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姥爷的故事(文/李涛)

一帆风顺 发表于2018-11-01 19:39:22

2副本.jpg

夕阳西下,一抹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进了方正干净的小院落,三颗长满脆甜甜的藏满了岁月故事的枣树,阳光透过果实和树叶,犹如铺在平整的院子里一张斑斓闪耀的光,在枣树旁边有一颗很大年纪也很老的石榴树,石榴树旁边有一口小压水井。每次走进这个小院子,仿佛在那石榴树下依然坐着我那善良慈爱和爱讲故事的姥姥、姥爷。

我的姥姥和姥爷是一对普通的老人,晚年的姥姥双鬓斑白,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有神,一头整齐的银色白发,釉黄的皮肤上闪动着夕阳的光晖,姥爷一身朴素掉色的旧军装,一双老式的军鞋,黑黝黝的肤色,爬满了皱纹消瘦的脸颊,一双长满了茧子、饱经风霜而刚劲有力的手,可就是这样再平凡不过的老头和老太太,在他们的一生历程中,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下面就由我带着大家走进他们的世界......

日寇入侵 从军入伍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中国人民从此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

1937年冬天,日军入侵山东德州。日军进入德州地盘以后,烧杀掳掠、侮辱妇女,无恶不作,日本人进村时,当时的小女孩为了免受其害,要么脸上抹上锅灰,要么把头发弄的乱七八糟,装成傻丫头,要么就藏起来,家里有小女孩的人家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1919年出生的张秀兰 (小名:小花),当年只有18岁,面对这种情况,张秀兰的父母非常害怕,生怕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于是就对张秀兰说:“孩子啊,日本人来了,都侵略到我们家门口了,咱们都成了亡国奴了,这些日本人都是畜生,啥事都能做出来,我们手无寸铁,谁也保护不了你,你就赶紧找个人家嫁了吧。”听了父母的劝告后,当时的张秀兰就想:“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岂能随便找个人家就嫁了?再说了,既然我们已经当了亡国奴了,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与其苟且偷生、提心吊胆的过生活,还不如奋起反抗、从军报国,那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前途,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种报效国家的思想推动下,1938年19岁的张秀兰也就是我的姥姥毅然选择了从军入伍,成了115师永兴5支队一名为数不多的八路军女战士。

姥姥入伍后,与自己的战友一起,就在家门口与敌人展开了灵活机动的战斗,那时的八路军条件很艰苦,武器装备很差,枪支弹药匮乏,不敢与敌人正面交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靠青纱帐(庄稼地)和晚上做掩护,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不断的袭击敌人,虽然那时的敌人武器装备先进,修建的炮楼等工事坚固,但八路军通过麻雀战、游击战等多样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瓦解了敌人的防线,使日军不断遭到重创。姥姥作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抗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军投降,8年间参加了鲁西北所有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有八二除奸、灯明寺战役、大宗家战役、孔家房战役,也目睹了历史上有名的“邢仁甫手下人刺杀黄骅事件”等等。用一名普通八路军女战士无畏的抗战精神谱写了一首首催人奋进的生命战歌!

艰难抗战 从不屈服

1940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对抗战区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并将这一作战方式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长期化。由于日军对我军进行全面封锁,八路军粮食匮乏,行军作战要吃饭,没有粮食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姥姥就和她的战友一同去老百姓家借粮,每次借粮,他们都会唱那首感人的《借粮歌》:“大娘、大娘!你今年借给我一斗粮,来年一定加倍还上......”,那时的军民关系很融洽,老百姓对纪律严格的八路军也很拥护,每次都能借到粮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正是有广大老百姓的支持,抗战才一步步的取得了胜利。

面对日军的“三光政策”,抗日战争日渐艰难,部队号召群众: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当时中共冀鲁豫省委宣传部长马国瑞化装成磨剪子磨菜刀的小商贩,到各家各户号召青年起来抗战,号召老百姓起来积极抗日,不要做亡国奴。那时的中国到处是日军、汉奸和伪军,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和恐惧之中,八路军虽然是在中国自己的领土上,但在宣传抗日的同时都不敢暴露身份,以免被暗杀,在这种形势下,马国瑞作为中共冀鲁豫省委宣传部长和一名老党员,也只能装扮成磨剪子和磨菜刀的小商贩秘密号召群众起来抗战,那时的姥姥和马国瑞有过很多交集,受马国瑞抗日精神的影响,奋起抗战、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在姥姥的心中逐渐生根发芽,就是在那时,姥姥在战火的洗礼中,真正成长为一名无坚不摧的八路军女战士!

