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南下干部姚全岱

☆泰泗宁 发表于2015-08-27 11:31:57
泗水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在这块土地上,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终于于一九四八年迎来了她的解放。“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谁不想把自己家乡建设得繁荣富强?然而,为了祖国母亲的彻底解放,“埋骨何须桑梓地”。一九四九年,泗水县一批革命者告别父老兄弟、爱妻娇子,毅然渡江南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去迎接新中国的到来,有的就倒在了黎明之前。姚全岱同志即是其中的一个。
   (一)
姚全岱于一九二二年出生在泗水城西南临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当他记事的时候,全家有父、母、弟、妹五人,只有一亩薄地,两间草房,常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他的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一年到头除了在一亩薄地里辛勤劳作外,还给人家当雇工、打短工,赖以维持生计。他的母亲是个吃苦耐劳、性格开朗、倔强的妇女,常年为一家人的生活忙里忙外,饱尝艰辛。他们的性情赋于了自己的儿子,使姚全岱在少年时期就具有了劳苦群众的优良秉性。艰辛的岁月,使姚全岱从小受尽苦难的煎熬,也把他锻炼成顽强的性格。他的父母因饱尝了一生目不识丁的痛苦,想叫儿子入学读书,可缴不起学费,只得让他在家帮助劳动。直到十六岁,他才得到学习文化的机会。原来,父母看他身个渐高,不便与家人挤在两间茅屋里,就让他到堂伯家借宿。他堂伯家是小康之家,请来了一位有文化的亲戚专门教其堂兄读书。每当那亲戚向他堂兄授课时,他就站在一旁认真地听,默默地记。当先生发现他呆立一旁全神贯注地听自己授课时,便质问、考试他,不料他竟能将自己授过的课文背诵下来,先生被深深感动了,便让他和堂兄一起听课学习。由此,他跟着这位启蒙老师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
时隔不久,堂伯家里的先生走了。姚全岱的父母对聪颖的儿子寄予厚望,便省吃俭用,拚凑学费,送儿子到村私塾读书三年,继而又送他上了一年的学堂。在短暂的四年内,由于他聪明、好学,竟成为一位知书明理、能写会算,深受贫苦农民敬重的“文人”。
一九四三年的寒冬,年满二十岁的姚全岱与贫苦人家的女儿成婚。
    (二)
一九四五年春,姚全岱的家乡第一次解放了。他由乡亲们推荐,人民政府招聘,担任了本村小学教师。是年土改,他家分到土地七亩、房基地一块,还有牲畜、农具,政治、经济上都得到了翻身。饱尝旧社会苦难的姚全岱,特别懂得共产党的恩情。他不断接触党的干部,看党的报刊,接受党的教育,学习马列主义真理,提高了阶级觉悟,迅速茁壮地成长起来。他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地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同时,他还协助乡村政权,积极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项斗争。在他的引导下,他的母亲、妻子都行动起来,连他的婶母也担任了村妇女会长,带动群众投入了火热的斗争。乡村干部和群众都赞颂他为了大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出不尽的力。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战士。姚全岱入党后,服从党的需要,脱产分配到城关区任财政管理员,继任区粮库主任。这时,他深深感到,在战争年代,党的财粮工作多么重要,党组织委以这样的重任是对他的信任,他倍觉光荣自豪,因而,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从没出过差错。
