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莒、日、诸山区( 文/崔介)

崔民海 发表于2018-03-08 11:38:00

1943年3月,我奉命离开日照,回到地委,在相邸参加了滨海区参议会后,并在大店向专署机关的同志作了一个传达报告,宣传关于在对敌经济斗争中停用法币的问题。随后为政府党团起草了一个关于三个月完成基本区的村选计划。这时分局已派丁梦孙同志来专署任秘书长,事先黎玉同志征求了我们的意见,老战友了,我们十分欢迎。滨海专署的力量加强了。

一、进军之前

这时已到4月下旬,滨海区党委成立了,参加了几次会议后,就决定我摆脱日常工作,去战工会写1940年至1942年滨海区政权工作总结,素材由各科准备,钟德田同志协助我完成这个任务。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整理,写出了总结,冉加图表,篇幅虽然有些长,却反映了真实情况。

总结完成了,对我是个很大的提高。不幸的是,个把月的脑力劳动,又犯了失眠症,实在痛苦。组织决定我去休养所疗养。7月5日上午,区党委紧急通知我立即赶回区党委。原来是东北军于学忠部撤离山东,我军今晚就进军滨北,并要我立即写好专署安民布告付印,当晚就随军出发。分秒必争的紧急任务,使我大为振奋,便和李仲林同志一起于当晚从朱陆出发,随军区指挥机关行动,7月5日夜便越过泰石公路,向滨北行进了。

一、滨北人民的苦难

从1940年夏天我军被迫撤出滨北后,滨北人民就陷入苦难的深渊。军属、地方党员、抗日群众组织中的积极分子,不少人被逮捕、杀害,被迫害得家破人亡,一般群众在顽军的蹂躏下也活不下去。

莒、日、诸山区约有人口六十万,驻有东北军孙焕彩部、国民党鲁南军区司令张里元部、保安二师张步云部,以及其他土顽杂牌部队、地方机关共十二部分,再加上他们大小官员的太太、听差等,总共不下三、四万人。他们就地吃喝穿用,修碉堡二事、运粮食柴草、修盖房子、甚至买菜、接太太等,事事都要民夫。百来户的村子,每天要出夫二十个以上,天天如此,庄稼不能种,地都荒了,诸城四区、日照三区、莒县四区荒芜更甚。有些村庄连牛驴也养不住。国民党部队抢不到粮食,见牛驴就拉。张步云的部队发饷,时常一个班发一头驴。强奸糟蹋妇女的暴行也时常发生。

不只是一般群众,除了和伪顽有勾结的地主以外,一般的地主、富农日子也不好过。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地主、富农下降,中农、贫农纷纷外出逃难。例如:大古家沟村,以前有七家地主,这时只剩一家,土地由二十多大亩下降到十余大亩;三十多户富裕中农,只剩八家;四十三户中农,只剩二十四家。原因是负担太重,除粮草外,杂费负担就有二十五万多;出夫,不但修碉堡、运输,还要给马副官打苍蝇、看太太,一天一百多个工,不去非打即罚。王家口子村八十八户,原有牛六十一头,驴二十三头,只剩下牛二十三头,驴十二头。由于粮食被抢光,这个村1942年一年就死了四十二人。潘家庄村这一年死了七十九人。人活不下去,更谈不上生孩子了。

另一部分人,如顽军大小头目、庄长、万仙会长、保甲长等当权人物,则大发横财。如石场地主赵云吉,顽军拔壮丁,因地多不按地亩出钱,而按全村的锅灶出钱。俄庄地主葛某干保长一年,土地由六亩上升到十八亩;陈某与伪顽勾结,当了一年庄长,由指地皆无到有地十二亩;董树山当庄长七天,即贪污三千四百元。庄长们的吃喝挥霍更是惊人,中至村附近一个庄长,光吃油条在账的就有一万二千元。当时,有首民谣说得好:“司令、县长,金山银山;区长、乡长,米山面山;保长、庄长,房产土地一齐添。”……他们把个滨北弄成了人间地狱。

三、于、李之间

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部,自1939年入鲁以来(1937年曾来山东,后调走),所辖五十一、五十七两个军(1940年后五十七军番号被撤销),计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共四个师。其中一一二师调苏北参加“反共”,五十七军军长缪激流通敌被驱逐,三三四旅旅长荣子恒先后投敌,一一一师顽同派执行反共政策,只剩两千多人。其余也在国民党的拉拢分化和日寇的打击瓦解下,力量日见削弱,以致不能立足。5月间,敌伪两万余人,再次“扫荡”驻沂山区于之总部,历时九天。于率其部队向我鲁中根据地转移,同我军关系得到改善。