面对新的抗战形势,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八路军进行了人员改编,改编以后,姥姥由115师永兴5支队进入到冀鲁豫11支队,当时冀鲁豫11支队的大队长是李万福,张秀兰跟随李万福转战南北,亲眼见证了抗战的艰难和八路军在国难当前临危不惧的那种革命精神。随着日本人对中国侵略力度的加大,日军在鲁西北地区大规模修建炮楼和岗哨,面对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的抗战形式,八路军上级命令:开展自由自主的抗日战争。冀鲁豫11支队按照上级指示,分散行动,分散作战,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利用青纱帐和自己熟悉的有利地形进行零星的小战斗,随时发现日军随时将其歼灭。这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例如:在王寨,当地老百姓为了配合八路军作战,人工挖了很多道沟,八路军隐藏在道沟里,日军进村抢粮食时,一进村就开枪射击,打完就撤,再来还打,如此反复,日军非常恐慌害怕、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就中了八路军的埋伏,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进村。还有当时日军修建的炮楼非常多也非常坚固,日军怕八路军袭击他们,就在炮楼周围拉上铁蒺藜,让八路军无法靠近,面对这种情况八路军该怎么办呢?姥姥有一个叫“小杨子”的宁津县战友(解放后姥姥在妈妈的陪同下曾去探望过这个战友),个子小,身体轻巧,爬铁蒺藜特别快,他利用晚上爬上铁蒺藜,摸清日军的人员数量、武器装备情况、地形情况,然后八路军趁其不备,突然袭击。或者八路军晚上穿着便装扮成老百姓,靠近站岗的日军后,夺过他的枪支,然后把其杀掉,当时冀鲁豫11支队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杀掉了很多日军和伪军,打了很多胜仗,日伪军一听到冀鲁豫11支队这个名字就闻风丧胆。

志同道合 战中结缘

1941-1942年,姥姥跟随冀鲁豫11支队活动在临邑一带。在国难当头之际,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姥姥与冀鲁豫11支队的队长李万福为了把日寇驱逐出中国这一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走到了一起。1941年某月某日的晚上,冀鲁豫11支队在临邑的一场战斗中,在队长李万福的带领下打败了一批伪军和汉奸,缴获了他们的枪支弹药,并活捉了他们的头头把其交给了上级,这次战斗大获全胜,冀鲁豫11支队和当地的百姓敲锣打鼓进行庆祝,就在这一时刻,姥姥和李万福在苏家庙喜结良缘,结为连理,成为了一对真正的革命伴侣。

姥姥的爱人李万福是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位抗日英雄,在战场上人们都喊他“李疯子”,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身残志坚,抗日斗志不减,李万福对姥姥说:“脑袋掉了不就是个碗大的疤吗?我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我也要为我失去的战友报仇!”在战场上,他一只手挥舞着大刀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杀死日军无数,在日军队伍中一听到“李疯子”这三个字,个个心惊肉跳、闻风丧胆!李万福的这种精神受到了战士和领导的拥护,后来他很快被提升为县大队长。

血色记忆 终生难忘

1941年某月某日,姥姥跟随冀鲁豫11支队在李万福的带领下隐蔽在临沂一个村外的道沟里,执行上级命令,日军一来,双方就激烈交火,由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八路军不敢强攻,只能利用道沟、坟头等当掩护进行反击,打一枪隐蔽一下,打一枪隐蔽一下。交战现场非常惨烈,日军的武器非常先进,敌人的炮弹把很多大树从中间拦腰截断,很多八路军战士倒在了炮弹的轰炸和枪林弹雨中。战场附近有一条河,河里的水都被战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一些战士的鞋底也踩成了红色,这些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河水,染红了大地,染成了中国的血色山河,临沂战场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不计其数,这些英雄永远的长眠在了那里,这惨烈的一幕幕深深的印在了姥姥的脑海中,使她在有生之年久久不能忘怀! 

