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父高启云离开我们已是7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每每想起他老人家,心底即升起无限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我读大学的6年是在叔父身边渡过的,他老人家的言行无时不教育着我、鼓励着我。记得刚从农村考入省城大学的时候,难免有些想家,思想不愉快,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叔父才和我们在一起。色味香的饭菜摆在桌上,我却没有胃口。叔父看出来了,关切地问这问那,并讲了以前的一段故事。他说:“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吃上一顿饱饭就不错了。有一次改善生活,一位女同志刚和好面,就传来了紧急转移的命令,当时什么都不顾,她只好抱起面团就跑。”逗得大家哈哈笑,“哪能像现在在家里安安稳稳夹菜吃饭。”一席话打消了我想家的念头,大口吃起饭来,同时也深感美味的饭菜确实来之不易。
轿车、电话是叔父工作需要配备的,除了叔父一人工作需要外,家里人谁也别想得到方便,因为这是叔父早订好的家庭规矩,我们都清楚得很。有一次我一个在外地上学的弟弟开学了,眼看开课的时间就要到了,可谁都不敢说用叔父的轿车送一下,否则肯定都惹来一顿批评。最后他还是自己乘公共汽车走了。
平日里叔父工作繁忙,但只要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就要过问,对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就在那黑云压城的日子里,想到的还是我们,怕我们迷失方向,走错了路。一天晚上弟弟去学校叫我,说:“爸爸叫你回去”,我急忙赶到家,叔父一见就严肃问我:“你参加敢死队了吗?”“没有”,我肯定地回答,气氛缓和了点。叔父压低了声音说:“不能参加,那是反动组织,打着造反的旗号干坏事。”当时学生思想单纯、幼稚,容易上当受骗。在学校,我是随大流,但坏事决不干。后来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叔父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我对叔父在战争年代练就的坚强的党性,坚持原则,从不以权谋私,由衷敬佩,叔父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叔父生前为副省长、省委书记,但从不借工作之便开后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听说有的同学走门子分配好地方、大医院,于是我就给叔父讲了自己的要求,他答应了。那时叔父是淄博市委书记,之后对我说:“我跟你学校领导讲了,要求把你分配到淄博山区医院,那里最需要医学人员。”当时我后悔,心想,说了还不如不说。
叔父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更是人所皆知的。“你叔是最正统的干部,‘文化大革命’也没少挨斗。”在叔父生前,我常听有人这么说。是的,的确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叔父受尽了摧残、折磨,也免不了挂牌子,“喷气式”批斗……批斗会几个小时,炎热的盛夏,大汗淋漓,叔父虚脱了,从桌子上昏倒下来,还要继续批斗。惨无人道的造反派使尽了种种花招和卑鄙的手段,施加层层压力,写不完的检查,作不完的检讨,但都无济于事,没有从他老人家口中捞到半根稻草,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的坚强的党性、坚强的毅力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就在他有病住院期间,为不打扰医务人员,自己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巨大痛苦,以致病情恶化,出现了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憋得满面青紫,仍咬着牙还不哼一声,失去了抢救的宝贵分秒时间。
亲爱的叔父,您就这么匆匆地、悄悄地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
叔父的一生业余爱好是书法,他苦练了一生,终成为驰名中外的书法家、画家。他的字名人求之,老乡、平民、爱好书法者要之,叔父从不摆架子,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为单位、商店、饭店、宾馆、公司等写完从不留名,坚决反对收款买卖,从不收礼。晚年主动让贤后在家休息,整日里伏案书写不停。每年盛夏来青岛,哪里是避暑,海边风光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就挥笔疾书,尽管脸上留着汗水,一会儿是毛主席诗词,一会儿又是唐诗、宋词,写个没完。你要是劝他休息,他就拿起记满了名单的本子风趣地说:“写不完的字,还不完的账。”真是“学书学剑平生愿,只为人民不为官”。
敬爱的叔父,在这里我要告诉您,您们打下的江山正席卷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您在天之灵也感到欣慰了。安息吧,叔父!
1994年9月(作者:高启云之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