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浩生平纪事(1919 ~ 1991)

胖胖的a公 发表于2018-04-29 21:08:27

未标题-1.jpg

杨在浩于1949年五月中旬南下到杭州时的留影

1919年

10月13日(农历八月二十),出生在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少年时期,就跟随父兄学做木匠、做农活,后来又打短工,14岁起给村里放牛。

1938年

1月,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发动“徂徕山武装起义”,抗日烽火燃及新泰。

6月,中共新泰县委创建了以土门、龙廷为中心革命根据地,在共产党人颜成明等人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939年

6月,由颜成明同志(建国后曾在福建省担任厅局级领导职务)发展介绍,在掌平洼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村抗日群众团体的职工会长。

7月,担任村党支部委员。

1940年

春节前,发动全村贫苦农民开展向地主“借粮”、“减租减息”运动。

4月,秘密参与由村党支部发起的、设法寻找顽军隐藏的一批枪支弹药,起获后,抢运出山,直接支援抗日的八路军部队。

5月,半脱产任北师乡职工会长,一面在家务农,一面负责村职工会工作。8月,脱产调到新泰县抗日救国会任工会干事。

1941年

3月,在山东沂南蒙山一带的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政治军事。在校学习期间,任二连三排民运委员。

11-12月底,日寇两次集中5万兵力对东蒙山合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先后两次主动承担导引大部队突围任务,带领几个战士10余天在大山里机智巧妙地与鬼子周旋,牵制和吸引日军主力,胜利完成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在部队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分校领导嘉奖并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1942年

2月,在抗大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新蒙县黄庄区任区职工会长。12月,任分区委委员、区民运委员、区抗联主任。

1943年

1月,任新蒙县黄庄区区委委员、区民运委员,分工负责区抗联工作。

春季,与李森结为夫妻(李森,本县后羊村人,出身贫农,1943年入党,次年参加革命工作。全家兄妹7人先后于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成为当时全县著名的抗战模范家庭,其中二个兄长为革命壮烈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9月,调蒙阴县张庄区担任区委委员、区抗联主任。

1945年

6月,被选为蒙阴县农会会长并兼任县抗联机关党支部书记。其间,参加中共鲁中二地委集中整风学习,任蒙阴县参加整风学习队的支部书记,学习结束后参加二地委的土改复查工作,并任工作组组长。

1946年

6月,在反击蒋军进犯的自卫战争中,于蒙阴城北,奉命会同城郊区委书记指挥百余名武工队员,坚持20余天的阻击战,数十次击退进犯的敌人,胜利保卫了城北一带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战斗结束后,受到县委的通报表扬。

11月,长子出生。

1947年

5月,参加并组织孟良崮战役的支前及打扫战场掩埋烈士等任务。

1948年

1月,任中共新泰县城郊区委书记。12月,女儿出生。

1949年

1月,与李森等90余人为支援江浙新解放区政权建设一起随军南下。南下前,在配备新区一个县委领导班子时,被内定为县委民运部长。南下中,在二大队下属一个中队部工作。在进入江苏后,在高邮县境内身染重病,但仍坚持行军,没有掉队。

4月24日,从扬州渡口过江,抵达南岸一一镇江。之后,又沿江苏无锡、宜兴和浙江湖州,于5月9日到达杭州市,在拱宸桥休整待命。

5月18日,奉命进驻浙江武康县,带领党政工作队开始接管政权。

5月21日,中共武康县委、武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被任命为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县长。紧随其后,迅速废除国民党1日政权遗留下来的“保甲制”,  着手组建区、乡级民主政权。同时,组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剿匪反霸斗争,加强治安,稳定社会;筹备粮草,支援前线;减租减息和恢复生产;完成秋收征粮任务。

8月,兼任浙江省武康初级中学(属省教育厅主管)校长。

1950年

3月,次子出生。

6、7月间,陪三弟杨在春(时任华东海军军医培训队长)游莫干山,并一同看望正在山上检查工作的同乡好友王芳同志(时任杭州市公安局长)。

从10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领导、组织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次年3月基本结束,使全县广大贫困农民分到土地,解救了生活。

从11月份开始,领导、组织开展镇压反革命分子运动,至1953年6月结束,全县消除了匪患、恶势力侵扰,人民生活从此安定。

1951年

1月,被任命为中共武康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仍兼任县长,主持全县党政工作,在全县各区、乡、村人民政权建立起来的基础上,使之逐步完善巩固。

3月,三子出生。

10月,长子接回身边。

1952年

1月,领导全县开展“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运动。两项运动均在10月结束。两个运动后,全县面貌一新,生产蒸蒸日上。