一九四八年六月,我强大的华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了泗水城后,又旋即包围了曲阜、兖州城内的敌军,泗水变成了距前线最近的后方。为了支援前线,保证我军粮食的供应,我县成立了北玉沟粮站,姚全岱是领导成员之一。开始建站,一无所有,姚全岱和战友们通过走群众路线,就地解决人力物力的不足,没花国家一文钱,即建起仓房十八间,并筹办了所需用具。粮站一建立,姚全岱和战友们即刻动员组织群众投入紧张的筹粮和转运粮食工作,半年即收、转了军粮二百五十万斤。在筹粮运粮的过程中,姚全岱白天催粮、收发,发动群众加工和运输粮食,夜晚亲自带领民兵站岗护仓,夜以继日,辛勤工作,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国家、人民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淮海战役打响了。姚全岱组织民工运输粮秣,踊跃支前,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一九四九年二月,姚全岱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南下,奉命去鲁中南行署第四专署(驻临城)集训。这时,他的父亲、母亲已年老身衰,弟弟尚未成人,小女儿只一岁,年轻的妻子又怀了孕,按说难舍难离,但他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毅然决然地向家人告别了。
   (三)
姚全岱在临城学习城市接管政策一月多,被分配到二十二军军部直属队——南下纵队第一支队第四大队。这个大队配备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地委专署的领导班子,大队长刘剑,政委汪星,副大队长周林,粮食局长杨俊达,姚全岱是这支干部队伍中的普通一兵。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姚全岱所属第四大队随军渡过了滚滚长江,五月三日进入繁华城市——杭州,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属浙江省建设厅,改编为杭州军管会实业处,辖邮电、交通、银行、水利、工业、农林等十四个单位。其中的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是最大的一个单位,各县农业推广所均属这个单位领导。单位的军代表是杨俊达。工作人员有几十个,其中一部分是南下干部,一部分是地下党员,一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遵照上级指示,根据工作需要,分头去接管全省各地所属单位。
这年六月,三界茶场(该场在绍兴、上虞、嵊县三县交界处,故名三界茶场)的留用人员两次到杭州找农改所军代表杨俊达,要求派工作人员去接管该茶场。杨俊达考虑该场地处全省偏远的三县交界处,当地国民党残余武装尚未肃清,土匪还在猖獗横行,交通不便,本所工作人员少,故迟迟没有派人前去。直到七月间,实业处长刘剑提出,三界茶场很重要,应尽早派人去接管,杨俊达才决定派得力人员前往。“派谁去呢?这可是个相当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啊……!”杨俊达向同志们说明情况后,凝神思考,面上不觉露出难色。
这时,姚全岱站出来请求说:“首长,让我去吧!”
杨俊达上下打量了这个年轻人一番,问明了一些情况,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说明了茶场的重要性,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的艰巨性,到那里应注意的问题,还问他有什么困难。“请首长放心!”姚全岱充满信心地回答说:“只要依靠党的政策,依靠群众,认真负责,方法对头,就能完成任务!”
杨俊达确信姚全岱是个年轻有为能独挡一面的人才,便决定成立一个接管三界茶场军管小组,并任命他为小组的军代表。同时,还指派我地下党员吴思勋、大学生许济川为军管小组成员随姚全岱一起前去。
时值盛夏,姚全岱一身短装,腰跨匣枪,和两名战友冒着酷暑炎热,时而步行,时而乘车,经一百二十二公里的长途跋涉,到达三界茶场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首先找一些场里的老职工调查了解情况,接着便召开骨干人员和全体职工会议,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研究、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着手进行茶场的组织整顿和生产恢复工作,很快使工作步入正轨。他白天工作、学习、开会,晚上亲自值班布置检查岗哨,以防敌人的破坏袭击,确保茶场的安全。
姚全岱不仅是个党性强的优秀党员,而且还是个心胸坦荡,富于人情的血性汉子。他对茶场的职工充满了深厚的阶级友爱,不时地询问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他也时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亲人,每月都要挤出时间写一、二封家信,介绍自己的近况,叙说思亲之情,询问家乡和家中的一切事情。不知有多少次,他在深夜独步阳台,长时眺望着北方的星空,心潮起伏,思绪纷纭。是的,无论险恶的江海波涛、艰难的风云岁月,还是江南籁籁的轻风和淅淅沥沥的细雨,都不能冲淡他对亲人的怀念!只有肩上的责任重担,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党的公而忘私的教导,才能减轻他的思亲之情!
