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埋忠骨 英名万古存 ——李枚青烈士传略(整理/戴汉萍 褚爱国)

李東國 发表于2019-04-01 09:30:08

李枚青,原名李美庆,曾用名李梅青,1914年出生在山东省新泰县城西南关(今新泰市西南关)一个贫农家庭。1923年入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新泰县师范讲习所,半年后转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后因家庭贫寒被迫休学。回家后,受聘在新泰县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一年,随即到一师复学。李枚青回到一师后,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于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1月,原团山东省特委书记陈衡舟在上海叛变,后带捕共队来到济南,导致了山东省省委机关的一次重大破坏。李枚青于1933年2月27日早晨,到同乡董琰租赁的济南新东门外联升街l号参加省委举办的党团干部训练班时,被叛徒指认逮捕。当场被捕的还有省委书记任作民以及李文,王云生等5人。敌人把他们押往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捕共室。3月初,转押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

    这次“济南案”一共被捕29人,多数是共产党员,少数是共青团员o李枚青的党员身份,只有被捕的几个党员负责人知道,几个叛徒并不了解他的政治面貌。因此,李枚青在省委书记任作民和其他负责同志的指示下,统一了口供。在敌人审讯时,始终未承认党员身份,一口认定“到联升街1号是找同乡董琰借钱”,声明自己是到济南求学的学生,要求敌人尽快释放。敌人拿出刑具来威吓,他也毫无惧色,沉着镇定,致使敌人束手无策。

    在高等法院看守所,被关押的同志经常与敌人辩理,敌人感到很棘手,就蓄意制造事端01934年2月12日,是旧历的腊月二十九,  “犯人”们都盼望过春节改善生活,敌人故意把馍馍里掺上麸皮,李枚青等几个年轻人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就与敌人辩理,把看守所长驳得理屈词穷。大家还一致行动:不进号,不吃饭,以示抗议。看守所长发觉势头不对,怕惹出乱子上峰不满,只好下令买来锅饼,换走了麸皮馍馍。看守所长吃了闷气,盛怒未消,第二天借故动手打了向明,董琰,彭瑞林等。李枚青和难友们在省委书记任作民的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绝食斗争。这次斗争坚持了5天,迫使敌人答应对政治犯提出了“取消打骂”、  “改善伙食”等五项合理要求,并当众宣布撤了看守所长的职务,绝食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新所长比前任所长更狡猾狠毒。上任伊始,先假惺惺地说几句好话,而后就宣布狱规狱律,限制“犯人”活动,李枚青等几个青年人一起又与他展开说理斗争。新所长也妄图用强硬手段达到训服政治犯的目的,同样激起了难友们的愤慨。他们进行了第二次绝食斗争。这次敌人怕事态发展下去不好收场,慌忙出来调解。难友们于第三天勉强复食。

    在看守所,省委书记任作民提出了“监狱就是革命者的休养所和学校”的口号,鼓励难友们与敌人进行斗争。为了培养青年同志的斗争才能,他组织了由14名学生组成的党团员训练班,安排华岗、向明讲政治,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方法等课程。李枚青参加了这次训练班,从中学到了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坚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心o

    1934年秋,敌人对“济南案犯”29人作出无理判决,李枚青被判了两年半徒刑。他不服判决,上诉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然而国民党各级法院都是一个鼻孔喘气,结果不出所料,秋后南京高等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李枚青被押进山东省第一监狱服刑。

    在第一监狱,李枚青住“良”号监筒。同住这个监筒的还有董琰,彭瑞林等人。监方接受这批政治犯之后,对李枚青这个“罪行”不大又不服刑的青年耿耿于怀、处处警惕,而李枚青同监方的斗争也更顽强了。他经常揭露敌人虐待政治犯的罪行。在第一监狱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枚青积极参加了任作民组织领导的数次绝食斗争,每次绝食斗争都取得了胜利,最后一次迫使敌人撤换了监狱长。

