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陈炳奎和于烺的革命情谊(文/陈林林)

老林林 发表于2018-05-21 10:52:11

0副本.jpg

八年前,我去看望于烺的女儿于孟雪姑姑(顺着于烺孙子的辈分称呼,我也叫姑姑)在姑姑家,看到胶东籍老革命肖玉写的一本书《啊,天福山》。这本书主要讲述于烺与理琪等人组织领导天福山起义前后的传奇经历,书中有专门讲述我爷爷作地下工作和救治于得水的章节,一下子唤起我五十多年前的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小说《苦菜花》流传全国,后来随着同名电影上映,更是风靡一时。那时我在小学,看了电影再看书,对书中的大英雄于得海敬佩不已。晚上饭桌上全家对这本小说和这部电影评头论足,气氛热烈。谈到于得海,父亲说书中大英雄的原型叫于得水,抗战时期在胶东受了伤,是我爷爷给他治愈了。听父亲这样说,我不以为然。在我的印象中,爷爷虽然是当地著名的老中医,老家的乡亲也说过不少关于抗战时期八路军经常在我家驻留、吃饭的事,但这和救治大英雄的壮举,相距甚远,再说爷爷本人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我不信!

《啊,天福山》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肖玉是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组长,祖籍就是我老家文登大水泊。肖玉很小的时候,受到于烺的影响,十二岁就参加了革命。这本书的内容有些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些是采用安家正先生的采访记录。安家正先生是在于烺平反昭雪之前,实地采访于烺相关当事人,包括于得水部下、于烺战友、亲属、村民等。安家正先生根据采访记录,写出了《半岛泪》一书,仗义执言,最早把于烺冤情大白天下。在这本书中对我爷爷的讲述,除了名字和年龄外,基本依据采访的翔实资料。

《啊,天福山》书中对我爷爷作地下工作、救治于得水作了详细描述,时间、场景、人物、和于家的关系,与五十多年前父亲的讲述如出一辙,一下子和我父亲当年的说法对上号了!

我爷爷陈炳奎生于1905年,家在文登大水泊镇沟曲家村,离于烺的家不到三里路。陈、于两家是世交,这交情始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是可以肯定,他们之间的交情绝不是缘于物质利益,而是缘于精神、信仰的共鸣,及彼此间“友直、友谅、友多闻”。唯如此,才能让爷爷成为于烺情投意合、生死与共的挚友,心甘情愿地为其从事的革命事业和他的家人、战友默默奉献。

爷爷读过很多书,家里那些经历了“破四旧”等多次劫难后尚存的书《左绣春秋》、《增批历代通鉴》、《监本诗经》、《监本易经》、《龙文鞭影》、《本草纲目》、《伤寒论》、《汤头歌》、《金匮药方》……都被他一遍一遍读过,书中留下的圈圈点点,见证了爷爷读书、思考。

于家祖辈亦是书香人家,于烺本人也是知识分子,较早接受了先进思想、萌发了革命意识。爷爷和于烺都非常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俩人见面无话不谈,抗战救国,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他们的共同志向。

天福山起义前后注1,爷爷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先后在井东小学、大水泊启民小学教学。同时,因为他精通中医医术,在八十年前乡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四里八乡各色人等都会找他看病,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各界人士。给人看病时,爷爷一边把脉,一边看似无意识地与病人聊天,其实他在聊天中套取情报信息。他以教师和医生身份作掩护,搜集到有用的情报,就想方设法立马传递给于烺 注2。有时他自己不能分身,就让“小情报员”(我父亲陈书声1928-2001,当时在大水泊启民小学读书,1942年和我姑姑一起到胶东公学读书,参加革命)去送。陈、于两家的关系好世人皆知,孩子们经常两边串门,啥时去送情报都不会有人怀疑。