10月,兼任武康县委干部学校校长。同月,部署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

是年,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宣布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实行群众监督、教育改造。

1953年

6月,四子出生。同月,受命赴江南千窑瓦都一一嘉善县干窑镇,任地方国营浙江省砖瓦一厂党委书记,至此开始工业战线生涯。

11月,回山东新泰省亲。

1954年

1月,调任浙江省工业厅监察室主任。

6月18日,在全国开始推行“一长制”后,被省工业厅任命为地方国营宁波铁工厂(后改称宁波动力机厂)厂长。

1955年

5月17日,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参加中共宁波市委任委员。是年,全厂产值、利润、成本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

1956年

年初,向全厂职工发出“支援农业合作化,支援农业丰产”的动员令,组织、发动职工群众提合理化建议,从厂部到车间,从干部到工人,人人为增产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献计献策,全厂生产热气腾腾。该厂在上半年全省厂际竞赛中获奖,生产的柴油机和煤气机出国展览。

女儿被接回到身边。

6月,在召开的中共宁波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委委员。是年,在实行货币工资改革中,被定为行政13级。

12月11日,  《宁波报》刊登通讯一一《一个化钱‘小气’的厂长》,并配发编者话。12月18日,  《浙江日报》刊发报道一~《杨厂长会过日子》,并发表短评:  《学会精打细算,慎重花钱》。

12月23日,  《人民日报》转载《浙江日报》的报道,标题为《勤俭办企业的杨厂长》,同时配发署名文章-- <克勤克俭,以身作则》。

1957年

1月24日,任中共宁波动力机厂党委书记,仍兼任厂长。8月17日,省工业厅发文,被免去宁波动力机厂厂长职务。

是年,浙江省委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大力发展化肥工业支援农业,遵照毛泽东主席指示,决定建设以化肥为主的大型联合化工基地。嗣后,由化工部基本化工设计院、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中南勘察设计院及浙江省工业、电力、卫生厅、原浙江,电化厂筹备处组成厂址选择委员会,开始大型化工基地的选址。后确定衢州城南干塘畈即东周为厂址。与此同时,省委下达决定,成立浙江化学工业公司筹备处的通知,开始衢化的筹建,同时向各地抽调骨干。

1958年

2月20日,被免去中共宁波动力机厂党委书记职务,奉调浙江化学工业公司筹备处(11月改为衢州化工厂)工作。

3月初,任衢化外出实习第四大队(即建筑安装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带领60余名工程技术骨干赴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培训学习。

8月底,实习结束,从兰化返厂。

9月,在建厂指挥部总师室机械组负责工作。

10月,在衢州火车站接站从杭州迁来的李森及5个子女,暂居城内蛟池街一民房。11月,因劳累成疾,入衢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1959年

1月,全家搬至衢化,暂住附近农村。5月,调机械分厂任党委书记。

6月,指挥与组织该厂1.5吨电炉投产。9月,新组建机械分厂党委,任书记。同月,经省委批准增补任命为衢化党委委员。

1960年

2月,在中共衢州化工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选为党委委员。6月,调任电化分厂党委书记。

12月,全家(岳母己一同居住)搬至衢化新建第一批家属宿舍。

1961年

2月,在中共衢州化工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党委委员。11月,被任命为电化分厂代理厂长,全面负责党政领导工作。12月,与李森参加干部大会。会上,聆听了正在衢化视察工作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

邦所作的形势报告。

1962年

2月,接待来衢化探母的妻兄李树德(时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父女等,共度春节。3月,接待三弟在春(时任海军上海医院副院长)出差途中来衢化探访。

当年电化厂全年生产计划超额完成,其中烧碱达9541吨大大超过7500吨(年)设计能力。

1963年

1月,主持召开电化分厂第一次党代会,经大会选举并由总厂党委批准,任党委书记。该厂全面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并首次上交利润,一举摘掉亏损企业的帽子,为投产以来第一次为国家积累了资金。

2月,在中共衢州化工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党委委员。

3月,老战友、老领导李春芝(时任山东省化工厅厅长)专程来厂探访,共叙友情。4月,赴莫干山疗养,期间去故地德清武康拜访阔别10余年的老同事。

1964年

2月,赴上海探望母亲,与三弟在春全家共度春节。

2月下旬,在中共衢州化工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党委委员。

4月,在参加一次总厂工作会议期间不慎跌伤,伤势严重,住院及疗养近半年。

10月,赴宁波专家门诊疗伤,期间探访了宁波动力机厂,拜会市委及厂里的老同事。12月,经省委批准任衢化总厂工会主席,并兼任总厂政治部党总支书记。

1965年

8月,代表衢化工会主办全省省属10大厂矿篮球联赛。

1966年

6月,受总厂党委委派,出任工作组组长,进驻两校(衢化职工子弟学校、衢化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指导文化大革命运动。不久,被点名批判的大字报在生活区职工食堂贴出,很快波及两校,遭到学生的轰赶。嗣后不久,工作组被撤销召回。