    1935年7、8月间,李枚青被拨入山东省反省院第九期,虽然反省院的物质生活比监狱稍好了一点,但政治生活却是很残酷的。敌人为了推行“反省”政策,采取每日上课,写“反省日志”,集体训话,个别谈话等方式,从精神上折磨政治犯。同时还分派叛徒在政治犯中进行盯梢,向敌人报告情况,妄图达到驯服政治犯的目的。李枚青为了对付敌人的“反省”政策,坚持不暴露自己的政治面貌,只承认自己是“普通学生”,到联升街1号“没有任何政治目的’’o他的“反省日志”,也不接触所谓思想实际,只记些起床,吃饭,睡觉等生活琐事,还故意把字写错,胡乱应付敌人,敌人看了哭笑不得。后来彭瑞林等同志也被拨入反省院,李枚青与董琰,彭瑞林、刘庆珊、韩维密、田海山等十几人,形成了一个积极分子队伍,在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与反省院当局展开了斗争a他们制定了十条守则,要求每个同志严守秘密,严格遵守纪律,既要针锋相对又要机动灵活地对付敌人,结果使敌人的“反省计划”一次又一次遭到破产。按反省院规定,每期6个月,  “反省”不合格者下一期继续“反省”o李枚青连住3期,使敌人无一收获。他不但自己不在“悔过书”上签字,还动员别人也不在“悔过书”上签字。因此,被反省院当局视为“顽固”分子。1936年底,将他与另外几个难友加重判处后,又押回监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派张经武等到济南开展对韩复榘第三路军的统战工作。11月初,在济南关押的我党一大批同志被无条件释放。李枚青回到家乡新泰县。

    5年的铁窗生活,李枚青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由于多次参加绝食斗争,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患了严重的胃病。张牙舞爪的敌人没有使革命者屈服,病魔岂能挫伤李枚青坚强的革命意志!他迈着坚实的步伐,又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李枚青回到新泰后,很快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汇报了狱中斗争情况,党组织给他恢复了组织关系。 1937年11月底,他担任了中共新泰县工委委员(董琰任书记)。这时,李枚青响应省委“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和县工委其他领导人召开了骨干会议,决定分头发动人员,集中枪支,组织武装,待机起义。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o李枚青和董琰等共20余人,于1月5日赶到徂徕山,加入了四支队。 1月6日,李枚青受命返回新泰,继续发动武装。这时,他家已搬到城南大峪庄,他就以此为活动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动员了王守慈,王守宪、杨锡泮等数人参加了四支队。

    党中央为建立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派郭洪涛带领一批干部来到山东,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省委书记。省委把参加徂徕山起义的地方党的骨干,分别委派到各地建立地方党委,以便开展党的工作,开辟和创建抗日根据地。李枚青,董琰、周星夫等被派回新泰。6月,在郭洪涛的主持下,由董琰、李枚青、自炎波、周星夫等同志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新泰第一届县委。李枚青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长。

    1938年7月,石友三率领国民党第六十九军进驻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带,司令部设在新泰县东部的土门村。这时我党与石友三部建立了统战关系。共产党员张友渔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了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李枚青被六十九军政治部委任为新泰县民运指导员。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和团结友军抗日,县委筹建了“新泰县各界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县委主要成员都兼任了动委会的职务,李枚青任动委会指导员。这时,李枚青身兼数职,四处奔波,深入群众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团结教育了一批社会贤达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在.些村庄组织了抗日自卫团,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

    1938年12月,六十九军离开山东,新泰县动委会遂告结束。这时,县委组建了地方武装——县独立营,李枚青任政委。翌年1月,泰山特委成立,新泰县独立营编入泰山特委第一大队,李枚青任第一大队政治处主任。这期间,他除了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外,还亲自率领部队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1939年6月1日,日伪军出动2万余人,对我鲁中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o驻新泰日军大岛部队和警备队300余人,驻莱芜城日伪军200余人,分九路合围新泰,莱芜之间的莲花山区。在我军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李枚青带一个连(实际一个排)机智地冲出敌人包围圈,来到新泰北部山区驻防。这时桃园村附近驻着土顽史怀仁部,为了消灭这股土顽,李枚青亲自侦察敌情,指挥军民一举歼灭了史怀仁部80余人,缴获步枪70余支。战斗结束之后,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李枚青,对部队战士和人民群众宣传开展人民战争的伟大意义,号召军队要爱护人民,依靠人民,而决不能欺压人民,人民群众要爱护子弟兵,只有军民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从1939年11月开始,李枚青担任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当时抗日战争开始进入艰苦阶段,敌人对我根据地的“清剿”、  “扫荡”,日趋频繁,封锁、  “蚕食”也愈加残酷。

