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邱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文/戴子愚)

11304 发表于2018-12-09 17:09:53

    根据地的建设,是一个战略任务,也是打败日寇,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没有抗日根据地,就没有八年抗战胜利。在艰难残酷的八年抗战中,之所以必须建设根据地,是由敌我之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但很贫弱,象一个久病体虚的巨人。日本国小、人少、却很强盛,象一只凶猛的野兽,想以小而强,迅速灭亡大而弱是不可能的,若以大而弱,很快打败小而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然形成持久战,所以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所鼓吹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错误的。

    客观形势决定了抗日战争必须是持久战,在长期的鏖战中,必定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源要补充、军需要供给,因为打仗战士要死亡,物资要消耗,若兵源断绝,军需无给,持久战是打不下去的,更谈不到胜利了,要想取得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就必须依靠根据地的抗日人民,再就是向敌人夺取,除此别无来源,国民党蒋介石是不给我们的。

    我们运河南地区的党,坚持执行了这一战略任务,在黄邱套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依靠这块根据地,坚持了八年抗战,根据地的人民,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八年艰难残酷的斗争中,她虽处在敌伪顽包围之中,也曾遭到敌人的扫荡骚扰,但在我军民的密切配合和有力的打击下,赢得了胜利,使这块根据地,始终巍然屹立在运河南岸,守卫着鲁南的大门。这证明了建立根据地,对坚持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黄邱套原辖属峄县,是山东的边陲,距江苏省的崮岘和贾汪只有七八里,往南五十华里是陇海铁路,往西四十华里是津浦铁路,往北十六华里是贯穿峄县境内的大运河。

    一九三八年秋党派纪华同志来峄县开辟工作,发展抗日力量,首先是在运河南发起的,因为这时孙庄的褚思惠同志,郝楼的孙斌全同志,已在地方组织了抗日武装,纪华来时通过朱道南同志的介绍,就同他们接上头,逐步地开展了工作。一九三九年底成立了运河支队,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地区也随之扩大了。于是正式成立了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创了抗日政权,党组织归鲁南区党委领导,县政府归鲁南行署领导,军队归鲁南军区领导。

    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敌人施行强化治安政策巩固其占领地,对鲁南实行分割封锁蚕食,环境恶化,与上级联系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指示,是运河地区最困难时期。一九四三年底峄南归华中局领导,一九四四年四月派郑平同志来峄南任县委书记,新四军九旅并派二十五团,二十六团来峄南打开了局面,使徐州以北、柳河以南原属江苏的一大片地区也开辟成为游击根据地。

    黄邱套山连山、岭连岭,峰峦起伏,是群山而形成的一个山套。可谓之环套皆山、林壑幽美,山套北有羊蹄山、聚钱山、刘寨山。据说刘寨山是太平天国时,起义军首领刘平的营寨,这三座山形势险要,山外是开阔的平原,如控制了这三个制高点,敌人休想接近。西有大黑山,山北端又有一座刃顶山,与刘寨山东西相峙,可为倚角之势。山南端是马泉山,中间有一山口,叫马泉山口,是通向贾汪的一条小路,如封锁住这个山口,贾汪的敌人要想经常进攻黄邱套是困难的。南有龙门山、大围山、小围山、蝎子山、紫山、疙瘩山,这些山虽然矮小但是互为连接,不是孤峰断岭,亦算是南面的屏障。东有独山子、黄山、东北涧兴山、驼子山、尖山子、花山子、影山子、库山,山北有一条桃花沟,直通涧头集,如果涧头集的敌人,想从这里袭击黄邱套,我们派少许兵力封锁此沟,敌人休想出去。整个山套,只有东北角一个出口,不能行车,只能用牛马,这也是山套内河源的总出口处。向北直通运河,这个山口,十分险隘,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黄邱套里的平原并不大,东西长约二十华里,南北宽约四华里,是一枪能打透的根据地。

    黄邱套内有十八个村庄,故又称十八黄邱、这十八个村庄是:鹿家荒、磨石楼、张庄、岔椅子、黄邱、尤窝子、谢庄、李庄、赵圩子、丁庄、张塘、蒋庄、后楼、郑庄、黑山西、山南头、崔庄、刘庄。另有葫芦套,当时只一户人家。

    这十八个村庄,大约有七八百户,五千左右人口,上地二万亩上下,每年征收公粮约二三十万斤,套内平原,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有:小麦、高梁、谷子、芝麻、绿豆、山芋、花生、棉花、蔬菜。果树有:桃子、杏子、李子、枣子、柿子、栗子、核桃。牛马成群,鸡鸭满圈,如不打仗,真是一幅美丽的农家乐图画。

    黄邱套内的封建派别势力比较复杂,当时有两派:一派是以谢庄谢绍唐为首,他是青红帮头子,四乡徒弟很多,家有四五十亩地,是个殷实富户,在黄邱套有一定的号召力,抗日初期,他以徒弟为基础,成立了约有三四十支枪的队伍,后来被我们争取过来,另一派以谢庄刘允光、张塘张治远二人为首,联合赵圩子的赵成冠,蒋庄的张兆岭等反动的地主富农,纠集了一小股武装,约二三十条枪,后来投靠了国民党五十一军北上进山失散。

    黄邱套山外,有几股敌伪顽势力,北有龙瓜屋子(龙希贞)伪区长汉奸队,勾结日本鬼子,驻扎在涧头集,泉源伪乡长王允席,徐塘伪乡长乇允修;东有徐楼伪乡长高登科,还有孙楼、毛楼一带是顽军孙业洪的活动地区;南有苏鲁边的韩治隆和胡立德的顽军;西有贾汪煤矿,驻扎着日本鬼子。