1943年3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令其主力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组成第二十八集团军,由皖进入山东,以加强其反共阵地。李部于3月开始分批进入鲁南,并准备窜犯我鲁中,叫嚣“驱除逆流,收复失地,夺回政权”,公开反共。我《大众日报》发表了《欢迎几十二军入鲁》的社论,强调团结,坚持敌后抗战;进行疏通工作。这些正当的要求,均被李部拒绝,仍气势汹汹地向我进犯。李并于4月间将原属于学忠部地方部队及赵保元、张步云、刘桂堂、姜黎川等部,都编进了二十八集团军的序列,积极同于争夺势力。于学忠因为张步云打出了李仙洲的番号,即于4月中旬组织三路大军讨伐张步云。于李之间不能合作,李部入鲁也引起日寇的注意,更加强了对国民党军队的逼降和政治诱降。

6月,蒋介石命令于学忠部离开山东,防务由李部接替。于学忠在接到命令后,遂于7月初不待李部接防,即按期撤离沂鲁山区和莒、日、诸山区,仓促离开山东。国民党山东省府主席牟仲珩亦随其撤走。山东地区的国民党正规部队迅速下降。

东北军撤离莒、日、诸山区,张里元部也逃向郯城马头地区。剩下张步云等部,正存作投敌活动。

分局、军区正是根据于、李之间形成的这一局势,抓住了时机,命令部队抢在敌伪之前占领莒、日、诸山区的。

四、向滨北进军

抢占山区的任务,急如星火,我十三团及六团二营,7月5日下午就开始行动了。我来不及什么准备,向区党委建议:原路北籍干部,王东年即以县长名义去莒北;古敬安、古方廷即去日北组成日北县政府;钮新农去诸城负责;其他需要的干部,陆续派出。我带了个财务干部,傍晚就随指挥机关出发了,当夜到达泰石公路以北的日北地区,沿途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我们到达街头和张兰一带时,很多地方关系都来联系。专署印的布告送到后,即由地方和部队的同志到处张贴。布告的基本内容如下:为解救人民的痛苦,发展莒、日、诸各县抗战民主事业,本署特向我父老兄弟宣告:

 (1)实行公平合理负担,禁止一切非法摊派,今年夏季公粮免征,秋季公粮减征,部队临时用粮,作为预借,在征收秋粮时抵还。

 (2)为了改善群众生活,团结各阶层抗战,改善租佃、息借、主雇关系,实行“二五减租”、“分半减息”,改善雇工待遇。

 (3)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抚恤抗日烈士家属。

 (4)救济灾民贫民,受敌伪顽蹂躏逃亡在外者,应速回乡与家人团聚,恢复生产。

 (5)平毁一切碉堡工事,禁止资敌,禁用伪币,停止使用法币及地方杂钞,通用北海币。

 (6)危害过人民利益的人,如能改恶从善,获得人民谅解,政府不咎既往。如继续作恶,造谣生事,一经揭发,决不宽贷。

这样一宣传,使绝大多数人消除了由于顽同派的反动宣传造成的疑虑,思想趋于稳定。

到7月14日,我军完全控制了原东北军及张里元部所放弃的地区。

五、歼灭伪军第五旅粉碎敌半月“扫荡”

7月16日,日寇一千五百余人,在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第一军张步云部的配合下,向我进行“扫荡”,企图阻止我发展,支持张逆占领莒、日、诸山区。敌分两路进入街头、高泽后,一面修碉堡,一面试图从南北两路夹击我军。

17日,我军控制了南北沟北端白庙子村东南的制高点,军区司令陈士榘同志的指挥所即设在这里。十三团第二营在营长陈忠梅同志指挥下,于夜间进入三关附近,将张步云伪五旅张文政部包围起来。18日拂晓,我指挥所在制高点上烧起了三堆篝火,只见三关附近枪声响处,随着一个巨大的闪光,张伪的碉堡在一声巨响中飞起了。经过一阵激战,敌死伤无数,全部被我军火力压向三关西南的大山洼里,向南仓皇逃窜;将要到南山根时,只见山上一阵机枪扫射,他们又一窝蜂折向北窜;在北边又响起迎击的枪声时,他们义像一群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四散奔逃。这时已经出太阳了,我们在制高点上看得清清楚楚。陈司令说:“这个大洼好像天然围猎场,他们插翅难逃。”在我们战士冲下大洼时,敌军逃跑不迭,乖乖地举手投降,不到早七点就解决了战斗。这次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在我们回到白庙子村时,十三团参谋长黎有章同志已经忙于清点战利品了。