抗战时期,大水泊附近的几处小学不仅仅是几位天福山起义领导者于烺、张玉华、王翼之、王台等人的暂时栖身地和情报站,更是共产党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的重要阵地。我爷爷和于寿卿等先生,发挥所长,在课堂讲抗日道理,教学生写抗日文章注3,还把搜集到的抗战歌曲(其中有些歌曲可能是文登本地人自创的,如《瞎子唱》、《昆嵛山》等)汇编成册,在钢板上刻蜡纸,手工用滚筒沾油墨一张一张印刷注4,然后分发传唱,为掀起抗日热潮积聚力量,为天福山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于烺等组织领导天福山起义“狼吃狗子”,“狗子”也盯上了于烺的家人。他们放言,要把于烺一家老小斩尽杀绝。

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于烺的家人只好东躲西藏,四处投亲靠友。可是谁敢冒险收留他们呢?一旦事情败露,那可是真要命的!

关键时刻,我爷爷挺身而出,把于烺的母亲、妻子、妹妹、儿女接来,与家人同吃同住。为了防止走漏风声,爷爷叫我姑姑、姑婆分别在南、北两院门口放哨站岗,一旦发现生人靠近,立马关门回来报信,采取措施确保于烺家人平安注5

据孟雪姑姑讲,她们住下不久,河北村的村长因为拒绝给鬼子打开于烺家的门,被鬼子打断了腰,送到我爷爷家养伤,后来还有一些河北村的人为了躲鬼子,也陆续跑到我爷爷家住。

天福山起义前,起义队伍几十号人在于烺家集结,天天吃饭,粮食成了大问题。于烺自己家的粮食吃光了,变卖家产换粮食吃光了,只好到亲戚朋友家借注6。说“借”(实际是要)找谁借呢?那年头,谁家也没有余粮。于烺思来想去,还是得找我爷爷帮忙度过难关。见面于烺一开口,我爷爷没有犹豫,满口应承。其实,他也没有余粮,但是为了抗日,必须自己家人作出牺牲。爷爷号召全家(我爷爷弟兄三人,他是老大,弟兄各自成家,均有多个子女,另加我姑婆和曾祖母,将近二十口人,没分家,都在一起过)勒紧裤腰带,下地干活的人可以吃点玉米饼子,其他在家的人只能吃地瓜、地瓜干注7。省下粮食送给于烺,支援队伍打鬼子。

爷爷和于烺是世交、知己,是同志加兄弟,他们亲密无间的革命情意弥足珍贵!如今,于烺受不白之冤屈死近八十年,爷爷也已离世二十多年,几十年来,两家后代一直亲情不断,因为我们身上有同样的红色基因。祖辈的红色基因传到父辈,传到我辈,已经深深融入血液、浸入心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这是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最好的纪念。”

谨以此篇纪念千千万万为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牺牲的革命先烈!

注1:具体年月无法查清,我是根据家中的历史资料和我父亲、叔叔的讲述确定时间。

  注2:见肖玉纪实文学《啊,天福山117-119页》

注3:见学生作文照片

注4:见资料大水泊学校歌曲照片

    注5:于烺女儿口述

注6:见采访张玉华将军文章《于烺与抗战》片段

注7:沟曲家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炳春讲述,他当时在我爷爷家做长工

浏览:4819次

评论回复
  • 老林林

    2019-12-15 20:01:21 老林林

    您好! 关于于烺妻子的问题,我询问了于烺的女儿于孟雪,她说于烺妻子姓丛。如想进一步了解,请您直接与于烺的外孙袁波联系,袁波的电话号码为:15898760382

  • 英雄

    2019-06-24 11:38:34 英雄

    我在寻我父亲的姑父,现在老辈均已去世,于烺的信息比较符合他们以前的叙述,想核实一下于烺老伴的信息

  • 昔日迷彩

    2019-06-23 23:32:05 昔日迷彩

    请问于烺的遗孀是姓邢吗?

最新来访
  • 大荒堂主
    大荒堂主
  • 潘龙
    潘龙
  • 老林林
    老林林
  • 鲁小楠
    鲁小楠
  • 12366
    12366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