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的面庞消瘦了,颧骨突出,额头爬上了皱纹,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老,可健壮的体格锻炼得更坚强了。险恶的环境,艰巨的斗争,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深沉、稳重、刚毅、果断和坚韧。正是有了这高尚的品质、优良的性格、崇高的信念,才决定了他在以后的生死关头,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四)
正当姚全岱和他的战友们依靠全场职工将茶场的工作和生产恢复、整顿得井井有序之际,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开始了疯狂反扑。
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国民党浙江省四明山游击支队司令部首领钱金法、裘鸿初、吴瑞三股残余势力约六十余人,纠集一起,荷枪实弹,由指导员裘宪通率领,中队长兼伪乡长王坍作向导,突然包围了茶场。此时,姚全岱正组织职工开会学习,忽然工人前来报告:“军代表!不好了!土匪来了!还有机枪……”姚全岱蓦然站起来,神色严峻,镇定地说:“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他断定敌人来的不少,想到茶场只有自己和吴思勋带着两支匣枪,职工都是留用人员,缺乏战斗力,难以抵抗敌人的袭击,他当机立断,命许济川和全体职工立即疏散,伺机隐蔽或突围,自己和吴思勋带枪分头从两个角门里出去侦察敌情,阻击敌人,掩护职工,保卫茶场。
吴思勋趁敌人对茶场尚未封锁严密之机,从一个角门里冲了出去。姚全岱从另一个角门冲出,迎面碰上敌人,立即拔枪自卫,不料躲在门旁的敌人突然从他背后偷袭,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绑起来。
姚全岱一被捕,茶场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敌人立即从东、西,南三面闯进茶场,见人就抓就打,见东西就抢就夺,实施了疯狂的报复手段。他们抢劫、破坏了一阵,装满了私囊,又捆绑了唐祥瑞等七名职工,一同押着姚全岱,慌忙向绍兴、王坛一带逃窜。
一路上,敌人对七名职工拳打脚踢,辱骂不休,用枪柄、旗杆、棍棒把姚全岱打得满头青肿,但他不低头,不弯腰,一直用鄙视、仇恨的目光怒视着敌人。他自被俘之时起,一直是面不改色,沉着镇静,忍受着敌人的打骂和污辱,冷静地思考着对付敌人、解救职工的对策,暗自下定为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而宁折不弯的决心。当敌人又一次凶残地打骂、威逼难友时,他再也不能忍受了,高声厉喝:“住手!他们都是采茶的苦力,靠做工吃饭,不知我们的情况,快放他们回去!我是共产党员,是接管茶场的军代表,场里的一切事情由我负责!你们尽管对我来吧!”敌人被他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震慑住了,感到他不易对付,只得暂时罢手。
敌人在蒋岩桥回乡庙吃饭,假惺惺地让七名员工吃了饭,唯独不给姚全岱饭吃。显然,他们知道姚全岱的身份后,对他十分痛恨,眼看毒打对他无效,便用饥饿折磨他,妄图使他屈服。然而,我们的英雄却泰然自若,坚毅的嘴角上露出冷笑。
在绍兴地的王村,敌人将姚全岱单独关在一间屋里,不容他有片刻的喘息,又用“老虎凳”的酷刑折磨他:把他紧紧地捆在长凳上,在他腿底下垫砖,每加一块就问一声:“你服不服,招不招?”然而,毒刑难摧英雄志,姚全岱以坚强的意志,顶住了酷刑,并坚强地回答:“哼!你们的刑具再厉害,也只能恫吓那些贪生怕死的败类!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吓不倒的!别看你们今天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历史将告诉你们:等待你们的只有灭亡!”
