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传》第一章归国华侨之2:飘洋谋生

孺子牛 发表于2018-03-02 14:35:05

2. 飘洋谋生

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几次换乘车船,辗转了几十天,李 公翼一家人终于踏上了马来亚的土地,来到了一个叫波德申的小 城。在异国他乡一切开头艰难,李公翼硬是咬着牙,弯着腰,忍 受着各种屈辱,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努力拼搏,四处 给别人打短工、干杂活儿,凡是出苦力能挣钱的累活儿、苦活儿 都去干了,而治蛙的母亲,一边照顾家里的大大小小,一边给别 人缝纫洗衣。靠着父母亲的辛勤劳作,一家人在马来亚的土地 上,躲避了刀光剑影的追杀,逃过了饥寒交迫的流离,勉强可以 有口饭吃了。

李公翼不酗酒,不抽烟,不赌博,不打麻将,一辈子生活简 朴,挣了一点点儿钱就精心地积攒起来。过了一年半载,他用辛 辛苦苦换来的一点儿积蓄,与同乡人合资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小百 货店,销售一些针篾、鞋袜、毛巾之类的日用百货。在李公翼的 苦心经营下,几年后,小百货店小有赢利,他从中抽出一部分钱 来购买了十几英亩的橡胶园,这时他的全家才算在异国他乡的马 来亚站住了脚跟,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

又过了两年,治蛙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他和四弟治尧一块儿背着书包走进了异国的小学大门。为了在当地可以抬起头来,不受外乡人的欺负,李公翼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对治蛙兄弟 几个在学习上要求很严厉,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近似严酷 地要求子女们刻苦读书。他也经常给子女们讲解中国历史和人文 知识,讲些古代英雄豪杰的业绩,讲了不知多少遍了,而治蛙和 孩子们却百听不厌。

每当李公翼有闲空的时候,孩子们还爱听他讲国内的端午节 家家户户包粽子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大家吃月饼是在月 饼里夹着纸条互相联络,统一起来反对元朝的统治,重阳节是敬 爱老人的日子,还有那家乡晋江上的赛龙舟,还有那岳母刺字精 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的故事。李公翼讲得眉飞色舞,孩 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家乡的概念,在治蛙幼小的心灵里是一个 玫瑰色的天堂,眼下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常在睡梦中插上想 象的翅膀飞回了故里。

在李公翼的努力下,家里 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而治蛙 的母亲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了下 来。为了生计,李公翼又娶了 一个续房,她的名字叫吴贤, 是买来服侍治蛙多病母亲的一 个贫苦人家的女孩子。她不识 字,一直在李家打工帮忙做家 务。治蛙九岁那年,他的生母 在生五弟时得了产后褥,虽经 四处求医,但医治无效,还是 离开了人间,客死在马来亚的 土地上。而这时,治蛙的继母挑 起 了 照 顾 全 家的 重 担, 她 不 久 生 下 了 治 蛙 的 六 弟 治 房, 可 是 每 次 都 让 着 五 弟 治 木 先 喂 奶。 就 这 样, 在 她 的 怀 抱 里 一 块 儿 抚 养 了 治蛙的两个弟弟。 治 蛙 的 母 亲去世后,父亲李公翼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没过三四年,他由 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病塌前,他把孩子们都叫到床前,坚 持着断断续续地说完了他的心愿 :临死前一定要回到家乡福建永 春去看看,就是死了也要把尸骨埋在中国故乡的土地上。为了实 现李公翼的意愿,刚刚 23 岁的继母吴贤把自己亲生的六弟治房、 七弟治炎托付给李公翼的堂嫂照看,肚子里还怀着李公翼的遗腹 子二妹云英,带着幼小的五弟治木,陪送着已经病入膏肓的李公 翼,从波德申马六甲海峡登上了一艘回国的客轮。治蛙和哥哥、 妹妹们站在码头上,望着父亲羸弱的身躯和继母瘦小的身影,望 着渐渐远去的客轮,不禁潸然泪下。

一个多月后,继母返回马来亚,父亲李公翼再没有回来。 这时治蛙他们才得知 :客轮才走了一半的航程,父亲就支持不 住了。在继母的帮助下,他挣扎着坐起来,望着舷窗外波涛汹 涌的大海,手指着祖国的方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归途中 结束了人生。是继母磕头作揖,四处求人,在同船乡亲们的帮 助下,才把父亲的遗体护送到永春老家,埋葬在祖宗的坟莹地, 了却了父亲的夙愿。

浏览:61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