泰山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地坚持抗日斗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李枚青不顾危险,经常深入部队基层,出入群众之中,以他敏锐的意识,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出色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李枚青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他给干部群众作形势报告,对部队进行思想纪律教育,向干部介绍工作方法。他作报告或讲话,切中要害,扣人心弦,把深刻的革命道理和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的语言之中,所以无论干部、战士,还是根据地的群众都愿意听他的讲话。1940年的一天,他到四支队一团(属泰山分区领导)给干部作《支部建设工作》报告,突然胃病发作,脸色腊黄,呕吐不止。到会的同志都劝他休息,但他只稍安静了片刻,又继续讲话,直到作完报告为止。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使与会同志深受感动。

    在泰山军分区,李枚青被同志们视为大知识分子,但他从来不摆架子,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憨厚而又诚恳。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经常和他开玩笑说:  “你哪象个知识分子哟。”他长时间作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干部的关系也处得很好。一些县、区的地方干部每逢到地委开会,有事没事总想到政治部转转,与李主任聊聊,听听他对时局的分析,跟他谈谈自己的工作。李枚青关心群众疾苦,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很快就和他熟悉起来,把他当作自己人。

    李枚青十分重视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他经常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名言鞭策自己,教育别人。 1942年9月,当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传达学习之后,他强调学习的好坏要作为鉴定和提拔干部的主要标准之一,并具体规定了军分区政治部机关干部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和检查评比及奖励办法等,有效地推动了干部的学习活动。李枚青以身作则,带头看书学习。他经常带着500度的近视眼镜,在豆油灯下孜孜不倦地看书,往往半夜不眠,成为同志们的表率。老同志杨锡泮深有感触地回忆说:  “战争年代,我在李枚青领导下工作时,看的书最多。”

    李枚青也很重视部队的文化教育。他认为,战士不识字,没文化,影响思想觉悟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军事技术的提高。他要求所属部队一定要选配好文化教员;要求政治部宣传科不要单纯地抓政治教育,还必须抓文化教育,为民兵,妇女编写识字课本,发展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

    李枚青多才多艺。他爱文艺,懂音乐,会照像。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岁月里,李枚青主持做了两件令人敬佩的工作o

    1941年春天,由于日伪军对泰山区抗日根据地连续“扫荡”和长时间的封锁,群众生活极为艰难,部队物质生活更加艰苦,行军战斗都很紧张。为了尽可能充实干部、战士的精神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政治部从宣传科和宣传队中找了部分会乐器的同志,组建了一支业余乐队。乐队一共有七八个人,有拉二胡的,有拉京胡的,还有吹横笛的。李枚青会吹笙,也参加了乐队。在首次聚会时,李枚青动员说:  “我们共产党员不是苦行僧,也不是清教徒,我们要学会生活。我们的乐队,练好了可以去演出,搞宣传,练不好,可以自寻乐趣,这也是很好的休息。”小乐队在环境比较稳定的地方或部队进行休整时就抽空集中练习,李枚青是当然的召集人。乐队除演奏抗日歌曲之外,还演奏音乐名曲,象“三潭印月”、  “雨打笆蕉”,  “旱天雷”、  “昭君怨”等等。演奏水平虽然不高,但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同志们加强了团结。特别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李枚青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部队和群众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后来由于李枚青的爱人白潮同志在“肃托”错案中被捕且错杀,同志们的精神受到压抑,乐队自动解散。

    同年夏天,李枚青还倡导并主持编写了军分区所属部队的战史。他从参谋部和政治部抽出五六个人组成编写组,利用战斗间隙,收集、整理了39个典型战例,编写了2万余字的资料。李枚青主持的这项工作是颇具远见卓识的。

