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元传记之四:开辟鲁西南

Admin 发表于2015-08-29 23:31:52
1936年9月,于子元从张家口返回濮县,找到了中共直南特委党组织负责人刘晏春,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外地工作的情况和今后的打算。刘晏春肯定了他的工作成绩,又批评了他不经领导同意,自己单独行动的错误做法,但同意派他到鲁西南开辟新的工作。
鲁西南地区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人称这里“鸡叫听三省(即河南、河北、山东),狗咬惊五县(即菏泽、曹县、东明、考城、长垣)”,“飞地”(系指本省本县境内有外省外县的土地及村庄)较多,过去有人在菏泽犯罪,躲到东明“飞地”去,往往使官府差役无可奈何。这一带的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对政治很少过问。国民党对该地区农村的控制也比较薄弱,这对于共产党开展活动非常有利。
1936年10月,于子元受中共直南特委的派遣,头戴礼帽,身穿长衫,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到鲁西南,住在谢庄他父亲的朋友家里。他首先与大傅庄的傅秀元取得联系,一方面筹划拉武装,一方面在大傅庄发展傅秀峰和傅金灿入党。于子元要求党员组织贫民互助会,团结贫佃农,互帮互助,提高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继续发展党的组织。
于子元以卖烟卷为掩护,走街串巷,在知识分子中物色党的发展对象。他了解到在韩集教书的程力夫,出身比较好,有正义感,便主动接近他,经常到学校去,与程谈心,谈国内外形势,讲红军过草地的故事,以提高他的思想觉悟。有时程有事外出,于子元主动替他代课。有一次于子元给学生讲岳飞的《满江红》,从岳飞抗金的故事引申到今天抗日救国的道理,然后听同学们的反映。经过于子元的细致观察和了解,证明了程老师确实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于子元的教育和培养下,程力夫于1936年12月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于子元有了得力的助手。同时,于子元还在安陵集设立了地下联络站。
为了广泛与知识青年接触,于子元拿出写鸟字的独特艺术。他先给韩集小学的学生写字。他的字一笔一画都是鸟,龙飞凤舞,远看是字,近看是各色各样的鸟。这一下惊动了四面八方的群众,一些知识青年纷纷向于子元求字,于子元利用和他们谈话的机会,进行革命宣传。
于子元和程力夫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韩集区党部的注意,派李乃元(国民党员)到学校任课,秘密监视他们。为摆脱国民党监视,程力夫花二十块大洋买来一窝蜜蜂。于子元以教程力夫养蜂为名,来学校研究工作。后来国民党的监视愈来愈严重,为更好地开展工作,程力夫推荐于子元到曹县四区古营集担任小学教师,后来程力夫也调到胡集小学。两人利用星期六见面,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制订工作计划。
“七七”事变后,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鲁西南一带在外地师生纷纷返回故乡。于子元和程力夫都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他们在贫民互助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抗日救国互助会和村抗日自卫队。但是孤立分散的群众组织形不成拳头,难于对付日军的侵袭,必须联合起来。1938年初,于子元、程力夫、刘齐滨等分头到各村做思想工作。于子元派张耀汉专门做杨履谦领导的“联庄会”工作。“联庄会”主要活动在许寺和王浩屯一带,有枪80余支。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争取工作,团结争取了大多数会员。杨履谦愿意跟共产党团结抗日,其他各村的村自卫队也纷纷表示愿意建立统一的抗日组织。众向所归——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成立了,总部设在安陵集寇孟笔家中。总会下设中心村抗日救国会,村抗日救国会。大部分村救国会会长是由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担任的。同时,各村儿童团、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纷纷建立起来,鲁西南的抗日救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党的组织也有了迅速扩大,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浏览:107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东旭
    东旭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