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胶东妇女(文/曲韶华 毕健 李桂枝)

车门夼 发表于2019-01-03 19:12:52

“七七”事变后,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胶东人民在文登的天福山,树起了第一面抗日救围的大旗。许多不愿当亡同奴的胶东妇女,如李紫辉、黄在、谢韶华等,冲破了家庭的阻挠,摆脱了社会的压力,奋起参加了天福山的武装起义。那时环境恶劣,斗争残酷,但参加抗日队伍的女同志却越来越多。后来,根据胶东特委的指示,有些女同志转到地方,专门从事妇女工作.。在胶东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胶东的妇女运动日益发展壮大。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胶东妇女不怕流血流汗,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为祖国及自身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党在天福山武装起义后,义在威海拉起了武装,在这次部队大会上,李紫辉同志代表胶东妇女,献上了一面“还我河山”的红旗。就在这个时候,文登、荣成、牟平、威海等县市的一些女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然走出学校,离开家庭,投身到抗日队伍中来二她们参加三军政治部领导的宣传队,跟随部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宣传方式有街头演讲、家庭访问、演剧、唱歌和办识字班等。表演的剧目如《放下你的鞭子》、《血洒卢沟桥》、《张家店》等。那时,多采用街头演出的形式,桌凳一摆,锣鼓一响,就演起来,一天能演好几个村子,很受群众欢迎。每次演出前,必唱救亡歌曲,如《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和《五月的鲜花》等。尤其是《流亡三部曲》,感染力很强,往往唱的人和听众一同潸然泪下。有不少同志接受了抗日宣传以后,参加了游击队,其中包括一些有觉悟的女学生和一些深受压迫的家庭妇女:三军三路巾的“王氏十二姐妹”,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她们改换姓名,隐瞒身份参加抗日队伍,从“王大”(即王达)以后,一直排到“王十二”。“王十一”(即周文),婆家是威海,听说拉起抗日队伍,忍痛撇下五岁的女儿,带领四、五个女同志一起参了军。后来,她把妹妹周武也领出来参了军。黄在、夏来、李锦辉三同志,在随军长途奔袭攻打牟平城的战斗中,勇敢登上城墙,撕下敌人的旗子。事后,当地群众广泛流传,说游击队中有女兵女将,个个能飞檐走壁。

在天福山起义的同时,掖县、蓬莱、黄县等地党组织发动的抗日武装斗争中,也都有女同志参加。蓬莱有李玉枝、刘光耀、宋兹心等,黄县有王伦一、王石等,掖县有张福之、方菊珍等.她们在各路抗日队伍中,出色地担任着民运、医务、宣传、译电以及其他各种工作。

一九三八年三月间,三军总部开办了军政f二部学校,训练军政干部。每批学员中都

(待补充)

浏览:152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pororo
    pororo
  • 仙乡福华
    仙乡福华
  • 小昆嵛
    小昆嵛
  • 顾一民
    顾一民
  • 当当铭
    当当铭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