8月,电化氯化车间发生“8-8”事故(系震惊全国氯碱行业的特大事故,牺牲8名职工、百余人受伤中毒住院)发生后当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施救并代表工会连续数昼夜处置伤亡人员的善后事宜。

12月,多次被造反派围攻、批斗、游街。

1967年

1月,  “一月风暴”席卷衢化地区,中旬与浙江化工学院的院党委书记、院长以及衢化运输处处长等人,一同被浙化院的红卫兵组织和衢化部分“造反派”,以“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罪名非法押往杭州游街示众。成为衢州地区首次在职高层领导干部在省城被游斗的事件。

1月下旬,被遣送衢化龙游黄铁矿劳动,期间代表总厂工会帮助处理该矿矿长兼党委书记因不堪批斗折磨含冤自杀的善后工作。不久又被揪回厂内,并被停职和抄家。批斗逐步升级,无数次冠以“三反分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被游街侮辱、体罚和毒打。

2月,在“造反派”组织的威逼下,总厂党委报请省委被迫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7月初,在一次批斗会后被拷打,严重致残,因厂职工医院己成为武斗据点,在家人陪护下去县人民医院就诊。

8月中旬,在李森惨遭毒打后次日,为防挟私报复的恶棍们再度下毒手,夫妇深夜逃往县城内一家偏僻旅店躲避(此时衢县城内已军管)。

9月底,乘火车赴上海探望患病的母亲,10月初返回衢州县城继续避祸。

12月初,得悉部队进驻衢化地区,武斗的混乱局面被控制后,从县城返厂。

1968年

1月,衢化全面实行军管,之后随意揪斗、殴打老干部的现象有所制止,但仍继续遭受批斗与人身侮辱。

6月,以查5•16分子为名,再次被抄家。由于军管会的干预,批斗形式逐步缓和。下半年后,随着党的干部政策逐步明朗化,多数时间在家写检查,同时接受“内查外调”

1969年

2月,宣布解放。

3月,任电化分厂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后改为党委书记)。11月,被省革委会批准增补为衢化革委会常委。

12月,组织衢化拳头产品聚氯乙烯装置投产并一次开车成功。

1970年

8月,接待三弟在春(时任海军上海医院院长)出差途径衢化停留探访。9月,在中共衢州化工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党委委员、常委。

10月,参观考察全国学哲学先进典型一一江山县勤俭大队。

1971年

4月,母亲病重,回山东新泰探视。

10月,主持4000吨(年)氯化苯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受文革动乱影响至1980年建成投产,成为衢化当时的拳头产品)。

是年,还组织了进一步提高产能的万吨漂白粉新工艺的改造。

1972年

8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衢化推广优选法,其间陪同考察电化氯碱、盐酸以及合成氨硫酸等生产装置。

10月,带队学习考察上海天原化工厂、高桥化工厂等兄弟单位。

1973年

3月,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省委书记陈伟达来衢化视察,参加汇报会。

11月,带队考察北京化工二厂,返途中在济南作短暂停留,期间探访患病住院、分别己30年的老战友赵洛舟(时任黄河汽车制造总厂党委书记)。

1974年

 下半年起受“批林批孔”运动及衢化地区出现两派民兵组织对峙、械斗影响,  领导与管理十分艰难,仍全力保证了持续生产与安全。

1975年

1月,调回总厂工作,分管全厂生活后勤。

7月,兼任热电分厂代理党委书记工作,至11月由其他同志接替止。

1976年

1月,分管全厂生产及供销。

3月,出差期间,专程赴湖南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

5、6月,协调龙游黄铁矿所属的遂昌金矿划归省冶金厅等工作。

1977年

4月,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同与会代表一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等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亲临小组讨论会,还专门向其了解衢化及遂昌金矿生产建设情况。在京期间探访患病治疗的妻兄李树德(时任内蒙古区党委常委、区革委会副主任)。会议结束返厂,便作为“揭、批、查”的对象,被要求“说清楚”。后经省委批准停止其总厂党委常委的活动,参加学习班。此后,下放生产厂边劳动,边“说清楚”。

1978年

至春节前,审查基本结束。

2月,患糖尿病、冠心病接受治疗在家休息。

5月,与三弟在春夫妇同回山东新泰探视母亲,在泰安期间拜访老领导、老战友曹礼琴(时任泰安地委副书记、专署专员)等老同志。

7月,在杭州看病期间拜访老领导王芳(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当面陈述“揭、批、查”中被审查的片面、不实情况内容及申诉冤情。