与此同时,我军以奔袭战术,攻克了伪五旅的后方仁里村。这个有八百人、十挺机枪的所谓张步云精干部队,在一个早晨就被全部歼灭。计毙伤敌一百六十二人(内毙副旅长一、伤副营长一),俘敌二百五十余人(内营、连长十余人),缴获步马枪二百六十五支,机枪八挺,短枪十九支,子弹万余发,电台一部。从此,张步云再未敢西进一步,三关这个村子便成了日北洪凝区同张步云伪军斗争的东大门,也是区长古方廷同志镇守的地方。在他率领的区中队和民兵的联防坚守下,后来曾打退了张伪一个营的进攻,使伪军望而生畏。

另外,我莒中独立营在县委书记王建青、副书记杨维屏同志领导下,也配合行动,消灭了进占莒北板石河的伪军。

这次反“扫荡”,共有大小战斗四十余次,击毙日军中队长久保,消灭了伪先遣支队、伪一旅一部、莒县伪军两个中队,拔取了街头、高泽两个据点,取得了沈疃、张家沟、三庄等战斗的胜利。共毙伤敌伪五百余,俘敌伪七百余,缴获长短枪近千支,机枪十二挺及其他大批军用器材。完全粉碎了敌伪的联合“扫荡”,控制了山区的重要阵地街头、洪凝、松柏林、老君堂。但五莲山、马耳山东部仍为张步云所占据。

反“扫荡”的胜利,提高了滨北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及我党我军在群众中的威信,为丁作的开展打开了局面。

六、进军诸莒边

为了加强滨北的军事力量,反“扫荡”后,滨海支队也进入滨北老君堂、街头等阵地。十三团两个营于7月28日越过台潍公路进入诸莒边地区,配合鲁中部队反击伪军吴化文、厉文礼部与敌第五混成旅团之联合南犯。8月6日,鲁中一团迂回敌后,奔袭了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厉文礼部的后方夏坡、辉渠等据点,将其特务团大部歼灭。反共头目秦启荣与厉伪同窝而居,被我击毙于夏坡附近之辛庄。这个沾满人民鲜血的山东蓝衣社头目,一贯反共反人民,抗战开始,他即以山东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山东纵队总司令的名义,组织反共武装,进行反共活动,罪恶累累。被我击毙,人心大快。诸莒边的开辟,安丘局面的打开,使滨海和鲁中两个地区连接起来了。

与此同时,胶东军区贾若瑜同志也率领胶东十四团的一个营,于8月2日越过胶济铁路,进入胶南藏马山区北部,开辟了诸胶边游击区,滨海同胶东的联系也打通了。

七、开展地方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包括台潍路北的诸莒边在内,我力量能达到之处,包括基本区、边沿区等,共有八百四十个村庄,三十万人口。先后建立了莒北、日北、诸城、诸莒边四县和下辖二十个区的政权和党的领导机关,并县、区武装 。局面打开了,但地方工作一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首先,干部缺乏。开始时,我和李仲林同志都是跟部队一起行动,并没有建立机构。区党委建立一地委,派来了抗大一分校上干队政委罗野岗同志任组织部长(后来区党委确定军分区政委刘西元同志兼地委书记、李仲林同志为副书记),并带来了几个干部,如邓仲儒、单章等同志。这样,地委有了我们三个人作地方工作,并由只照城关秘密区委书记赵明甫同志任秘书,才开始建立机关。政府方面,莒南县长王东年同志马上带部队人员和警卫部队到了莒北,立即宣告成立了莒北县政府,开始工作。不久,部队进军诸莒边,他又随军去诸莒边,而由临沭调来王更生同志继任莒北县县长。日北县由古敬安同志组织县政府,还是十三团调出聂健民同志到县政府任秘书才逐渐建立起来。8月,我去区党委专署汇报情况,并去分局请求将尚立斋同志从党校调出,任一行署秘书主任,最后向专署提出了三点建议:(l)行署科长、各县县长、区长、县以上财粮干部均南专署调配,一般干部就地解决,(2)原籍路北干部尽量调回路北(指泰石公路北)。(3)区长训练班中的外籍干部尽量分配滨北。并提出日照县县长牟友民同志调行署民政科长,这些意见都被采纳了,又派赵雨村同志任财粮科长.9月1日,一行署才宣告成立。区党委、专署千方百计解决干部问题,最后把滨海中学的教职人员也调出来了,军分区及十-二团对县大队主要干部及其他干部给予了全力支持。县级的党政干部很快得到解决。