    从这个形势来看,黄邱套这块小小的根据地,是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但黄邱以外,也有我们控制的地区,如西北唐庄、杜安、前李家、西阚家、杨家埠、沙古堆、张山子、中山子、平山子、耿山子、东南旺庄、大吴家、小吴家、南北许阳、南北涧溪、新集子等大片地区,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是我党政军经常活动的地方,这样看来,我们又包围着敌人,这就是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敌包围我,我又反包围敌的犬牙交错的斗争形势。

    黄邱套根据地虽然很小,但是建设任务却同大根据地一样的繁重,主要是:

    党的建设。根据地能否建设好,真正起到支援抗战的作用,并能摧不垮打不烂,经得起战火的考验,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一个坚强而有战斗力的党,来领导一切工作。依靠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团结群众,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把根据地建设得坚如盘石,固若金汤,才能不被敌人所打破,而我们却能打破敌人。

    黄邱套十八个村庄,党员数量不多,只有七、八十人。但村村都有我们的同志,在七、八十个党员中,虽不能说百分之百的都能积极模范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但绝大多数都能在各项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如农救会长朱现文,共产党员,家有四口人,只有三亩山岭薄地,一间草屋,常年吃糠咽菜,在农忙时打短工来弥补生活,自入党和参加工作以后,十分积极,忘我的工作,出担架上前线抬伤员带头、参加民兵站岗放哨带头,为军烈属耕种收割,经常家访问寒问暖,对个人的困难从不叫苦,也从不向组织伸手。记得一九四三年春荒时,看到他的生活'斗、分困难。区委决定,从公粮中拨一百斤高梁,帮他度过春荒。他坚决不要,说困难的多了,不能补助我,我还能熬过去,征老百姓的公粮,是不容易的,战士挨饿可不行。

    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团体:黄邱套十八个村庄,在党员积极工作和带头下,村村都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民兵、儿童团,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无不参加抗日组织。各团体都担负着自己的任务,农救会领导根据地大生产,保证军需民食,动员出租土地的地主富农,执行政府减租减息的法令,改善贫下中农的生活,调动其积极性。清查丈量土地,找出地主富农的黑地,既可增收公粮,又可减轻群众的负担。搞好拥军优属工作,组织代耕队为军烈属种地,经常关心解决军烈属的生活困难,解除战士的思想负担,安心打鬼子。这对巩固部队起了很大作用。青救会,动员青年参加民兵,教育青年在各项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搞抗日宣传,办根据地的抗日小学,冬天组织夜校识字班,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文化。动员参军,壮大主力部队。黄邱套根据地的人民,除了在物质上支援抗日战争以外,在人力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年都有动员参军的任务,参军的具体数字虽然记不得了,但在记忆中整个十八黄邱是村村都有参加我运河支队抗日的。在每次动员参军中,都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例,真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看出了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在党的教育下高度的政治觉悟,为了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

    发展民兵保卫根据地。由于根据地狭小,又处在敌伪顽的包围之中,而我主力部队又要寻机袭击歼灭敌人,以壮大自己,特别是以不断的胜利来鼓舞和增强军民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因而,就不能固守一地。否则,就违背了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必须执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之精神。所以保卫根据地的经常任务,必须由民兵来担负。同时建设巩固根据地还有一个大生产的任务。如果根据地的生产搞不好,就不能保证军需民食,而民兵是不脱产的抗日队伍,一手拿枪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安心生产,一手拿锄头做生产上的骨干。根据地的民兵确实完成了这两项光荣的任务,这是应载入史册的。

    一九四三年春,汉奸龙瓜屋子纠集了三百多伪军,向我黄邱套根据地进犯,妄图破坏我根据地,首先侵占了黄邱套边沿村张塘。等立住脚后,再进一步向根据地内蚕食。达到其伪化的目的。由于我们早得到情报,就布置区队坚守东山口阻击敌人,同时调动二百多民兵抢占南北两面的山头,以便利用有利地形和隘口道路的熟悉,与敌人周旋打麻雀战,以消耗、疲倦敌人的力量。另外,动员组织群众,坚壁清野,上山躲避。这样,即使敌人进了根据地内,也使他既抓不到人,也找不到东西,叫它作困兽斗。敌人占据张塘后,曾两次向黄邱套内进攻,均被我区队和民兵击退。到夜里为了扰敌与疲敌,组织区队配合骨干民兵,利用地理熟悉的条件,逼进和插入村内袭击与扰乱敌人,使之惊恐和疲劳。并开展政治攻势,向伪军喊话:不要替汉奸龙瓜屋子卖命,要留后路,抗战是要胜利的。到第二天的佛晓没等我主力部队来到,敌人就夹着尾巴缩回乌龟壳去了。这次在军民配合下,取得了胜利,更加坚定了保卫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同年春,贾汪的伪军二百人左右,企图进犯我黄邱套根据地。经崮岘奔黄邱南边一带山头,再往北进犯根据地。我们闻讯后,即率领区队和民兵抢占了黄邱南的朱古塘山、蝎子山、龙门山、马泉山一带,这些山紧靠黄邱套,是根据地南面的屏障。这次我们与敌人只有小的接触,敌人未敢深入。我们坚守了一天,到傍晚敌人就退回去了,使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未受损失。黄邱套根据地虽是弹丸之地,四面都在敌伪顽的包围之中,但在党的领导和军民团结下,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始终巍然不动。

(文章ocr未校对,未经后人许可谢绝转载)

浏览:165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戴笠故交
    戴笠故交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