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亭同志在一起的日子(文/徐迅)

地瓜 发表于2018-08-27 17:27:23

我和薛亭同志熟识,是在1945年12月我调任莒南县板泉区委书记以后。那时,薛亭同志在县委组织部工作,也可能因为他曾在原沭水县委机关工作过,对沭水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有时到板泉区(原沭水 县委驻地)检查工作,他满腔热情地支持我们放手发动群众,坚持边沿区武装斗争,对土改中某些“左” 的偏向,也曾提出过善意的批评。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对人诚恳热情,思想作风非常朴实。在数九寒冬,他穿着“撅腚袄”,为了御寒,扎着腰带,布单鞋露出多个脚趾头,就这样到处奔波。给我留下探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1948年3月以后,薛亭同志在任莒南县政府秘书科长、代理县长、县长期间,对政权建设和完成繁重的支前生产任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在党 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方针指引下,随着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1948年8月,莒南原县委书记杨心培、宣传部长王健英、公安局长高扬、武装部长林岗先后调离。新的县委会由书记庞 夫力、县长高风林、组织部长徐迅、宣传部长葛仲昌组成。高风林同志较长时间带领长备民工随军参加鲁南等战役,葛仲昌同志未到职即带领担架兵团开赴前线。薛亭同志1949年2月提任县委委员、代理县长, 同年9月,李永臣同志参加了县委会。党委健全了, 胜利地完成了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生产支前、培训干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及提干调干等各项任务。当时的县政府有12个科局,下辖10个区公所,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在高风林同志支前1949年 2月调离后,主要领导责任便落在薛亭同志肩上。薛亭同志的工作,县委和人民是非常满意的。

薛亭同志工作勤奋,刻苦好学,他为莒南县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这次党代表大会筹备过程中,县委委托薛亭同志起草了开好县党代表大会 <工作细则>,除了县委的工作报告和〈关于1950年的工作任务> 等三个决议草案以外,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细则进行工作的。地委组织部长李华林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得很成功。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莒南县第一届委员会,县委由7人 组成,庞夫力为县委书记,张明、薛亭同志为副书记。我因为同张明对调,在预备会上我讲完话后,便匆匆赶到郯城县委工作了。

临沂地区治山治水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凝聚了沂蒙人民的汗水,地委和薛亭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54年4月,薛亭同志任地委委员,随后历任地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在地委的领导下,沂蒙人民发 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60年代 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时,有幸出席了临沂地委在沂水夏蔚召开的封山造林现场会,薛亭同志带领我们上山参观鱼鱗坑,在锣鼓山上听了经验介绍,目睹满山遍野的绿树禾苗,非常振奋人心。地委和沂蒙人民为全省绿化树立了榜样。以后,我和省贫协的同志又来到蒙阴,第一次乘上汽艇往返岸堤水库看了一遍。山清水秀,碧波荡漾,库区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沂蒙山的人民群众,喜气洋洋。不时听到阵阵悦耳的山歌传来,特别是战争年代就为人们所喜爱的《沂蒙山小调》,听起来格外亲切。所见所闻,感慨万千。60 年代,临沂地委带领全区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建起大中型水库32座,小水库星罗棋布,农业连年丰收。中央命名临沂地区是全国农业先进地区,这是当之无愧的。因此,我由衷地对临沂地委和薛亭同志表示钦佩的。

薛亭同志调省水利厅工作后,我去他家看望多次,都因他工作繁忙外出,未能如愿。还是在1976年,听说薛亭同志住在青岛干部疗养院治病。我借工作之便,去青岛“八大关”看望过他。那时,他因神经衰弱,严重失眠,食量锐减,昔日一米八多的壮汉,如今体重不足一百斤了。他的病无疑同平日工作劳累和“文革”中受到的摧残有关系。分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他住进山医大附属医院,我多次看望他。虽然病情日益恶化,但是他仍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医护人员同疾病做坚决斗争。1979年7月21日,他不幸与世长辞。我和李秀举同志含着热泪到英雄山向多年在一起工作的老战友、优秀共产党员、党的优秀领 导干部薛亭同志告别。

薛亭同志永垂不朽!

(本文作者曾任中共郯城县委书记、苍山县委书记、山东大学副校长等职。)

浏览:120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