1941年某月某日,冀鲁豫11支队在德州遭到5、6路日伪军的盯梢,冀鲁豫11支队得知消息后,晚上就立即转移,但是大路都被日军封锁了,不敢走,只能走一些偏僻的羊肠小道和沟沟沿沿,日伪军集合大量兵力对11支队进行追击,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正面遭遇对我军不利,必须抓紧时间转移,那一晚上,姥姥跟随部队一口气跑出去200多华里,她虽是女兵,但从未害怕,也从未掉队。由于部队走的是偏僻的羊肠小道,杂草丛生,又是晚上姥姥总是掉到土坑里面,每次掉到坑里面,总是有战友伸出手把她拉上去,然后继续跑,跑到一个安全地带再休息。那时的姥姥象所有的爱国青年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宁死不下战场,一定要把日本人打出中国!

痛失伴侣 坚强面对

1943年某月某日,冀鲁豫11支队准备南下,晚上行军时,在楼子庄与敌人遭遇,当时我军番号被叛徒泄密,当冀鲁豫11支队问对方是哪一部分的时,敌人说出了我军的番号,冀鲁豫11支队以为是自己人,就放松了警惕,哪知当对方靠近时,敌人突然开火,双方激烈交战,敌人的主要目标当然是我军领导,敌人近距离射击,冲着冀鲁豫11支队的队长李万福直接射击,当场牺牲。后来据当时李万福身边一个十几岁的警卫员(已去世)回忆,当时看到李队长牺牲,战士们心中的怒火被点燃,勇猛的扑向敌人。解放后,这个警卫员还曾经来看望过姥姥,提起李队长,他仍然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当时的冀鲁豫11支队在李万福的带领下,思想过硬,不怕牺牲,战斗力极强,在当地赫赫有名。每次上战场前,每个战士都会事先写好遗嘱和家庭地址,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在那个时代,每个战士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誓死要把日寇驱逐出中国!正是这一信念造就了很多像李万福这样的英雄人物。李万福参加过当地所有的战斗:罗家、小店北......,李万福的牺牲是部队的一大损失,但是他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冀鲁豫11支队的每一个战士奋勇前进,在鲁西北战场上诞生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李万福牺牲后,姥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段战火中诞生的革命爱情如流星般陨落,李万福的牺牲来的太突然,姥姥无法面对,每天陪伴她的只有泪水。

上级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多次找到姥姥做思想工作:“你不要以泪洗面,你应该拿起枪杆子,为你牺牲的战友和爱人去报仇!”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鼓励下,姥姥想到:日寇未除,我怎能因丧夫之痛而一蹶不振?想到这些,开始振作精神,拿起枪杆子,跟随部队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救死扶伤 战地百灵

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军投降,8年间姥姥参加了鲁西北所有大大小小的战斗,也目睹了历史上有名的“邢仁甫暗杀黄骅事件”。因抗战需要,在抗日战争中,姥姥曾多次路过家门都未回家。在每次战斗中,都会有战士牺牲和受伤,受伤的战士中有的腿被打瘸、有的眼睛被打瞎、许多战士的衣服都被炸弹炸烂,身上满是血渍,那时由于日军的全面封锁,八路军的药品极度缺乏,没有止痛针,也没有消炎药,对伤病员只能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医治,不少伤员因疼痛难忍,发出的呻吟令人揪心。

那时部队上护士很少,姥姥是部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战士,看到战友受伤,她就主动承担起护士的职责,给这些战友清理伤口、包扎伤口。那时很多战士年龄都不大,十七八岁,这些小战士受伤后,由于疼痛难忍,经常闹情绪,不吃饭。认为自己已经成废人了,在不能拿起武器上战场了,只能给大家带来负担,还不如死了痛快。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姥姥就给这些小战士唱歌,这些战士的情绪慢慢的稳定了下来,说姐你唱吧,你唱一句我就吃一口,于是姥姥就一边唱歌,一边一口一口的喂这些受伤的战士吃饭。

那时的姥姥,年龄和这些受伤的小战士差不多,但是她象母亲和知心大姐一样,哄这些小战士开心,给他们唱歌,哄他们吃饭。她象战地上一只飞来飞去的百灵鸟,给受伤的战士带来了歌声,带来了希望,她又像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把很多战士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姥姥的这些事迹,在那个年代是所有八路军女战士的缩影,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熠熠生辉!