  1941年以后,泰山区抗日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日伪军疯狂频繁地“扫荡”、  “蚕食”我根据地,到处安设据点,发展伪军,扩大特务组织,扶植伪政权01942年春,泰山地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成立对敌斗争工作部,开展敌工工作,时任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李枚青被任命兼任地委敌工部长。各县委也相继建立了敌工部,下面设了敌工站。李枚青在地委,军分区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率领全区敌工战线的同志们,发动军民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开展锄奸反特,争取,瓦解伪军武装和伪政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有效地开展敌工工作,李枚青和军分区政治部其他首长,坚决贯彻上级指示,果断地从各部队抽调一批连排干部和共产党员,组织了以罗俊为队长的军分区武工队。此后莱东等县也建立了自己的武工队。这些武工队深入边沿区和敌占区,象一把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搅得敌人六神无主,晕头转向,在坚持对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敌工部门在武工队的配合下对敌开展政治攻心,向伪军政人员宣传抗战必胜,枪口对敌,“身在曹营心在汉”,立功赎罪等。还采取做伪属工作,谈话教育,“红黑簿”记名,打入伪军内部活动等方法,争取、瓦解敌伪军。李枚青在领导这项工作中经常亲自参加一些具体行动。1943年,日军特务机关的小头目川村于志雄在泰莱边区搞实验村,在山口镇屯驻了一个连的兵力,为了欺骗人民,打着“中山学校”的旗号,实为伪军中队。李枚青直接领导泰历县敌工部深入虎穴,亲自教育,争取伪军中队长张金堂率部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张金堂被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委任为泰历县抗日大队中队长。

    泰历县独立营副营长张超被敌人俘虏,李枚青同地委领导同志研究决定,让张超将计就计,作为派遣干部,乘机打入敌人内部,遂拟定了“口供”,通过关系传给张超口张超顺利打入敌人内部。此后,他一直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李枚青还亲自审查批准了张超的婚姻问题,配合他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张超在敌人内部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贡献。日军投降后,张超安全回到了部队。

    争取敌伪政权的工作,他们也做得很出色。有很多敌伪区乡政权转为革命两面政权,明里应付敌人,暗中为抗日服务。到1942年底,全区就争取了9个伪乡政权,100多个伪村政权。莱北县上游村的绅士朱焕章,就是我们争取过来的两面政权的区长,并和李枚青成为挚友。他家虽在敌人据点内,李枚青来去从容。我雪野区区长韩迪生同志,在日军的一次“扫荡”中不幸被捕。李枚青只给朱焕章写了一张便条,第二天,韩迪生就以“良民”的身份获释,并且在日军据点内就医养伤10多天。有一年冬天来临了,我四支队某部还没有换上棉衣,而从章丘购买的棉花又在刁镇被敌人扣住。这时,朱焕章受李枚青之命前往交涉,棉花很快运到根据地,及时解决了部队战士过冬的棉衣问题。

    李枚青做敌工工作既大胆谨慎,又深入细致。为了更好地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在敌我斗争形势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他深入敌占区万德、界首、灵岩寺(今长清县)等地检查督促敌工工作,并对灵岩寺的和尚进行抗日爱国教育。他为了掌握了解下级开展敌伪工作的真实情况,经常深入到敌人眼皮底下进行“实地检查”o李枚青对泰北县敌工部长徐毅民(曾用名刘一民)的工作进行实地考查的经过至今还被一些老同志传为佳话。

    那是1943年7月的一天,李枚青把战马留在根据地的莱北县境内,带了两名警卫员来到泰北山区徐毅民所住的小山村。徐毅民详细地向李枚青汇报了县委敌工部成立以来在瓦解敌伪军和伪政权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李枚青肯定了泰北县委敌工部的工作,表扬了徐毅民同志后,提出要实地考查他们的工作。徐毅民不解其意,李枚青说:  “我出两个题目考考你,如果能顺利通过,那么就证明你们的工作开展的确实有力,成绩确实显著。”接着他就亮出了两个题目:  “第一,我要见一个泰北县委敌工部在敌人内部的新关系,并与他谈话;第二要在敌伪军盘踞的村镇内,隐避在一个已被县委敌工部做过争取工作的伪区长或伪乡长家里住上一天。”听了李主任的话,徐毅民的神色开始严峻起来,把军分区首长领进敌人内部,这决不是闹着玩的。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心情很快平静下来。

