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生命为人民(文/李守克)

地瓜 发表于2018-08-27 17:57:33

人民的好干部,我们的好书记薛亭同志逝世近20年了,每当忆起这位好领导尤感深切怀念和由衷敬佩。

1950年我和薛亭同志相识。那时,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沂水地方工作委员会工作,他任莒南县县长。我出发到莒南县,是他接见了我,并且亲切交谈好久,由此对他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后来我先后调沂南、平邑任县委书记,他任中共临沂地委副书记、书记,成为我的领导。此后,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相处25年,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深深感染了我。

薛亭同志对党无限忠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坚决、认真。他工作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公而忘私。他身患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病,疼痛难忍,经常捂着肚子开会、看文件、到基层搞调查研究。他出发随身带着饼干,痛得厉害时就吃点饼干压压。别人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人们常说,他是工作第一,群众第一,从不把个人和家庭放在心上。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杨水才的影子,可以看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一切的焦裕禄的影子,可以看到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的子。

薛亭同志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他热爱群众,理解群众,支持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且真正做到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他经常教育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群众。只要你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不要忘记了群众,而且要组织群众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斗争,这样 才算是有群众观念。

他经常戴着草帽到基层,到老百姓家中调查研究,他走遍了沂蒙山区的山山水水。在他的影响下,地、县委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的关系相当密切。他胸怀宽广,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在“批林批孔”时期,社会上闹得厉害,地委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甚至连县委书记会议也无法召集,有时要到莒南县的大圣堂、高家柳沟等村秘密举行。在会上他总是反复强调要正确对待群众,特别要正确对待有不同意见的群众和反对过自己的同志。

薛亭同志十分注意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他注意帮助解决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批评时也是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平邑县城西乡有一片土地,庄稼长得不够理想。他认真分析了生产上不去的原因,适时地向县委提出了“把好西 大门”的建议。县委根据他的指示,派出工作组,帮助群众深翻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搞了“万亩湖”, 使那一带自然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玉米、小麦连年 丰产。那一时期在平邑全县,这片土地对国家贡献最大。

薛亭同志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他到平邑检查工作或赴济南开会路过平邑县,从来不接受我们招待。 偶而吃一次饭,也不准专门为他炒菜,伙房为他炒盘鸡蛋便是最好的招待。他从来不让下级陪餐,更不喝 酒。吃一碗面条就走,临走一定让秘书交上粮票和 钱。他为人正直,作风民主。每项任务贯彻前,他总是虚心听取下层意见,从不摆官架子。下层自然都愿 意和他接近,对他讲真话。工作中出了问题,他总是自己承担责任,从不上推下卸争功倭过。

他工作深入,善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来不搞“花架子”。他抓农业注重典型带动,山区有山区的典型,平原有平原的样板。费县山区多,他根据山区特点,在费县抓了“样板山”,推广到全区。平邑县桕林区贯庄村西有个岭,叫太平岭,生产条件很差,产量多年上不去。有一年旱情严重,到秋天地瓜秧还没下沟,严重减产。他深入基层调查,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治理太平岭的构想。县委按照他的指示,派出工作组帮助那一带群众治山治岭,大打农业翻身仗,结果当年获得 丰收,以后连年丰产。

薛亭同志是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子,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鲁迅先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正的死了。”薛亭同志是为临沂地区燃烧生命的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蒙山沂水永怀他的英灵。

(本文作者曾任中共沂南县委书记、平邑县委书 记、临沭县委书记,中共临沂地委党校书记、校长等 职。)

浏览:10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柳影
    柳影
  • 煎饼卷冷肉
    煎饼卷冷肉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