“加!加砖!……”敌人嗥叫着,直到姚全岱昏迷过去。敌人无计可施,便冷水浇顶把他激醒,松了绑。当夜,敌人押着姚全岱等人到了绍兴王坛匪巢……。
翌日傍晚,在敌人盘踞的归荣栈里,他们将七名茶工赶在厢房里睡,单独把姚全岱绑在走廊的大柱上,不给吃,不让睡,进行肉体和精神折磨,妄图迫使他屈服。但他们枉费心机,我们的英雄目光如炬地怒视眼前晃动的魔影,默不作声。
敌人伎俩用尽,狼狈不堪,便暂时撇下他,走开了。他仰起头,闭上眼睛,喘息一会,两只大眼睛又忽儿睁开,呆呆地凝望着北方的天空。一种难以抑制的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战斗生活的留恋,悄悄地占据了他的脑海。这时候,也只有这时候,两颗晶莹的泪珠挂上了英雄的眼帘。然而片刻,他面上又呈现出庄严、肃穆、坚毅、冷峻的神色。他想到了党的教导,想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想到了自己的身份和天职,想到共产党人应该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他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勇于献身的信念和决心。
   (五)
时近午夜,鬼火似的烛灯照得院子半明半暗。敌人如同张牙舞爪的野兽又围了上来。裘鸿初手里夹着一支燃着的烟,走向前,皮笑肉不笑地对姚全岱说:“你只要投降,请你在我们这里当队长”。姚全岱正气浩然,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休想!共产党人只知为人民服务,决不与敌人同流合污!”裘鸿初听了这强硬的回答,只气得脸上横肉嗦嗦颤动、弹眼暴珠、龇牙咧嘴,猛地从腰间拔出手枪在空中挥舞个半圆形,恶狼似地嗥叫道:“好一个硬汉北佬!”照着姚全岱的胸口猛扎狠捣起来。他发泄一阵恶气,一看姚全岱依然横眉冷对,毫不屈服,越发恼羞成怒,如恶狼般地咆哮着:“看你有多硬!猛地把吸红的烟头塞向姚全岱的嘴巴。继而,他又擦亮一根火柴吸着一支烟,用烧红的烟头烧姚全岱的头部、脚部,接着又是一阵枪捣、拳打、脚踢。任凭敌人软硬兼施,我们的英雄始终坚强如钢,毫不动摇。裘鸿初不觉现出狼狈相,脸上的横肉青一阵、白一阵,惊叹一声,“哎哟!”不打自招地说:“将来我要被你们抓住,你们也这样对待我,我是吃不消的!”他象泄了气的球囊,搭拉着脑袋避开了。一时,院里又是一片寂静。
轮番毒刑摧残,在姚全岱本来强壮的躯体上留下斑斑伤痕;日夜精神折磨,在他的额头上犁下了道道横沟。仅仅两天的功夫,年轻铁打的汉子猛然苍老了许多,死神在向他靠近。然而,咱们的英雄毫不感到悲伤。他以胜利者的姿态看待死的威胁,以顽强的毅力象战胜敌人一样战胜肉体精神的折磨。
敌人眼看酷刑、威逼、诱惑从这个共产党员口里捞不到什么东西,就又生一计,妄图以进一步的诱惑迫使他让步,以从经济上捞取些油水。一会儿,一个自称特派员陈畏云的人走过来,伪善地对姚全岱劝诱说:“看你年轻轻的,怎能不要命?你不招也可,不自首也行,只要你写个信给茶场拿粮来赎人,我们就释放你,好吗?”姚全岱一听敌人无耻胁迫,不禁眼喷怒火,冷笑一声,断然回击说:“哼!我是共产党员,人民政府的军代表,绝不会给敌人办事!三界茶场是人民的茶场,绝不允许你们敲诈勒索!我今日落在你们手里,要杀要砍随你们!你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直说得这个特派员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开了。
敌人伎俩用尽,毫无所得,便怀着对革命英雄极端的仇恨,于天亮前把姚全岱拉到山下杀害了。这伙灭绝人性的豺狼,还残绝人寰地将他开膛剖腹,挖出心肝,供匪首裘鸿初做了酒肴。一个年仅二十六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战士,就这样在曙光升起之前被凶恶的敌人残害了!
姚全岱殉难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含着热泪,草草掩埋了他的遗体。这年的十二月,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派人去绍兴在黄坛冷水湾的战壕里,找到了他的遗体。同志们看到烈士被绳捆索绑、开膛破腹、体无完肤的惨状,有的失声痛哭,有的怒骂敌人,有的立誓定给烈士报仇!……同志们含着悲愤的热泪,置棺装殓了烈士的遗体,运回茶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时隔不久,姚全岱的妻子千里寻夫到了江南,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将烈士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恶多端、残杀革命战士的反革命分子必然要受到应得的惩罚。就在姚全岱烈士被害的翌年三月,我人民解放军剿灭了这股敌人,罪大恶极的裘鸿初等被逮捕归案,就地正法。当地群众扬眉吐气,为之拍手称快。
姚全岱同志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了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壮烈牺牲了!他那坚贞不屈、宁折不弯、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定当光照千秋、永世长存!(颜玉亭整理 )
谁在收藏
浏览:1300次

评论回复
  • 甘玛

    2021-11-21 00:01:40 甘玛

    南下干部姚全岱永垂不朽!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甘玛
    甘玛
  • zlily
    zlily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