其次,政治情况复杂。一般说来,恢复区比新开辟地区的工作困难得多,原因就是我们撤出后,拥护我党我军的群众受到了打击、迫害。又加顽同派统治了三年之久,进行反动宣传,给群众造成了疑虑。同时,村政权掌握在反动势力手中,他们表面拥护我们,实际上是伪装积极,骗取我们某些十部的信任,暗中进行破坏。

第三,谣言多,群众情绪不稳。反动势力散布什么“八路军先甜后苦”、“中央军快来了”等谣言,欺骗群众,使得群众情绪很不稳定。

我们进入滨北后,即利用各种场合,广泛宣传我党的政策、当时的形势和专署的布告,边宣传边开展工作。等到区政权建立之后,群众工作的进度加快了  对受害的军、烈属和贫苦群众,进行抚恤和救济。争取逃亡群众回乡,并扶持他们恢复生产。积极做好当地干部和有影响的人物的工作,如我们的干部王金亭,在我们困难的时候,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没有变节投降,我们便安排他到莒北优救会工作,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对莒北县有影响的人物,如马德臣等,我们及时同他打招呼,争取他的支持。对于有罪恶的分子,则暂置不问,以稳住他们。经过一段工作,群众情绪稳定下来了。

从进入滨北到秋收以后,我们先后发放救济款二十万元,救济抚恤一千多户,按新办法征粮的一百四十余村,一般比老区减轻负担三分之一,各阶层负担为:贫农负担占收入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中农百‘分之九,富农百分之十三,地主百分之二十一。个别村庄的大部分农户,不仅要全部免除负担,冬天还要给予救济。这样,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使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过去,农民因借贷而被抵押土地,这极不合理。各县在一个半月中,解决这类土地案件一百多起。为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发放了秋耕贷款五十万元,纺织贷款三十万元。1944年春,又发放春耕贷款一百四十万元,给群众生产以极大支持。

在恢复发展生产的同时,发展地方武装。莒北二百五十人,日北三百三十人,诸城一百八十五人,诸莒边三百七十八人。共计一千一百八十一人。武装力量经常活跃在边沿地区,普遍发展群众武装自卫团,很快发展到两万多人,并开始发展民兵。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组织也逐渐建立。

我们站住了脚,使群众运动引向深入,开始了减租减息;恢复了学校,开办了小学教员训练班;开展了社会统战工作。一些地方人士如日北的刘子正,诸莒的白寿之、白孟龙,诸城的王卓先等先生,都为抗日民主事业来奔走,省文协的臧一蘧同志也回到滨北活动。莒北的张笃生、战菲村、王遇民等同志和各县的一些知识青年参加了工作。于是,莒、日、诸山区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共产党是救星”,“有八路军就有我们”的话语出现了。“翻地瓜秧”那一套胡言乱语再不灵了。人们从观察中出现了善意的评论,如“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穷八路,富钢笔。”…

附表一:各县县委主要负责人

    县  别

    莒北

    日  北

    诸城

    诸莒边

    书  记

    刘特夫

    张敬堂

    钮新农

    于应龙

    副书记

    辛玮

    白长洲



 

附表二:各县县长科长

    县别

    莒北

    日北

    诸城

    诸莒边

    县  长

    王更生

    古敬安

    张苏平

    王东年

    秘书

    李寅生

    聂健民

    杨玉恒


    民政科长

    赵伯方

    李波平

    陈巾瑞


    财粮科长

    陈士璞

    杜元岭

    赵雷彪

    宁学曾

    文教科长

    崔景周

    王东明

    刘同群


    公安局长

    卞立宪

    孙善英



 

各县区长


    石场区

    桑园区

    大石Ix

    中支区

    招贤区

    莒北

 

 

    王宝经

 

    刘汉忠

 

    李德伦

 

  冯涛(副)

 

    张约


    洪凝区

    街头区

    膏泽区

    三庄区

    五楼区

    日北

 

 

    古方廷

 

    刘凯

 

    牟益民

 

    刘家铭

 

    杨吉辰


    仁里区

    常山区




    诸城

 

 

    张鲁东

 

    刘岑





    太平区

    金墩区

    荆山区

    贾悦区

    潍北区

  诸莒边

 

 

    刘建之

 

    刘同安

 

    祝剑锋

 

    王景五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日初稿,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定稿)

《日照烽火录(第一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二OO七年十月出版,由政协日照市委员会文史联谊会王苏灵编

浏览:248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夏天
    夏天
  • 马子店
    马子店
  • 孟欣
    孟欣
  • 徐兆富
    徐兆富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