抗日胜利 再结良缘

1944年日军侵华战争开始节节败退,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1947年,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姥姥经渤海区回民支队政委李玉池(解放后李玉池去了外交部工作,后来与张秀兰有书信往来,张秀兰也曾到北京探望过他)介绍与中共党员张金田再结良缘。也就是我的姥爷。

姥爷出生在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一家三口虽平凡但也很幸福,日本鬼子打过来的时候在一次扫荡中,姥爷永远地失去了他的父母,可怜的姥爷那时他才15岁,小小的年纪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那个时候姥爷就住进了他的亲戚李玉池家,姥爷誓要去参加八路军,李玉池看到姥爷年龄小,命又这样的苦,于心不忍,十几岁的姥爷自己做弹弓,每次看到日本鬼子骑马带领着步行的小队鬼子进村扫荡,姥爷就躲在胡同里瞄准敌人就打,有的时候打在鬼子的身上,有的时候打在鬼子骑得马上,鬼子人仰马翻,等鬼子回过神来,姥爷早跑的无影无踪,后来,在姥爷央求下,李玉池最终同意介绍姥爷入伍参加了八路军,李玉池当时是政委,姥爷入伍后,因抗战需要,没有公开身份,主要从事地下工作,姥爷非常机智勇敢,主要为八路军搜集抗日情报,姥爷曾参加过多次抗日战斗,徽王战斗、商河战斗......在商河战斗中被飞来的炮弹碎片削掉了一个大母脚趾并荣立三等功。在徽王战斗中八路军痛击鬼子大队,打破了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并把鬼子的尸体和俘虏带到了前孙镇东堂给乡亲们看,乡亲们痛恨日本人,看到鬼子的尸体和俘虏,纷纷为八路军鼓掌叫好。

 抗战胜利后,组织上安排姥爷留在了抗日根据地,帮助当地穷苦大众进行生产建设,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还是在抗战胜利后,姥爷都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战后重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姥姥姥爷结婚后,这对抗战老兵过着简朴的生活,从未给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

抗战精神 与世长存

姥姥和姥爷从部队回到地方后,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在退休后,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几亩薄田,粗茶淡饭,后来有曾经一起参加战斗和他们出生入死的战友来找过他们,组织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后要安排他们去济南军区养老院,也都被姥爷一口拒绝,姥爷说,自己和牺牲的战友相比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不愿意再给国家添任何的麻烦。

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每天放学后,就跑去姥姥家,在那颗石榴下,二位老人安详地坐在马扎上,我依偎在他们的怀里,听他们讲那些埋藏在心里的故事,有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有的时候他们眼里含满深情眼泪,那时,每当我仰起头对他们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兵时,他们都会流漏出那种欣慰、自豪和坚定的笑容。

也是在这样的熏陶下,我自小对军人、军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也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兵,2008年我在学校终于等来了机会,那一年,我决定去当兵,虽然妈妈很不舍,但她也受我姥姥姥爷的影响,内心深处也希望我走走姥姥姥爷走过的道路,实现他们的心愿。终于在2008年12月份,我登上了通往黑龙江部队的班列,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当她们听说我真的要去当兵了,非常高兴激动地留下了眼泪,我想,更多的也许是她们看到了军人的血脉在下一代传承而欣慰吧。