11月,与出差途经衢化的妻妹夫吴子诚(时任舟山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面唔。1979年

赋闲在家。

1980年

2月21日,时隔两年后,  《审查报告》(初稿)终于形成,并征求本人意见。随即对报告中不实之处提出书面意见。

3月17日,在既未反馈核实结果,又未经本人签署任何意见的情况下,  《审查报告》上报省经委。直至批复后,才与本人见面。此后,开始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诉。

10月,为申诉事宜专赴杭州。

1981年

3月,恢复工作,任动力仪表分厂党委委员、副厂长。复出前后,继续向上申诉。11月,住院做颈部痈疮手术治疗。

是年,曾赴南京与三弟在春(时任海军高等医学专科学校训练部部长)会面并做体检治疗。

1982年

5月,参加衢化老干部疗养团赴庐山疗养。

11月,组织厂部机关铺设电缆劳动,因劳累过度高烧不退住院,突发心梗抢救医治,后转省城医院检查治疗。

12月16日,由省城返回衢化,继续住院治疗。

1983年

1月,病愈出院。胞兄杨在沂特地从山东老家来衢探视。4月,退居二线。

8月,衢化党委发文,宣布文革中对其进行的所谓“历史问题”的批斗审查是错误的,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在当年工资调整中,工资级别调整为行政12级。

12月,离职休养(经省府下文享受厅局级领导干部待遇)。

1984年

2月,接待来衢的济南杨明堂兄,并一同欢度春节。5月,与李森一同参加衢化老干部赴普陀山旅游活动。

1985年

4月,应约与三弟在春夫妇同往绍兴游览,其间参观了周恩来祖居和鲁迅故居等名胜。5月,接待专程来衢化探望的三弟在春夫妇。

1986年

6月,去南京三弟在春(时任海军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处,在宁期间曾一同看望了老战友褚玉祥同志(时任江苏省公安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10月,赴山东新泰参加党史研讨会议并回故里省亲。

11月,作为离休老干部代表,出席衢化第七次党代会。因胃出血住院治疗。

1987年

3、4月,参加“衢化精神”大讨论,在衢化电视台作专题演讲报告,接受媒体“关于衢化第一次创业光荣传统与事迹”的专题采访,受到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10月,与李森同回山东老家省亲并参加新泰市党史编纂会议等活动。其间,登临东岳泰山。

11月,应邀赴宁波市参加宁波动力机厂的相关活动。

1988年

5月,作为衢化第一代创业者代表参加衢化建厂30周年厂庆纪念系列活动。

8月,被推选为衢化老年体协主席。参加省厅局级离休老干部休养团赴青岛疗养,其间,与在青的曾担任过市、局和院校领导的老战友们亲切会面,畅叙友情。

1989年

6月,应邀出席电化厂30周年厂庆活动。

11月,率衢化老年门球队赴舟山、宁波等地参加比赛活动。

1990年

9月下旬,作为浙江省老年体协组团的代表专程赴北京观摩第十一届亚运会。在京期间,曾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泽东主席遗容。

10月,化工部部长顾秀莲来衢化视察,参加会见、合影。12月,作为离休老干部代表,出席衢化第八次党代会。

1991年

5月,与李森同赴厦门疗养旅游。

9月28日,应邀赴宁波中策集团(即宁波动力机厂)参加40周年厂庆活动。10月4日,离甬返衢。

10月18日,动身赴山东泰安、新泰、蒙阴等地,重访故地,看望老战友和乡亲,祭拜新泰烈士陵园和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凭吊革命先烈亡灵。还应新泰市委党史办邀请,出席市委组织的“党史、市志”文稿审定工作的会议。其间,恰遇三弟在春应邀来新泰给全市卫生系统讲学、赠书。兄弟二人同返故里为家乡人民献爱心、作善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新泰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与宣扬。11月16日,与来鲁出差的四子同离新泰,沿当年南下路线返浙。途经浙江德清县武康镇时,探访了原中共武康县委、县人民政府1日址,并与镇政府领导会见交谈。

11月18日,回到衢化。

12月17日,晨,突发脑溢血,送医院全力抢救。

12月18日,上午8时37分,心脏停止跳动,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2周岁。同月,  《浙江日报》刊发逝世消息。

4副本.jpg

杨在浩在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前留影(1990年10月)


谁在收藏
浏览:26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煎饼卷冷肉
    煎饼卷冷肉
  • 西瓜
    西瓜
  • 陈术
    陈术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