    当天夜里,徐毅民带着李枚青和两名警卫员下山直奔平原地区的后迓庄,通过伪乡长陈××,把燕家庄据点的伪军中队长刘××找来,李枚青与刘××谈话两小时。在李枚青的启发开导下,刘×X明白了许多抗战道理,他进一步意识到,不当汉奸,不当卖国贼是做一个中国人的最低标准。他表示悬崖勒马,改过自新,走光明大道。

    李枚青对这次谈话非常满意,徐毅民完成了第一个“答卷”。

    在张××家吃过晚饭,徐毅民带领李枚青进行第二项“考察’’,到山口镇伪区长孟××家,计划在那里过夜。

    李枚青四人乘着茫茫夜色,七转八拐进了孟家大院。孟××听徐毅民介绍军分区李枚青主任来这里过夜,脸上立刻显出忧虑和惊慌的样子。但经过李枚青的谈话教育,使他打消了顾虑,镇定下来。孟××安排李枚青等住进后院,诚恳地要求李枚青他们不要到前院去,因为他身为伪职,前院白天来往的日伪军多,以免暴露。

    他们四人在伪区长孟××家安全地过了一夜。李枚青非常满意,又一次表扬了徐毅民,称赞他把敌工工作做到敌人心脏里去了。

    徐毅民交了两张合格的“答卷”,心情特别愉快,但他更被李主任坚毅勇敢和对革命彻底负责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

    党的长期培养教育,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不但铸就了李枚青坚强的革命意志,而且使他牢固地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党性观念。这不仅表现在他经受住了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环境的考验,而且还表现在他经受住了革命队伍内部错误打击的考验。

    李枚青与白潮同志在战火中相识,在斗争中相爱。1939年初,他们结成了革命伴侣。白潮当时在新泰县做妇女工作,下半年被调到莱芜县任妇女抗日救国团副团长,后任妇救会长。1940年下半年,白潮有了身孕,将近而立之年的李枚青知道后高兴万分。尽管在战争年月,他俩也急切地盼望自己可爱的婴儿的降生。然而就在这时,一场令人难以承受的打击降临到他们身上。

    1940年秋,由于康生领导的中共中央社会部的错误指示和影响,在一些根据地和部队中掀起了一场所谓“肃托”的错误斗争。泰山区社会部也追随了这一行动,把许多革命同志当作“托匪”抓起来,大搞刑讯逼供,有的被杀害。白潮也被以此罪名逮捕关押,遭受审查和逼供,使她自己怀孕数月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李枚青闻知此讯,心情极为悲愤。但是,这场斗争,对一个革命者来说,既不同在法庭上与反动派斗争那样大义凛然,慷慨不讳;又不同于在战场上同敌

人生死拼杀那样痛快淋漓。这是一场特殊的斗争,也是一场特殊的考验。李枚青在这场考验面前,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和坚强的党性观念。李枚青了解白潮,坚信自己的战友和妻子不是“托匪”。在党内,军内“肃托”气氛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他多次找组织为白潮伸张正义。李枚青因此被撤销了地委委员、锄奸委员会委员职务,他的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也被降为副职。次年5月,白潮在囚房中生下一个男孩,不久夭折。 6月,白潮被杀害。这一连串的打击,对李枚青来说无疑是极为沉重的,但是他没有消沉和退缩,他对党始终不渝,仍然坚持战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山东分局1942年纠正和平反泰山区“肃托”重大错案时,李枚青旗帜鲜明地为蒙难的同志提出平反昭雪的建议,为纠正这一错误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3年8月13日夜晚,李枚青由莱北去一地委开会,过上游河时,遭到日军伏击光荣牺牲,时年29岁。当李主任牺牲的消息传出,翁孺悲痛。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烈士的遗体从日军据点内偷运出来,安葬在大酉坡村李枚青工作战斗过的土地上。很多群众自觉地避开敌人的监视到他墓前举行多种形式的悼念,表达自己对李主任的爱戴敬仰之情。

    1963年,党和政府把李枚青的遗骨迁葬于泰山脚下的烈士陵园。

谁在收藏
浏览:219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晓东
    刘晓东
  • 洪楼不红
    洪楼不红
  • 青深红叶
    青深红叶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 长潮海宁潮
    长潮海宁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