2010年底,我的义务兵生涯结束了,参军第三年,我留队成为了一名士官,2012年初,我参加新兵集训,在黑龙江阿城的一个大山里面带训新兵,直到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那天团里领导突然找到我,什么也没有多说直接把我送到了火车站,临上车的时候,拿出手机让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当兵不允许带手机)当时电话是爸爸接的,电话里告诉我没有什么事,说你姥姥病了,给你请了个假,回来看看,并叮嘱我路上注意安全,就挂断了电话。当时我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我的印象里姥姥和姥爷身体一直都很硬朗,也许是三年没有回家了,回家这种激动的心情冲淡了自己的一切疑惑,可是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也许是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坐在疾驰的列车里心里满满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下午五点左右我到的家,当时一看到妈妈我就哭了,眼含热泪说:妈你瘦了,这是我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真的,三年里,我在部队的生活再苦再累我从没有哭过,也没有后悔过。看到一身军装站的笔直的儿子,妈妈也哭了,她那已经红肿的眼睛又含满了泪花,妈妈是一个很平凡也很朴素的中年妇女,一生操劳,好像从来没有见到她休息过,每天总是不停地忙,我抱住了妈妈,她还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让我坐下后才向我说清楚,那一天是姥姥去世的第二天,当我知道姥姥去世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相信,也不会相信,当妈妈带我去我的姥姥家时,刚刚走进那个我再熟悉不过,在部队梦到过多次的地方,我终于控制不住了,撕心裂肺,泪水狂涌,他们带我见到了我姥姥的最后一面,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我是怎样回的家,只记得当时我问妈妈我姥爷哪?我妈妈说你当兵的第二年你的姥爷就走了,然后我跪在姥姥旁边哭妈妈就抱着我哭。

姥姥的后事料理完后,我天天在家里哪里也不去,浑浑噩噩,那时候我有些恨妈妈,恨她在姥爷病重的时候没有告诉我,我甚至恨姥姥没有等到我穿军装站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天,这一天一直是我等待的一天是我参军以来一直期待着的梦想啊,可却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我感觉自己内心已经崩溃,心里的信念,当兵的梦想,觉得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妈妈也看到了我的变化,连续几天天天和我讲述姥姥和姥爷在我当兵期间的往事,在我参军的时候,在新兵连邮寄回家训练的照片,姥姥和姥爷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每天都会拿出来看,姥爷病重的时候,一再叮嘱妈妈不要通知我,在姥爷去世的时候,姥姥坚决不同意妈妈告诉我,在姥姥生病的时候妈妈就问姥姥,让孩子回来一趟吧,姥姥说孩子刚刚留队,不能影响他的前途,也没有通知我,在姥姥病重去世的那一天,母亲终于忍受不住心里的痛苦,才给部队打了这个电话。听到这些,我才发现,我只顾自己的感受了,没考虑到妈妈的痛处,妈妈是姥姥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姥姥姥爷最疼爱的孩子,妈妈嫁人姥姥也把她嫁到了身边,是陪伴和照顾姥姥时间最长也是感情最深的,不知道妈妈这段时间承受的痛苦会有多大,我更应该去安慰她而不是责怪她。

妈妈讲到,姥姥躺在病床上,几天没吃饭的她一点都不糊涂,她总是不停地向妈妈讲述她抗战的故事。“活到现在,我是幸运的,比起那些早已牺牲战的友,我已经很知足了,南征北战我从未害怕过,我去世后会很幸福,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肯定会来迎接我,我也常常梦到他们”。姥姥在弥留之际,思想却是如此崇高!如此伟大!她一直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的价值,她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好的印象和榜样。更坚定了我做好一名合格军人的意志和决心。

中国人民的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国家与民族的保卫战,在血肉横飞的战争中,有那么一群热血青年用生命和青春谱写了一个个的奇迹,姥姥和姥爷就是他们广大的集体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虽普通但却走了一条不普通的道路。在战场上,他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冲锋呐喊,他们经历了几多风雨历程,见证了多少的沧桑岁月,如今虽离我们远去,但姥姥姥爷的事迹一代代的在传颂,他们的精神在传承,那一代人有的不仅仅是付出。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支柱,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就是我姥爷和姥姥的故事!(完)

作者:德州市陵城区文广新局/李涛

1.png

谁在收藏
浏览:217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 谈家水
    谈家水
  • Chief
    Chief
  • 沪生
    沪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