强占八路军经浴血奋战从日军手中夺回来的城镇,强令我取缔抗日民主政权。沈鸿烈还提出了三个反动口号,即:“宁匪化,勿赤化”;“宁亡于日,勿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灭”。更为恶毒的是,沈鸿烈在1939年春把八路军的防地划在津浦路侧翼,日伪军集中的地区,妄图借日军之手消灭八路军。同时,沈鸿烈还指示部属制造磨擦,向我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进攻,捕杀我党政军工作人员,摧残群众抗日运动,实行经济封锁,进行特务暗害活动。

在沈鸿烈反共初期,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顾全大局,山东党组织和山东纵队做了一些忍让,但沈鸿烈竟认为我们好欺负,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连续制造了一系列反共事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黎玉领导山东党组织和山东纵队,对以沈鸿烈为首的顽固派给予坚决的反击。

1939年3月,活动于清河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奉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指挥部的指示,选派62名干部、战士南下受训,并组成约210人的护送营负责护送。为避免发生冲突,第三支队首先派人与驻博山太河镇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联系,说明从此路过的意图,王尚志表示可以通过。30日,当队伍途经太河镇时,王尚志部背信弃义,进行伏击,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

 “太河惨案”发生后,黎玉和郭洪涛、张经武、罗荣桓研究对策,决定进行坚决反击,并做出了一系列反击顽固派的决定。

3月31日,黎玉致电中共中央,说明“太河惨案” 的情况及对策。在电报中,黎玉说,我们采取的对付办法是:

1.报纸舆论方面揭破秦启荣不顾全局破坏团结挑拨内战的罪恶孤立秦。

2.以强硬态度向沈控告。

3.派代表向各友军名流联络,号召国共两党裁秦之不法行为求得孤立秦。

4.军事上进行局部战争,三支南麻一个团在太河北博山动员民众配合地方武装在太河南消灭其弱点,封锁给养,逼其退出。四支监视东边秦部之动作。

5.力争不牵动大战。

4月上旬,中共中央复电山东分局,完全同意黎玉等人的决策,并指出:“山东方面过去退让太多……秦启荣形同汉奸,多次向我进攻,未能给予有效还击。”中央要求山东分局,“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党员坚持与国民党长期合作,多方争取友党友军之进步。同时,对于一切顽固分子之无理攻击,必须以严重态度对待。对汉奸分子如秦启荣,必须坚决消灭之(有计划的取得必胜)。如在政治上、组织上瓦解秦部,在军事上包围袭击解决之。”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4月17日,黎玉和张经武联合向全国发出通电,揭露“太河惨案”的真相,并致电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要求惩办祸首秦启荣。山东分局还在王庄召开追悼死难烈士大会,要求国民党山东军政当局严惩“太河惨案”祸首,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抚恤慰问死难烈士家属。

在揭露顽固派罪行的同时,黎玉和罗荣桓等人一起研究了反击秦启荣的作战计划,决定集中山东纵队第三、四支队,讨伐王尚志,夺回太河镇。会后,黎玉和罗荣桓、张经武等人到博山察看了地形。

4月20日,黎玉和张经武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向太河镇发起进攻,当天下午收复太河镇,救出部分被囚禁的人员,并乘胜直扑王尚志的司令部,将王尚志的警卫大队全部消灭。

“太河惨案”后,在黎玉等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领导人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山东各地都开展了反对顽固派的斗争,给了顽固派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1939年10月,黎压去清河、胶东区检查工作。11月,黎玉到达胶东。在掖县七区周官庄,黎玉向胶东区党委和第三军区负责人作了重要指示,提出胶东的战略任务是:第一步,控制大泽山、昆嵛山,掌握东海、西海地区;第二步,夺取牙山,掌握胶东中心战略要点;第三步,以牙山为依托,南下海阳、莱阳与顽军主力决战。黎玉的指示,指出了胶东对敌斗争中的关键问题,对胶东的抗战、反顽斗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黎玉的

帮助下,胶东区党委讨论了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认真检查总结了工作,确定主力部队转至大泽山区,发动攻势,反击顽固派的进攻,积极开展对敌、对顽的斗争。

浏览:165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李景云
    李景云
  • 柳影
    柳影
  • 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
  • 柳风徐徐
    柳风徐徐
  • 董云凌
    董云凌
  • 南之木
    南之木
  • 辉哥
    辉哥
  • 天长日久
    天长日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