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克:胶东区公安局长挺进东北(人民公安报记者 /张涤非)

15682 发表于2019-06-24 00:16:54

新中国公安史上有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成长在共和国诞生前的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为人民公安事业的创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如今,他们的后人继承父辈的遗志,子(女)承父(祖)业,在人民公安战线上继续默默奉献,履行着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循着这些公安先辈的足迹,去寻访他们和他们的公安后人们的动人故事。

◆于克,1913年出生。曾先后担任中共吉辽省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处处长、长春特别市公安局局长、吉林省公安厅厅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吉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公安厅厅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4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从警察学校校长到长春特别市公安局长
于克是东北地区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之一,曾参与领导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于克受中共委派打进国民党军队内部,任国民党东北军第十团地下党工委副书记、代理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胶东区社会部部长。1945年8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进驻长春。10月15日,于克奔赴长春,按照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的要求,与先期来长春的陈云同志取得联系,接受他的直接领导,开始了长春市社会治安秩序管理工作。
日寇投降后,长春市的很多伪警察、伪军被国民党匪帮掌握,社会秩序混乱。于克率部对这些散杂武装进行了清查整顿,该处理的处理、该遣散的遣散。对那些愿意投身革命的进行了整编,成立警察训练学校对其进行思想改造和教育培训,于克亲自任校长。这支约4000人的原地方武装人员,经过教育改造,成为一支正规的革命队伍,后整编为一个独立团驰骋于吉北松花江两岸。1948年10月19日,长春宣告解放,于克成为首任长春特别市公安局局长。他提出了“迅速建立革命秩序与搜捕敌特并进”的工作方针。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工作,基本掌握了国民党在长春的特务组织和特工人员情况,迅速组织统一行动,将其一网打尽,初步稳定了长春市的社会治安秩序,为新生革命政权的巩固作出了贡献。十年动乱期间,于克和许多老同志一样受到迫害,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复出政坛。
珍藏在心底的那枚像章
于克的后代中,他最疼爱的侄女于英继承了他的事业,踏上了从警之路。于英于198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安机关,如今已担任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在于英的记忆深处,珍藏着她幼年和年轻时代与伯父于克温馨相处的点点滴滴,其中最难忘怀的,是那段“文革”期间的凄凉记忆。
“‘文革’开始后,伯父被关押起来,伯母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尚不满12岁的我承担起每周为伯父送吃的和换洗衣物的任务。1967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如往常般去探望伯父。看押的解放军战士说:‘今天是儿童节,可以破例让你们见个面。’在焦急的等待中我终于看到了伯父的身影,他和许多人排着队走向我。远远地,伯父朝我挥了挥手。在探亲的人群中,有几个孩子呜呜地哭了,我没有哭,我想我不能用眼泪去迎接伯父的微笑。伯父俯下身来,双手放在我的肩上,说抱歉没有礼物祝贺我的节日。与伯父分手的时候,他一眼看到了我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摸着我的头轻轻说:‘把它送给我吧!’我把像章递到了他宽厚的手掌心里,他高兴地当即别在了胸前。1977年,也是‘六一’儿童节这一天,伯父问我是否还记得10年前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我怔住了。他郑重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红色盒子,小心地打开,一团白色的棉花上面放着一个红底黄色头像的毛主席像章。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这枚像章一直被伯父视如珍宝,不但珍藏在盒子中,而且珍藏在心里!”
于英告诉记者,伯父疼爱自己,但对她要求却极为严格。恢复高考制度那年,她的高考分数距离录取线仅差1.5分,恳求伯父帮助疏通一下。于克十分严厉地批评道:“绝对不可以,你明年重考,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给大家看!”从那以后,于英鼓足了劲复习功课,复习阶段就住在伯父家里,在他的关怀和帮助下,她终于考上了大学。
从警之后她也是时刻牢记伯父教导,本分做人、认真做事,25年来留下一路闪光的足迹。在担任长春市公安局外事处处长的3年里,她带领全处同志破获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督办案件4起,查办各类涉外案件322起,解救涉外受害妇女47人,3次光荣立功,并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担任市局纪检组长和政治部主任期间,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每一件来信来访,先后查处了131起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被誉为铁面无私的 “女包公”。
回顾成长历程,于英明白,自己从伯父于克身上汲取太多太多。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将珍藏一辈子。

□人民公安报记者 张涤非

谁在收藏
浏览:404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